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卖油娘与豆腐郎 > 第77章 拜年忙新春大吉

卖油娘与豆腐郎 第77章 拜年忙新春大吉

作者:青云上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5-20 02:02:23 来源:转码展示1

大年初一一早, 梅香再次被鞭炮声吵醒。xinghuozuowen昨晚上黄炎夏带着两个儿子直熬到子时,接过年之后倒头都睡了。

天一亮, 除了梅香,一家子都起来了。杨氏进厨后先烧了一锅热水留着洗漱,然后开始下饺子,黄炎夏放了鞭炮。

黄茂林打了一大盆水到卧房, 催促着梅香起床。

梅香在被窝里拱了拱,不想起来。

黄茂林用手摸了摸她的脸,“快起来,等会饺子就下好了,你昨晚上睡的早,这会子也该睡好了。马上就有人来拜年了, 缺你一个也不好。吃了晌午饭你再睡。”

梅香伸出了脑袋,“好冷, 今儿烧火盆不?”

黄茂林点头,“自然要烧的, 不然怎么坐得住。”

说完, 他扶着梅香坐了起来,又帮着她穿好了衣裳。小夫妻一起洗漱过后,梅香换上了家常的袄子,又一起往堂屋去了。

一进门,黄炎夏正在烧火盆,早上一大家子都已经拜过年了,梅香也赶着跟黄炎夏说吉祥话。

黄炎夏笑了笑, 也祝她今年一切顺利。

今儿除了梅香,一家子都穿的新衣裳。这也没法子,梅香的肚子太大了,她只有一件宽大的棉袄,外头两间罩褂还是刚入冬的时候做的。这会子做新衣裳,做小了穿不下,做大了穿完这个冬天就得放在那里,白糟蹋布料。好在她今儿的衣裳也是红色的,有个六七成新,过年穿也应景。

梅香也不在意,反正做衣裳的钱都给她了,她不做是她自己的事情,家里人也不管她。

黄炎夏已经把火盆烧起来了,梅香在脸上手上都擦了香膏子,然后坐在那里烤火。

才烤了一小会子,红莲和淑娴开始往屋里端饺子。很快,一家子都围到屋子里了。梅香又给杨氏拜了年,杨氏笑着祝她今年生个大胖儿子。

黄茂林起身,先给黄炎夏端了一碗,然后又端了一碗给梅香。一家子围着火盆开始吃饺子,饺子馅儿料足,吃起来香喷喷的。

吃过了饺子之后,梅香和红莲一起把厨房收拾好了。

等妯娌两个又到了堂屋之后,黄炎夏吩咐大家都坐下,然后从怀里掏出好几个红彤彤的红包。

“一大早你们都给我拜年,本来预备昨儿晚上给你们压岁钱的,但茂林媳妇和淑娴睡的早,索性今儿早上给也不迟。来,一人一个,今年都顺顺利利的。”

黄炎夏把其中一个最大的塞到了杨氏手里,“去年娶两个媳妇,你辛苦了。”

杨氏笑了,“当家的,我又不是小孩子,还给我作甚。辛苦都是小事,若是今年再得两个孙子,辛苦也是值得的。”

黄炎夏笑了,“孙子自然是好的,孙女也不差,淑娴难道不好?侄女随姑,一样好。”

杨氏摸了摸女儿头上的新绢花,“好,好,自然是好的。”

孩子们接过了红包,都给黄炎夏道谢。

黄炎夏发过了红包,立刻起身,“你们兄弟跟我走,先去你大伯家,一起往你们族长爷爷家里去。你们几个就在家里,有人来拜年,多给些零嘴,我们把族里人拜完了就回来。”

