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之外的玄都之内,蒲团之上坐着的明蕴老祖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位徒弟,白色的衣袂无风自动,女子温婉,男子俊雅,但是他们之间性格相左,他们之间本该水火不容。但不知为何,几千万年过去了,他们二人竟然会惺惺相惜,继而产生了不该有的情愫。
明蕴老祖微微阖上眼帘,掐指一算,继而面上充斥着悲天悯人的怜惜,虽然有很多不舍,但他依旧伸手在那二人中间划过了一道莹莹白光,本跪在一起的二人就那样被强制分开,明蕴老祖微微摇头,叹息道,“你二人若是在一起了,那么六界必将大乱!”
玄都虽然是超脱于六界之外的存在,但毕竟它所存在的根基便是六界,如若没了六界,玄都又要因何存在?再说了,六界之内皆是生灵,他们也没有权力去决定那些生灵的生死。
“师尊,求师尊放我们一条生路,”白衣的男子从地上起身,想要冲破白色光晕的限制去握紧女子的手,挣扎半天无果之后才将头转过来,看着依旧坐在半空中蒲团上的白发老者,“师尊,徒儿宁愿废去这一身修为,也要与师妹在一起!”男子的眼中,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心。
明蕴老祖看得也是动容,凡人修炼千年才能成仙,而仙则要修炼千万年才能成神,自己的这两个徒弟早已成神,却不曾想华殇竟然会为了情爱想要废去这千万年的修为。明蕴老祖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是该欣慰还是该给他当头一棒,半晌才缓缓的开口,“梵儿,你觉得如何?”
“回师尊,”白衣的女子,也就是另一位当事人伊梵,首先恭恭敬敬的对着明蕴老祖叩了个首,然后抬首直视着明蕴老祖,唇角勾起一道绝美的笑,“徒儿与师兄所想一样,如果我们没有彼此的陪伴,那么这漫长枯燥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平凡的人类活的肆意。凡人短短的一生都能够活的那般精彩,而我们修炼得到永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那般肆意而为?”
伊梵平日秉承着沉默是金的原则,从来没有试过一口气说这么多的话。而今日,她为了能够与华殇在一起破了例,而且还变相的对着华殇表白,被困在光晕中的华殇,嘴角含着幸福的笑意,能够听到伊梵的表白,即便现在死去,他也无憾了。
明蕴老祖看着执迷不悟的两位爱徒,眼角落下了一滴透明的液体。天道轮回,他们二人若是强行在一起,那六界便要生灵涂炭了,而作为这个世间道法最为高深的他,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明蕴老祖伸出手,掌心出现了两团炙热的火球,华殇与伊梵的脸色募得一变,因为他们能够感受到,那是可以弑神的九玄冥火,他们不怕死,可是他们怕自此之后再也不能相遇不能相爱,如果被九玄冥火所伤,那么他们是真的会魂飞魄散,在这个世间一丝存在过的证据都不会留下。
他们能够接受自己变成人生短暂的凡人,但是他们不想没有未来,华殇看着伊梵脸上惨白的笑,他再也忍不住的跪在了地上,“师尊,求您放过梵儿吧,所有的事情皆因我而起,如果必须要有人来承担这个后果,师尊,那么那个人就只能是我,”华殇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口中还在不停的诉说,“师尊,这一切都是徒儿的错,徒儿甘愿魂飞魄散。”华殇说着还看了伊梵一眼,对方泪水迷蒙的样子让华殇心口一痛,梵儿,对不起,我不能陪你到地老天荒了。
明蕴老祖手中的火团二合为一,那光亮瞬间照亮了整个夜空,当然也惊醒了明蕴老祖其他几个正在闭关或者做其他事情的徒弟。一瞬间他们都放下了自己的事情齐齐奔向明蕴老祖的寝殿“鎏仙殿”。
他们都是修炼了亿万年的神,站在殿外自然就知道了殿内所发生的一切,当然了这是因为明蕴老祖并未布置结界的原因,所以才会让他们探听清楚。知道了里面所发生的事情,众人当然也用上了透视之力,一般为了尊重师尊,他们都会将透视之力自行封印的,但是今日显然都破例了。
等到看清楚里面的情况时,众人都心焦了起来,也顾不得通禀,齐齐飞身入内,他们最最疼爱的小师弟小师妹竟然被师尊关了起来,而且师尊还要将人处死,他们怎么可能不焦急?
