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迷途在1643 >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营地(中)

迷途在1643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营地(中)

作者:拉拉袖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1-21 13:22:59 来源:转码展示1

北山关就这样一条道,穿关而过,另一头是南关村出村就是往武乡县,当年八路军总部就设在此地。

第二天,等5人组成员了解了地形地势后,就把百户所的人全放了,当然把所有刀枪全收走了,让李卫部分为2队,分别在北山关和5公里外的南关村口设路卡,许进不许出。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李卫部13人,有点成军的味道了,还练习了打靶及手雷的使用,一人一马分为2个小队,一队由李卫带队,听从好玉林指挥。二队由原二道湾堡小旗林阿毛担任领队,听从朱康指挥。

李卫队7人,配置对讲机一台,武装带七条,手雷14枚,雁翎腰刀各一把,望远镜一副,头盔7顶,95式半自动步枪一支,弹5发,由李卫分配给队员。

林阿毛队6人,跟李卫队配置一样。

我们在这里5天了,听老魏说,道路已经整修到一个叫分水岭的小村,那个村地面平整,有一个开阔地,明天就把营地往前迁移到分水岭,这样挖机不必每天开着来回了,浪费柴油,现在柴油不够用。

张恒一每天带领一支小队3人组跟着挖机警戒开路,也是来回跑,林学启带领二组负责营地警戒,女人们每天早上就是收取穿越福利,各种物资分别归类,物资很杂,几乎样样全有,张天乐说了,“每一样现代东西,全是宝,不能扔掉,那怕是一个破了的塑料袋,因为加热融化后可做成密封圈等,替代我们没有的橡胶,关建林车上全是宝。”

原因是这车还没有最后完工,他把工具全留在了车上,而这些都可以复制的,电动的工具很全。

费见深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一整套钻头,板牙,以后可当工具钢用,想想啊。如果没有这些,切削铁器钢材用什么来切?

还有大大小小的螺丝螺母,钢的,不锈钢的全有,最小3毫米,最大22,一把游标卡尺也是很宝贵的,还有一样重要东西是阀门,现在收集到的全是小阀门,关建林车上有一个大的截止阀 ,大约是2寸的,不过是坏的,当时被当成了压石使用,不过有总比没有好,坏了就修,当然这些以后都可是做,可在起步阶段有了这些就省力多了。”

张天乐又道:“总算在孙国涛的车上找到蚊帐,这个很重要,现在是5月份,晚上还很冷,可到了7月就知道,如果没有蚊帐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当然大家睡车上没事,如果睡在外面大帐篷里就不行了,现在有了现代的蚊帐,松了口气,还能把蚊帐做成各种防蚊虫的面罩,到了盛夏不光是蚊子,还有各种苍蝇,对,是各种,明朝这些蚊虫是很多的,多的让你怀疑人生。”

第6天了,大家排排队上路了,前往分水岭,路面经过拓宽后车队很顺利到达了这个小村庄,就是山凹中一大块平地,这小村也就7户人家,车队也就不去管他们,扎营就是,挖机又一次上路拓宽路面,其实真要修一条路还要挖出排水沟,还要考虑加固路面被雨水冲唰后的塌方,可现在挖机主要是拓宽,就靠着山崖一边挖,挖出路面有3米左右就成,张恒一负责用卷尺量,在路的边边上不时插一根小木棍,表示车轮要在小木棍内是安全的,只要大车能通过就成,根本就不管别的。

在这个小山村里又等了3天,等来了那个北山关的百户,被李卫部拦下,许进不许出,也就是从武乡进不拦,反之则拦住,没什么好说的,请回!这也是5人组商定后决定的,就怕有人通风报信,免的又会有杀伤。

又是一个6天,路通了,前面好像不用挖了,出大山了,大家又一次排排队上路了,很快,中午时分就来到了一个叫孟楼沟的地方,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总算到达了一块平地,其实这是一块山中的盆地,面积大点而已,傍晚时分到了涌泉村,扎营休息。

张天乐躺在床上嚷嚷着道:“明朝开大卡车,挖机开道,想想也很刺激的,好在接下去的路,全在河边走,碰到有过不去的地方挖几下就成,不用像前面这样每天不停地挖,呵呵!”

费见深在电脑上看着几张以前下载的地图回道:“估计还的走10天才能到达黎城,进黎城的路也不好走,黎城四面环山,通往长治的路又有浊章河挡着,还不知道有没有桥,如果只有渡船的话,只能架桥了,对了,明天还得过武乡县,那可是当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可如今的武乡败破不堪,当年八路军进驻时,哪里只是一个村落样子。”

第二天,大家跟往常一样,也习惯了,快要2个月了,每天就是赶路中,路况还好,虽然坑洼不平,中午时分就赶到了西河底村,距武乡只有10里,有人在手台中说道,要不我们学一下八路军,在武乡发展算了。

张天乐马上说道:“武乡发展不开,平原地太小,当年八路军只是设立总部,不是发展生产,而我们要一个安定环境,能发展工业的地方,黎城是个好是方,距长治近,而长治现在就有许多明朝的炼铁工坊。”

