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了饭,各自回屋。方瑜总觉得牙缝里有东西,嘴里糊了一层东西,难受得很,他是真的好想念好想念牙刷和牙膏啊!
可脱离了现代工业社会后,方瑜的人生开始变得极为艰难,就连原先相当不起眼的日常洗漱程序都成为了一大棘手难题。
方瑜开始用手指甲尝试扣牙缝里的食物残渣,结果没什么用,既恶心又不卫生,而且还把他牙龈划了几下。
哦,对了,这里没有牙签。连牙签都没有!
方瑜要疯了,幸亏他想起了牙线这种东西。向老太太要了干净棉线,他把棉线泡在刚烧开的热水里烫好,然后用筷子捞出来晾着,待不烫手时抻好,用棉线清理牙缝。
一通操作下来,方瑜总算是舒坦了,而后又想起方老太太之前说的用棉布擦牙的主意,来了灵感。
他要来了一小块自家织出来棉布,还是先用热水消毒,然后再把布包在手指上,使劲搓牙。
别说,这样搓完牙他还感觉挺舒服。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反正方瑜是觉得这样搓完牙后就干净了不少,嘴里也没什么味儿了。
“奶,你看我牙是不是比以前白多了!”方瑜高兴地炫耀道。
方老太太陪着孙子折腾了一通,肯定是顺着答道:“我孙子的牙可真白,又白又干净的,真好啊。行了福娃,该上来睡觉了,明儿你还要早起读书去呢。”
方瑜高兴地上了炕,感觉自己终于干净了,放心地睡着了。
周家的百日宴之后,方瑜的日子还是照常地过着,没什么特别的事情,方老太太却在心里盼望着媒婆的登门。
里正家里,小儿子赵平安正在和家中爹娘说着他的亲事。
“不行,那方家丫头哪里好啊,根本就配不上咱们家的门第。”里正媳妇还在对方家两个老婆子压她威风的事耿耿于怀,根本就不答应和方家结亲的事。
“娘,方家的二闺女多好看啊,还识字,以后嫁过来还有一对银耳环做陪嫁,娶她多划算啊!”赵平安想要说服他爹娘,让他娶到漂亮媳妇。
一听到陪嫁,里正媳妇有一瞬间的动摇,但很快就压了下去。“你个臭小子懂什么,就算是有陪嫁也不过是拿咱们家给的彩礼钱买的。方二妮那丫头一瞅就不是什么老实人,在周家当着这么老多的男人面就巴巴地说话,生怕显不着她似的,呸,真不要脸。你要真娶了她,以后还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呢。再说了,那张家村里正家的姑娘多好啊,小脸圆圆的,一看就是个好生养的,最要紧的就是能配得上咱们家的地位。你看你爹是里正,她爷也是里正,她爹还是长子,以后肯定就是里正。这多好啊!”
“那方家还是读书人家呢,还出了秀才公呢!”赵平安看他娘这儿是说不通了,转而找他爹作主,反正他娘也要听他爹的话。“爹您以前不是说过嘛,秀才公可厉害了,就连咱们家碰上了都要退一步。”
赵里正抽了口烟,和孩子他娘商量:“平安说得也有道理,其实娶方家的丫头也行。”
里正媳妇白了小儿子一眼,对丈夫说:“当家的,那丫头又不是方老秀才的亲孙女,是隔了房的,都分家了,能放到一处说嘛。还是张里正家的孙女好,很咱家门当户对,里正和里正结亲多好啊,以后要是真有事要打架时还可以叫张家村的人帮忙。”
赵平安急了,插嘴道:“方二妮家也不差啊,他家都要把孙子送到县城学堂去读书了,多厉害啊。以后指不定人家就有出息了呢,到时候你们就会觉得这门亲事好了。”
里正媳妇也急了,气哼哼地喊道:“你就听他们家在那胡咧咧吧,才多大的小孩啊,就送去县城私塾读书,就是白费钱,装得像多厉害似的,还拿出来臭显摆。方老秀才家的两个儿子那也是私塾里教出来的,有个什么用,一个也就考了个童生,另一个倒是学了不少烧钱的本事。”
“哼,更何况方二妮家了,他家可没出过什么正经读书人,现在还敢用送孙子读书这事来张扬,我看他们就是想诓别人。儿啊,张姑娘那可是实实在在的里正孙女,你娶她才不会亏呢,以后你就知道了。”
“你娘说得对,平安啊,娶媳妇可是大事,你要听爹娘的。”赵里正对儿子讲道理:“你不许犯浑,要不我拿鞭子抽你!他娘,你明儿就叫媒婆去张里正家提亲,过年前就把儿媳妇娶进来。”
