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民调局异闻录之勉传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回国 第二百七十七章 登岸前夜

第二百七十六章 回国

汉王虽然深得皇帝的疼爱,不过也受不了他当着殿中文武大臣的面来斥责姚广孝。mengyuanshucheng自己靖难得了天下当中有大半的功劳都要记在这个和尚的身上,而且姚广孝现在虽然已经失去了长生不老的身体,或许还失去了术法,不过人家也是有朋友的。真有哪个神仙朋友看不下去了,下仙山来和自己理论理论,他就算是皇帝也受不了。

“朱高煦,少师是朕的师长,你怎么敢这么无礼?”朱棣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儿子之后,继续说道:“来人,摘掉朱高炽王冠上面的东珠。传朕的旨意,汉王朱高炽行为放浪,言语当中对帝师无礼。免去他亲王的王爵降为郡王,封地改为安乐洲。限三日之内离京就藩,不得延误……”

朱高煦没有想到自己只是替皇帝说了句话,便沦落到了这样的下场。当初朱棣为了表彰他协同太子守护北平有功,这才赏赐了他王冠上面佩戴东珠。以往只有太子才有资格佩戴东珠,也是因为这颗东珠才让朱高煦心里一直对太子之位有窥视之心,现在自己说错了一句话,便什么都没有了……

看着自己的弟弟被护卫带出了奉天殿,胖太子犹豫了一下,还是向前一步想替自己的弟弟求情。不过他的话还没有出口,已经听到朱棣开口说道:“太子身为国家的储君,却连自己的弟弟都管教不好。让他对着少师说出如此无礼的话,祸是朱高煦闯的,不过你这个太子哥哥也脱不了干系。罚你一年的俸禄,收回太子玉带作为惩戒。”

一句话将朱高炽求情的话挡了回去,当下太子低着头也不敢再说话。这时。殿中的文武大臣的目光都对准了姚广孝,希望这个和尚能说句话给皇帝一个台阶,收回对太子和汉王的责罚。

不过姚广孝坐在椅子上低头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任凭朱棣骂完了汉王骂太子,他都像是没有听到一样。随后竟然还打起了小呼噜,口水顺着嘴角流淌了下来。

看着和尚的样子,朱棣轻轻的摇了摇头,随后叫过来太监,说道:“送少师回庙里休息吧,从今往后只要不是大朝,少师可以不用上朝。”

这时,才有太监过来唤醒了姚广孝,搀扶着和尚出了奉天殿。不过当姚广孝进了小轿之后,他迷迷糊糊的眼睛突然睁开,随后和尚微微一笑,低声的对着自己说道:“你还是不相信和尚……”

到了寺庙之后,太监陪着‘昏昏欲睡’的姚广孝去了库房,在里面找到了当年徐福出海之前,打造船只的造船图。随后太监如获至宝的将船图带回到了皇宫……

第二天一早,皇宫里面便传来了册封大太监郑和为国使,出使南洋各国的消息。等到出海的大船建造成功之后,便立即起航。因为建造船图当中宝船的规模太大,朱棣临时改了主意。集结了全国造船的能工巧匠,只建造两艘宝船即可,剩下的改用大明水师的战船即可。

转过年来六月,两艘大船终于造好。在太子朱高炽的陪同之下,郑和从太仓出海,正式开始了出使西洋各国的行程。

此次出使的船队空前的强大,除了两艘长达四十四丈的宝船之外,还有大小战船两百余艘,官兵以及水手、随从将近三万人,这样的规模别说出使了,就是扫平西洋各国都足够了。

一时之间,郑和出使西洋的消息传遍了各地。自古以来什么时候听说过这么大的阵仗,上到朝中的文武大臣,下到大街上的贩夫走卒,一开口便是郑和船队出使西洋各国的消息。一时之间,那只庞大的船队成了大明百姓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话题。

这段时间里,姚广孝继续待在庆寿寺里。除了每逢初一、十五的大朝他去参拜皇帝之外,剩下的时间里都是待在庙里编辑、翻译天竺传来的佛经。虽然和尚不经常出入皇宫,不过朱棣却时不时的亲自、或者派太子来看望和尚。在外人看来,皇帝陛下还是很看重这个靖难功臣的。

也是在郑和出海之后的档口,被朱棣封为靖难第一功臣的李景隆因为被朱能等其他的官员弹劾,举证他图谋不轨。说来也没有什么,只是他关上门接受家奴的跪拜。到了朱能等官员的嘴里就变了,变成跪拜如同君臣之礼,是为大逆不道。

朱棣登基之后,便亲口封了李景隆靖难第一功臣。还加封了他左柱国,光禄大夫和太子太师的尊号,一时之间李景隆的风光无二。虽然朱能等靖难功臣不服,不过朱棣亲口许下的靖难第一功臣,谁也动不了他。

