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明骑 >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武勋

明骑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武勋

作者:隔壁小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7-04 19:55:54 来源:转码展示1

六月初,南京,紫金山大营。zhongqiuzuowen

“刺!”

吕安抄着一根军棍,一声怒吼,一排手无缚鸡之力的名士才子,便上前一步狠狠将白蜡杆大枪刺了出去。

“刺!”

再刺一枪那些公子哥儿,细皮嫩肉的大名士脚下便乱了,一个踉跄整队人便东倒西歪乱成一团。

“苦也!”

“非人哉!”哀嚎遍野,汉社名士们揉着腰,捏着腿盘坐在地,面发苦,一个个赛一个的委屈。吕安无奈只得停下操练,让这些锦衣玉食的大名士们喘口气,反倒是太子殿下一本正经,拧着腰,端着枪,四平八稳的

一记记刺了出去,年纪虽幼竟也虎虎生威。

“收!”一声低喝,太子爷再也拿不稳枪,扑通坐地,两个护兵慌忙簇拥过去,却被吕安麾下两个队官大棍子狠狠抽过去,将那两个护兵抽的抱头鼠窜。太子殿下竟咧着嘴哈哈大笑,抽的好,抽的妙,进了这紫金

山大营,那就得按照大明新军的规矩来。

那两个队官敢抽太子的护卫,却不敢动那些大名士,瞧着坐了一地的汉社名士竟犹豫了,只得跑来请示上官。

“大人,抽么?”

吕安瞧着东倒西歪的那群人,咬了咬牙,狠声道:“抽,两棍,抽出事来我担着!”

“好咧!”队官们便大步走过去,抡起军棍照着腿上肉厚的地方狠狠抽过去,顿时将一干江南名士抽的满地打滚,哭爹喊娘,什么名士风范都没了,嚎啕大哭者有之,鼻涕眼泪全下来了。军官们拿大棍子抽人,那也

是有一套办法的,军棍啪啪的打上去生疼,却多数不会造成内伤。吕安便打心底里痛快,大人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叶公好龙么。他是很不情愿来做这个副营官的,虽一步登天连跳十余级,却终日里和这些四体不勤,无谷部分的大名士为伍,全身上下的不自在。他巴不

得一通大棍子,将这些夯货都抽的当了逃兵。

却不料那疯疯癫癫的孙世选,又发癫了,竟不避不让硬挨军棍,还狂呼乱叫着。

“来的好,痛快!”

“再来,哎哟,爽利!”吕安咧嘴,瞧着他眼泪鼻涕都下来了,犹自还在大呼小叫,忍不住抓着头发觉得脑壳疼。这孙公子颇有些诗才在江南名气极大,还是什么竟陵派的后起之秀,这不就是个泼皮滚刀肉么。吕安拿此人竟毫无

办法,只是在心中嘀咕,这等人混迹于市井之间就叫泼皮,会做几首歪诗便叫风流名士,没奈何呀。

然而他和孙世选混熟了,却有些欣赏此人的硬气,那不羁的狂态竟也不觉得刺眼了。

“散了吧!”

大棍子教训了新丁,吕安便振衣而去,留下了一地哀鸿遍野。不远处,丁文朝瞧着一营汉社名士被操练的死去活来,身侧魏国公徐弘基掐着胡子哈哈大笑,南京战事转危为安,这位老国公心情转好,便跑来紫金山大营坐镇练兵,预备着亲率大军进攻福建,收复失地

老国公此时心中畅快无比,此战过后,大明勋贵彻底压倒了文官,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在朝中还拥有了绝对话语权。

话语权,这是大明武勋失去百年的东西,如今终于拿回来了。打从土木堡之变后,夹着尾巴做人的大明勋贵终究是扬眉吐气,彻底摆脱了文人的打压钳制。叛乱过后必然有一场大清洗,随着江南这块旧党文人的阵地失守,武勋复辟势成必然,这是永乐朝后从未出现

过的盛事。魏国公徐弘基老当益壮,江南武勋之首,这位老将不免意满自得。谁曾想有朝一日,他这个蜗居南京的闲散国公,竟能屹立于朝堂之上,决断军国大事呐。这在英宗之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土木堡之后,文人对武勋的打压到了极致,自孝宗朝伊始更是变本加厉,以文

制武几成国策,造成的恶果便是马六甲丢了,西域丢了,最终酿成了亡国之祸。

这当口,丁文朝一撩袖袍,却取出了一封密信交与国公爷。魏国公瞧见那书信落款,精神一振,竟是大都督马城命丁文朝转交的一封书信,便是写给他这个老朽的。

撕掉火漆,展开私信,铁钩银画跃然于纸上。魏国公取出老花镜,便在亲兵环绕下一字一句的揣摩新意,竟是一呆,当今武勋之首辽王马城,竟在信中问了他一个问题,何谓武勋,这没头没脑的问题竟然将老国公问呆了,何谓武勋这问的不着边际,

又该从何说起呐。借着往下看,马城在信中娓娓道来,煞费苦心,以西方骑士精神为例,探讨大明武勋在这个新生的强大国度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法国有一位大儒尝言,贵族时代的原则是责任与荣耀,平民时代的原

则是自利。

西人以公共责任,教养,演化出的骑士精神,可为大明武勋之楷模。于是马城顺理成章,为大明武勋的未来指点了一条明路,武勋意味着荣誉和担当,武勋戍边卫国,保家守土,武勋通过珍惜荣誉懂得适可而止,并以此赢得天下人的信任。魏国公捧着信,陷入沉思,良久

方深深的叹了口气,这短短的一小段话,字字珠玑,竟为大明武勋解开了数千年来,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一个巴掌拍不响,文武相轻在中原上国由来已久。武人得势便将文人将猪狗般屠戮,文人得势便变着花样打压武人,一言不和就上弹章,吐口水。归根结底,马城将之归咎于儒教对知识的垄断,所谓知书达理,武人不读书,不认字,如何能懂得大义所在

舍生赴死的道理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是中原上国祸乱的根源。魏国公徐弘基放下长信,摘下老花镜,瞧着不远处太子殿下通红的小脸,心中竟豁然开朗,朝着北边拱了拱手,拜了三拜,这老朽的国公终于晓得马城创立兵学的初衷与深意了,大明兵学,可为万世开太

平,一举奠定大明今后数百年的皇图霸业。

徐弘基稍一沉吟,便决断道:“太子殿下,当入兵学研袭军制兵法,,此事老夫做主了!”丁文朝咧嘴一笑,恭维道:“老国公英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