爷儿三个一起走了,杨氏带着两个媳妇和女儿在家里。大年初五之内不允许动针线,娘儿几个也没事做,就围着火盆烤火说闲话,刚吃饱了饭,也吃不下零嘴。

杨氏看了看两个媳妇和女儿,都是一水的红色,衣裳是红的,头上的花是红的,但愿今年的日子能红红火火的,茂源能挣大钱,每房得个孙子,到时候分家利利索索的,大伙儿都高兴。

杨氏这几日内心忽然换了一番天地,她无比希望儿子能靠着骡车养家糊口,只要儿子能顶起门户,挣到足够的银子,她还担心什么呢,她难道就想做个坏人和前房的孩子过不去。

老天爷保佑,郭姐姐你也使劲,让茂源早日长成个真正的男子汉。总是一个爹生的亲兄弟,茂源好了,你儿子不也省心。

梅香因为肚子大了,坐的时候姿势就没有以前那么好看,看起来有些大马金刚似的,她也不在意,怀着孩子嘛,总是例外些。

淑娴问杨氏,“阿娘,晌午是不是把昨晚上剩的菜热热就行了?”

杨氏点头,“是呢,晌午再弄个热锅子,把剩菜热热,昨儿剩了那么多菜,够吃一两天了。”

平安镇的规矩,初三之前不做新米,杨氏闷了一大锅饭,包了两三顿的饺子,昨儿的菜也剩了好多,保证初三之前够吃的。

娘儿几个正说着话,忽然就有人来拜年了,杨氏带着孩子们起身迎接。

是族里的一些晚辈男丁,来的有四五个,估计是起得早,已经把辈分长的人家都转过一遍了。

几个人一进门就给杨氏拜年,“二婶(二奶奶)新年好啊,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杨氏笑着回答,“好好,都好,你们也好,大吉大利,发大财行好运!来来,坐下烤火。”

梅香带着红莲和淑娴早就退到了一边,又忙着端茶盘子。黄家过年的东西准备的充足,花生、瓜子、果子、芝麻糖片、荸荠、柿饼,最难得是,还有少见的橘子。

这橘子是黄茂林托人从县里买的,因梅香喜欢吃,虽然贵,他也买了几十个。

买回来后,家里人一人吃了一些,剩下的都给了梅香。今儿大年初一,杨氏又问梅香要了几个。全部剥开了,单独用一个干净的盘子装着,供大家吃。

众人都晓得这是金贵东西,一人就拿一两块尝一尝。

杨氏辈分长,往他们怀里塞了好多吃食。

一群人坐了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和杨氏道别走了。

一个上午,黄氏族人先后都到黄炎夏家里来拜年。有一些长辈人家是黄炎夏已经去过了,人家派了儿孙过来拜年,有一些是年龄比黄炎夏小的同辈,人家先过来拜年,黄炎夏或是自己去,或是让儿子们去。

