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媚娘说 > 第38章 讨债

媚娘说 第38章 讨债

作者:姜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4-03 20:03:45 来源:文学城

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越是位高权重,越是不能信。太宗说两年至多三年,弘文馆就容不下我了,还说两年后度我入道,结果我等了三年两年又三年,足足八年。待我接到出家的旨意时,已是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那一天,太宗去世,离世前留下遗诏:无子妃嫔出家于感业寺为尼。

终于可以出家了,虽然不是道士,虽然要剃发,但我很满足,因为继位之人是李治,那年他才二十二岁。年轻帝王的后宫自古以来是多事之地,一不小心全家都得跟着玩完,我这先帝才人赶紧闪人。

我在太宗的后宫里呆了足足十二年,进宫时是才人,十二年后还是才人,杨姐姐和崔姐姐也是分别守着婕妤和才人的名份过了十二年,只有徐妺妺在进宫前几年因为照顾晋阳公主有功被往上提了提位份,但之后也是多年未曾变动。太宗后宫之平静可见一斑。

为什么太宗的皇宫会这么佛系?不是因为太宗的后妃们都是“吃素”的,只是因为我们入宫时,太宗的孙子都能打酱油了,而且长孙皇后有三子,庶子里也只有吴王李恪有一争之力,其他人争无可争,自然后宫就一派祥和。

太宗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女,曹王李明是太宗最小的孩子,史书上并未记载他的出生时间。作为皇帝的儿子却连出生年份都没有记载,只是因为她母亲是巢剌王妃。巢剌王是太宗的四弟李元吉,他跟太宗是一母同胞,因支持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太宗一并射杀,而巢刺王妃就是他的正妃,是太宗的四弟媳,在史书里被史官藐称为“杨氏”。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巢剌王妃是隋观王杨雄侄孙女,她与我、杨姐姐、燕德妃是亲戚,当然,论血缘关系,她们仨更亲近些,但经过多年的相处,我觉得杨姐姐跟我姐妺情谊才是最深厚的。不过,计较这些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她在贞观二十一年就去世了,比太宗还早走两年。

史书上对于曹王李明的出生时间有诸般推测,根据他受封的时间,大多猜测他出生于贞观十六七年。但我贞观十一年入宫时,这曹王就已经在宫里蹦跶了。我听人说,他出生在贞观十年,也就是我入宫的前一年,长孙皇后就是在那一年病逝的,而长孙皇后得到病正是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宫里纷纷传说,长孙皇后就是被这事给气得旧病复发的。

长孙皇后在后世史官大加褒扬,被称为“千古贤后”。我们那时的史官丈量评价用的是儒家标准,按照他们的一惯作派,这“贤后”必不是个“善妒”之人,气量会小吗?不能啊?

但后宫传言又说,这长孙皇后是鲜卑人,鲜卑族有着“贵母贱父”的传统,以女为贵,本就不能接受汉家的多妾制。像之前隋帝杨坚的独孤皇后就是鲜卑人,杨坚当时已君临天下,因为想纳美人而不得,堂堂帝王竟然被皇后气得离家出走。还有咱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窦皇后,亦是鲜卑族,那也是个狠人。高祖李渊一生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但窦皇后在世时,高祖只有五子三女,其中四子一女都是窦皇后亲生的,也就是说,其他的孩子都是窦皇后去世后才有的,而窦皇后去世五年后大唐才立国,算一算,窦皇后去世时高祖都已经是四十八岁的高龄了。而我入宫时,太宗才三十九岁,相比之下还真年轻。但与他父亲成为鲜明对比的是,自贞观十年曹王李明出世之后,太宗膝下儿女的数目就未再增加过,而曹五李明是在我进宫前一年出生的,而杨姐姐她们是在曹王出生后两年才进的宫。当时,那皇宫“后厨论坛”的老大姐讲到这里时,停顿了一下,跟在座所有人挤眉弄眼,说:“后宫为什么如此平静?后妃们为什么如此安祥?原因就不用我再说了吧?”当时在座的人都会心地笑了,我也跟着笑,好像有点懂。不过,现在的我却是彻底明白了。总之,太宗的后宫平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这些原因到李治继位时都不复存在了。后宫干戈将起,我等速避。我果断地拒绝了李治的挽留,收拾包袱跟着杨姐姐和崔姐姐她们麻溜地去了感业寺,只有徐妺妺心软,答应了李治的请求,以哀慕先帝为由继续留在宫中。

