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旅明 > 第594章 上门

旅明 第594章 上门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1-03-15 11:11:50 来源:转码展示1

1632年1月15日,农历腊月二十四。zuowenbolan

对于来自另一个时空,使用新历法的穿越者来说,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在新的一年里,貌似一切都很美好:新社会欣欣向荣,每天都有无数大事等着去完成,穿越者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

而对于远在北方的大明朝廷来说,即将迎来农历新年的这个腊月,正是“国运艰难”之时——被困在辽东大凌河堡的祖大寿部,已然在一个多月前,就弹尽粮绝的局面下,开城投降。

尽管祖大寿在事后,又单枪匹马地逃回了大明控制区,然而这已经不重要了:大明最后的野战军团被建奴消灭已成事实,实力和心气被彻底打掉的明廷,永久失去了战略方面的主动权。

所以这个腊月,所谓的年关难过是真实的:朝廷实在艰难。

皇上不但要处理关外大败后留下的一堆烂摊子,还要面对日益咄咄逼人的北方农民起义:以王用、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等部20余万人组成的农民军,已然成了气候。彼辈时而分散时而聚合,连连在山西周边攻城掠地,一度破大宁、隰州、泽州、寿阳等城,令朝廷大军疲于奔命,朝堂上下惊惧不已。

不过好的一点是,大明皇帝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就在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南方异域,同样也有一个朝廷,在这个腊月里几度艰难,几度彷徨。

————————————————————————————————————

“全体都有,十发匀速射,预备......放!”

粗陋的套管铜线 简易磁喇叭传声系统,令回荡在炮舱中的人声极度失真,而且还伴随着哗啦啦的劣质电器电流声。

但这些因素,都无法影响命令的准确传达。

站在铁皮扩音器旁边,第一时间听到命令的现场指挥官,在目测各炮位准备完毕后,用力劈下手中小旗,同时吹响口中铜哨。

长长的炮舱内,随即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伴随着连声巨响的,是一门门被后坐力推回导轨的大炮。与此同时,舱内开始弥漫着炮口余烟,能见度降低了很多。

不过烟雾很快就通过对流的舷窗排了出去。专业的炮舰,对于这些问题都是有针对性设计的。如果今天的外部对流环境不好的话,还可以开动负压排气扇来辅助排烟。

排烟的同时,戴着放爆耳套,个头矮壮敦实,由清一色“三等残废”组成的炮兵班组,正在大声喊着号子,紧张的进行火炮复位工作。

即便是抛弃了容易导致船体重心不稳的三层炮甲板,改良成只装备重炮的双层炮舱,毕竟还是船舱,高度空间都有限,所以炮组成员清一色都是矮子。

矮子炮组是夹层战舰必备“部件”。

大英帝国当年面临着各路流氓在海上的竞争压力,所以无所不用其极。帝国舰队里面,常年使用个头矮小的未成年人来担当串上跑下的火药运输员。

而放眼未来,穿越势力是没有什么抗衡对手的,所以舰队中没有“童兵”这个编制。眼下在控制区内的所有未成年人,都必须强制接受义务教育,不用去战舰上提火药桶,或者去纺织厂快速消耗生命。

好在这个时代土着平均个头普遍偏低,1.5米的成年人比比皆是。海军招募了个头“合格”的炮组士兵后,经过训练和补充营养,这些人就会变成矮壮的“专业”军士。

此刻,专业军士的战斗任务很繁重。

24磅重的锻压长管重炮,总重已经超过了2吨。即便是有先进的滑轨系统制动,一样需要炮组人员付出大量化学能,以及熟练的操作流程,大炮才会再次回到发射阵位。

接下来又是一轮机械式的清膛 装药动作。

好的一点是,这次由于是匀速射,所以炮组倒不是很赶时间。大家放慢动作,用最省力的方式,将训练了无数次的准备工序又做了一遍。

不久后,10门24磅重炮的炮口,再一次探出了舷窗外。闪闪发光的炮身和骤然间安静下来的炮舱,带来的是瞬间升压的浓浓杀气。

全体炮位准备完毕不到10秒钟,指挥官身旁的铁皮大喇叭中,传来了下层炮舱业已准备完毕的呼叫声。又过去不到半分钟,舰桥火控官那熟悉的电流麦再一次下达了命令:“准许射击!”

