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明骑 >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城

明骑 第三百六十五章 长城

作者:隔壁小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04 19:44:13 来源:转码展示1

最快更新明骑最新章节!

第三百六十五章长城

倒是卢象升身体素质极好,这些年在军中锻炼出一身铜皮铁骨,大军默默的在狭窄的山路中穿行,汗流浃背,正午时气温高达三十度,马城不得不下令停止前进,避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zuowenbolan一万五千兵马拖成了一字长蛇阵,就地盘坐休息喝水,若不是苦练四年的辽兵,换一支兵马早就拖垮了。

马城亲自制定的练兵纲要,训练耐力,承受能力的练兵之法终于看到成效。三十度高温下,零下二十度低温下行军,开原兵马可也不是第一次了,年年如此,将部下练成了一支铁军。避过一天中最炎热的时段,大军开拔,长长的行军队列绵延整整五里,却不必担心被埋伏,翻山越岭五天后,终于看到长城了。

马城摸着被晒伤的老脸,胡子拉碴的,连军服都被树枝划破了,大军用火药桶将长城炸塌了一断,拆出一个宽五十米的缺口,便牵着战马在长城上向西行军,在长城上行军比翻山越岭容易多了,入夜,全军就在长城上休整,除了少量岗哨全军呼呼大睡,宛如一条沉睡中的巨龙。

夜间,星空璀璨。

马城坐在凉爽的长城内,抬头看着晴朗夜空,山风吹过十分凉爽舒适,两侧便是密林,山脊,格外有一种荒凉壮观的观感。休整两个时辰后夜间在长城上行军,倒是连火把都用不着,夜空晴朗星星点点,借着皎洁的月光沿蜿蜒起伏的山势而行,将隐蔽性做到了极限,夜间不打火把行军,也只有在长城上才做的到。

在滦州出发后第五日,明长城喜峰口东南二十里处。

在长城上行军虽然隐蔽,对驮马却是极大的负担,也走的很慢,轻骑走直线一两天就能到,大军却整整走了五天,将士马匹疲惫都需要休整。并且开原兵马是轻装上阵,途中累死一些驮马还丢弃了不必要的辎重,士卒手中只有火铳,少量弹药,还有一些开原团练标志性的大弓。

全面换装的开原兵仍有许多个营,保留着起家时标志性的仿英格兰长弓,马城对此是鼓励的态度,只要不影响作战保留一些长弓有何妨,某些特定的战场环境下,长弓还是能派上用场的,比如现在。手持沉重的重火绳枪作战需要列队,需要齐射,换上长弓就不需要考虑这些,尤其适合偷袭战。

到了喜峰口东南二十里,马城才终于明白历史上的北方民族,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入关了,连日军入关也选了这里。这地方实在太宽阔了,蓟镇有十二路关碍无处不险,只有喜峰口这里是平原大川,如此开阔,几十万人也可以快速通过,内侧有一个军堡叫做来远楼,足可容纳几万大军,被八旗兵攻下之后成了中转兵站。天将将亮,马城用千里镜举目四望,心中无奈,喜峰口这地方需要多少兵力守住,少于五万都不成。

喜峰口关门还是永乐年间重修的,当时是作为大型军事要塞建设的。五万兵力大约可以守住这座军事要塞,然而如今是崇贞二年,朝廷哪有五万大军用来守关,边关精锐早就葬送在辽东,山海关了,于是这喜峰口要塞就成了摆设,如今更是被虏骑用来驻兵,中转的大型中转站。

此处是距喜峰口关二十里的深山,不能再往前走了。

大军在距离喜峰口关二十里的山中躲了一天,养足了精神,夜间出山前锋只携带了长弓,箭壶,战刀匕首夜间摸营,迅速攻占了东南一侧的几十个屯堡,烽火台,漫山遍野的开原兵成群结队,悄无声息对喜峰口东侧驻守的后金军,展开大规模夜间渗透作战,如此大规模的夜间渗透作战,马城心中也没什么把握,却不得不冒险为之。

渗透作战便等于将部队建制完全打乱,全靠士卒的自由发挥,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无法想象的战法,马城却是有些自信的,靠的便是开原军中大量优秀的士官,严密的组织性,以乱打乱么,开原兵马绝对是这时代最强的。建虏也十分擅长夜战,每每在夜战中击溃明军,却和开原兵有极大的区别。建虏夜战靠的是个人勇武,开原兵夜战靠的是小队,小组渗透制造混乱。

马城坐镇山脚下一面集结后续部队,一面将十个步营五千兵马撒了出去。

用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实施夜间渗透作战,马城也是下了血本,喜峰口关城有多少虏兵呢,无法计算,却被马城敏锐的嗅到了战机。正牌子八旗都在京畿,直隶大肆掳掠呢,喜峰口这里是杂兵,辅兵。各旗主子们的包衣奴才,汉军奴才,蒙古奴才承担了后勤中转,数量绝对超过十万,如此庞大的兵力自然也是为了防备林丹汗。

夜间渗透作战发起半个时辰后,不远处的军堡就亮起火光。喊杀声隐约可闻,夜袭,偷营,马城身边众将都极痛快,皇太极就是用夜袭这一招,一战就覆没了京畿五万明军,如今爷爷们夜袭喜峰口,想来老贼应是气的浑身发抖,最好一口气上不来气死了。

一干参谋,将官虽然痛快却极忐忑,夜战,是明军最不擅长的。

马城倒是气定神闲,明军不擅夜战无非是因为组织混乱,兵无战心,组织混乱军制更是混乱,一旦夜间遇袭炸营是家常便饭。群山环绕中火头越来越多,天气晴朗月光皎洁,没有风,倒是不怕火势蔓延到山上。喜峰口这地方又比较怪,山下就是宽阔的滦河,火势也烧不到河里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蔓延。

马城手握战刀站在一座烽火台上,看着夜间渗透的部下如一股暗流,由东到西席卷过去,所过之处火光浓烟升腾起来,给驻防奴兵造成了极大混乱。站在烽火台上,能清晰看到一队开原士卒狡猾的躲在山上,居高临下朝着屯堡里射火箭,一支支火箭在天空划出漂亮的弧线,落进奴兵驻守的军堡,那处木制军堡连堡门都很烧起来。

喜峰口东侧变的极为混乱,处处都在燃烧,大火却奇迹一般没有失去控制。这和喜峰口特殊地形,也和无风的天气有关,当年明军建造这些军堡时,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就是为了防止敌军烧山。山下又有一条滦河,虽然是枯水期可水量也不少,是一处水源充足,防火措施极佳的大型要塞。

混乱中,居然有一些奴兵晕头转向,往东南方向而来一头撞进明军主力怀中。

看清爽的小说就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