李治之所以挽留我们,是因为他在皇宫生活多年,太清楚这皇后之位看着光鲜,其实并不那么好坐。而他的太子妃,马上就要册封为皇后的“王氏”真不是那块料。

这王皇后出身显赫,身上一大堆的头衔:太原王氏(五姓女)、北朝名门、西魏重臣后裔、唐皇室姻亲、关陇军事贵族。她是世族门阀和军功勋贵两边都占了,她在我们那时是绝对的香饽饽,再找不出家世比她更好的儿媳妇啦!可让我意外的是,当时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子的李治接到消息后,不但没开心地大笑,反而跑到我面前来抹眼泪,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说话,事后想来,他或许是因为太高兴而失态吧!悲极发笑,乐极反哭——人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生物。

这王皇后的下场凄凉,她和她的死对头萧淑妃一起,死前被做成“人彘”,死后被肢解尸体,而且这一恶行被史书明确的记载在我名下,成了我毫无人性的佐证。其实吧,这事我有点无辜,而且这事说起来跟太宗还有点关系。

这王皇后和萧淑妃自入宫时,一直是死对头,但她们互相针对的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因为争宠,而是因为后宫的“高利贷”生意。还记得“捉钱令史”吗?那个太宗特设的“高利贷放贷员”职位。太宗在前朝推广时,后宫也没落下,而且在后宫是皇家独门生意,长孙皇后在时由长孙皇后亲自打理。那时前朝定的利率是年利率96%,但长孙皇后根据后宫的实际收入水平,下调至80%,但当她去世后又开始缓慢上升,到我才入宫时,我借钱那时的利率为月利率10%,按月付息,利滚利,实际年利率为313.8%,是长孙皇后在世时的四倍。此外,因为月利率10%看上去会给人一种比年利80%低很多的错觉,加上复利在计息后期才会急剧拉升的特征,逼得很多宫人走投无路。后来,杨姐姐接手宫务后,下调了利率,而且让崔姐姐这个后宫代理教育部长加开了几期培训班,让宫人们学会计算利息,才降低了这种不幸事件的发生率。我在给杨姐姐当暑期工时,也曾当过“放贷员”和“讨债鬼”,对于这些事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些利率基本上是贴着宫人们的收入水平设置的,宫人们节衣缩食也得七八年才能还清。

王皇后和萧淑妃入宫后,本应由王皇后管理,但萧淑妃却不讲规矩私自组了一个“放贷公司”。我们在放贷的时候,杨姐姐要求查看宫人的月俸,如果借款超出她们的承受能力,是不会给钱的,但王皇后和萧淑妃之间因为恶性竞争,放款无度。

王、萧二人出身高贵,对民间疾苦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一个人走投无路的时候那种绝望的心情。在出现还不上款的时候,一味地认为是借钱的人不讲信用,却没想过她们将月利率调至15%,复利之后年利高达535%,这样的利率是很多人一辈子都还不上的。之前的宫人在太宗过世后大多已经放出去了,她们手下的这些宫人都是新近入宫的,十以上的加减对她们来说都计算困难,如此复杂的利率她们根本就算不明白,所以后宫发生了很多惨剧。在不知不觉间,王、萧二人身上背负了很多人命债。我们那时候招进来的宫人大多彼此沾亲带故,每一个宫人身后,都有那么一两个亲人,其中有些人是一个人扛下全部亲友的债务,以命抵债给其他人谋一条生路。

我并没有下令对她们做什么,不过我也不是完全没错。毕竟我当时后宫大权在握,有责任保障她们的安全,但我对她们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当时我觉得,她们王家、萧家那么能耐,照顾一两个人绰绰有余,我懒得费神。可我没想到王家、萧家会那么彻底地放弃她们,最终她们惨遭报复。

事情发生之后,在那个人口密集的后宫,在那个“没有不透风的墙”的皇宫,在那个我耳目遍及每个角落的皇宫,我竟然查不出是谁动的手,只能背了这口锅。毕竟这事来龙去脉太过诡异,如果我不是当事人之一,我都不会相信,哪还能指望别人相信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