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门阀之上 > 第45章 谈判

门阀之上 第45章 谈判

作者:诗槊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25 07:41:51 来源:文学城

闻得兄长死讯,周鸣镝率军连攻三日,折损近万人,建邺城仍未有丝毫缺口。作为守城一方,元澈与南人的联军在人员上折损不多,但在守城器械及箭矢上损耗极大。且城门已经过两次战争,修补亦未及时。因此,若敌军仍是强攻,城破指日可待。而对于周鸣镝来说,是有这样的资本的。如今北方蒋、周极其姻亲世族皆有援军赶到,前线人员数量只增不减。

战况到了第五日才有所转机,崔惟仁已说服京口等地守将摒弃蒋弘济,京口原守将已在港口集结旧部,准备于水路拦截敌人。另外,崔谅部也向朝廷请命东援,但朝廷回复迟迟不到,崔谅多少猜出蒋、周两家也动用了朝中的力量,从中搅局,因此未等诏令,便已派先锋军顺江水而下。只是冬季江水水位较浅,水速较慢,抵达尚需时日。

元澈独立在建邺恢弘的门楼上,傍晚的江面,夕阳斜照,雁骋霞辉,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他知道身后的南方亦是飞舻载卒,竟水浮川,铁马银鞍,陵山跨谷。他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姿容清冶、明肌胜雪的她,兰衣蕙带,璧马红颜。那些追随她的,臣服她的,终究将与她一道,走向他身后那条最为脆弱,最为致命的道路。他等待她的笑貌含春,亦等待她的穷图匕现。

但元澈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是一场谈判。

正月元宵过后,蒋、周叛军联军攻破建邺西城门。崔谅因地缘离荆楚太近,亦有借道楚国被背刺的隐忧,因此援军不过两万人。到达建邺航段,便开始抵抗剩余叛军南下,分割战场。而王氏亦秉持着口头承诺,隔空喊话的一贯姿态,只在物流上不再为兖、豫输血,部曲逼近蒋氏本家,给予压力。这导致元澈所面临的是背水一战,输无可输的五万叛军,气焰极其嚣张。

西门既失,元澈亲率众人死守内城的翁城门。此时元澈本部已折损近一半,南方世族亦损失惨重。夜晚攻势退去,元澈在前线城墙上巡视。士兵们将伤残病弱抬走医治,清理出还能用的盔甲武器和攻防器械。此时冯让匆匆赶来,对元澈道:“建邺东南发现一只由南人组成的军队,大约两万人,以会稽陆氏为旗号,如今已经兵临城下了。他们的首领……也就是郡主,想和殿下谈一谈。”

“怎么?不是申请入城吗?”元澈的语气中透露着极大的不满。放走陆昭南归会稽之后,他想过,若是最坏的情况,她会以何种姿态出现。他情愿她带着国仇家恨与一腔怒火归来,也不愿面对谈判这种冷静而克制的态度。前者他可以猜测他们之间的情谊的重要性仅次于家国天下,而后者他只能承认,他们之间的情谊的的确确不如利益。

元澈最终答应了。

谈判的地点选在了秦淮河上一座老旧的船坞之中。几只陋船被拴在渡口处,如枯叶一般浮浮沉沉,一轮明月挑上夜空。月光由河面一路普照于岸边的柳树与芦苇,却最终无力照亮船坞中安静的内室。

这间船坞内室由一道门隔开南北两间,南北通道分向码头与街道两方。陆昭走水路乘船而来,而元澈从陆路而来,这间船坞的选择可谓十分得宜。按照约定,双方仅带了护卫各十人,而元澈还带了魏钰庭随行。

元澈后到,此时隔门半开着,南间能隐隐看到一抹纤细的人影,但却非她素日所穿的浅素颜色,而是一身玄色的深衣。深衣之外另罩着一层玄色银条纱,中间由一条黑缎织金的束腰一掐,她原本腰线就比旁人稍高,作如此打扮,反倒显得身材修长。

“臣女见过殿下。”似是听闻人声,陆昭起身,向元澈施礼。

此时隔间门已完全打开,元澈摆了摆手,冷笑道:“事已至此,何必再闹这些虚礼。”

陆昭道:“还请殿下相信陆昭,事情远非到了所谓‘至此’的地步。”

似乎是考虑到对方的语气带着一丝请求的成分,原本心情已经差到极点的元澈终究是松了口:“起来吧。”对方起身的时候,元澈用余光瞥了一眼,她发髻齐整严谨,面容不施朱粉,却仍干净如洗,看来这一路上并未受颠簸之苦。

元澈也曾听闻南边的情况,陆昭南下以后,沿吴郡和会稽郡一路布施散财,有恩有威。到了会稽之后,除了招揽当地民众,亦拿出了陆氏一族养的八千精兵。物资人员一路沿破冈渎北上,可谓声势浩大,元澈虽坐镇建邺,然而想不知道都难。

元澈道:“你既有谈判之意,不妨开门见山,有话直说。”

陆昭既听了,便起身道:“叛军环伺,陆昭愿领南人为君分忧,但想以陆氏嫡支留在三吴,不入西京,虞衡调任江北作为条件。”

这是两条极为人君所不忍的条件。若留陆氏嫡支在三吴,那这场仗灭的是谁?若将虞衡调离江北,这些打成铁板一块的南人岂不更要反了天?

