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名动天下 > 第14章 第十四回

名动天下 第14章 第十四回

作者:决木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0-22 20:09:39 来源:文学城

*

这是什么?野兽的窝?还是猎人的陷阱?瞧这里没什么人的样子,应该更可能是野兽的窝吧?

秦采桑实在想不出来这可能是什么,往下看也什么都看不见,苦恼至极。

猴儿似乎也感到好奇,跳下树来,蹲着洞口边上,抓耳挠腮,吱哇乱叫。

秦采桑看它学自己学得有模有样,不禁哭笑不得地叹了口气,“猴儿啊猴儿,你说说你,这样叫我怎么办才好?不如你替我把剑捞上来?”

猴儿瞧了瞧她,忽然长臂一展,几下爬上树去,荡得远了。

秦采桑眼睁睁瞧着它跑掉,再叹了口气,望了一望深不见底的洞穴,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下去看看。

毕竟一个剑客要是没了剑,那还怎么行走江湖?而且她现在前途未卜,总得有件武器防身不是?

她只能期望林子里别来什么野兽咬断绳子,也期望这洞没有那么难出来。

打定主意,秦采桑就把还剩的几件衣裳都撕碎了,接在一处绑成长绳,一端牢牢系在树上,一端绑在自己腰上,扭头看了看竟自己跟来又在悠闲吃草的扫把星,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随之从怀里摸出火折子,将树藤扒拉开去,先在洞边坐下,垂下两条腿试探了下深浅,而后深吸了口气,纵身一跳。

这洞原来并没有特别深,也就有两三人高,且地上湿软,跳下来也没受什么伤。洞里亦没有她以为的腐朽气息,反而漾着一点清甜,十分宜人。

她再打亮火折,左右看了看,忽然发现那把剑就在她半步之内,半没入地,迎上火光,剑锋熠熠闪亮。

她不由拍着胸脯道声好险,这若是跳下来不小心撞到剑上……一面感叹着一面将剑拔出,随便拿破布擦了擦剑身上的污泥,正想上去,然而一拽绳子,登时不由绝望。

无他,只因她才那么轻轻一拽,那绳子便轻而易举被她拉了下来。

秦采桑攥着绳子凝滞了一会儿,望着头顶透下的稀微光亮,真真是气得狠了。

这蜀中的人奸邪也就罢了,怎的连畜牲都这么讨厌?!

先是扫把星带她跳崖,再是那猴子抢她宝剑,现在又不知是什么玩意儿弄断了她的绳子……

天要亡我。

这一时她甚是绝望,也顾不得干净,只毫无形象地往地上一坐,把绳子扔到一旁,就开始长吁短叹。自暴自弃许久,又觉得不行,出师未捷,她岂能折在此处?无论如何也得想法子出去。

她便强撑着起身在洞里走了一圈,打算挑个好点的地方往上爬,这一转却叫她无意中发现,这洞中竟还有个更小洞口。

极小极低,也就半人多高,且藏在黑暗深处,如不是走过时她不小心把火折子掉了弯腰去捡,恐怕根本不会发现。

过得一洞复一洞么?

她攥着火折子在洞口默默站了一会儿,但觉有流动的风带来一阵潮气,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决定进去看看。

钻进去后才知那是一条长长甬道,一开始很矮,她猫着腰走,还不小心撞了几次头,但越往里走,却越来越高,到最后她甚至能直起身子,大步流星。

真是奇了怪了,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天公造物,还是鬼斧神工?

