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七章 记忆出现空白(求收藏、求投票)

一秒记住【】,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看过卢象升之后,袁方奉父之命又去探望了孙承宗。

这天,他身穿进士服,带着礼物,拿着袁可立的官帖来到了孙府,官帖上面写明了持帖人的身份和来意,袁方把帖子和礼单递了进去,不多会儿,一个五十多岁的管家就恭恭敬敬的出来把袁方迎入府中。

袁方来到厅堂,见孙承宗端坐在太师椅上,袁方恭恭敬敬地作揖道:“学生袁方拜见恩师!”

孙承宗面带笑容地点了点头,问:“你就是袁方?”

“正是学生。”

“上茶!”

一个家仆忙不迭地端来一壶茶,放在大厅右侧的茶几上。

孙承宗一指茶几旁边的方凳:“请坐!”

“多谢恩师!”

袁方坐下之后,孙承宗道:“你的答卷用‘以攻为守’来破题,上下承接得也很好,且能够切合辽东局势,更让为师欣慰的是观点与为师所想一致。”

我的答卷?袁方努力地回忆却一点印象也没有,殿试之前的那几天,在他脑子里已是一片空白,面对孙承宗的赞扬他又不得不回应,便随口应道:

“学生认为一味地防守,最终必将陷入被动。”

袁方一边说一边观察孙承宗的眼睛,孙承宗目光有神,并无半点疑惑的意思,当袁方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孙承宗用眼光鼓励袁方继续说下去。

他不得不往下说,作为一个穿越者对于辽东是怎么回事他还了知道一些的,由于得到孙承宗的认可,内心不禁飘飘然起来,“自广宁失陷,巡抚王化贞节节败退,放弃整个辽西走廊。依学生之见,我们应该以山海关为依托,主动向建虏发起进攻……”

孙承宗听着听着皱起了眉头,他心事重重地打断了袁方的话:“你还年轻,虽有报国之志,还需要在实战中历练呀!”

袁方还想在孙承宗面前多表述自己对辽东的看法,怎奈此时孙承宗的老管家又进来了,他在孙承宗耳边低语一阵后,孙承宗便端起茶杯要送客。

袁方不无遗憾,这次见面如此的短暂,他起身告辞,孙承宗拍着袁方的肩头热情地说道:“年轻人前途无量,有时间可以多来府上坐一坐,关于辽东局势我们日后再来探讨。”

孙承宗说完就让他的管家把袁方送出大门。

回家的路上,袁方心想,孙承宗是个大人物,事情必定很多,反正已经认过门,下次再去就方便多了,能够攀上这样的老师还怕没有前程吗?刚才孙承宗说还要在实战中历练,这是要重用自己呀!

他想着想着就回到了自己家门口,看到表妹杨爱在大门口和几个小女孩在玩踢毽子,杨爱见了袁方跑到他身边道:“阿哥家里来了好几个人,是找你来的。”

“是吗?你认得他们吗?”袁方一边走上台阶一边问。

杨爱一蹦一跳地跟在袁方的后面:“不认得,我一个也不认得。”

袁方来到厅堂见到了叶廷桂,叶廷桂果然把几个哥们约了过来,在袁方的记忆中,这几位都是自己的至交好友,有幸的是这几位都在这次殿试中考取得了功名,他们是:

叶廷桂、汪乔年、郑鄤、华允诚和秦羽明,一共五个人,这五人可了不得,全都是新科第二甲的进士。

袁夫人正在厅堂跟五位客人提起殿试那天所发生的事,这件事正是袁方发生穿越的事件,袁方自己是一点也不记得了。袁夫人看到袁方进来了就没再说什么,只是笑呵呵地向客人们道谢:“殿试那天多亏了几位的帮忙!”

五人中年龄最长的汪乔年连忙起身道:“袁方是我们的兄弟,理当如此,理当如此!”

其他几位也纷纷向袁夫人表示不必谢之类的话。

袁夫人见袁方回来又向他嘱咐了一番,一定要好好的感谢这五位年兄。

袁方对娘十分的敬重,他对袁夫人道:“娘,这五位年兄就是孩儿的兄长,他们对孩儿的情谊孩儿一辈子都会记在心上。现在孩儿与五位兄长有许多话要说,堂前说话不方便,我带兄弟几个去后花园喝茶聊天去。”

袁夫人笑道:“去吧!去吧!翠儿早就在那里为你们准备好了茶水。”

五位来客拜别袁夫人,就跟着袁方来到了袁府的后花园。

后花园有一片桃林,一条石板路通向林中的一座凉亭。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枝头桃花点点红,绿树婆娑,桃红柳绿春满园。

六人沿着石板路来到凉亭。

“欢迎几位公子入座品茶!”翠儿为六人沏上了热茶。

“翠儿,我们兄弟在此有事相商,你回去吧!”

翠儿行礼道:“多谢少爷,翠儿这就回。”

“几位年兄别愣着了,都坐下吧!”