“行,就按当家的说得办。”里正媳妇遂了心愿,笑呵呵地对小儿子说:“还不快应下来,你马上就要娶媳妇了。”
“是,我娶张家姑娘。”赵平安心里有些不情愿,但也没办法,他爹娘都不同意,方家姑娘再好也没用,婚姻大事还是要听爹娘的。
没错,赵平安就是这样的孝顺。
方老太太注定是要失望的了。不过,还是有媒婆上门的。
这天下午,凌河村本村的媒婆上门,说的是刘家三房的四儿子。
方老太太大失所望,不过面上还是端住了,十分客气地招待着媒婆。
“老姐姐,您和我透个底啊,您对这刘家小子满不满意啊?”这媒婆和方老太太是老熟人了,前头大妮的婚事就是她保的大媒。
方老太太含笑道:“姑娘嫁人是大事,我一个孤老婆子能有什么主意,还是要和大妮他爹、隔壁他大伯家商量商量。”
媒婆听这话音,觉得方家老太太应该是没看上刘家小子,便笑道:“老姐姐,您家二妮可真是个好姑娘,我走遍十里八乡也没见过这样漂亮又识字的闺女啊。”
方老太太不想再说二妮的事了,就恭维媒婆一句:“您最近可忙呢,我看您最近说成了好几桩婚事,这鞋底都要磨平了吧。”
“可不是,我今儿一大早就去跑了一趟。”媒婆端起茶碗大口喝下,又磕着瓜子说:“我去的张家村,是替里正家小儿子给那村的里正家的小孙女提的亲。”
方老太太听到这消息,心中不免气闷,但不能让媒婆看出来,假笑地说:“这婚事说得好啊,里正配里正,门当户对。”
“可不是嘛,这婚事已经说定了,下个月咱们就能去里正家吃喜酒了。”媒婆喜滋滋地说道。
方老太太送走媒婆后,神色倦怠地回了屋子,躺在炕上就想发火。她做了这么多,不就是想撮合二妮和赵平安,怎么就没成功呢。
到了孙子下学的时候,方老太太还没缓过神,忘了去接孙子。
方瑜自己回了家,见院子里静悄悄的,家里人来回走道都是慢动作的小碎步,就问离他最近的小六,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小六凑到弟弟耳旁,低声说:“媒婆走了之后,奶就不高兴了,躺在屋子里发火呢,说我们动静大。”
媒婆?难不成这次来的媒婆说的又是个不靠谱的人家。
方瑜快步进了正屋,问清情况,又安慰了老太太。
方老太太看见孙子回来,这气就消得差不多了。再说了这种婚姻大事也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既然人家男方没看上他们家,那就换下一个。本来那个赵平安就不算什么有出息的人,要不是看上了里正家的背景,方老太太才不想要这样的孙女婿呢。
“奶奶,您别着急,二姐又不愁嫁,咱们慢慢挑。”方瑜是真希望二妮能晚点嫁人的,所以这话也说得真诚。
“我孙子说得对,咱家不着急。”方老太太也只能这样想了。
之后的几天里,方老太太开始仔细考虑村里其他好人家的儿子,可是左看右看,就没有太让她满意的。
毕竟,前头考虑的里正家就是个全村最好的人家了。有这样的“珠玉”在,后头怎么看那都是差了点意思。
却没成想,离凌河村五里地外的桃花村有人家最近来过凌河村,听说了方家姑娘会读书写字的事,回去之后当成新闻和别人说了。这话传到桃花村里正家,一个十六岁的青年听入了耳,心里打算好就去求他娘。
又过了两日,方家来了一位生客,是大妮婆婆认识的人,桃花村里正家请来帮着居中说话的人。
大妮婆婆领着那人过来,介绍道:“这位嫂子是桃花村的,姓程,和他们村的里正族亲,之前听说了你家二妮是个好姑娘,就受他们里正家大儿媳妇的嘱托过来看看人。”
方老太太这下来了精神,桃花村的里正家,很不错。一个里正没了,另一个里正又来了,真不错。
“我家二妮就是个普通姑娘,不过就是闲时学了几个字而已,平时也就是在家织织布,从来都不爱往外瞎跑的。”方老太太极力想要促成这门婚事,就打算把自家孙女夸成花。“程嫂子先吃茶,我去织布的房间把二妮叫过来,她现在就和她妹妹在角房织布呢。”
张里正:我讲道理,不听我就抽你。
赵平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二妮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