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吕司的三国 > 第7章 初闻太平道

吕司的三国 第7章 初闻太平道

作者:夜悠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2-12-05 09:26:37 来源:文学城

时光如炬,岁月如梭。

张其带着吕司纵马驰聘,翻过高山,越过大河,去过繁华的城池,也到过偏远的乡村。

吕司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逐渐变得安静下来。沿路风光,让他见识到民俗风情,一路飘泊,让他体会到生活艰辛。

当然,最让他大吃一惊的......

这一日,天色渐晚,张其和吕司来到一处村庄借宿。

隐隐中,听见了一阵哭声。

一问才知,陈家男人上山打猎,不幸遇上一只大虫,虽然命是救回来了,他的身体却垮了,已经在床上躺了半个多月,并且还欠下一屁股债。

原本只要他身体好了,欠下的债慢慢还,日子总能过得去。

谁知今日一早,陈家男人情况恶化,眼看快要不行了,留下孤儿寡母能不哭吗?

村里人纷纷叹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遇上大虫,谁能心怀侥幸。

紧接着,吕司膛目结舌。

他看见一名少年急匆匆地奔跑,一边跑,一边喘气,一边大声喊叫:“叔母,叔母,我跟道长求来了仙符,叔父有救啦———”

紧闭的院门,忽然被打开,妇人喜出望外地冲出来。

少年连忙进屋,紧紧护住胸口,生怕怀里的东西被人窥伺。

一干村民跑过去张望。

“这下好了,陈家男人有救了。”

“我就说嘛,陈小子福大命大,哪有那么容易死。”

“还是陈岩孝顺,陈小子没白疼他。”

“多亏了道长......”

“是了,我想起来了,隔壁村的张老六,听说病了许多年,眼看一脚踏进棺材里,还是道长赐下仙符救了他。”

“陈宏命不该绝,得天庇佑.......”

“赶明儿问问陈岩,道长现在何处,咱们也去求道仙符,谁家没个三病两痛。”

村民们七嘴八舌,一个劲儿的称赞道长。

吕司莫名其妙,像是听懂了,又像是没有听懂,难道他穿越的不是汉朝,而是仙侠???

张其心里好奇,问道:“仙符真那么管用?”

村长回过神,懊恼地拍了一下自己:“看我,差点把客人都忘了。”接着又说:“客人有所不知,道长确实神通广大,咱们附近十里八村,仙符救了不少人,道长心慈啊。”

张其将信将疑,仙符真那么管用,战场上岂不是没有伤亡。

吕司翻了个白眼,他怎么越听越是觉得道长是个神棍。

村长脸上露出狂热的神色:“太平道承天庇佑,大贤良师法力高深,我等只恨不能以身报之......”

周围村民纷纷点头,显然对太平道深信不疑。

“太———平———”吕司惊呼,整个人如遭雷击,做为一个病弱宅,看小说,玩游戏,几乎是他所有的娱乐,太平道吕司并不陌生,他熟悉的甚至想哭了。

村长哈哈大笑:“小娃也知道太平道,将来定是一个好苗子。”

张其抱着吕司,摸摸他的脑袋,神色温和地说:“小儿刚刚学语,村长见笑了。”

村长捋了捋胡须,笑着道:“客人说的哪里话,令郎聪明伶俐,令人心生喜爱,老朽岂会见笑。”

张其但笑不语,心里颇为得意,小公子确实天生聪颖,当得起一声夸赞。

吕司真的想哭了,太平道,黄巾军,大贤良师,这是天下要乱的节奏啊,今年究竟是哪一年,吕司心里倏然升起了一种紧迫感,他不想死,他想活下去,黄巾之乱,民不聊生,太平起义过后,各地刺史掌控住兵权,紧接着,灵帝毙,大将军何进为了对付阉党,召唤董卓进京,从此为天下大乱拉开了序幕......

吕司心里能不急吗?

东汉末年,那可是真正的乱世,三国之后,华夏百姓十不存一,仅仅只剩下一千万人口。

然后......

五胡乱华,烧杀抢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段日子。

“啊,啊......年,年......”吕司挥舞着小爪子,费力地大声嚷嚷,迫切地想要知道现在是哪一年,他只恨自己年纪幼小,口齿不清,年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常识,谁又会经常挂在嘴边,穿越过来三个月了,他硬是双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

张其安抚地拍拍他:“乖,别闹,稍待片刻,某去给你找吃食。”

村长笑道:“孩子饿啦,陈三媳妇正生过孩子,可带令郎前去喂食。”

张其含笑:“多谢村长。”

“不......不吃......”吕司急得嗷嗷叫,让他吃狼奶还凑合,吃人奶,免了吧,实在吃不消啊。

吕司垂头丧气,他想知道是哪一年,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张其哄道:“好,好,好,不吃就不吃,某去给你找些米糊糊。”张其说罢,转头看向村长,他从怀里掏出几枚大钱:“烦劳村长,孩子长牙,近些日子喜吃饭食。”

村长板着脸,推拒道:“一些饭食而已,客人何故如此,岂非看不起老朽。”

张其连忙说道:“村长勿恼,小子并非此意,今夜借宿于此,某,心怀感激,岂能吃白食,而今谁家也不容易!”