大家坐定之后,汪乔年首先端起了茶杯,他品尝了一小口,陶醉地说道:“春风拂面,花香茶更香,面对此满园桃花,我们不如效仿古人,来一个桃园结义。”

袁方十分赞同:“这是个好主意,三国有个桃园三结义,我们就来个桃园六结义。”

秦羽明端起了茶杯,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我们六人都是儒雅之士,桃园六结义很有些江湖之气,不可不可。”

叶廷桂看到六人全都是新科进士,而且都穿着进士服,他建议:“如今文人好结社,不如我们就叫‘桃园六居士’。”

汪乔年抚掌道:“好!好!好!在这桃花满园的春天,有六位新科进士,结为‘桃园六居士。’”

郑鄤、华允诚、秦羽明一致赞成‘桃园六居士’的提法。

袁方也同意不用“结义”一词,的确是用“桃园六居士”比较妥当,如果是效仿三国的桃园结义,那就必须论出大哥小弟来,袁方是这次新科进士当中年岁最小的,才十七岁,在这六人当中当然也是最年轻的,汪乔年和叶廷桂年龄都是三十七岁,他二人是当然不让的大哥,其他三位也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袁方被处在小弟的地位,他心里面当然是不乐意的。

而“桃园六居士”则属于结社形势的组织,在明代文人结社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其功能主要有诗酒之社、时文之社和宗教之社,“桃园六居士”应该归属于诗酒之社的范畴,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对的平等的,并不以年龄论长幼。

文人雅士相聚必然谈诗论文,六人在凉亭内以茶代酒,好不热闹。

热闹了一阵之后,大家开始议论各自的前程。

翠儿提了一篮子的点心来到凉亭,篮子里一共有五盘点心,翠儿一盘一盘地端上石桌,道:“夫人让我送点心过来,你们都尝尝,全都是刚出炉的,还热着呢。”

六人围坐在石桌前,一边喝茶一边吃着点心。

郑鄤关切地问汪乔年:“岁星兄,听说你准备去刑部?”

汪乔年微笑道:“谦止弟,你的消息还真灵通呀,我现在已是刑部主事了。”

秦羽明羡慕道:“岁星兄一出仕就是个正六品,小弟佩服之至!”

一旁的叶廷桂道:“恭喜岁星兄,可以留在京城。我可就惨了,要去山东,不日就要上任。”

袁方赶紧问叶廷桂:“青菜兄在山东是何职位呀?”

叶廷桂解释:“我不是在山东任职,现在担任的是户部山东司主事,准备陪新上任的山东都司兼山东总兵杨国栋去山东上任。”

汪乔年道:“杨国栋?他不是同年杨吉雄的父亲吗?”

“正是。”叶廷桂道。

袁方想起在国子监祭酒吴宗达院子里的一幕,他说道:“我去拜访吴先生的时候,在吴先生家门口碰到杨吉雄和孙之獬,我听孙之獬说,杨吉雄他父亲准备去山东上任。”

汪乔年轻蔑道:“我听说,这个杨国栋是魏忠贤的养子,他的这个山东总兵是花钱买来的。”

郑鄤提醒袁方:“仲南年弟,你与令尊即将去登州,可千万不要与杨国栋父子走得太近。”

袁方自豪地说道:“我和家父是上前线打建虏的,跟他杨吉雄走不到一起。”

郑鄤向叶廷桂建议:“青菜兄,不如你跟户部申调,把你的山东司主事改为登莱司主事,这样你就可以随袁抚台去登州,不用跟着魏忠贤的走卒杨国栋了。”

叶廷桂接受了郑鄤的建议,准备回去就向户部提出申调,袁方听了很是高兴,他与叶廷桂是同乡,这一路有叶廷桂在,他应该不会很寂寞,虽然叶廷桂比自己大很多,但平时关系处得不错,现在又有同年之谊,而且又结为了桃园六居士,年龄的差异影响不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袁方有两世的记忆,知道魏忠贤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和四十孙,不用审也知道这个杨吉雄是魏忠贤的四十孙之一,他提醒自己,现在正是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离朱由检铲除阉党还有五六年的时间,在这几年里,一定要提防被这个杨吉雄暗算。

如果被那些阉党小人给暗算,自己的宏伟大业也难以实现了。

至于自己的宏伟大业是什么,在他心中还相当的模糊。

但是他心里也清楚,现在只是天启二年,魏忠贤的势力还没有达到高峰,所谓的五虎五彪目前还不齐全,魏忠贤还在网罗走卒的阶段。

在闲聊中,叶廷桂告诉袁方,那天在囚车里面的人是王化贞,王化贞是首辅叶向高的弟子,辽东巡抚,因广宁之败而入狱,辽东经略熊廷弼也因广宁之败而罢官,回家听候查处。

提到广宁之败,六人又议论了一番,直到天色渐晚,五人才起身告辞。

热情好客的袁夫人,要留五位新科进士在府中用膳,五人婉言谢绝,袁夫人给每位都送了一份厚礼,一是感谢这几位殿试那天,袁方在贡院突然昏过去的时候,他们伸出援手;二是为袁方今后的仕途铺路,广结朋友。

俗话说,一个朋友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袁夫人认为为广结朋友而花钱是值得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