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
“啊——困!”
熟悉的场景又在宋听雪家上演。
宋听雪依旧起了个大早。
起锅烧水的期间,不由得想起昨天在养老院人仰马翻的场面。
接到老二信息后,宋听雪他们就去活动室做准备工作。
老大这个大e人当然是充当主持人。
本来还以为这些爷爷奶奶对他们这些科普宣传不感兴趣,没想到一个个都热情的很,捧哏的捧哏,鼓掌的鼓掌,老大的表演欲与成就感得到了巨大的满足,登时更是起劲,将场子炒的火热,像在开粉丝见面会似的。
宋听雪默默一人缩在角落,手里拿着手机记录视频与图片。
水开后,宋听雪将在集市提前买好的手包抄手下入锅里,不过一会,白胖胖的抄手便浮出水面,汤底以紫菜打底,添加少许盐与虾米,自有一番鲜美。
室友们也逐渐起床洗漱了,宋听雪按每个人的饭量盛出,置于灶台晾凉。
“灶台上的抄手,调料也在灶台。”宋听雪坐在桌边享用自己的早餐并提醒室友们。
“好嘞!让我看看今天早上吃什么!”老大精神抖擞地进了厨房,很明显,昨天的“粉丝见面会”成功使他保持了良好的心情。
“好吃!太好吃了!”老大捧着分量最大的一份抄手连连称赞。
“夸张了哈。”宋听雪嘴角微扬,不过是集市上随便买的抄手,也能被老大赋予如此高的评价。
“叔叔阿姨早上好呀。”老大笑着朝桌上宋听雪一家的合照打招呼。
宋听雪顿时内心柔软,鼻腔传来微微酸涩,爸爸妈妈,我的朋友很好对吧……
因为自身经历与性格,宋听雪从小到大并没有什么朋友,老大他们是他第一次交朋友,是室友们的热情与暖心让宋听雪逐渐放下心防。
今天的活动地点因为在村子里,离宋听雪的家有一点距离
宋听雪的二叔家有一辆三蹦子,宋听雪提前打招呼借好。
宋听雪扭动钥匙先点火,随后熟练的打了一套脚刹、手刹、离合的配合。清晨的微风吹拂着额前垂顺的刘海,露出清秀精致的眉眼。准备完毕的宋听雪转向老大他们,抬眸:“上。”
“哇!酷!”老大眼冒星星地蹿上了三蹦子,老二和老三也是一脸钦佩地看向宋听雪。
几分钟后,三蹦子匀速地行驶在乡间马路上。
“小四你真是深藏不露!连三蹦子都会开。”蹲在后面的老大惊喜大叫。
“我也对此感到惊讶。”老二推了推眼镜,宋听雪在学校一直是高人气的初恋感校草,没想到私下还会操作三蹦子。
“那你们现在知道啦。”在凉爽的早晨兜风,令宋听雪心情非常好。
实则,这对宋听雪而言却是是基操了,三蹦子是农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农忙时更是能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宋听雪经常帮二叔的忙,开个三蹦子自然不在话下。
宋听雪他们出发得很早,彼时太阳还没有出来,温度凉爽,空气清新,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还能听见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不儿?那是大G吗!”老大眼睑的留意到前方朴素的乡间小路上停着一辆黑色越野。
随着三蹦子的靠近,宋听雪几人靠近了车。
“不儿!真是大G呀,芥末帅!”老大双手扒在三蹦子的围栏上,脖子伸老长。
宋听雪当然也有留意到突兀出现在马路边是上的车,倒不是和老大一样被帅到了,在他眼里,三蹦子的魅力也不逊于它。
宋听雪注意到这辆车是因为它停的位置他们昨天也来过,就是养老院的外围。
“哇塞!真帅呀!小四你骑近一点,我想近距离膜拜一下。”老大激动地拿着手机拍照,显然喜欢得不得了。
“OK。”宋听雪满足他的愿望。
宋听雪使用精湛熟练的车技靠近老大口中帅爆了的大G。
大G的车窗紧闭,车头背对,并不清楚车内是否有人。
但冥冥之中,宋听雪预感车里有人,原本靠近的轨迹不觉间拉开了。
“哎,大G!我的大G——”老大在声音在风中被拉长。
“抱歉了,我有点担心手不稳给人家刮花。”宋听雪侧头道。
“好的没事,不过希望回来时还能遇见。”老大有点遗憾,但更多是表示理解。
三蹦子拉着几人渐行渐远,安静停在路边的大G却打开了车门,首先出现的是白皙纤细的脚踝,往上是黑色砂质长裙,腰间的腰带勾勒出窄窄的腰身,黑色飘逸的长发随着下车动作垂在脸颊两旁,只能看到对方红润精致的唇。
她向敬老院走去。
——
宋听雪他们到了。
但目的地却没有人接待,唯余马路边只有鸟叫声和虫鸣声作伴。
宋清雪看了下时间,确实还早,还差一会到预约的时间,于是几人只能在路边等待。
还好没过多久,有人便从基地大门出来了。
来人是一个身着条纹体恤的较为矮胖的中年男人,他匆匆小跑着出来,尽管早晨天气凉爽,但是运动显然对他有点负担,他的额头一直在冒汗,口里也踹着粗气。
他的头发很短,比光头只长一点,皮肤很白,五官圆润,看起来十分面善,笑起来有些憨态可掬之感。他用纸巾擦着额头的汗,笑眯眯地问宋听雪几人:“你们几个是来参观养殖基地的大学生吗?”