中途,黄炎夏父子三个回来了两趟,问了问杨氏哪些人家来了,哪些人家没来,他好调整拜年的顺序。

爷儿三个每次回来都能从身上掏出好些东西,黄炎夏还好,人家给他吃的,他略微拿一点意思意思,黄茂源虽然成亲了,年纪也不是特别大,人家就往他的兜里装。

这一进一出,东西在各家之间流转。黄炎夏家里东西好一些,自然舍出去的更多,但大过年的,他要的就是这份体面。

上午族里男丁拜过了年,吃过了晌午饭之后,一家子略微歇息了一会子。

起来后,杨氏带着两个媳妇和女儿出去拜年去了。头一家,自然是隔壁黄炎斌家里。

唐氏婆媳热情地招待了二房娘儿几个,一起说了一会子话之后,两房女眷一起出门拜年去了。

梅香肚子大,众人都迁就她,故意走的慢一些。

今儿虽然是阴天,好在地上干净的很,梅香穿的厚底棉鞋,走的稳稳当当的。

路上遇到了人,有唐氏和杨氏招呼,她和红莲淑娴只管打个招呼就行,然后在后头跟着笑。

生养过孩子的妇人看了梅香的肚子,都一叠声地夸这孩子长得好,看这肚子形状,定是个男孩。

梅香笑而不语,杨氏跟人家寒暄。

刘氏的大儿子和黄茂源同年的,见红莲进门了,她也有些眼热,想着赶紧也把儿媳妇娶进门。

梅香跟着众人转了一大圈,有那刚生了娃儿的人家,怕人家忌讳,她就不进去,在外头等着,淑娴在一边陪着她。

妇人们拜年快,就是说说闲话,道两句吉祥,然后各自回家去了。

娘儿四个回来的时候,天还早着呢。

黄炎夏父子三个正在堂屋烤火,见她们回来了,黄茂林忙起来来搀扶梅香,问她累不累。

梅香笑着摇头,“出去走走我反倒更精神了。”

一家子坐下无趣,黄炎夏就找出了家里的叶子牌,带着大伙儿玩耍,一局两个铜板。

大过年的,一家子一起热热闹闹开个小局,也不过分。梅香和红莲在一边只看着,并不入局,杨氏和淑娴轮着上。

打了几局之后,杨氏输了一些,黄茂源也输了,黄炎夏打了个平手,黄茂林和淑娴赢了不少。

隔壁黄茂忠和两个儿听见这边的热闹,也跑过来加入了,杨氏和淑娴让到一边,让他们男人们去打。

过了一会子,唐氏也带着儿媳妇刘氏过来了,两房女眷又开了一桌。满屋子闹哄哄的,嬉笑声、叫好声,赢了钱的兴高采烈,输了钱的也不恼。

等天快黑的时候,黄炎斌过来了。

一进门他就嚷嚷,“好家伙,把我一个人留家里,你们倒耍的痛快了。”

唐氏哈哈笑了,“忙了这一年,也让我们娘儿们高兴高兴。”

黄炎斌笑了,“谁赢了?得分我一些,我在家看门总得有辛苦钱。”

黄茂忠把位置让给他爹,“阿爹,您来,儿子手气不好,输了二十多文了。您刚来,身上带了财气,定能赢!”

众人继续打牌玩。

天黑了之后,杨氏起身把位置让给淑娴,“大哥大嫂,夜里别走了,就在我这边吃点便饭,都是昨儿的剩菜,你们别嫌弃。”

黄炎斌想了想,“也行,晚上就叨扰你们了。”

唐氏想了想,吩咐刘氏,“让梅香给你看两把,你回去把咱们昨儿剩的鱼和鸡端过来。”

杨氏带着红莲去做饭,其余人继续在屋里玩。

晚上,两房人凑在一起吃了顿便饭。都是剩菜剩饭,大伙儿也不讲究座次,都随意的很。

吃过了夜饭之后,大房人回隔壁去了。

黄茂林把手里的四十多文钱都塞给梅香,“都是我赢的,给你。”

梅香笑了,“两文钱一局,一个下午都能赢这么多,怪不得周地主家的儿子败家那样快。”

黄炎夏听到后,忙正色吩咐几个孩子,“大过年的,玩两局也就罢了,平日里再不许沾染这个,我晓得了,先剁了你们的爪子。”

黄茂林给黄炎夏端了杯茶,“阿爹放心,咱们的钱都来之不易,我们岂会随意抛费。那周地主如今看着家资丰厚,当初他家祖爷爷可没少吃苦呢。他家大少爷就是不当家不干活,以为钱来的容易,才不当回事。”

黄炎夏又缓和了语气,“周地主家里家底厚,咱们家不一样,刚刚起步,只能吃补药不能吃泻药。今年是关键的一年,你们兄弟都要加把劲。”

说道这里,杨氏忽然问黄炎夏,“当家的,明日如何安排?茂林总要跟她媳妇先去韩家。”