黑暗里似乎传来水声,嘀嗒,嘀嗒。

秦采桑只觉头皮发麻,渐渐觉得冷起来,却还不得不走下去,又过了许久,才终于望见前边的一点白色微光。她不由加快脚步,待到行出那漆黑甬道,望着面前一切,便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惊叹。

萤火之光飘飘荡荡,点亮整个洞穴,洞顶高约数十丈,有千奇百怪形状的石柱垂下,滴水的声音似乎也是从那处来的。

一下,两下,或落上石层,或坠入水中。

这里竟也有河,河中亦有流光闪闪,她凑过去仔细看了看,才惊觉那竟是在发光的鱼。

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她吹熄了火折,一边走一边啧啧叹,还伸手去碰旁边冰冰凉凉的石壁,待走得累了,便就地找了块干石头坐下来,掏出个果子来吃,还不觉赞一声自己的先见之明。只是……她瞧前路似仍漫漫,实不知还需走到几时,又不知可会有别的出口,来路却亦坎坷,实是进退维谷。

人生实难。她禁不住叹了口气,双手撑在石上,不知不觉地抚动,忽觉手触之地似有凹痕,一开始她只当是石头纹路,整个摸了一遍,却又觉得并非毫无章法,倒是有点像……

“果然是字!”她跳下石头,点亮火折,凑近去看,念出声来,“三尺青锋剑,留待有缘人。”

青锋剑,有缘人,说得岂非就是她么?她也不是没有听过说书,那些大侠在未成名之时,不都是有一番奇遇?

她就说么,这样一个地界,怎么都不像天然生成,用来藏宝,倒是最合适不过。

霎时间不由精神大振,遂又仔仔细细地将她刚坐的那块石头搜寻一遍,然而除过那行字,却再无发现,且那无论怎么看,都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难道要劈开才行?

她试探着用剑刺了刺,然剑尖都有些微弯,石头却依旧纹丝不动。她便不敢再试,绕着石头转了又转,突然灵机一动:这应该只是个提示罢?岂会有人将宝贝随随便便地藏在路边的石头里,定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那么,他处应当还有提示。

想到这里,她便不由回头看了一眼漫漫来路。方才道路曲折,不似洞天福地,不得,还是先往前行,若无发现,再返转也来得及。打定主意,便再度上路,且一边仔细留意石壁石柱上可有刻字。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她发现了另一块带字的石头,这石头立在岔路口,却也是她遇上的第一个岔路,石头上刻了一行字:

“为男为女?”

下头另画两个箭头,一标向左,一标往右,恰好分指两条延伸出来的小路。

“这算么子提示嘛?”她终是忍不住嘟囔出了声,“这位前辈莫不都是个迂腐之人?”

但她终是选了往右的那一条,心想着若不合意再行回转,这一路又碰上几个问题,无不是简单易答,却又莫名其妙。

“年岁几何?未及弱冠,向左。”

“高堂安在否?若安在,向左。”

“南人北人?南人,向左。”

“若汝负绝世之功,遇宵小之徒,当如何?斩之,向左。令其改之,向右。”

“……”

间中好不容易出一个有些意味的,紧着却又开始问口味偏好,嗜辣嗜甜,直如满团乱麻,毫无头绪可寻。

她虽则一一答了,心中却早有老大不耐。这些个笔迹与最先那石头上的不一,歪歪扭扭,似小孩儿随手画来,便是召明磊五六岁时都已强过多矣,且文理亦多有不通之处,叫她深深怀疑这莫不真是小儿玩笑。但小儿当然不能有这样的能为,既寻到此等地界,又能为如许之深刻痕。

但如此草率古怪,就有宝物,也未必值得费许多力气。她之所以还坚持前行,无非是寄望于循前人之迹,找到一条出路。

路尽头却是一扇石门。

这门不似洞中它物,能明显看出来是人工雕琢。

秦采桑终于再提起些精神,走过去一看,只见门上镶了一块极大圆盘。圆盘上刻的不是文字,而是分别指向上下左右的四个箭头,圆盘最边处还有刻痕,她数了一数,恰好是一路上的问题总数。

只是这究竟有何用意?