村长听后,不再推拒,笑着说道:“既如此,老朽便收下了。”

张其松了口气,白米价贵,村长若不收钱,他心难安。

吕司愁眉苦脸,黄巾之乱就像是一柄利剑,悬挂在他的头顶,他该怎么办,他现在小胳膊小腿,跑不能跑,逃不能逃,黄巾之乱要是爆发,张其再怎么武勇也难护他周全。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在吕司焦急的时候,村长问道:“令郎年岁几何?”

张其回答:“司儿生于熹平五年六月。”

村长诧异,吕司看起来虎头虎脑,哪像尚未满岁的孩子。

张其淡淡笑了笑,心里极其自豪,他将小公子养得很好,身体一天比一天强壮,臂腕一天比一天有力,小公子不愧是继承了吕家血脉的孩子天生神力,将军后继有人。

“咯咯,咯咯......”吕司又惊又喜,高兴地大声笑了起来,真不容易啊,他总算知道了现在的年月,熹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76年,今年则是177年,距离黄巾之乱还有7年。

足够了!7年时间,足够他学会自保。

张其见他高兴,心里也很是欢喜,近几个月走走停停一路颠簸,犹如无根浮萍,小公子懂事得令他忧心。

夜晚,吕司翻来覆去,做梦都没有想过,自己会穿越到这样一个乱世。

这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这是一个金戈铁马的年代,男儿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心里不是没有激动过,然而,激动过后,理智占了上风。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哪个男儿不向往,问题是,他的年纪太小,黄巾起义那年,他才8岁,董卓进京那年岁,他也仅仅只有14岁,待他长大成人,花儿都快要谢了,各路诸侯早就雄霸一方,想喝茶水都凉了。

至于投靠一方,吕司唉声叹气。

刘备就是个倒霉催的,颠沛流离大半生,后来儿子又不争气,投靠他,同等找死无疑。

曹操乃枭雄,然,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屠杀徐州百万人口,这样的人,吕司欣赏,却不代表赞同,也不会与其共事。更何况,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曾经,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却没想到,他的儿子曹丕死后,司马昭来了一个翻版,挟持曹睿,奉天子而令不臣,以晋代魏,总得来说,曹家的家业还是没了。

至于江东孙权,一朝天子一朝臣,孙权之前还有孙坚,孙策,没看人家周瑜都英年早逝,若说其中没有孙权的缘故,吕司反正是不信的,诸葛亮再怎么厉害,周瑜也并非泛泛之辈,岂能真被气死。

吕司思来想去,想不到一个好去处。况且,纵然他真的投靠了谁,除非能提前结束乱世,否则,三国之中无论谁是胜利者,最后终究逃不过五胡乱华,东汉末年死的人太多,哪里抵抗得了外族入侵。

唉!

真是烦躁!

吕司胡思乱想着,终于熬不住疲倦,沉沉睡了过去。

一夜无梦———

次日,陈家男人果然可以下地行走,吕司震惊地瞪大眼睛,怎么可能,他不信一张符咒,真比灵丹妙药还管用。

然而,不管他心里信不信,周围村民疯狂了,彻底成为大贤良师的信徒。

吕司心里沉甸甸的,看着狂热的村民,他心里不难想象,为何张角登高一呼,便有百万黄巾聚集。

7年,他还有7年时间做准备。

用完早饭,张其告辞离开。

村长出言挽留:“我见壮士勇武不凡,独自带着孩子行走,可是有什么难处,何不留在陈家村,我等也好有个照应,毕竟,孩子年幼,哪能四处颠簸。”

张其心里动摇了一下,很快又坚定起来,婉拒道:“多谢村长好意,某,欲往徐州投亲。”

村长无奈,只能作罢,张其身躯凛凛,相貌堂堂,马背上还藏了一支擦得雪亮的长.枪,武艺必定高强,他要是留下,村子就不怕大虫了,可惜了,听说太平道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义士。

张其拱手道别,背着吕司驾马离去。

吕司抿嘴笑了笑,他记得,张其在徐州并无亲人。

张其瞭望远方,神色中透出几许沧桑,不是不想安顿下来,而是,村长对太平道的信奉令他犹疑。

徐州,且先去徐州看看罢!

他自己四处流浪无所谓,却不能苦了孩子,总得找个地方安定下来。

么么哒,更新的有些慢,周四前还有一万七的任务,感觉悲催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初闻太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