几人连忙点头。
“那行,跟我走吧,我是养殖基地的老板。”老板的声音很爽朗。
老板为人很热情,边带着宋听雪他们参观边应他们要求给他们讲解养殖基地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从大门进入以后,走了几分钟,宋清雪他们便得以窥见养鱼基地的全貌。
“我们这个养鱼基地占地50亩,因为背靠河流水资源丰富,倒是得天独厚。”
眼前是由四四方方的鱼塘组成的九宫格。
“起初这个养鱼基地就只有十几平方的一个小池塘。”老板大概比划了一下原来的小池塘的大小。
“本来就只是我家院子门口的小池塘,机缘巧合之下养了一些鱼,赚了一点小钱。村子里的其他人看我发展得不错,就和我搭伙一起扩大了养鱼规模。最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合作,就慢慢形成了现在的养殖基地。”老板摸着自己短短的发茬,笑容腼腆。
宋听雪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每一块鱼塘的面积都相差不大,鱼塘与鱼塘之前的隔断形成了道路,上面种有桑树,而每个鱼塘的中央能够看到换氧的机器。
“我们的养鱼基地目前仍保留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桑为特征,充分利用了生物护生护养的原理,高效低耗对生态环境零污染。”
老板夸夸其谈,显然对自家的养鱼基地非常自豪。
走近鱼塘后,宋听雪发现鱼塘的边缘密密麻麻扒着一些小鱼苗,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大的鱼在水中吐泡泡。显然,这些鱼塘养得很好。
“那老板,目前养殖基地都有哪些鱼呢。”宋听雪询问。
“我们的鱼塘基本上都是混养的淡水鱼,以草鱼、鲶鱼、鲤鱼、鲫鱼居多,所有的鱼种加起来应该有十来种。”
室友几人都是好奇宝宝,带着疑问就开始逮着老板问。
“老板,那个黑色的鱼是什么?”
“黑鲤鱼。”
“那这个白色的呢?”
“这是白鲢鱼。”
“那条红色的鱼呢?”宋听雪指向鱼塘中。
“红色的?哪里?”老板疑惑。
宋听雪注意到鱼塘里有一条红色带花纹的鱼,它一直跟着他们的脚步在游走,随着几人脚步的停止,红色的鱼逐渐靠近了宋听雪他们的脚下。
于是宋听雪指着他们脚下,“这一条。”
老板顺着宋听雪指的方向看去,聚精会神,但还是疑惑表示并没有看见红色的鱼。
老大他们也被勾起了好奇心,纷纷寻找其红色的鱼,但最终也表示并没有发现。
宋听雪疑惑,就在脚边的鱼为什么会看不到呢?
红色的鱼就停在他们脚边一动不动,只是嘴巴不时张合,像要吐泡泡。他的体型偏大,周围那些大鲤鱼的个头都要稍微逊他一点。
宋清雪的视力很好,可以看清红色鱼鳞下的花纹,这条鱼的花纹是由不同红色鳞片组成的。
堪称奇异美丽。
这条鱼长久地停在宋听雪脚下,离他们实在是近,宋听雪不清楚他们为什么看不到,他想着挨着手指的东西总能看到吧。
于是他蹲下身,伸手向朝触之可及的鱼而去,却不想自己好像预估失误,本来很近的鱼一下子变得远了一点,不过感觉还是能触及到,宋听雪继续向前伸手。
近了,更近了,要摸到了……
“小四!”
“小伙子!”
室友们和老板的声音突然着急响起。
老板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送听雪的后领,才没让宋听雪跌下鱼塘。
被老板放下后,宋听雪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好端端地蹲着,怎么差点摔下去了?
宋听雪不由得感到一阵后怕。
他呆呆的愣在了地上,再看鱼塘后才发现鱼塘的水平面其实没那么高,离岸边绝不是伸手可触的距离。
老大几人连忙询问宋听雪情况。
“应该没什么问题。”宋听雪缓了一会觉得身体确实无异常。
老板问:“是不是中暑了?”
宋听雪愣愣地摇头。
但是老大他们还是担心宋听雪,架着宋听雪来到阴凉处乘凉。
老大他们表示他们几人区参观就行,快快地搞完待会早点回家休息
宋听雪只能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乖乖听话做好休息。
重新开始参观的老大等人有些不放心宋听雪,扭头观察宋听雪,只见他乖巧地坐在小凳子上,头微垂,好像有些发愣。
因为担心着宋听雪,老大等人很快便结束了参观,并完成了拍照记录等工作。
老板十分热心肠,临走前还送了宋听雪他们几条鱼。
“回家炖点豆腐鱼汤,下火。”老板乐呵呵地将鱼塞给连忙拒绝的几人。
几人受宠若惊,连忙感谢老板。
临走前宋听雪一再表示自己无事之后,老大他们才放心让宋听雪再驾驶三蹦子。
回去的路上,老二皱眉,推推眼镜。
“老板真热情呀,这么多鱼,我们怎么处理呢?我们几个人是吃不完的。”
宋听雪想到了他们来的路上,路过了养老院。
“我们过来的时候其实有路过养老院。我建议我们自己留一条,其他的都给养老院吧。”
“可以可以。”老大最先点头。
“我也觉得不错。”一向话少的老三也表示赞同。
于是,几条鱼的归宿就这样决定了。
没过多久,他们路过了养老院,大G已经不见了,老大深表遗憾。
宋听雪看到了昨天碰见的两位奶奶,同昨天一样,一位坐一位站,两人显然是好闺蜜,一直在聊天,感情很好。
养老院的人知道他们送鱼的意图后很开心,对宋听雪他们表示感激和夸奖。
宋听雪看到老人们的笑容后,心情也舒缓了一些。
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刚才还在聊天的站坐奶奶组合这会也过来说话了,坐轮椅的奶奶对宋听雪他们印象很好,非常不吝啬自己的夸夸。但站着的奶奶看到宋听雪后却是表情严肃地指出。
“你身上鱼腥味怎么这么重。”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