“师尊,不要,不要……”伊梵只剩下哭泣,即便他们不能在一起,她也不想华殇离开这个世间,好不容易有个人能温暖自己枯寂的心,为什么又要分离,而且是永不相见,“师尊,梵儿答应您,以后再也不见华殇师兄,求师尊放他一命!”
“求师尊开恩!”伊梵的话刚落地,便凭空响起了六道清亮中带着些焦急的声音,然后三人面前便多了六道跪着的身影,众人齐齐叩首,只为留下小师弟一命。
毕竟从他还是一颗五彩神石的时候就开始听自己讲道法了,因为道法是修炼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于是华殇慢慢的有了意识而后继续在道法的熏陶下有了神识,然后开始修炼,也是他的悟性极高,很快就修炼出了人形,从而被明蕴老祖收为弟子正式拜师开始修炼。当然,伊梵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是她的本体是玄都内唯一一池幽冥潭水中唯一一株并蒂莲。
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便是活了不知多少亿万年的明蕴老祖也有些难以抉择,两个小徒弟不仅是自己最宠的,就连其他六位徒弟也将他们宠的没沿没边的。明蕴老祖到现在都有些想不通,因为当初他们成型时,他有给他们卜过一挂,故而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避免他们二人见面,但为什么事情还是朝着那一步而去?
当初看到卦象的时候,明蕴老祖不是没想过取了其中一个的性命来避免那场灾难,但上天有好生之德,再加上两个刚刚修炼成人形婴儿的模样,都用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瞅着他,他也下不了那个狠心。心一横,便决定将两个孩子都收了当徒弟,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亲自看着,他就不信在自己的严加防范之下还能出事。
事实证明,明蕴老祖错了,错的离谱。看着底下跪着的八位徒弟,明蕴老祖摇了摇头,先让人将华殇与伊梵分别关了起来,独独留下其他六位徒弟商量事宜。
鎏仙殿内,气氛凝重,明蕴老祖已从半空中缓缓落下,与其他六人围坐一圈,神色凝重的环顾四周,从他六位徒弟的面容上一一瞧过,最终无奈的摇了摇头。
“师尊,真的再无他法了吗?”明蕴老祖的大徒弟元始天尊首先开了口,他跟着明蕴老祖的时间最长,做派也像极了师尊,就连面上那悲天悯人的神情都几乎一模一样。
“师尊,我们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其中一人从这个世间消失。”接下来说话的是二徒弟,人身蛇尾的女娲,她也是一副菩萨心肠,就冲着她造就了人界,并且几次出手为人界遮风挡雨就能够看出来。
接下来,东辰帝君,骊山仙母,冥幽蓝君,紫泠仙姬也都一一开口求情。大家一起生活亿万年,早已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亲人。虽然人常道,神仙无情,那是因为他们的寿命无尽。只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即便再无情的神,内心之中总有那么几个特殊的存在。比如,冥幽蓝君,紫泠仙姬,这二人平日对什么都没有感情,也或许是因为他们出自冥界与妖界的关系吧,那两界本就充满了各种冷漠算计,自私自利。但是,这二人却非常尊敬自家师尊,也与几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关系极好,也极尽所能的宠着华殇与伊梵。
明蕴老祖看着神色焦急的六位徒弟,微微摇头继而轻轻叹息,“若是可以为师也不愿如此做啊!”明蕴老祖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师尊,”元始天尊做了个揖,沉思一番之后才接着开口,“若是送他们去轮回呢?那样是不是就能够改写他们的命运?”