黄炎夏想了想,“茂林,你明日跟你媳妇去韩家,我明儿跟你阿娘和茂源一起去杨家。后天早上,你们两个再跟我一起回郭家。我年前跟你舅舅说好了,肯定要先紧着新媳妇的。后天咱们把礼备厚一些,你舅舅也不会计较。”

黄茂林点了点头,“阿爹既然和舅舅说好了,那我明儿先去韩家了。”

黄炎夏又吩咐他,“多备些东西,往你媳妇七爷爷和二爷爷家里去坐坐。你们当初定亲和成亲,两位长辈没少跟着操心。”

黄茂林再次点头,“阿爹放心,我都会去的。”

黄炎夏又嘱咐杨氏,“挑那好一些的,不能马虎。”

杨氏嗔了他一眼,“当家的放心,定会挑好的。”杨氏又不傻,韩敬博如今到县衙做了书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求到人家头上,她能不尽心?韩文昌家里虽然不如韩文富,但这是梅香的亲二爷爷,是个可靠的长辈,她也不敢马虎了。

第二天一大早,梅香跟着黄茂林一起起床了。她把头发梳的整整齐齐,插了根银簪子,戴上银手镯银戒指银耳环,往脸上擦了香膏子和胭脂,整个人看起来气色很不错。

黄茂林看了看她头上的银簪子,心里暗自发誓,等以后,一定要给梅香打根金簪子。大过年的,戴金的才应景。

小两口吃过饭之后,还没出门,黄茂松来了。

他一进门,黄茂林就知道了他的意思,“茂松,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韩家岗呀?”

黄茂松嘿嘿笑了,“茂林哥,我就是来喊你一起去韩家岗的。你们准备的如何了?几时出发?”

黄茂林笑了,“都准备妥当了,一起走吧。”

梅香肚子大了,黄茂林最开始说自己一个人去,梅香不干。黄茂林又说让黄茂源赶车送,梅香又拒绝了。

“坐车上颠的厉害,还不如我走路呢。这都七个月了,我的多活动活动,到时候才有力气生孩子。不过七八里路,我慢慢走,不妨事。”

黄茂林想着村里许多妇人大了肚子仍旧下田下地,想来走路问题不大,也就不再犹豫。

黄茂松回家拎了东西,三个人一起往韩家岗去了。他们才走,黄炎夏带着杨氏几个往杨家去了。

杨氏今儿很高兴,多少年了,她都是初三回娘家,今年倒是头一回初二回娘家。说起来,她还是沾了红莲的光。

再说梅香那头,三个人晃晃悠悠慢慢地走。天不冷,太阳不大扎实,但没有风。一路上总能碰到过年走亲戚的人,大过年的,不管认识不认识,大家彼此之间都和善的很。

等梅香走到韩家岗之后,都半上午了。离青石桥老远的地方,梅香就看到明盛在桥上等着。

明盛见到姐姐,一路小跑过来了,“姐姐,姐夫,你们可算来了。”

黄茂林先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给他介绍了黄茂松,明盛拱手行礼,“茂松哥。”

黄茂松吓了一跳,挠了挠头,“是明盛啊,新年好新年好。”

黄茂林笑了,“走,回去吧。”

一行人一起走了一阵子,黄茂林让明盛把黄茂松送倒韩敬奇家里,他自己带着梅香回去了。

叶氏一直在门楼里等着,一见到梅香的身影,带着兰香就出来迎接。

娘儿两个手拉着手,一边说话一边往屋里走。一进堂屋,小夫妻就给叶氏拜年。

叶氏一把拉起梅香,“你身子重,别墩身了,咱们娘儿之间,不讲那些客气的。既然你们给我拜了年,来,这是我给的压岁钱。”

梅香摆手,“阿娘,我都多大了,再说了,我已经出嫁了,哪里还能要阿娘的压岁钱,昨儿公婆都给过了。”

叶氏把红包塞进她手里,“你出嫁了也是我女儿。”