她百思不得其解,伸出手去,握住长出一块的手柄似的东西,试探着轻轻一转,竟果然可以拨动。只是她想着那些问题下的箭头,既然只有左右,又何来上下?心头登时无名火起,干脆径直拨了左,然后退后一步,静观其变。

一刻钟,两刻钟……

始终没得半点动静,她干脆就地坐下咬着果子,心道等歇够了就动身回去,大不了多搬几块石头,总能够回返地面。

此时她已认定这只是个玩笑,只是不知道谁有这样无聊的心思,少不得在心里把那人骂了百千遍。她这一日一夜担惊受怕,未几,只觉眼皮沉重,倦乏之至。又寻思着此处定当无甚危险,干脆便倚靠在那石门上,很快便睡得熟了。

也不知过去多久,忽然倚靠成空,她一个激灵醒过神来,只来得及将双手护在脑后,饶是如此,仍是磕了个金星乱冒。

她这当连生气的劲儿都再提不起,只望着那大开的石门,出口便是一声叹息。

而后才勉强站起身,待走进门去,又回头望了望,只道那门若骤然关起……那也罢了。她颇有些自暴自弃,不过那门却并没有关起,门内也没有毒箭,没有暗器,只是往前行了没多久,就又遇上了一扇门。

她这次几乎是立刻掉头就走,但行了几步,又觉得甚不甘心,终于还是转到门前,刚要研究一下有何机关,抬手不小心碰到门上,却即听得咔哒一响,那门竟缓缓向两边分开。

秦采桑:“……”

门后是一面石壁,壁上影影绰绰,仿佛有字。她点起火折,凑上去看,轻轻地念出声来:“天下大道,殊途同归。能达此处之人,无出其三,一仁善,二智勇,三……”

“三呢?!”

然而石壁上并没有再提及有关三的事情,只写——

“廿一题,聊作一乐,盖为验心智可坚也。两时辰始候得门开,盖为汝知得来不易也。若皆成,兼智勇,此壁可斩,此剑可得。壁之开在极右下也。”

秦采桑咬牙切齿,这话简直极不负责,极不通情理,文法也烂得一塌糊涂,若不是她已走到这里……她倒要瞧瞧,这人还有什么把戏,强忍着怒气读下去,到底还是不由微一振奋。

“剑在匣中。”

若真能得三尺青锋,那倒也不枉了,只是必得是绝世好剑,才当得她这番辛苦。

“右下……右下……”她举着火折摸索过去,果然看见一处微微凸起,一按下去,那石壁竟慢慢腾了上去。

……这人的机关术倒是不错。

秦采桑嘀咕着走进去,只见石壁后乃是一座石室,石室正中摆着一具棺椁,长明灯不熄,看那样式,总得是前朝之物。她虽腹诽多时,可一旦见着这样情景,还是翻身下拜,“明娴阴差阳错间得到此地,如有冒犯之处,还请前辈见谅。”

她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方才走上前去,但当她瞧见并未盖棺的棺椁里竟然只放了一个石匣,而非她所想的尸骸时,不由怒从心头起。

她愤怒至极地转身,正欲出去,那石壁却竟落下,灯火忽灭,露出一行闪闪发光的大字——

“起剑,破壁,自出。”

她才不想再听凭摆布,只冲过去摸索一阵,然而这半边石壁光滑至极,毫无机关。她简直恨不得将石壁踹上两脚,狠狠地把那行字盯了几眼,才大踏步向棺材行去。

她本想将石匣捞出,却不料那石匣沉重,兼之不好借力,一时竟取不出来。她心下更是火起,干脆跳进棺材,把那石匣仔细看了一遍,见那石匣上下全无破口,甚至连道细纹都无,像是浑然天成一块石头,不由更加绝望也更加愤怒,忍不住愤而向那石壁吼道:“所以到底怎么开剑匣?难道还要我滴血认主不成?”

