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乱世栋梁 > 第七十四章 伎俩

乱世栋梁 第七十四章 伎俩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1-06 17:09:33 来源:转码展示1

阳光明媚的上午,石头津关口一如既往热闹,大量上岸的货物在此过关,而货主和税吏之间发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多。mengyuanshucheng

一个验货通道处,就有数名男子护着自己的货物,不让税吏查验,其中一人,瞎了只眼,对着面前税吏咆哮:

“你们凭什么收税,凭什么收税!朝廷免了我们的税,你们还收!”

“三十税一,是很低,那又如何?不该收的税,你们现在要收,这算什么!”

“我们为朝廷卖命打北虏,在战场上玩命的时候,你们在干什么!!”

动静很大,引来许多人围观,不过通道两侧有铁栅栏,围观者只能在一旁看着,然后侧耳倾听愈发激烈的喝骂。

然后议论纷纷:“怎么了这是?”

“是贩货的兵家子,过关不想缴税。”

“不是说朝廷体恤军人,许建康的兵家子做小本买卖时能免税,他们贩的是什么?”

“谁知道哟,都不给开箱,嚷嚷着朝廷说过免税,所以不缴。”

“现在,按新规矩是所有人过关时必须缴税,事后可以根据凭证,到关口办退税。”

说着说着,有人幸灾乐祸起来:“如今这税关可热闹了,天天都有人吵架闹事,越来越热闹,我看呐,迟早要出事。”

看热闹的不怕事大,旁观者就盼着这些自称是建康兵家出身的便装男子,和税关的税吏发生冲突,打起来。

闹出人命更好。

独眼大汉骂得唾沫横飞,对面,脸上沾了不少唾沫的税吏不发一言,一脸平静的看着对方。

这税吏瘸了左腿,所以走起路来一拐一拐,不过个子很高,身材颇为结实,和那独眼大汉对站,气势上不输分毫。

按制度,对于不听解释、不服从新税制的过关者,他可以喊值班兵卒来抓人,因为对方明显情绪失控,不会讲理了。

但是,他看得出对方及其同伴也是军人,因为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兵,总是和寻常人有所不同。

瘸腿税吏自己以及同僚,也是军人,直面对方的愤怒,感同身受:

做些小本生意养家糊口,殊为不易,还要被税吏抽税,那就等于自己被抽血。

即便有退税,但按照公廨中人的德性,这税,是肯定要不回来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至少彭城公手下,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你说你打过北虏,是么?”

瘸腿税吏缓缓说着,独眼大汉从牙缝里蹦出一句:“你没长耳朵?方才我说的话你听不见?”

瘸腿税吏拍了拍案上放着的一本厚厚名册:“没错,朝廷是免了建康兵家做小本生意的税,税关这里,有全套名册。”

“你自报姓名、住址,我在名册上查到了。”

“但不代表你就是这个人,因为会有人冒名顶替。”

独眼大汉笑起来:“我不是我?那我是谁,是你祖父么!!”

另几个税吏闻言眼皮一跳,握紧拳头:你存心挑事是吧!

独眼大汉的几个同伴也紧握拳头,蓄势待发。

瘸腿税吏面不改色:“我随君侯攻邺城,抢占黄河北岸津口时,同队兄弟战死大半,我左腿负了伤,瘸了,再不能上战场。”

此话一出,独眼大汉和同伴愣住了:随君侯攻邺城?你是彭城公的兵?

