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明骑 >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医

明骑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国医

作者:隔壁小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24 10:49:48 来源:转码展示1

防治瘟疫,干系重大,由不得吴有性摆掌院的架子。kanshushen吴

大人深深的叹了口气,他原本就是个小小的郎中,继承了家学,在江浙一代行医,凭借精湛的医术,活人救命,操劳半辈子赚下了一点薄名。然则郎中是下九流,上不得台面,却未曾想到临老了,竟被王爷一纸诏书,弄到新建成的辽东国学,当了医学科的掌院。这

个掌院是个什么样的职位,就是辽东国医研究的掌舵人,扛把子。王

爷为何用他,吴有性也早琢磨透了,他半辈子辗转江浙,山东,河南几省,研究时疫,于防疫,治瘟一道可说是精通。他半生行医的经验,结合医理,写成了一部旷世大作温疫论,提出一套全新的医理。他

说,温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与伤寒病绝然不同。不论从病因、病机到诊断、治疗均有区别,使其与伤寒病分开另论。他还提出疠气致病之学说,在世界医传染病学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疠气从口鼻而入,吴有性的温疫论一提出来,很快便赢得了广泛的认可。从而诞生了一个学派,温疫学派,大明医者领先于世界,率先开创了传染病学的先河。当欧洲人还在开刀放血治瘟疫的时候,大明人已经在研究传染病的不同种类了。吴

有性耐着性子,看完了李之玖从巴拿马,呈上来的加急奏报。

吴掌院很快陷入沉思,他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是大半生行医,根据大量的病例,第一手资料总结而成,那绝对是不会错的。疠气从口鼻入,这是吴有性最大的成就,自然是不会动摇的。偏

偏,李之玖信誓旦旦,说当地瘟疫,分明就是蚊虫叮咬所致,是从表入。

这样大的事情,李之玖自然不会是编造的,这就违背了温疫学派的基本医理,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吴有性百思不得其解,无奈,只好反动辽东国学,医学科的博士,学子们,去查阅岭南瘴气的资料,展开了一场辩论。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一辩论,还真辩论出点成果来了。很

快便有人提出一个奇思妙想,时疫是疠气引起的,咱大明的疠气,和海外番邦的疠气兴许不同呐。咱大明的疠气是从口鼻入,海外番邦的疠气,那就是蚊虫叮咬,从皮肤入体的。这想法刚提出来,引来一片哄笑声,这不是给拍马屁,有意给吴掌院找台阶下么。莫

非咱大明的疠气比较高级,海外番邦的疠气比较低级么,这岂不是荒谬之极。然

而连吴有性在内,几个教授却如茅塞顿开,竟被此人的马匹言论,点醒了。对呀,这天底下的疠气种类繁多,海外的疠气,自然是和大明的疠气不同,就不能有一种疠气,真的是蚊虫传播的么。等

到一个月后,李之玖从巴拿马的第二封奏报送来,言之凿凿,说中南美洲蔓延的大疫,已经平息,还发现了一种能治瘟疫的树皮。如此一来,这看似荒唐的马屁言论,竟一夜之间成为了真相。开

城六年,夏天。

大明辽东国学的医科博士们,开天辟地的提出了一种传染病学理论,将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传染病分为不同的种类,加以区别诊治。这样伟大的创举,让传染病学在大明,快速发展了起来,各种研究传染病学的人才不断涌现了出来。

时逢炎炎夏日,六月末。

摄政王马城一纸王命,擢开元国学医学科掌院吴有性,出任新建立的国医司司官,正二品。大明国医司就此诞生,主官还是正二品的显贵。天下医者无不欢声雷动,振臂高呼着王爷英明。

下九流的郎中,如今登堂入室有了专门的衙门,从此在大明众多衙门之中有了一席之地。吴司官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便试探着发出一条建议,建议大明治下各省,各府,普及艾草熏香驱蚊,预防时疫。七月,随着各行省,各州府国医局的成立,这条指导性的建议,便很快实行了下去。历

史上破天荒,头一回,大明帝国开始以政府指导的方式,防治传染病。这样的举措,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当欧洲人还深陷饥荒,战乱的时候,大明人已经开始以国家的形式,建立起发达的近代公共卫生体系了。公共卫生体系,这毫无疑问,是人类文明史上迈进的一大步。

开城六年,七月。辽

王府东侧的林荫,假山之间,挤满了汗流浃背的外省人,自从辽王府东侧开放观光以来,来观光朝拜的外省人,便越来越多。渐渐在辽王府以东,便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市集,各种商铺林立,并日渐繁华起来。抚

顺新城自崇祯年间收复之后,从未有过的繁华,对此马城还是很得意的。他对经商懂得不多,可是以观光旅游带动地方经济,这一套他可懂呀,稍加验证,便造就了一个繁华冠天下的抚顺新城。对此,马城还是沾沾自喜,颇为得意的。

这一天,王府气氛有些凝重,王府西席伽利略先生,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这

位科学巨匠自从定居大明,被马城聘为王府西席,便寄情山水,潜心整理他毕生的研究成果,将各项成果整理成册,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数年后,身体渐渐老化的伽利略先生,终于撑不住了,进入了人生的弥留阶段。马城命人将他接进王府,悉心照料,倒也不全是为了笼络人心。

对这位人类历史上,有数的科学巨匠,马城还是很尊重的。伽利略留下的研究成果很多,足够后人研究几十年了,这位科学巨匠为大明贡献的最后一件成果,是一架放大率两百倍的,显微镜。最

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于大明神宗年间发明的,可是并没有得到重视。这么厉害的玩意,为啥没有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呐,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玩意最开始使用高纯度宝石,钻石制造的。而在教廷的打压之下,多数杰出的西方学者,都穷困潦倒,这玩意谁造的起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