话音刚落,棺材忽然剧烈震动起来。

她自小再好教养,都忍不住叫骂一声,狼狈地跳出棺去,只觉头上风声呼呼,避到一旁抬起头时,但见那石匣极快弹射而出,撞上石壁,砰然俱碎。

饶是她从来不信鬼神,此时也不觉惊住,愣了半天才起身直奔棺材,待看见棺材底的大洞时才终于松了口气。还好,还是机关术。她在书中读过投石机之类的攻城利器,想来与这个原理一般,应当是她跳入棺材后不知如何触发开关,才至于此。

这时她方得机会去瞧那石匣,那石匣早已四分五裂,却有一只木匣赫然在上,她掰开叩锁,便瞧见那一把静静置于其中的长剑。

她不知为何忽觉心头发冷,迟疑了一下,终是情不自禁地伸手将那剑取出。触手森寒,冰冷,激得她整个人打了个寒颤,心中却是突然生出一阵欢喜。

她猛然将剑拔出,但见刃光明如秋水,冽如寒霜,在出鞘一瞬似有萧瑟风雪铺天盖地迎面覆来,她禁不住打了个寒颤,手上却是更紧地握住了那把剑。

这是我的了……她心中只有这一个念头。

她学剑时日已久,召王为她寻过无数宝剑名兵,可她总觉得它们少了些什么,便是那把她如今带着的,不过也只是差强人意。

可是这把不一样。

她就是那般毫无理由地确信,它得天独厚,独一无二。

她忍不住将学过剑式都耍练一遍,过了许久方才想起身在何地,也才发觉那匣中更有几本册子。她都捡起来揣进怀里,本欲原路回去,忽然又想到这册上会不会载有出去之法,便就出了石门,寻一光亮地方翻了一遍。

那却是一册剑术,一册内功心法,一册轻功,还有一册备述此间原委。

字迹飞扬,与石上同出一人之手。

“……余半生已过,颇多无成,葬剑于此,待有缘人。神兵庸器,本无区分,庸者自庸,而神者自神也。然余亦抱世俗之庸见,多有偏颇,平生所得,唯一字诚也。不拘其行,但在其心,心之所向,九死未悔。望君勉之,则胜余多矣。”

接下来,还解释了为防常人误入设下阵法,以及阵法如何破解,又附了一张洞中的出路图。

果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她不觉愈发高兴起来,不过却也有点疑惑,书中只字不提外面的二十一道题,似乎那并非这位前辈所留。也许是这位前辈藏剑之后,后来又有人发现了?不过后来者虽然找到了剑,但是没把剑拿走,反而留下了提示,这么一看,那人也不算坏嘛。不过如果是这样,那人又是怎么把剑封回去的呢?可是如果这个人是和前辈一起藏剑,前辈没理由不解释一下吧?

秦采桑看着碎裂的剑匣心生疑惑,不过一转念又情不自禁地欢喜。

算啦,不管啦,反正这剑现在是我的了。

她把几本册子都揣进怀里,按着上面所指找到出路,重遇明灿阳光时到底禁不住深呼了一口气,又采了些果子吃过,攒足力气,方才寻回入洞的地方,遥遥看见扫把星依然趴在地上嚼草根吃,禁不住笑出了声。

她这时看它可是顺眼得多,绳子如何断掉这种小事早就抛在脑后,只喜滋滋地给它看自己的新剑,“怎么样?是不是好威风?”

扫把星忽然蹭地站了起来,撒蹄子往后退了几步,似是极警觉地看住她手里的剑。

秦采桑不由“咦”了一声,只觉得有趣至极,“怎地,你怕么?这世上倒还有你怕的东西?”