梅香只得接下了,黄茂林也跟着接下了,明朗和兰香又赶着给姐姐姐夫拜年。

梅香笑了,“好了,我倒没给你们背压岁钱,你们只能拜个空头年了。”

明朗哈哈笑了,“姐姐回娘家,我们都高兴着呢。来,快坐下。”

娘儿几个一起坐下了,才说了两句话,明盛回来了。

看到明盛,黄茂林想起黄炎夏的嘱咐,“阿娘,我阿爹说,让我们到七爷爷和二爷爷家里去坐坐。”

叶氏点头,“好,明朗,你陪着你姐姐姐夫一起去。”

梅香又问叶氏,“阿娘,大伯二伯那里去不去?”

叶氏想了想,“秋香往年没来过,春香每年都来坐了坐,还留下些东西。你先去你七爷爷和二爷爷家里,等会子我跟你们一起去大房二房。”

梅香上了趟茅房,喝了口水,在黄茂林和明朗的陪同下,一起往韩文富家里去了。

韩敬博今儿陪着屋里人回娘家去了,其余几个儿子也回岳父家去了。家里只剩下韩文富老两口,见到小夫妻来拜年,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小夫妻一进门就给韩文富夫妻拜年,苏氏一把拉起了梅香,“好孩子,心意到了就行,你身子重,快来坐下。这一路走回来,累不累?”

梅香笑着摇头,“七奶奶,我们不累。”

韩文富陪着郎舅二人说话,苏氏要去厨房下饺子。平安镇的规矩,过年来了客人,先过个上午茶,有下饺子的,有煮鸡蛋加馓子的,最贫寒的人家,也能下两块糍粑。

梅香一把拉住了苏氏,“七奶奶,您别忙,我阿娘已经在家里准备了,咱们坐下一起说说话。”

梅香力气大,她稍微使点劲,就把苏氏按在凳子上坐下了。

苏氏笑了,“你有这把子力气,生孩子可比我们省劲多了。”

梅香皱起了眉头,“七奶奶,想到生孩子,我就觉得有些怕。”

苏氏哈哈笑了,又拍了拍她的手,“莫怕,你看我,外头都传我是个病秧子,我还不是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你身子骨比我好,定会顺顺利利的。后头几个月天暖和了,多动一动,少吃多餐,不用怕的。”

梅香点头,“真想赶紧把他生下来。”

苏氏笑了,“不急,等瓜熟蒂落,自然就下来了。”

几个人热热闹闹说了一阵子话,梅香留下一份丰厚的礼品,又往韩文昌家去了。来的时候,梅香把礼品一起带了过来,送给韩文富的拎进了堂屋,给韩文昌的一直放在门楼里。韩文昌和苏氏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还要去别家。

梅香走的时候,苏氏也没多留,想着走的时候给她备些回礼。

去了韩文昌家里后,韩文昌的女儿和女婿回来了。双方客气地说了一阵子话,梅香留下礼品回家去了。

梅香说叶氏在下饺子,其实是骗苏氏的,只是不想让老人家劳动。苏氏也有女儿,但女儿今年初三回来,叶氏已经计划好了,吃晌午饭的时候,把老两口请过来一起吃。

叶氏陪着女儿女婿一起先往韩敬义家里去了。

董氏因为没要到三房的房子,还在生气,叶氏根本不把她当回事。娘儿几个得到了赵氏的热情招待,崔氏也温和地问了梅香的肚子。

坐了一会子后,叶氏拒绝了赵氏再三的挽留,往二房去了。

赵氏一直想和三房搞好关系,但叶氏想着董氏难缠,虽然赵氏明理,她也不想掺和到大房婆媳之间去。

至于昨儿董氏干的蠢事,叶氏连提都不提,反正她就是不给,让董氏自己生气去吧。

一行人到了韩敬奇家里后,周氏高兴地出来迎接娘儿几个。

莲香红着脸来和梅香说话,“三姐回来了。”

