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明末之再造天朝 > 26.穿越怎能不制盐

明末之再造天朝 26.穿越怎能不制盐

作者:猪哥老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8-20 05:08:11 来源:转码展示1

鲁若麟对白翎岛的定位是初始起步基地,培养合格的军政人才,要不即使现在强行占领了更大的地盘也经营不了。xiashucom他希望能建立一个初步完整的管理体系,能够良性的自我运转,这需要很多的人才做支撑,而他现在欠缺的就是人才,这需要他不断的培养和引进。

一个体系的建立和运转财力上的支持肯定是不能少的,靠打劫海盗来钱快但不是长久之计,白翎岛必须建立自己的资金来源渠道。目前适合白翎岛的产业鲁若麟暂时想出来两个,一个是制盐,一个是渔业。

关于华夏从古至今的制盐、卖盐史,那是鸿篇巨制,这里就不多说了。反正在大明朝,盐不但贵,而且质量差。把海水烧干了,混杂了无数杂质的盐,又苦又涩,却是大明老百姓的主要食盐来源,就这样的货色很多老百姓还吃不起,可想而知其中有多少暴利了。

对于靠海的白翎岛而言,其实也是缺盐的。主要是现在制盐都是拿锅煮海水,效率可想而知。加上这个年代的铁锅质量不行,盐的腐蚀性又大,用不了多久就会坏了,所以一般人还真煮不起。

缺盐一直是华夏甚至周边地区的一个常态,一方面是制盐的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则是朝廷要用盐来控制老百姓,并且牟利。所以中央政府一直对盐的生产和销售管控严格,没有一定的势力根本参与不到食盐贸易里面了。也造成了民间私盐猖獗,屡禁不止,只因利益太大。

在明末这个时候,东南盐商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利益集团了,从朝廷到地方都被他们打通了,他们依靠这种方式垄断食盐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可以想象,任何外来势力想要进入这个领域,都会面临他们方方面面的、黑的白的各种打击。鲁若麟要想用食盐与大明朝交换物资就必须与这些盐商们合作,因为销售的渠道都在他们手中,即使鲁若麟的盐再好,价格再便宜到不了老百姓的手里也是白搭。

在周边地区还在煮海水制盐的时候,鲁若麟决定采用晒盐法制盐。其实大明有些地方也在用晒盐法制盐,只是他们的工艺不过关,没有把蒸发和结晶分开,造成制出来的盐泥沙很多,味道也很苦,质量很差。

鲁若麟的制盐法是后世成熟的工艺,引水渠、蒸发池、结晶池流水线进行,不但效率更高,制出来的盐质量也更好,而且鲁若麟还会进行过滤和再加工,制出基本没有杂质的雪盐。

在军训期间,沙串海滩上也修建出了一处盐场,这个海滩坚硬、结实、平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盐场。而且面积也足够大,等到这个盐场的效果得到验证,就会继续扩大规模,直到全部利用起来。

海水制盐的过程也相当简单,把海水引入蒸发池,等到快要饱和的时候再把盐水放到结晶池继续蒸发,直到晒干出盐,整个过程不断重复就可以了。

当然晒出来的盐杂质很多,味道也不好,品质是很差的。鲁若麟当然不会用这样低质的盐,再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将晒出的盐溶解成饱和盐水,再用纱布反复过滤,清除杂质,再煮干就可以了。当然想像现代一样去除里面的重金属,加碘等制成营养盐就比较困难了,不过现在这样的盐已经足够让众人惊喜了。

为了方便煮盐,鲁若麟还特地让人烧制了一些特别大的,结实的陶瓷罐。主要是现在岛上缺铁,而且盐水对铁制品的腐蚀太厉害,虽然陶罐的热传导效率比较低,但是用来煮饱和盐水,完成最后一道工序,鲁若麟还是能接受的,等以后钢铁产量上去了再替换。

当第一批盐出锅的时候,袁农安等人都是不敢相信。海盐在他们的印象中一直是难吃的代名词,颜色也是灰白并有很多杂质,看到鲁非池的盐田居然做出了雪白的盐,味道也没有苦涩味。激动的简直语无伦次,惊呼:“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看到盐场制盐成功,鲁若麟加大了对盐场建设的投入,后续的盐场开始有条不紊的进行,争取把全岛适合晒盐的场所都建设起来。目前这个时代,再多的盐也不怕消耗,除了吃,能用盐的地方多了去。

自从制盐成功后,岛民们的食盐使用就完全放开了。食盐的不限量供应也让手下的很多百姓感觉自己在梦中一般,以前想吃盐的时候都是把藏了好久的黄土盐块撒上一点点,那已经是了不得的美味了。现在用起美味的雪盐,想吃多少吃多少,很多人甚至撒多了齁的不行也舍不得扔掉,只能说以前太苦了。