没有想到李景隆风光了没有半年,朱棣一道圣旨便剥掉了他身上所有的官职。最后念在靖难功臣的份上饶了李景隆一命,不过还是将他这一家人都圈禁在了家中不得私自出府。

期间,想保住李景隆性命的人也找到了姚广孝,希望这个永乐皇帝身边大红人能说句好话,可以让李景隆告老还乡。

不过和尚两句话便让求情那人闭上了嘴:“大人你是要害死李公爷吗?现在陛下将他幽禁起来是保住了李公爷的性命,一旦没有了官职的李公爷出了京。那走不出十里便会死在建文帝党羽的手里……”

原以为这样李景隆被囚禁起来终老就好,谁也想不到这位昔日的靖难第一功臣的气性太大,最后竟然气的绝食而死。他的死算是给朱棣靖难之役最后的京城被破一个交代……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年多,这当中姚广孝也派人去打听了有关吴勉、归不归的消息。根据泗水号那里听来的,现在归不归已经完全掌控了泗水号,他和吴勉还去了一趟波斯,不久之前刚刚回到财神岛。

就在姚广孝想着是不是应该通过泗水号的商铺来联系一下吴勉、归不归的时候,一天深夜,还在睡梦当中的和尚被小沙弥叫醒。皇帝陛下刚刚下旨请他到皇宫,好像是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要和姚广孝商量。

等到和尚再次出现在奉天殿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还有兵部、刑部的两位尚书,以及太子殿下朱高炽等人已经到了殿上。看到了姚广孝到了,朱高炽亲自过去将他掺扶到了皇帝的身边。

还没等姚广孝坐下,朱棣已经忍不住开口对着和尚说道:“郑和不负朕望,他在暹罗抓住了朱允文……”

这一句话说出来,姚广孝的笑容便凝固在了脸上,当下他少有的打断了皇帝的话,说道:“陛下,郑和不会已经伤了建文君的性命了吧?”

“那是朕的侄子,朕怎么会伤了他?”朱棣看了一眼广孝之后,继续说道:“允文回来之后,朕会把他秘密的接到宫中。每天看他一眼朕也就放心了,起码他不会被宵小之辈利用。”

这时候,纪纲起身向着皇帝行礼,随后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可以擅自离开京城,迎回建文君,臣下的锦衣卫足够了。”

朱棣的目光从姚广孝的身上挪开,看了纪纲一眼之后,说道:“朕意已决,三天之后起驾泉州,郑和身为大明国使回国,当的起朕亲自去码头相迎。你们都不要多说了,去安排吧……不亲眼见到朕的那个侄子回来,朕心难安……”

说完之后,朱棣轻轻的拍了拍姚广孝的手背,继续说道:“这次也要麻烦大师一同前往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 登岸前夜

准备了三天之后,朱棣的御驾启程,向着泉州泗水号码头的位置行进。

严格来说,泉州的码头属于泗水号的私产。不过郑和出发的太仓刘家港太过简陋,不宜迎接皇帝驾临。当下光禄寺找到了泗水号在京城商铺的管事,征用了泗水号在泉州的码头。

朝廷亲自征用,管事一边派人去财神岛向归不归禀告,一边代替他们这位新任的老东家答应了征用码头的事情。选在泗水号的泉州码头还有一层意思,顺便看一下吴勉、归不归的态度。朱棣登基以来不管是对泗水号还是对邵家女人都是照顾有加,看在这个份上吴勉、归不归他们几个也应该和逃难的朱允文划清界限了,不管怎么说朱棣现在才是一国之君。

朱棣心里着急再见朱允文,当他一路上拒绝了所有沿路官员们的拜见。几乎就住在了他的那架豪华至极的马车上,半个月的时间便到了泉州码头。

原本郑和的船队前一天便到了泉州码头附近,不过为了创造出来一种皇帝陛下亲自迎接郑和下船的局面。船队在距离码头二十里的位置便下锚停船,就等着明天皇帝陛下亲临码头了。船队停好之后,郑和下命所有官员、士兵和船员们都要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以最好的姿态来答谢皇帝陛下的厚恩。

船员们正在准备明天见驾的事情,郑和带着一名亲随到了一间重兵把守的船舱当中。这里只有两个白头发的年轻人,见到了郑和亲自到来之后,一个身穿白袍的白发男人冲着他笑了一下,说道:“船停了,是回到陆地了吗?这里没有窗户,也不知道到了哪里……”

“是,现在船队已经到了泉州码头。”郑和冲着这个年轻人施礼之后,继续说道:“我们需要在这里暂停一晚,明天一早陛下会来亲自迎接建文君。”

刚刚说话的白发男人竟然就是那位从京城逃出来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另外一个白发男人是他的贴身护卫郑军。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俩的头发变成了这样,头发白的和吴勉一模一样。

当初朱允文、郑军被抓到之后,郑和只和他们俩见了一面。只是宽慰了几句,防止二人自杀便把他们俩囚禁在了这个船舱里。也没有来得及询问二人的变化怎么这么大,为了防止朱棣多疑,一路上郑和没有再见朱允文、郑军二人,直到今天才是他们的第二次相见。