再看对方的瘸腿,想来真是作战时负伤所制,独眼大汉不由为自己方才的辱骂觉得羞愧。

“他们阵亡了,军府有抚恤,双倍抚恤,但家人不在寒山,军府便安排同队军人,随官吏到其家乡,发放抚恤。”

“我那几个兄弟,是淮阴人,都是同乡,我作为同袍,随吏员到他们家乡去发放抚恤。”

“结果,有畜生冒充军属来骗抚恤,却没得手,因为我们会对军属的身份反复核查,不会只听片面之词。”

瘸腿税吏看着独眼大汉,语气依旧平缓:“同理,我不可能仅凭你报个名字,和名册上名字对上,就认可你的身份。”

“税吏,不需要核实缴税者的身份,只需对其货物估价、定税、征税即可,核实身份,不是我们的职责。”

“在开税单时,主张退税的货主,我们会测量他的身高体重以及肩距,记在税单上,方便负责后续事宜的人来核对货主身份。”

“你们做些小买卖,不容易,但过关,必须缴税,无一例外,否则会有无数人冒用你们的名字来逃税。”

“想想,你们做小买卖的免税资格,是自己和同袍们在战场上拼杀换来的,轻易就被人利用,这公平么?”

“这对那些战死沙场的同袍来说,公平么?”

瘸腿税吏一番话,说得独眼大汉默不作声,他不是不知道新税制的退税规定,但就是信不过。

因为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行,这年头到处都是贪官污吏,吃人不吐骨头,所以他认为所谓的退税,就是糊弄人的。

先哄他们把税交了,等到要退税,就比登天还难。

他和同伴,为了养活家人,还有不少阵亡同袍的遗属,自己凑了些钱,利用往返建康和军队驻地的便利条件,做些小本生意来养家糊口。

但他们没有靠山,也没有门路,只能贩卖一些驻地的土特产回京,沿途要被各地税吏层层盘剥,只是勉强能赚些钱。

如今建康实行新税制,对日用品征税的税率很低,从以前对鱼、鸡、鸭、鹅、薪、炭征的十税一,降为最低三十税一。

但税率再低,要缴的税钱也是钱,他们的日子不好过,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

若能省下这钱,家人们就能多吃一口饭。

所以,有人鼓动他们冲击税关。

然而一旦冲击税关被抓、被打伤、打死,家里人怎么办?

所以他们就只能闹,尽量不动手。

瘸腿税吏见独眼大汉和同伴冷静下来,再度讲解退税流程:

“你拿着税单,到所住里弄,找里司开证明,放心,如今总税司在兵家居住的里弄都安排有人值守,只要有军人拿税单来开证明,不许里司找借口拖延不办。”

“但是,总税司的值守人员,会核对你的家庭情况,确定你是在做小本买卖,而不是被人拉来充数、骗税。”

“你得了证明,再拿上税单来这里报税,就一定能得退税,但这有期限,为期三十天,从缴税第二天起计。”

瘸腿税吏说得很详细,且态度诚恳,并强调过关货物无一例外都要征税、符合退税条件的就能退税。

独眼大汉咽了咽口水,低声说:“方才是我口出无状,真是对不住。”

“无妨,理论时,声音大些、说话难听些,也不奇怪。”瘸腿税吏依旧一脸平静。

独眼大汉挠挠头:“那我们就缴税,接下来是?”

“开箱验货。”

“噢,对对,开箱开箱验货。”

独眼大汉说完,正要招呼伙伴将货物往前抬,却见瘸腿税吏向他伸出右手,于是一愣。

“不握个手么,兄弟?打过北虏,就是兄弟。”

瘸腿税吏依旧语气平静的说着,独眼大汉听了,只觉心忽然一疼。

其他几个同伴听了,仿佛被雷劈了一般,呆若木鸡。

同袍战死时的悲痛、在军中被将领奴役驱使时的愤怒、贩卖些货物被人盘剥还要卑躬屈膝时的耻辱,一时间塞满胸膛。

兵家子地位低下,平日里被官府驱使如奴仆,打仗时又被赶到前线卖命,不要说铠甲,连鞋都没得穿,在流矢横飞的战场上,无助的死去。

侥幸不死,打完仗回家,日子依旧过得艰难。

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没有人同情他们,没有。

即便官府说免税,但冒充兵家子逃税的人如满天繁星,无数兵家子用命换回来的小小特权,却也逃不过奸猾之人的侵占。

现在,“兄弟”这个称呼,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独眼大汉握着对方的手,只觉眼眶发热,泪水不由自主往外涌。