话虽如此,但华殇与伊梵是神祇,想要他们入轮回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凡人死亡便会落入轮回,重新投胎,毕竟人界的寿命实在是太短暂了,甚至他们的一生都不够他们打坐一次的时间,毕竟人界一年仙界才过一天,当然玄都之内的时间与仙界是一样的。而他们这些神是入不了轮回的,他们若是死亡了就是魂飞魄散,一丝痕迹也不会留下。
仙界有诛仙台,可以削去仙根,但那也只限于仙,对神也是奈何不了的。明蕴老祖摇摇头,“哪有那么简单啊!”
“回师尊,”元始天尊并未有丝毫气馁,而是不急不缓的继续开口,“这万年来,徒儿一直在研究这件事,目前已经小有所成,只是……”
元始天尊将自己所研究出来的方案仔细说了一遍,之后便抬眼看着其他五位师弟师妹,这个办法太过冒险,一个不小心他们便会万劫不复。但元始天尊刚刚说完,女娲娘娘便开了口,“吾愿助师兄一臂之力!”
“吾等也愿助师兄一臂之力!”继女娲娘娘之后,其他四位也都齐齐表态,明蕴老祖看的是一脸欣慰。既然徒弟们都如此上心,他也没道理置身事外不是,于是他们七人便开始施法。
五光十色的色彩在玄都上方交织出一道屏障,分外美丽。早早被关起来的华殇与伊梵被那绚丽色彩组成的圆圈包裹了起来,然后缓缓的倒在了地上,继而陷入昏迷当中。过了一会儿,两个纯白赤|裸的小婴儿从他们体内缓缓的飘了出来,两个小婴儿还不解的看着倒在地上的二人,大大的黑色瞳孔中充满了不解。
两个小奶娃娃好奇的打量四周,继而看到了对方,于是他们二人好奇的朝着对方飘去,那绚烂的圆圈也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二人很快就聚在了一起,只一个伸手的距离便能握住对方的手,但是他们却同时停了下来,用陌生的眼神打量着对方。只是那个小女孩额间的朱砂鲜艳欲滴,仿佛下一刻它便会从她的额间滴落。
突然间,两个小娃娃同时动了,都朝着对方伸出手去,但变故就在此时产生,五光十色的光晕换化成不同颜色的丝线,然后绞在了一起,将两个孩子牢牢的锁住,无法在碰到对方的手,两个孩子不甘心的挣扎着,只是他们人小力微无法撼动,很快就被缠绕结实,哭声也逐渐变小,继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半个月后,魔界大将军塍鄞的妻子终于产下了怀胎万余年的胎儿,塍鄞看着怀中婴儿胯间那小小凸起,兴奋哈哈大笑,整个酆都都充斥着他的笑声,宣示着他极好的心情。
而同一时间,仙界的天后也在她的“银潇宫”内产下了一女,仙界唯一的公主,小小的婴儿粉雕玉琢,一眼便能看出长大后那倾城倾国的模样。尤其是额间的一点朱砂,在雪白皮肤的映衬下更显娇艳,泪滴型的朱砂痣也让那个小小的人儿添了一丝魅惑。
九天之外的玄都之中,所有的色彩的在一瞬间变得黯淡,然后缓缓消失,“鎏仙殿”内的七人也在同一时间收了手,各自喷出一口血之后就地倒在了地上,昏迷不醒。
开新坑了,可以说是第一次尝试写这种仙侠题材,虽然之前有过一篇《神将现代追妻记》但那主旋律还是在现代,但是古风的,是第一次尝试。《轮回诀》是个系列文,本文是第一卷,共分为三卷。更新属于那种不定期的更新,再加上尘尘这几日有事,《先婚后爱:我是军嫂》本来明日是要更的,但是现在只能拖着,等回来了一定按时更新!
求收藏,求评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