朱允文听了郑和的话之后,古怪的笑了一下,随后说道:“四叔亲自来迎接?说起来他已经登基了吧?一国之君亲自千里迢迢的赶到这里,就为了迎接我这个下了台的皇帝,真是难为他了。看来朱允文一天不死在他的面前,我这位四叔便一天睡不踏实……”

听到了朱允文的话之后,郑和急忙解释道:“建文君误会了,当日以为您已经在宫中离世了。国不可一日无主,陛下这才勉为其难的登基。如果您当日没走,和陛下说开了的话。或许现在您还是天下之主,陛下靖难的时候说得明白,靖难只是清君侧,并非是对建文君您不利。””

“你还说朱棣是清君侧?”朱允文笑着摇了摇头,随后继续说道:“就当我已经离世了,又没有子嗣。不过我还是有弟弟,吴王、简王和衡王都是我的弟弟,兄终弟及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叔叔吧?”

当初朱棣拿下了京城之后,将朱允文的几个弟弟都贬为了庶人圈进了起来。后来他们哥仨无缘无故前后脚离世,看守他们的官员报了一个疫症,借口担心疫症蔓延,将他们哥仨一把火烧了,只留下来一把骨灰。

这个郑和可不敢轻易的替朱棣解释,犹豫了一下之后,他对着朱允文说道:“这个是您和陛下的家事,等到明日建文君您见到了陛下,自然会有人向您解释的。”

朱允文轻轻的笑了一下,从容不迫的对着郑和说道:“我还会等到解释吗?恐怕一下船便要去陪我的弟弟们去了。”

“建文君多虑了,或许见到了陛下之后,陛下会封您一个逍遥王爷,无忧无虑的享受荣华富贵即可,也不用再为天下之事操心了。”说完之后,郑和从身边随从的手里接过来一套新衣服来,随后对着朱允文说道:“建文君您的衣服这么多天一直没有更换,明天就下船了,郑和服侍您更衣。您是做过天下之君的,总不想穿着这身衣服回到大明疆土吧?”

“我倒是宁可永远不回到这个地方……”说话的时候,朱允文叹了口气,随后继续说道:“也罢,也不能让我那四叔看笑话……你来服侍我更衣吧,也要给郑千户找一套干净的衣服,想必他会和我同日而亡,给他一件新衣服吧……”

“建文君您多虑了,我已经给郑军大人准备好了新衣服。您更衣之后便会给他换上。”说话的时候,郑和已经开始服侍朱允文更衣。他原本就是朱棣的贴身太监,平素照料主子的衣食起居,更衣本就是他份内的事情。

虽然朱允文、郑军算是郑和的囚犯,不过郑和不敢虐待。他们二人每天都有热水刷洗身体,这样的待遇郑和都轮不上。故而这次换衣就好,用不着也特意的沐浴。而且朱允文大概也不会为看自己的叔叔,就去洗澡。想要请他沐浴这样的话,郑和压根就没有提。

更衣的时候,郑和看到朱允文和郑军都闭上了嘴巴,场面显得有些悲凉。当下他找了个话题,想要引朱允文和郑军说几句。别他们俩越想越委屈,等到自己走后,他们主仆二人在自杀了。

郑和一边替朱允文穿上衣服,一边说道:“建文君,我一直有件事情不明白,当日请您回船的卷宗我是看了的。您和郑千户原本都是黑发,怎么突然间就变白了头发?还有您身边是有百余护卫的,怎么就突然暴毙身亡了呢?”

听到了郑和这几句话,朱允文、郑军二人脸上都是一脸纠结的表情。当日郑和派出了五千大军攻入了他们居住的庄园,虽然郑军等护卫拼死抵抗,不过还是不敌这五千训练有素的军队。看到自己已经被团团包围了起来,朱允文知道大势已去,便取出来当日吴勉交给他们的毒药。

看着主人要服毒殉国,其他护卫们也同时取出来随身携带的毒药。最后这一百多人同时服药,想不到的是那些护卫们一个都没有剩下,服药之后便惨死在了朱允文、郑军的面前。而他们俩只是痛苦的挣扎了一番,等到缓过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而且还变成了长生不老的身体。

原本变成了长生不老身体的郑军还是有机会杀出重围逃走的,不过他忠心护主,最后还是守在了朱允文的身边,打算陪着自己的主人一起赴死,这才被郑和的人马抓了起来,送到了这艘船上。只是这样的话不可能对着朱棣的贴身太监言讲。

换好了衣服之后,郑军看了郑和,突然看了一句:“这次燕王派你抓住了主人,这件事泗水号的东家和吴勉仙长知道吗?燕王殿下真的不担心他们二位吗?”

郑和微微一笑,回答道:“千户大人,这次我们能从泉州码头登岸,你猜猜他们两位仙长会不会知道?而且知道了又会不会亲自来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