梅香刮了刮她的脸,“是呢,我回来了。往后,每年咱们都能一起回来了。”

莲香的脸更红了,“三姐都要做阿娘了,还这样爱开玩笑。”

大家都笑了,等到了堂屋之后,梅香和黄茂林给二伯二伯娘拜年,韩敬奇夫妇高兴地让她们坐下。

周氏锅里正在下着饺子,让三房娘儿几个一定要留下吃饺子。叶氏想着女儿折腾了一上午,这会子说不定肚子饿了,也就没拒绝。

二房父子和明朗兄弟一起陪着黄家兄弟说话,周氏和莲香一起陪着梅香说话,明辉家的在厨房里忙碌着。

周氏看了看梅香的肚子,明辉家的进门这么久了还没动静,周氏也着急。但这种事情急也急不来,她也不敢催,爬儿媳妇存了心思就更怀不上了。

梅香拉着莲香说了许多黄家的事情,特别是黄茂松那一枝的,有几个房头,各家有哪些人,梅香一一都说给她听,又小声告诉她黄炎礼和平氏的性格。

一行人在二房吃过饺子之后,一起回去了。

把该去的地方都去了,剩下的时间就在家里好生说话。

叶氏做饭,梅香给她烧火,黄茂林在堂屋里和明朗兄弟一起说话。

黄茂林问过明朗的学堂有无人捣乱,可需要帮忙?

明朗笑了,“姐夫只管安心,学堂里好的很。姐夫这些年总是为我家辛苦,如今我们兄弟也长大了,姐夫有用的上我们的地方,只管叫我们。”

黄茂林喝了口茶,“眼见着你们都长大了,你姐姐也能放心了。”

明朗又给他续了杯茶水,“不管我们长多大,姐夫只把我们当做弟弟,咱们兄弟,要永远跟以前那样。”

明盛把茶盘子端给黄茂林,“姐夫,吃果子。”

郎舅三个在堂屋里说着闲话,叶氏也在厨下和两个女儿一边忙活一边说话。

叶氏仔细问了梅香近日来的起居,又告诉她自己想把家里的房子处理了,省得总是遭人惦记。天天和人打嘴皮子,烦不胜烦。

梅香一听就知道定是有人说闲话了,她眯了眯眼睛,“阿娘,您想处理房子,这倒无妨,但不必为了个把人就急着处理房子。”

叶氏知道女儿的意思,“房子处理了也好,往后过年过年,除了回来给你阿爹上坟烧纸,再也不用回来了。我倒不是怕谁,就是想安安生生过日子。等你们也搬到了镇上,咱们一家子都在一起,住哪里都是一样的。”

梅香点头,“阿娘拿主意就是。”

饭快做好的时候,叶氏打发明朗去把韩文富和苏氏叫了来。

老两口也没客气,一叫就来了。

热热闹闹地吃了顿晌午饭,梅香略作休息了之后,就准备要回去了。

苏氏给梅香送了一只老母鸡过来,崔氏也打发赵氏送了一些点心过来,叶氏的东西都在镇上,倒没给女儿准备什么。

小夫妻叫上了黄茂松,三个人一起往回去了。

当天夜里,黄炎夏慎重吩咐黄茂源,“明儿开始,你到镇上去揽活。大过年的,走亲戚的多,生意好。拉人的价钱我都给你打听好了,刚开始人家看你年轻定要压价,你不能让的太狠。”

黄茂源一个劲儿地点头,“阿爹,我都晓得了。”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黄茂源赶着车就走了。黄炎夏在后头看着儿子赶着车兴高采烈地走了,内心替他捏一把汗。

黄茂源全凭着喜爱,一头扎进去了。后面还会有很多困难在等着他,希望他能慢慢熬过去。黄家没有人干过这个,镇上也有许多赶车的。黄炎夏看中的就是这一行以后在平安镇的机会越来越多,要是能坚持,也是门不错的买卖。

