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竞技 > 绿茵之寒冰射手 > 第七章 一线队

绿茵之寒冰射手 第七章 一线队

作者:食堂干饭王 分类:竞技 更新时间:2021-11-17 20:53:25 来源:转码展示1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直到新年,徐跟宝的出现频率明显变高了,这让小球员们又开心也担心,开心的是有机会好好表现去踢上职业联赛,担心则是徐跟宝的凶名在基地可谓声名远扬,有一点点小小的失误,训练场边上那老头儿的骂声就要来了,光是挨骂还不算完,多半还得挨罚,跑圈十二十圈那都是常事。

齐策也回想起那段在基地“听吼”的日子,以前他也没少挨骂,现在水平上去了,骂声也少了,但也不代表没有。

这段时间,徐跟宝确认了一件事情,齐策的确不是他最合适带的队员,但他的确有能力。

可怕的是,他今年甚至未满十六周岁,他的能力已经足以踢国内联赛了,至于能踢什么级别的赛事,光看青年度级别的训练和对抗赛是无法判断的。

得带上他,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元旦到新年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齐策完成了基地里的期末考试,忘得差不多的学业不负众望的不及格,这让文科老师也很惊讶。

在元旦之前,齐策的成绩不算好,但在这帮子体育生里也算是名列前茅了,这下好了,球技上去了,成绩相对的也下来了。

这就是所谓的此消彼长吗!

文科老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王连员和徐跟宝,这两人也感觉到十分不可思议。

是偶然吧?

几人都没有往更深层次去想,实话说,如果在这点上面抓住齐策刨根问底,齐策可是要头疼了,这可没法解释啊!

爆竹声中,对齐策而言第二次的2006年终于完整的落幕了,记得15年后,上海市区内就不准在燃放烟花爆竹,虽说清静许多,但似乎也少了一点年味和过年的回忆。

足球基地的新年假期来了。

这个如同转折点的2007年,终于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

假期里,齐策对脑海中的这个虚拟球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在虚拟球场中,齐策的体力也是有限的,之前训练基本功颠球的十个小时也是分散进行的,但这并不和现实中冲突,换言之,齐策相当于拥有双倍的训练用体能。

在虚拟球场中训练,也可以提升属性,但速度非常缓慢,正如一句话说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是齐策拥有了这个系统后,十年可以变成五年,剩余的五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

足球币也解锁了更多功能,小足球场里一直只有齐策一个人,一个人的训练再怎么说也是有限的,所以齐策可以用足球币来“买人”。

也就是自己的陪练,可以是对手,也可以是队友,能力越强的,普通一点球员,比如在跟宝基地那些小球员,一枚足球币可以买好几个,业余场上的那些,一枚可以买一个队,现在最贵的是卞君,需要三枚足球币。

买人功能是要在球场或训练场上直接和齐策有来往的球员,目前为止也就解锁了这么些球员,大部分是跟宝基地的小球员。

另外,齐策对任务系统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任务大致分为几种,普通任务,训练任务,随机任务,长期任务和紧急任务。

普通任务和训练任务齐策都做过了,比较诡异的是随机任务,这些任务甚至不仅仅是足球领域,在其他方面也对齐策提出了一些任务要求,比如第一天齐策就看到,任务栏出现了一个要求他下厨做菜的任务……

额,当然,这些并非强制性的,但仅仅几枚足球币用的太快,买了点陪练,还有身上的装备就没钱了,这些任务也不得不接下来挣钱。

有了人,虚拟球场也有了生气,不再是之前那个无人无声的小足球场,不管齐策想要怎么训练,这些虚拟人都会配合他一起,全年无休。

……

节后,对足球基地的小球员来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间。

自从05年底徐跟宝创立上海东亚足球俱乐部,跟宝基地成为了东亚的后备队,去年中乙联赛,上海东亚的所有参赛队员都是从跟宝基地出去的,换句话说,只要在基地表现好,跟着去打职业联赛顺理成章。

距离开赛还有三个月,但基地的选拔已经如火如荼,从去年表现来看,王连员教练手下的孙恺以及另外一名教练刘庆泉手下的两名小球员王云隆,柏家俊已经被徐跟宝看中,今年基本上预定了东亚队一线队名额了。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名字也进入了徐跟宝的视野。

就是齐策。

对于这个堪称异军突起的名字,跟宝基地上下除了王连员手下那批领会过齐策厉害的少年们,都抱着一个疑问:齐策是谁?

