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明骑 >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快刀乱麻

明骑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快刀乱麻

作者:隔壁小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24 10:49:48 来源:转码展示1

“自去岁废农税以来,各地舆情,大体安定。zhongqiuzuowen”

王府属官字正腔圆的诵读声中,马城耐心的听完了,才施施然起身,往勤政殿出席今日的朝会。

日上三竿时,辽王府,勤政殿。

自封禅主政以来,马城祭出分权,制衡的法宝,一再精简王府编制,将治权一级一级的下放,初见成效。如今的辽王府属官,常驻治所的主官也不过二三十人,属员也不过三百来人,真真是把精简做到了极致。

和崇祯初年比,动辄千人大朝会的景象,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开疆裂土的大时代背景下,治权下放是必然之事,一个事事都要过问,事事都要亲历亲为的摄政王,未免不合时宜。

就是累,也要把人累死了,治权下放到地方,带来了混乱了么,并没有。治权下放之后,大明帝国的行政机器,一切还都照常运转。如今的辽王府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各司主官,各司其职,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今日所议,废丁役,废佃户制,这也是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如

今的辽王府属官们,各司长官,大多是新学栽培出来的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王爷敢做,他们就敢干。这些年轻的行政长官们,大约也琢磨透了,王爷的施政方针就是三个字,废废废。王

命就好像一把快刀,斩断乱麻,将几千年来中原王朝的顽疾,一扫而空。佃户制,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关中是佃农制,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中原是佃农制,历代中原王朝的总体社会形态,是佃农制经济形态。

王府勤政殿内,鸦雀无声。年

轻的王府属官们,汗流浃背者有之,喉咙发干的也有。王爷要废天下佃户,但凡不是个傻子,也明白其中的关键利害。此事弄不好,那些个吃了亏的地主,可是要揭竿而起的,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

佃户制度大兴于隋唐,隋唐时富户多养奴隶,庄园中之田地,当然使之耕种,然以地面辽阔,田多至千顷,自家奴隶,不敷应用,不能不利用佃户,耕种田地,收其租税,以供挥霍,此种佃户,称为客户,或庄客。士

豪大族,收纳逃户,留居庄上,庄园之大者,收容客户,多至数百人,一家数口,集居一隅,于是在庄园之中,发生客户所居之村落,后世称农村为庄,称农家为“庄户”,称农民为庄家人,其义殆起于此。大

明盛世,时至今日,佃户制度显然不合时宜了,严重扯了中兴盛世的后腿。马城虽然不是经济学家,可也懂得快刀斩乱麻,要在人口爆炸增长之前,将大明治下的佃户们,从土地,制度的束缚里,解脱出来。

如今大明治下的佃户人口,有多少呐,两三千万总是有的。这些佃户主要集中在关中,中原的不发达地区,穷山恶水的地方居多。鸦雀无声的勤政殿内,马城大马金刀的端坐上首,他的考虑,这些佃户人口是必须解放出来的。

这些事情,不能留给子孙后代,如果连他这个初代摄政王都做不成,继任者,就更加难以办到了。

“散了吧,回去想想。”瞧

着属官们低头沉吟的样子,马城也晓得这样的大事,不能急于一时,还是得从长计议呀。忙

碌中日落西山,匆匆忙忙的一天过去了。晚

上,除非有紧急军情,王府是不办公的,这一点和那些所谓勤政的帝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

上的辽王府,十分静谧,下人们在后花园摆了菜肴,马城怀中抱着幼子,有一筷子,没一筷子品尝着新鲜的河鱼,海货,一旁白青华小心服侍着。一低头,马城瞧见她眼角的几道皱纹,心中不免有些唏嘘,最早跟着他的白妖精,如今已经年过四十,青春不再了。一

伸手将她扯了起来,在纤纤素手轻拍了几下,两人相视,倒是找到点许久没有的温情来了。

用了晚膳,百忙之中,马城还是见了爱妃刑沅的娘家人。这回入辽王府照顾刑沅起居的,除了那天真烂漫的刑小妹,还有刑沅的亲哥哥,亲姑姑,瞧着都是老实人。两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按时到来,拜谒堂上。几个人恭恭敬敬地跪倒,行了大礼。马城一一扶起,堂前叙话。“

兄长远来辛苦,路上还好走么?”“

好走,好走,草民给王爷请安了!”

“兄长不必拘谨,看座。”

马城以兄长相称,那老实巴交的乡下汉子,吓的哆嗦,赶忙唯唯诺诺的应了。一旁侍卫搬了几张椅子上来,刑大哥两个磨蹭了好半天,才敢在椅子上坐踏实了。刑氏一家,祖籍江苏武进,就是老实本分的佃户,何曾见过这样大的场面,都吓坏了。马

城倒是不觉烦闷,闲话家常,其中自有几分深意,这时马城想起来了,刑沅自幼跟随养母陈氏长大,她的本家,可不就是穷苦的佃户人家么。这一家人,倒是来的巧逢其时,言语间多有试探。

一个老实本分的农家汉子,在马城有意试探下,不出三两句话,就把风土民情,倒豆子一样都倒了出来,于是牵出了一件惊天大案。当日此人的言论,后来,都被史官如实记录了下来。

“武进寿山寺,田良五百石,分为十二房,僧皆富足,都锦衣肉食,饮酒宿娼,更甚俗家或有畏受家累,不思归俗者,辄择村中愚善佃客,有无妻者,出银与代娶。僧先宿一个月,后付与佃客共,不时往宿。”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江苏武进这个地方,有一座寿山寺,寺里都是些花和尚,无恶不作的大地主,经常欺压佃户。这段记载,还提出了一个血淋林的案例,地主,恶僧强占佃户妻女,甚至新媳妇也不放过。

当日,老实巴交的刑五,懵懵懂懂,竟制造了一件惊天大案。经他之口,江苏武进寿山寺的花和尚,倒了大霉,在马城决心废除佃户制度的大背景下,很不巧的撞在了枪口了,成了反面典型。被当朝摄政王惦记上了,这些花和尚还有活路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