“哎呀,沙子进眼了。”瘸腿税吏笑道,用手擦了擦眼睛,独眼大汉顺势也擦掉泪水:“是呀,沙子进眼了”

恢复心情后,立刻招呼伙伴把货物抬上来,准备接受开箱查验。

围观的人见打不起来,双方居然还“握手言和”,只觉无趣,很快便散去。

不一会,验货、估价、定税完成,独眼大汉和同伴缴了税,带着货物通过关口。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税吏们却不敢放松。

近日来,因为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过关者与税吏们争吵,由此可见,“敌军”的攻势在加强。

那些家在建康的兵家子,因为官府给了做小买卖免税的优待,尤其成为冲击税关的“主力”。

很明显,这个独眼大汉和同伴,是受了人鼓动,所以才情绪激动,试图抗税。

但慑于税关守卫森严,且税吏们不卑不亢的处事态度,吵闹才没有演变为斗殴。

是谁在鼓动?

很显然,是那些平日里明目张胆的偷税漏税的大户们,因为新税制的实施而利益受损,于是挑唆寻常百姓冲击税关,试图让新税制推行不下去。

这种伎俩很卑鄙,就如同在打仗时,驱赶百姓在前,让这些手无寸铁的可怜人面对披坚执锐的敌军。

但应对起来,只要处置得当,倒不会有什么问题。

因为这些被鼓动的寻常百姓,即便心中有所不满,但始终有所顾忌,不太可能真的动手,因为真要动起手,吃亏的就是自己。

所以只要税吏态度端正,照章办事,不故意激化矛盾,冲突总是能化解的。

不过,一旦有泼皮无赖受人指使,以闹事为目的冲击税关,就不好解决。

因为这种人根本就不怕坐牢,甚至命都被人买了去,若如死士般来个“同归于尽”,可不好对付。

连日以来的“工作会”上,上级就反复强调:“敌人”一定会不折手段来给新税制泼污水,但慑于彭城公的威名,未必敢直接撕破脸抗税。

所以,对方的阴招必然不断,大伙每日都要仔细提防。

建康东,破冈渎入秦淮河处,方山津。

排队过关的船只,在河里排成长队,税关处人山人海,各验货通道都已堵塞,导致正常的征税工作无法开展。

一处通道内,站着几名税吏,其面前地上落着一个扁担,两个装着莲藕的箩筐。

箩筐旁边倒着一名衣服破旧的老妪,仰面躺着,面色惨白,嘴巴一张一合,看样子是进气少、出气多,快不行了。

一名布衣青年扑在老妪身上嚎啕大哭,另外一名布衣青年,面对围观的人群,泪流满面的喊着:

“我娘被他们打成这般,快没气了!”

“我们只是贩了些许莲藕,过关时,他们往里面塞珍珠,硬说我们夹带的,要征税!”

“我兄弟和他们理论,被他们打,还打我娘,我娘被他们推倒在地,就、就快没气了!”

青年喊到这里泣不成声,双手抓头,然后蹲下,声嘶力竭的抱头哭喊着,人群里便有人附和:“税吏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其他人没喊,但看着倒地的老妪,以及兄弟俩的模样,再看看那些税吏,只觉那些税吏面目可憎。

若不是现场有大量兵卒维持秩序,他们真要捡起石头,砸这些祸害百姓的奸人。

忽然有人喊起来:“收个税都能把人打死,你们这群畜生!”

“畜生,畜生!”附和的人多起来,引发更多人的共鸣:“畜生,你们这群畜生!!”

现场响起如潮的叫骂声,开始有人推搡维持秩序的兵卒。

若不是又有大量兵卒从另一边赶过来增援,这些围在税关外的人群,恐怕就要在几个情绪激动的男子率领下,冲破拦截,冲向那些税吏。

即便有兵在维持秩序,围观的人们,都认为税吏打死无辜百姓,所以一个个瞪着那几个税吏,怒目而视。

忽有一名官员模样的中年人从税关内走出来,拨开那几个税吏,上前,一脚将那扑在老妪身上痛哭的年轻人踹翻。

四周突然变得寂静,几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这、这也太嚣张了!