“轰隆隆......。”

双层炮甲板,一侧总数高达20门的24磅重炮,又一次发出了怒吼。

被高温火药燃气推出炮管的铸铁炮弹,这一刻动力十足。看似黝黑的铁球,实则已经升高了温度,变得滚烫起来。

其中一枚铁球,在和19枚同伴一起出膛后,很快又汇合了从另外一艘战舰上射出的22枚同款。大家一起飞跃过将近1公里的红河水面后,进入了此行目的地的领空:一座拥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城池。

跨越过城市外围的厚重城墙后,铁球的动能已经损失大半,其所划出的抛物线轨迹,掉落愈发明显。之后,在飞行了将近2000米后,铁球动能终于耗尽,于是它悠悠地砸进了城东一座院落中。

这处院落青砖铺地青瓦覆顶,四四方方齐齐整整,一看就是中产殷实人家居所。

此刻的院落里,不知为何空无一人。

下一刻,铁球蹦蹦跳跳进了后院。尽管看上去已经慢慢吞吞毫无动能,然而在“嘭”地一声大响后,铁球却毫无阻滞地砸开了柴房墙壁。最终,在旅行了2000米距离后,这颗产自遥远夷州金属铸件厂的标准24磅铸铁炮弹,一头扎入了柴堆,不动了。

事情还没有完。

足足过了三四分钟后,原本早已安静下来的柴房里,突然间响起了微小的“哔剥”声......仔细看去,原来是柴堆中的一束稻草不知为何冒起了青烟。

接下来,青烟愈发浓烈,不久后变成了白色浓烟:柴房里储存的柴禾被烧着了。

于是乎,火头渐渐越来越大,直至烧透柴房,并且开始向周边其他屋宅转移。

这个时候,原本的白烟早已转化成了浓浓的黑烟,在随处的可见的木料助燃下,黑烟冲天而起。任谁都能看到,此处发生了火灾,需要救援灭火。

然而当镜头拉高之后,才会发现:这座建筑林立屋宇众多的大城,此刻已然是处处火头遍地尸骸,宛若人间地狱。

——————————————————————————————

由大明忠勇伯曹川(伪)率领的南下大舰队,已经在红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逗留了超过半个月时间了。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大舰队就来到了鸿基港。

当日,应对北方局势的专项会议完毕后,内阁当即根据会议精神,下发了南下舰队的人员构成名单。

这里面除了必定要随船出发的张冬东之外,还有不少海军人士,另外还有一些准备去中南半岛考察的各路闲散穿越众。

大舰队很快组建完毕。

由于是现实意义上初次踏出“国门”,并且明显负有战斗任务,所以这支南下舰队颇具实力。其中不仅包括了“镇蛮号”和“抚远号”这两艘主力战列舰,还附带有数量超过20艘的各类次级战舰。

穿越众这次,可以说是精锐尽出。

另外,随同南下大舰队出发的,还有数量不定的各类民用运输船只,规模庞大。

之后,在白鹅潭匆匆集结了一部分舰船,又当着广州土着的面演戏完毕,舰队这才出发。这一路上还因为要汇合从各地赶来的船只,所以舰队足足在伶仃洋外待了3天时间。

等到大舰队终于集结完毕,这才拔锚启航,第一站是琼州。

在给琼州人民展示了一番实力后,留下多艘运输船卸载建材和各类粮食杂货,南下舰队这才正式南下,算是走出了国门。

可惜,出了国门后还没走三尺远,南下舰队就不挪窝了。先是在北部湾连续演习多日,然后又全体去了正在修建中的鸿基港。

这个时间点,已经到了11月下旬,安南雨季已然结束。

接下来,戏肉来了:进驻鸿基港不久的大舰队,居然侦查到了岸上一股人数不下于的安南军队调动的痕迹。

于是大舰队搭载的陆战队,配合鸿基港“保安”部队,由穿越军官亲自带队,采取夜袭 强攻的方式,一举将这股郑氏派来摸底细的前锋部队打散了建制,歼敌800 ,全程只用了一个晚上时间。

紧接着,在留下大批人手协防鸿基港后,南下大舰队在12月1日这天,主力尽出,沿红河直朔而上。

由于流域多红色沙页岩地层,水呈红色,所以这条发自云南,止于北部湾的大河,古称为“红河”。

而红河下游的红河三角洲,正是安南国都升龙府所在。

1631年12月3日晨,来自下游的巨舰,突兀出现在了升龙府外的红河河面。未等迷惑不已的升龙府派出使者交涉,原本就冒出滚滚黑烟,预示着不祥之兆的帝国主义舰队,卑鄙的不宣而战,于上午8时整,向升龙府喷射出了代表着死亡的炮火。

猝不及防的升龙府城,当日便承受了总数超过千枚的炮弹打击,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

而于当日倾泻完炮弹的舰队,则在晚间静悄悄撤出了红河。5日后,补给完毕的舰队再次叩关,并在红河下游,与升龙府紧急调来的水面船队“大战”一场。

结局是残酷的:英勇反抗侵略者的划桨船队,在密集的交叉炮火下根本无法突防。最终,在全军覆没前,只有一艘火船突进到了那2艘“巨舶”千米之内。

战局就这样继续了下去,使得前文出现的炮击场面,再一次降临在了升龙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