黄炎夏按下内心的担忧,带着黄茂林和梅香往郭家去了。

郭二姨家的大儿子说了亲,昨儿去的岳丈家,故而今年郭二姨也是初三回来的。郭大舅一家一起招待了两个妹妹全家,郭舅妈还给了梅香一个大红包。

郭老太太拉着梅香的手仔细看了许久,见她并不如传言中那般凶狠,又见她和外孙亲密,总算放了心。她看了看梅香的肚子,差点没忍住掉眼泪。

当日大女儿年纪轻轻去了,她日夜担心外孙。这么多年过去了,外孙平安长大,马上也要做阿爹了,女儿终于能安息了。

吃过了晌午饭,黄炎夏又带着儿子媳妇回来了。

夜里,天快黑透了黄茂源才回来。

一进门,黄炎夏立刻迎了上去,“如何?”

黄茂源把车停了下来,把骡子解了套,黄茂林接过骡子,让他先进屋。

黄茂源刚坐下,红莲给他倒了杯水,淑娴把给他留的饭菜端了过来。

黄茂源没有吃喝,而是把怀里的一百多个铜钱掏了出来,全部递给了黄炎夏,“阿爹,今儿我跑了八个地方,有的地方跑单趟,有的地方来回都能拉到客人。咱们家的车新,上头的座位和垫子都是新的,人家也喜欢。我挣了一百二十多文钱呢,都给阿爹。”

黄炎夏接过那一百二十文钱,半晌没说话。

杨氏在一边激动地差点掉眼泪,“好好,茂源终于长大了。”

黄炎夏收下了钱,让他坐下先吃饭。

家里其他人都已经吃过了,黄茂源一边吃饭一边跟家里人说了今儿的历程,虽有人刁难,但大过年的,他多说两句吉祥话,人家也不特别为难他。

黄炎夏心中有数,又嘱咐他,“这是过年,等正月过完了,坐车的人就少了。不过到时候外地的客商们又来了,外地人的生意比本地人还好做一些。你明儿继续去跑,镇上的饭馆子有两家一直开着的,你晌午自己找时间在那里吃饭。”

黄茂源一边吃饭一边点头,他觉得赶车比磨豆腐有意思多了,虽然客人有时候难伺候,但他耐性好,一直好生跟人家说,也不是说不通。最重要的是,赶车他可以自己做主。

黄炎夏等儿子吃过了饭,把黄茂源给的钱放到了一边,看了看全家人,又看向黄茂源,“当日你们兄弟跟着我磨豆腐,一人一个月二百文辛苦钱,香豆腐是家里出的本钱,你大哥只分了两成的例。你以后不跟我磨豆腐,但还在帮家里跑车,仍旧一个月给你两百文辛苦钱。你的骡车草料也是家里出的本钱,我只分给你两成的例,你觉得如何?”

黄茂源听得直点头,“阿爹分的对。”

杨氏内在一边听了后暗自点头。

说定了这个事情之后,一家人各自去歇息去了。

梅香一连走了两天的亲戚,且距离都不近,也有些累了。

黄茂林打水给她洗漱后,梅香躺在被窝里就不想动了。

黄茂林帮她把被子掖好,“明儿开始你就不用出去了,好生歇息几日。我再陪你两天,初五开始就要磨豆腐了。”

梅香从被窝里伸头看他,“茂源这样整日早出晚归的,倒是比磨豆腐也不差了。”

黄茂林笑了,低声对她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多久,阿娘就会催着阿爹到镇上盖房子了。”

梅香眼睛亮亮的,“果真?”

黄茂林点头,“住到镇上,茂源赶车更方便了,人家来定车也方便,茂源不用这样天没亮就出门了。”

梅香笑了,“那咱们是不是很快就能搬家了?”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头发,“不急,等孩子出生了再说。”

小夫妻说了一会子话之后,一起歇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