扫把星从鼻子里哼哼两声,却只是不肯近前。秦采桑愈发笑得前仰后合,“得啦得啦,我又不会伤你,过来,咱们出去了。你晓得么?这里可是有高人设下的阵法,你不跟紧了我,我可不管你的。”

扫把星终于是慢腾腾地往前挪了几步,秦采桑干脆一手抓起缰绳,正待按照册中所说将阵法破去,却忽地想到一个更好主意,禁不住拍了一下自己脑袋,“我做么子就要出去嘛?这么个闭关修炼的好去处,当然得小有所成再出山了,你话是不是?不过……就是条件差了点。”她瞧了瞧莽莽山林,心中到底有点犹豫,但终久还是下定了决心,“算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反正这里山明水秀的,也不愁沐浴漱洗。嗯,那便这样定下了,怎么样,扫把星,你喜欢这里嘛?”

扫把星翻起眼皮瞅了她一眼,没有搭理她。

秦采桑当然也不指望它真给什么回应,只去张罗着整治用得上的物件,在岩洞里用软草给自己铺了张床,又寻根石柱给扫把星拴了个牢,一人一骡就这么安顿下来。

一开始她其实也没有打算停留太久,但渐渐她把那岩洞转了个遍,竟然寻着好些器皿物事,甚至还有些旧式衣裳,浆洗罢仍是穿得,于是她就也不急着离去,只有时躺在榻上,禁不住就会思量起那位前辈。

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瞧着身上衣衫,想象她是个明媚又端方的女儿家,不瘟不火处变不惊,宽和平易自在悠然,可一柄剑偏又能使得出神入化,叫天下英雄尽胆寒;她默念着心法要诀,想象她饱读诗书,瞧尽世上道理,偏却毫不世故,出尘绝俗;她看着那字迹隽秀,想象她敛眉提笔,谆谆之心,欲警后人,落笔又藏锋于怀,道人各有际遇,万般皆有可取。

她寻见短弩羽箭,劲装猎袍,想象他是个豪爽儿郎,年少负凌云万丈志,玉勒雕鞍,纵横睥睨,无人敢当;她抬手挥出剑招,想象他肃色敛容,飘逸间却带杀意,出招凌厉,霜寒四海;她观那阵法迷踪,想象他倦怠俗尘,浪淘尽知天下事,晚来隐世而居,对悠然山水,超脱物外;她读那箱中书,想象他玩心未泯,锋棱偶现,悔旧日过失,诫后来之人。

越想,越觉得难过,越觉深遗恨,意难平。恨不能生同时,恨不能聆妙音,恨不能携手好,恨不能秉烛游……太多个恨不能,只可惜,终究是欲诉无门,此生无期。

中心郁郁,她便只能加倍努力,牢记心法要诀,练熟剑招走式,一意只要得成大器,将来莫失前辈颜面。也不知过去多少时日,有一天终于惊喜地发现,她也晓得了什么是气沉丹田,什么是身轻如燕飞檐走壁。

一剑挥出,可断十余石柱;一跃而起,可攀十丈高树;调息时可觉真气流转,整个人已精神抖擞,少有困倦。她确信她已足够去收拾那目中无人的自大狂,于是将书册尽收于匣中,再拜而起,将阵法破去,牵着依然懒洋洋的扫把星顺流而下。

这一次,终于再未回到原地。

待瞧见那以往从未见过的一个破败村庄时,她更是全然确定,知自己终是出得阵来,欣喜之余,又不免有几分留恋,忍不住回头再望一眼。

“人世无常耳,但得相聚一时,便是一时之痛快,假令离散无期,亦得无期之念想,譬如月圆月缺,各生辉丽,俱神秀也。”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她仿佛又听到包婆婆临去言语,仰起头来,便又斗志昂然,她还有许多事去做,寻包婆婆,寻自大狂,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名扬四海,独步天下。终有一日,待功成事了,我必归来。

终有一日。

只不过……她环顾四周,不觉微微皱起眉来,这村庄真是相当破败,空无一人,蛛网满室。

蜀中竟还有这等地方么?不知最近的人家却在何处……她正思量,忽闻有几声异响,不觉霍然转头,“谁?”

却见是村口处站着一个拎砍柴刀的布衣青年,正满脸惊异地看着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