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镇是毗陵府附近最大的城寨,东邻紧挨着神岭山,北倚高木岭,南接石门湖,西边有庙与下岸水接壤,环境幽雅,许多大户人家来这里建造草堂、经堂、佛堂。
虽说金人早觊觎江南的盈盈碧江和膏粱文绣,但自打那赵构在应天府称帝,移驾绍兴,更有大将军岳飞坐镇,苗傅、刘正彦此等叛臣嘴上逍遥跋扈,一时却也奈何不得什么,因此湖塘镇在战乱时倒是个安逸之地。
这里最出名的当属纺布,望徽阁便是最大的纺商,从大唐初至今已经历两百余年,汴京内达官贵人历来的绫罗绸缎都是在此生出。
寻常人家只用得斜织机,望徽阁里早已摆着几个麻纺大纺车和水运大纺车,除了绸缎以外,还研究了棉麻出来。
先生只有在讲这些时脸上才有一种动容的神色,其余时间总是冷着一股子脸。虽然开始让人觉得十分冷淡,相处后才发现是一位极其温柔之人。
听先生讲这望徽阁的堂皇,我也甚是向往。我们这里什么都没有,比不得那些江南山清水秀,等以后长大了,我也要去瞧瞧先生说的这些地方。
先生说望徽阁内十分庞大,一层是纺工们干活的地方,二层是老爷们谈事情的地方,再往里走是正厅,深处便是奶奶小姐与丫头们住的地方了。
陆家大老爷陆宗与二爷陆荣一个在南苑,一个在北苑,虽说通常长子接手家族之事,不过寻几处田地与铺子交与次子便是福待了。只因二爷年纪还算年轻,所以并没有分家,做生意亦有二爷的一份。
望徽阁的院子里长着一棵草,那是祖上建阁时亲手栽的。两百余年的光景,草竟然长得茁茁壮壮,眼瞧着就要盖过南院的高墙。当时乡邻们都说好好地干嘛要种一棵草,相传那是姑媱之山帝女死后尸体所化,招了阴气,也损了风水。
老太爷并不在意,他十分爱草,传言老太爷的青梅竹马叫做阿,只怪老太爷年轻时家中贫困,阿父亲便要阿嫁给汴京某官家,谁知她也是一位烈性女子,当晚自尽在出嫁的闺房中。
老太爷伤心不已,发誓要赚大钱,不要再让人看不起,于是做起了纺织买卖,家中逐渐富裕,才有媒人前来说媒。
白凤芷与沈肆赶了许久的路,好不容易找了一处客栈落了脚,再要到这湖塘镇的街上去逛一逛。听到前面围着一堆人闹哄哄的,上去仔细一瞧竟是位年轻人躺在地上,周围人指指点点,像是要认识他,却不敢上前扶起。
沈肆不忍,正要将他扶好准备送入客栈中,白凤芷冷眼瞧着,心中想着沈肆倒是有这样的好心。没想到却被一绿衣女子抢了先,扶着他入了望徽阁旁边的一处小宅里。
再说那望徽阁,外人看来,兄弟和睦,又有百年基业在前,却不知二爷陆荣早已心有不满。
陆宗与陆荣也算不得是真正的亲兄弟。说起源头,不过是大老爷娶了县里一位姓郑的官家小姐做正室,那位郑夫人打小顺风顺水,要什么给什么,受不得半点委屈。
偏偏大老爷后来纳了一位小妾,与阿年轻时容貌极为相似。等这小妾过了门,老太爷才瞧见,内心十分震惊。只是这是自己儿子的小妾,又岂能乱来,这不是乱了套吗。
那小妾生得妖妖娆娆,空有了一副清秀的样子,一遇到事情便是娇娇滴滴地哭诉,趁得郑夫人愈发的胡搅蛮缠。
为弥补当年的遗憾,即使家中闹得紧,老太爷与大老爷亦事事迁就小妾,不让她受一丝一毫地委屈。这家里宠妾灭妻的紧。
这位小妾却又在背地里搅了不少事,隐约竟是要抢了郑夫人的风头。这如何得了,家中到底还是正室做主的,为这事,惹得太奶奶十分不愉快。不过终究是贪了自己年纪大了,想过些安稳日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了。
孰知有日在老太爷的书房中,竟在柜子一角的书缝里瞧见了阿的画像,当时气得要吐血。
太奶奶自然不知道老太爷年轻时候的故事,只当是这老头子忒糊涂了,竟然和儿子的小妾做出如此下作之事,当即便要想了办法将那贱人赶走。
不日里,太奶奶便找了郑夫人过去,聊了许久。
这位正房与小妾斗了许多年,日日担心若是大老爷犯糊涂,将家中财产田地给了那贱人的儿子,那她与儿子陆宗又如何自处,岂不是被外人笑掉了大牙?
正房日日找机会,终于在老太爷与大老爷一同去隔壁省城谈生意时,寻了小妾偷人的借口,将她轰了出去。又看在陆荣年纪小,又是陆家的骨肉,便留在了家里。
开始那小妾还要闹了个遍,太奶奶出来压势头,当机立断绑了她,叫她再也闹不住。
那时陆荣还小,只记得他娘抱着他哭,恶狠狠地告诉他,就是这家人将她无辜害死的!又说,等到他长大之后一定要为自己的娘亲报仇...话还未说完,一众家仆便捂了小妾的嘴,从后门抬了出去。
说到底,还是老夫人有手段。再等家中老爷们儿回来,人早已被沉塘了,就算生气也是一时的,难道夫妻之间还要如此计较吗?
只是老太爷因此一病不起,早早撒手人寰。
陆家先前的这笔“扒灰”糊涂账,便这样草草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