元澈此时怒极反笑:“郡主抬举孤了。无论是封爵迁居的旨意,还是虞衡任命的旨意,皆出自陛下之手,即便是孤也无法改变。更何况如今北迁的都是旧国罪臣,虞衡是第一个投降魏国的功臣,北迁之举只怕会使功臣们寒心,于大局无益。若再被有心之人利用,大做文章,江东动荡,才是大事。”

陆昭原本就没想这对方会答应这个条件,开始谈都是要把最过分的条件先提出来,然后你退一步,我退一步,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因此她听到元澈的拒绝后,语气仍是波澜不惊,开始细细为他剖析盘算:“殿下如今与蒋、周等世族交恶,兵力上亦相差悬殊,崔氏虽然有心襄助,但那些军队不过是杯水车薪。如今对方至少已有五万人,兵力相差悬殊,殿下胜算不大。拿陆氏宗族的未来,换殿下的命、殿下的未来与魏国未来,并不亏啊。”

几乎是对这种清冷理智的眼神出于本心的不喜,元澈撇了撇头:“如今陆氏宗族的命都掌握在孤的手里。你此番南下兴兵,打的是你父亲的旗号。若因小节而使父母宗亲身死,即便你苟活于江南,又如何立足呢?”

烛火的微光照在对方那半张清隽的面容上,湛湛凤目似被秋风掀起一丝波澜,元澈觉得自己心中也被掀起了一丝波澜,不由得严声宽慰道:“你若担心失势而威胁到陆家安危,倒是大可不必。父皇一向宽仁,杀伐甚少,遗族皇室如今都在长安京畿附近安居。你父母过去,富贵一生不成问题。况且父皇已封你父亲国公之位,又领京兆尹一职,可谓权位并存,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最后一句颇带私人感情的话,落在对方的耳中,仿佛激起了一片涟漪。她甚少有动怒的时候,然而闻言之后,语气中已愠怒之意:“京兆尹?谁做过京兆尹殿下难道不清楚吗?如今京畿势力错综复杂,遗族和部落寻滋闹事,这个位子有多得罪人陛下难道不知道吗?倒也是权,倒也有位,只怕最后要落得被权反噬,登高跌重的下场吧。”

最早之前,慕容鲜卑一代雄主慕容垂便屈居于氐族,曾做过京兆尹一职。当时大批流民以及战败国的世族人口迁入关中京畿,人命纠纷几乎不断。慕容垂不得已趟了这一池浑水,丝毫不敢松懈。即便如此,王猛仍怀疑其心欲除之,假借金刀之命而逼杀其子慕容令。算到底,这位慕容垂还是如今大魏开国国君的舅爷爷呢,这都是老故事了。

至于宽仁么,经历了易储之变,借世家之手,将亲近凉王的臣子驱逐的人,能有多宽?遗族之后多死于非命,或被分化流放,背后的君主,能有多仁?只是这两句颇有谤君嫌疑的话终究没有被陆昭说出口,但太子的逆鳞还是被触碰到了。

“这是你第二次妄自揣测了。不要太放肆。”他也是未来的君王,本着一种同生同命的心态,换做自己也很难忍受这种小心思被人当面戳穿的一幕。“不管你是怎么想的,你的父母都是一定要去长安的。至于京兆尹的事,若你父亲不喜欢,孤可以为你斡旋。”

最后一句话中主语的忽然变化,让魏钰庭心里有些隐忧。两边看着都是极其理智的谈判人,但太子似乎这一次先做了让步。其实按理来说,两边都不算乐观。陆昭那边不能容忍家人殒命,但相比于太子这一边,其实退路更多。

太子若身死此战,那也是死在北人手中,南人即便受到北方世族的清算,但终究不伤根本。陆氏如今两个嫡子都在外面,最坏也是退保会稽,到时候北方世族解决了太子,还要互相倾轧一段时日。陆家便可借这个机会缓过气来,家族还能延续。但这样做,之前保卫建邺而牺牲的人,以及南方各家所有的付出,只怕会付诸东流。陆氏即便可以存活,但声名也会烂到骨子里了。

而太子这边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且自身也无更多斡旋余地。最好的情况是太子极力往后拖延,等待崔谅等世族的援助。但是能不能拖得住就很难说了。

这两点想必双方都是很清楚的。

陆昭听完,思忖片刻道:“殿下若无臣女这两万人,最好的情况便是拖至后期,等待各家利益权衡后,帮助殿下将周、蒋二家吃掉。但殿下有没有想过,崔家愿意帮助殿下,还是因为上庸联系荆州紧密,楚国未除,想着日后殿下是要重用他家的。但若战局拖得太久,上庸、荆州皆空虚,楚国又怎会作壁上观?对崔家来说,殿下的恩重不过是锦上添花,荆州的存在才是生死存亡。若楚国异动,崔氏必会班师回援,怎么会管殿下的死活呢?”

最后一把刀,到底是捅出来了。

上庸通过长江连接巴蜀与荆州,顺流而下,穿荆州而至扬州。上庸划分在荆州内居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5章 谈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