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每天都怕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 第12章 折桂

每天都怕被发现是女扮男装 第12章 折桂

作者:梅子留酸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8 01:40:37 来源:文学城

刚至卫都锦城郡的第二日,卫王便召回了卫恒,为了显现卫恒安然无恙,卫王还特意带他赴了洗尘宴,以安人心。

许是许姝因卫恒一事,厌了林家,以致林家女眷并未收到赴洗尘宴的邀约。

经历了之前林璇被掳一事后,秦氏也不爱去参加这些宴席,这次没有受邀请,她求之不得。

至于林璇,自从林知非给她启蒙开始,便对她要求严格。每日功课对她而言并不难,但量却不少,如今还不把纸作为书写载体,林璇只能慢慢的在竹简上写。

她写字速度很慢,要是不去宴席,她也能早些完成功课。

七月的时候,卫国开始进入连绵的雨季,林璇来了一月,但一月有半月都在下雨。

今日天气晴朗,日头却不是很毒,一个极好的天气。

桌上放了淡黄色的粟米饭,烤得喷香的猪肉,切成了薄片的鱼肉,以及一碗煮好的豆羹。

这便是上好的食材了。

《战国策》曰:“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

菽是大豆,此时的米是粟米,粟米是小米,也是糙米。这二种因为产量较高又能果腹,而成为这时候的主食。至于烹饪方式,此时也只有煮与烤两种,另外也有人吃会生鱼片和肉片的。

林璇给林知非和秦氏行礼之后,才慢条斯理地吃了口饭。

林璇心里叹了口气,她爱吃喷香软糯的大米饭,爱吃各种煎炸炒炖的美味,但现在也不能实现。

虽然粟米可以代替,但到底口感粗糙,顿顿吃来吃去,也有些不习惯。

可是在这个时期,这些已经算是极好的食物了。

稻米饭在现在,还只是权贵专属,林家也会吃稻米饭,但日常还是吃粟米。至于百姓,收成好时吃的是把粟米煮烂的“糜”,收成不好便吃谷子外磨下的那层皮,也就是所谓的糟糠。

此时的一粥一饭,当真是物力维艰。

林璇不敢浪费,她吃完碗里的饭菜,把碗筷放下之后,才听到林知非问:“璇儿可饱了?”

林璇点头淡笑:“饱了。”

林知非点头道:“如此,你便先回去换身衣裳,在前厅等为父。”

秦氏也嘱咐林璇:“这折桂论道有许多前辈会去,璇儿去到那儿要听你父亲的话,万不可失了礼仪。”

折桂论道,论的道是学术之道,亦是治国之道。

如今各位先贤已著书立说,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农家等各家的学说早已传遍整个郑朝。各家的弟子、传人、推崇者熟读典籍,靠才智、学识与三寸不烂之舌在各国之间辩论游说,为传道治国尽力。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各家思想喷井般发展交融,交织成一副绚烂夺目的流星。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话不仅应用于江山,更应用与思想潮流。

一个统一的帝国,必会有其主要的治国方略和唯一的领导者。

这刚成雏形的郡国并行制,定会因为各国不同的治国理论而渐渐产生差距与分歧,继而分崩离析。

乱世,是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宿命。

但是能亲眼一窥这睹波澜壮阔的画卷,也足够让人激动了。

林璇压下心底的兴奋,朝林知非和秦氏俯身一拜:“父亲母亲放心,璇儿定会谨守礼仪!”

林知非眉眼间有些骄傲:“这一点为父信你。”自家女郎什么样,他心里清楚。

*

折桂论道在折桂山举行,来论道者除了各个世家子弟以及对此感兴趣的官员外,便是各种思想的拥护者和想要借此机会扬名,得到贵人青眼的士子。

出仕对于家世不是很高的士子而言是十分困难的,若是在折桂论道上凭才气得贵人青眼,获得举荐,得一入仕机会,那可是再美不过了。

马车缓慢的在路上行走,秋风吹起帘子一角,林璇看到两边良田粟米已黄,农人正忙着收割,可是他们却无甚丰收的喜悦感,甚至有老农看着干瘪的穗壳红了眼眶。

林知非自然见了这一场面,不由叹道:“之前连绵阴雨,雨水太足以致粟米灌浆不好,如今以至七月丰收,到八月便会休耕,百姓日子定是不好过。”

林璇心里一沉,她虽然没种过地,但农书却读过许多。

这时候粟米的种植若是二月种下,五月便会成熟,若是四月种下,七月便成熟,若是五月种下,八月便成熟,只是种的时间越晚,粟米颗粒便越不饱满,收成率便会降低。

所以农民一般都在二月、四月种粟米。

如今七月已是收割季节,八月以后因要让土地修生养息,便不种粮食了。

平常还好,但现在卫王刚至赋税加重,加上雨水过剩,只怕百姓日子不好过。可能他们连存储的粮种,都得赔进去交税。

不过连卫国国都都尚且如此,那其余过于贫困的各郡情况便越发恶劣了。

悲观一些看,来年赋税不降,农民又没有粮种播种,卫国将会迎来一场不可避免的饥荒。

那样的人心动荡之下,人们为了生存社会也会动荡。

卫国终究不是安稳的地界,卫都更是混乱的中心。

林璇刚到卫国的喜悦消弭一空,她看向同样面容愁苦的林知非:“阿父,我家在锦城郡可有田地?”