随着一次大会结束,徐跟宝宣布了新一批入选东亚队集训名单的后备队成员:齐策,柏家俊,王云隆,孙恺。

上赛季已经入选一线队的球员们有资格挑选球衣号码,后来的新人们只能按照顺序等安排,根据顺序,齐策是第二十三位,也就顺理成章的拿到了23号球衣。

也就是说,新年过后,齐策就要跟着职业队训练了,他的目的虽然是去欧洲,但饭也要一口一口吃,现在的他不是即将而立的大龄青年,还不满16岁的他还有足够的时间争取这些。

进入一线队后,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有工资了。

每月800元人民币……

齐策知道后来在中超的金元风暴下,不少国内球员工资水涨船高,百万,千万年薪对于国脚级别的球员来说太正常了,所以看到这可怜的八百块,心里不免泛一阵嘀咕。

一线队的训练场在后备队的隔壁,感觉上其实没什么区别,说是青年队和一线队,其实两支队伍球员年纪基本是一样的,都是89-91这个年龄段的少年们。

这些人中,有不少日后中国球迷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武垒,颜俊灵,**鹏,王申超,姜志彭,蔡会康这些都是几年后国家队的常客,还有众多中超名将曹云定,柏家俊,吕文军,顾焯等人。

只是这个时候,他们都还是一群刚刚踢上职业联赛的少年,上个赛季,上海东亚排名乙级联赛南区第七,这是球队第一次参加职业联赛,这个成绩不算差,但徐跟宝并不满足。

“这个赛季,我们要冲甲!”这是动员大会上,徐跟宝提出的要求。

作为曾经跟宝足球基地的一员,齐策当然知道这赛季最终他们成功夺得了中乙联赛冠军升入甲级,即使他不在,这个目标也可以如约完成。

一直到联赛开始前的这段时间,进入一线队的齐策依旧让徐跟宝感觉吃惊。

其实训练中,齐策的表现不算出色。

因为他并没有特别出色的技术,硬要说的话就是射门,在这个年龄段的球员,齐策的射门相当出色,但除此之外的有球能力比较一般。

让徐跟宝惊讶的是训练赛中,齐策的表现,第一场他以为是偶然,但经过几个月下来的观察,徐跟宝意识到齐策就是这么踢球的。

速度和跑动是他最大的优势,一线队的球员意识和技术比基地要高一个档次,齐策发挥起来顺畅很多,但还是有种不在一个节奏的感觉,也就是说比起一线队,齐策也还是要高一档。

在中国足坛这么多年,徐跟宝压根没见过在这种年纪这样踢法的小球员,速度快,跑位意识非常好,踢得很聪明,但技术一般。

说穿了,就是有非洲球员的速度,欧洲球员的意识,中国球员的技术……

如果想让这个孩子踢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送到欧洲。

国内的训练方法,包括他徐跟宝,更多的强调战术,抢逼围,传接转,强调的是整体,而不是个人技术,齐策在整体意识上已经档次相当高,国内又是中乙这种级别,这样的球员就是奢侈品。

而磨练个人技术,哪怕在中超都很难有球队能有这样的氛围,所以如果真的要好好培养这名球员,最好的方法是去欧洲。

青训时间做久了,徐跟宝除了看球员的潜力,能力之外,会看见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国内真正值得关注的潜力新星不多,而在这为数不多的新星当中,徐跟宝都有一个对他们的大致概念。

从人的性格,能力,到球队的环境,联赛的环境,国家的环境,适不适合球员发展,大多数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球员们没这个问题,只要考虑他们未来发展方向就可以了,适合送出去的也不少,但现阶段留在崇明反而比较好。

直到看到齐策,徐跟宝有一种想要尽快送出去,但又觉得可惜的念头。

可惜的不是别的,是钱。

这样的球员培养出来能赚多少钱?

徐跟宝脑海里盘算着这样的问题,他的初衷自然是培养更多的年轻球员,但这些都要钱,足球基地投资了三千万,两千万都是从银行借的,利息也都要好几百万,到现在都还没还清呢。

这个疑问让徐跟宝头疼了好久,但时间不等人,终于,中乙联赛如约而至,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第一轮联赛开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