经过武乡时,大家全趴在窗口往外看,林家嘉说道:“这就是八路军总部呆的地方?”大家全哈哈笑,这叫闻名不如一见。

过了武乡后就又要进入大山了,好在是沿着河流走,说是河流,其实就是两山中间的山谷汇成溪流,水量大,河面宽,此时因降雨少,河床中露出许多沙包跟石头。

公元1643年5月30日,明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听到前锋在手台喊道:“我们到达辛安泉镇了,这一路走来,不容易啊,我们总算要到了。”

张恒一马上说道:”前锋先不要进镇,沿河寻找能过河的桥梁,如果没有就寻找过河的滩地。”

褚老说:“记得以前有铁路桥的,桥的地方在河的最窄处,去找找,这里可是好是方啊,有温泉,有小江南之称,浊漳河古代称漳水,因河水带有大量泥沙固称浊漳河 ,现在是枯水期,正好能搭桥,大家看,就中间有河水,水流还是很急的,大都河床全露裸,到下月中旬起河水就会暴涨,起洪水时,水流很大,每年6月到次年2月河流湍急,所以我们来的时间刚刚好。”

一小时后,前锋回报,在辛安泉镇东面河面最窄,河上有坐木桥,可通行人,抬轿,过车宽度不够。

张天乐道:“有桥就好,咱们还是老办法,加固加宽,省力简单,如果没有桥,要新架桥的话就麻烦了,用树木在桥一边加立柱,密集一点,边上加几根圆木就能过,这样也能把原来的桥加固了,只要能把车开过去,加多少圆木都没关系,把车队开进镇里去,以后这个镇也是我们的前哨站了。”

车队就在木桥边选了一块河滩地扎营,反正已做过一次了,大家全熟门熟路了,在镇西边树木很多,古代就是这点好,没人迹或人口稀少地树林很多,有些还是原始林。

林中豪又在镇里招人了,一天工钱50文啊,砍树,就砍树啊,中午管饭,白面馒头管饱随便吃,有肉有菜啊,看到了吗?就去河边许多大车哪里报名,还有木匠,建桥的木匠,工钱加倍,大匠加10倍,工钱每天结清,不拖欠啊!

在营地前,原李卫部的女人在揉面,老人们正在搭灶,几个12岁的大孩子去砍柴了。

王德发搬了折叠桌椅在登记,张恒一带着一组维持秩序,李卫组在镇北警戒,林阿毛在镇南警戒。二组榴弹组在营地警戒。解林和、贾建军、潘卫业负责发放工具,组织人手,安排活计。

其实,现在的辛安泉还称不上镇,一个百多户人家千余人口的小镇,镇中有温泉涌出,2个大户,南北一条大街,东西一小街,在木桥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也是镇中心,没有官府及兵丁驻防,平时治安就靠大家族了,这也是封建社会在低层的社会结构,官府行政只到达县一级,县以下就是大族和乡绅管理了。

镇中王大户听说从外面来了一伙怪人,说是要修桥,在招人手,就匆匆赶来了,王德发接待,“哦!原来是王员外,失敬!失敬啊,我等乃是朝廷直派驻潞安府守军,进驻黎城,今日起,辛安泉也是我等接管所在,现在守军要过河,原木桥不堪用,大车马车过不了河,所以正在搭桥,把原来的木桥加固加宽。”王德发心想,再过几月李自成就占西安了,这里也将成为大顺朝了,谁还去核实我们的来路,管他呢,先蒙一把再说。

其实,王员外也不是怀疑这些外来人的来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来这里的原因是另有它事。

王员外见礼后说道:“不瞒大人,这桥不好搭啊,我们每年就要搭建一次,到了枯水期后,就把来年被冲垮的桥再修缮一遍,花费不少,遇雨后这河水太大,怕大人白花力气,得不偿失。”

王德发问道:“看这桥的建法,你们每年都是这样搭的桥?”

王员外道:“也问过搭桥的工匠,说是除非搭建拱桥,不然桥柱抵档不住河水日夜冲击,前年为了不让河水冲垮桥柱,就在桥柱前打了几排围桩,结果还是不可。”

嘶!王德发倒吸口冷气,这可是新情况,以后这坐桥,对我们也是很有用的,古人工匠的智慧不比现代差,不能小看,得重视起来。

王德发郑重地一掬道:“多谢员外指教,请问搭桥工匠现在何处,能否请来。”

王员外回道:“这个好说,贵方搭桥也是造福乡里,我把搭桥工匠请来就是,还有,本镇历年来为了修这桥,多多备有长木,如需要可取用,不知如何作价。”

王德发问道:“历年来王员外是怎么作价的?”

王员外道:“二丈者为二钱银,一丈者为7分银,一丈下者为20文。”

王德发道:“这个好说,就拜托王员外快快招集工匠民夫,我等急用,时间不等人,这河水看着就要涨起,错过时日悔之晚矣!”说完就拿出一包300克原包装精盐,说道:“这点意思请笑讷。”

王员外也不客气,接过盐后双手一恭就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