想到只有达官贵人才能用这样的雪盐刷牙,用多了还舍不得,众人觉得自己活的比老爷都快活了。现在鲁若麟已经强制要求岛民们每天用盐刷牙了,岛民们也乐得每天都用树枝沾着盐清洁牙齿了。自从用了盐刷牙后,牙齿变白了,口气也没有那么臭了,感觉自己也变成上等人了,心态都完全不一样了。幸福感就是比较出来的,不管是和自己比,还是和别人比。

这些盐的主要作用除了自我消耗,还有就是腌鱼。

随着几条大船加入捕鱼队,加上雷霆号在附近进行引导,水手们也越来越有经验,鱼获越来越多,大量来不及消耗的鱼获被制成了腌鱼,本来白翎岛不多的存盐被消耗的差不多了,现在盐场开始生产食盐后,再多的鱼获也有盐进行腌制了。

在这个贫盐的时代,腌鱼这种既有咸味,又是肉食的食品是有相当大吸引力的,平常人家根本难得一见。如果拿腌鱼出去贸易,想必应该很受欢迎的。现在腌鱼成了计划中的重要产品,制作腌鱼除了捕鱼需要壮劳力参与,其他的工作很多妇女老人都能做,无形中解放了更多的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鱼多了,盐多了,容器却不够了,开窑造坛也提上日程了。产业链条就是这么紧凑,一环扣着一环,一个产品大规模产出,必定会带动相关需要飞速发展。鲁若麟感觉自己似乎是在开俄罗斯套娃,打开一个,下面还有一个,忙的是飞起。

当然,有些建设需要的物资就不是白翎岛自己能够产出的了。在这个没有水泥作为粘合剂的时代,石灰和糯米是不可缺少的。其实水泥的制作难度并不是很高,只是白翎岛还不具备生产水泥所需要的矿产还有能源,没有煤炭,靠烧木头把全岛木头砍光了也用不了太久,所以暂时不会考虑在白翎岛上烧制水泥,主要还是白翎岛太小了。

石灰在岛上有少量发现,可以自己烧制,但是还是远远不够用。糯米则完全不能生产,只有少量库存,在盐场建设过程中基本被消耗完了。糯米的生存需要大量的水田,产量不高,使用量却很大,所以价格也比较高。但是鲁若麟没得选择,只能出去购买,毕竟在线等,着急用啊。

目前鲁若麟的交易渠道还到不了大明的江南地区,虽然那里物产更丰富,贸易更发达,现实的选择是先和朝鲜交易救下急。虽然朝鲜地小人少,但是物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上次与朝鲜黄海右道的李正仁交易总的来说还不错,双方各取所需,这条线也被保留了下来,现在是时候重新连上线了。

这次交易的物品鲁若麟准备的是大量的优质食盐,还有腌鱼,并且准备了一批现银,前期安排了金大正与李正仁接洽,告知这边准备出货的物品和需要的物资。根据反馈回来的消息,李正仁对鲁若麟的食盐和咸鱼还是很有兴趣的,毕竟食盐到那里都是硬通货,而且金大正带过去的食盐样品品质非常优良,根本不愁卖。腌鱼也是用料十足,甚至上面都能看到大量的盐粒,好出手的很。

虽然朝鲜整体比较贫困,但是达官贵人们可不穷,世家大族们过的也还不错,穷的只是那些泥腿子。当然比起大明的那些顶级权贵人家肯定是不如的,毕竟能够剥削的人比大明少太多了。只是现在朝鲜的日子也不好过,本来就不多的社会财富还要被后金拿走一部分。

被后金逼迫开设的中江互市也为后金补充了大量的生活物资,更加加剧了朝鲜的物资紧张情况,毕竟朝鲜本身的社会生产能力也有限。后金目前还只是一个强盗政权,绝大部分物资还不能生产,也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基础,社会财富完全依赖掠夺和抢劫,强迫朝鲜互市就是要交易自己急需的粮食、铁器、布匹等生活必须品。女真老爷们什么都缺,唯独不缺银子。通货膨胀很严重啊,物价很贵的。

不管是人还是牲畜都离不开盐,不但大明、朝鲜缺盐,后金也是缺盐的,那些牲口们可以使用劣质的食盐,你让主子们也用饱含泥沙、味道苦涩的粗盐,是嫌命太长吗?也许在野猪皮时代他们可以忍受,毕竟在创业初期嘛,现在我大金如此蒸蒸日上,又抢了这么多银子回来,再用那些粗盐岂不是太掉价了。

所以鲁若麟的精盐只要拿到后金去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但是鲁若麟没有渠道,也不会与后金直接交易,身为汉人怎么能资敌呢?让朝鲜人去卖就没有这个心理障碍了,虽然是脱裤子放屁,还要被中间商赚差价。但是未免日后被人翻出黑历史,少赚点也没什么,反正鲁若麟的制盐成本还是很低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