“自然有。”林知非道,“锦城郡下西泽县西泽山,顺山路而上,那有我们的田庄。”

他对着林璇直言:“今岁赋税过重,田庄佃户为父只让他们交了以前的七层粮布,余下的由为父来交。只是到底是杯水车薪,为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林知非眉心皱起,他之前去劝卫王减免赋税不成,反倒惹了卫王不快。

卫王如今因夺嫡失败,又美人在侧而纵情享乐,已没了当初初遇时的那份志气胸怀。

鸟禽择良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仕。卫王最开始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慢慢淡了。

林璇稍沉吟思索片刻,状似不经意问:“父亲已做了您能做的,可问心无愧了。只是璇儿不久前学了一句话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若是让父亲放弃国都祭酒之责,退任一地方父母官,切实养活一方水土,父亲可会愿意?”

这念头是林璇深思熟虑过的,以林知非如今官位,若是成一方群守,便可掌握手下三县。卫国多贫,道路又不是很通,卫王除了赋税也懒得管其余诸郡如何。

若是林知非掌一郡,他又是为国为民的性子,定是会用心治理,这总比在卫都锦城之内,空空叹息自己无用好。再加上如今乱世将至,有一郡掌控在手,倒是也不会轻易就送了命。

林璇语气漫不经心,林知非却是探究的看着她:“这事,璇儿不是随口所说吧?”

林璇直接承认:“璇儿自不是随口所说,只是这一切都要看父亲的决定。”

林知非道:“你可知卫国贫苦非常,若这一走,你与你母亲可能受得了那些艰苦?”

“受不受得了,总要试过才知。”林璇浅浅一笑,“况父亲说过,达则兼济天下,若是只为享乐呆在锦城,最后随波逐流,那多无趣?”

林知非看林璇谈笑自若,半点也不把锦城富裕放在心上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好!璇儿当真没有枉费为父对你的教导!”

多少卫国之人都挤破了脑袋往锦城郡与黎城郡钻,只因怕受贫苦之累。而他家小儿,不过八岁稚龄却有志气抛却浮华。

林知非眉目间神采奕奕,似是突然醍醐灌顶一般,他心里无能为力的抑郁顿时消散。

林知非虽然没有表态自己到底愿不愿意,但林璇知道,林知非对她说的话动心了。

马车停在折桂山下,掀开帘子便看到一片青葱。

折桂论道办在折桂亭,只有一条小路可上折桂亭。七月桂花刚刚开放,一路上金桂飘香,地上铺了一层碎金,来往之人皆忍不住深深呼吸,享受沁人心脾的香味。

同林璇这般大的世家子,皆是板着小脸,自己一步一步爬上半山腰的折桂亭,似是卯足了劲儿一般,鲜少有人让侍从抱。

折桂亭连通一处水榭,水榭里荷花大多已谢,但荷叶尚且碧绿,倒是清爽好看。整个折桂亭外围绕一层桂花树,这层桂花树内则摆好了许多桌案,桌案上只有一壶清茶并几卷竹简。

亭子周围有雪色的帷幕随风轻扬,亭子里的上座属于主持之人。

林璇之前听林知非说过,吕相国是今日主持论道之人。

一国相国,乃文官之首,权势加身,再加上掌一国之兵的孙太尉是他知己,吕相国若是不算最大世家,那便无人算了。

林知非带着林璇认了几个相熟之人后,便挑了个不远不近的位置坐下。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有人簇拥着一人缓步而来。

被簇拥的男子背脊挺直,脸庞依稀能看出他年轻时清俊的容颜,只是眉间一道褶痕又给他添了三分威仪。他着一身石青色深衣,玄色滚边除了腰上配有有一碧玉,轻袍缓带,再无佩戴饰品。

但无人敢忽视他,也无人敢在他面前放肆,因为他是吕谅吕相国。

林知非和在坐之人一同起身朝吕谅行礼:“见过相国大人。”

吕谅面上浮现一抹温和的笑意:“诸位无需行此大礼,今日论道你我无身份之别,只有学识之分。各位皆是学富五车之人,比起诸位老夫也要退居一射之地。”

众人忙谦虚道:“不敢当,不敢当。”

吕谅站得挺直,天然带一股气势,他目光扫过众人,不疾不徐道:“卫国初迎来王上,举国欢庆,金桂送香,乃一片佳兆,只可惜卫国百废待兴,正值缺人之际,老夫焦虑时正巧有了这折桂论道解忧,所以请各位各凭本事,让老夫一观。”

吕谅走到亭中,淡笑着坐下:“今日既是论道,老夫便想听听到底何为“道”,诸位畅所欲言,老夫自会洗耳恭听!”

吕相国话中之意就是要择才了,他不过几句话,便引得人心潮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