打得人家母亲濒死,还敢当众踢人,你当我们都是瞎子么!

眼见那对兄弟抱在一起,哭喊着“你们会有报应的!”,围观百姓的情绪即将被点燃,却听那官员大声喝骂:

“小贼,你们随便找个路倒冒充母亲,来税关闹事,谁给你们的胆子!”

“你血口喷人,要打死我娘,还要污蔑我们!”

年长的那个青年喊起来,声嘶力竭:“你打,你打死我,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好,那就滴血认亲,敢不敢!!”

正要爆发的人群,听得这口音怪异的官员嚷嚷着要“滴血认亲”,一时间回不过神。

滔天怒火暂时打住。

如何确定两人是否血亲?那就来个滴血认亲。

如今世人所知的滴血认亲方法,一是滴骨法。

生者把自己的血滴到死者骨头上,若血渗入骨内,说明生者和死者是血亲(父母和子女,或者兄弟姐妹)。

另一种是合血法。

取一个大碗,装上清水,两人割破手指各自挤进一滴鲜血,如果血液在水中相融,那么就代表有亲缘关系。

“滴血就滴血!”那对兄弟回答,中年官员要让人去河边打水,人群里却有人喊起来:“我们去打清水,免得你们做手脚!”

很快,有人拎着木桶跑到河边打水,提到税关前。

并主动作为见证,看着兄弟俩之中的弟弟,将中指割破,滴血入盛着水的白碗里。

随后,那个濒死的老妪被兄弟俩扶起,在指头割了一刀,滴血入碗。

来做见证的其他几个围观百姓,见两滴血合在一起,高呼:“合血了,合血了!”

其他人听得喊声,确定这老妪确实和那滴血的青年是母子。

“且慢,还有我!”

那中年官员说完,又让人拿来一个碗,装了桶里的清水,自己和那年轻人各自滴血入碗,旁人一看,两滴血合在一起。

“我肯定没你这不孝子。”官员笑起来,围观的人们面面相觑:这是怎么回事?

滴血认亲的办法,可是没人质疑的准啊!

“道理很简单,水有问题。”官员高声说着,随便指了指人群里某个人,让其用别的桶重新打水上来。

重新来了两次滴血认亲:第一次,老妪和兄弟之中的弟弟各自滴血,两人的血未能融合。

第二次,官员和那弟弟各自滴血,两人的血,同样未能融合。

那两个年轻人见状,瘫坐在地上,而先前主动打水的男子想走,也被兵卒们拦下。

这下,围观的人们目瞪口呆:假母子?果然是故意闹事的!

深感自己被耍了的人们随后愤怒异常:“奸徒!!”

局势瞬间逆转,几个奸徒被抓,老妪则被另行安置,一场风波化解,税关渐渐恢复秩序。

关楼里,一处窗户边,方才出去热了热身的祖珽,看着外边的风平浪静,觉得很无聊。

盼了一阵子“出大事”,结果对手连作奸,都没什么特色,太让他失望了。

滴血认亲(合血法),祖珽认为不准,但知道如何在水里做手脚,来获得想要的结果。

邺下恶少年,经常以此伎俩欺骗他人,譬如认亲,譬如招摇撞骗。

有人常设局诓人钱财,譬如随便在路边寻个老汉、老妪,以其为父母,挟持到街边。

待得有车马路过,便故意靠过去,使得老汉、老妪被“撞倒”,然后拦住对方,哭喊起来,招来行人围观,把事情闹大。

甚至专门演一出“滴血认亲”,让苦主无法质疑。

闹到官府那里,和恶少年勾结的奸滑小吏,对这种伎俩心知肚明,若主官不通此事,便上下其手。

勒索苦主,迫使其花钱消灾。

所以祖铤在“培训班”里“授课”时,就跟税吏们讲解过各种“阴招”,尤其提防那些老汉、老妪在‘儿子陪同’下携货物过关。

今日他在税关巡视,很快就发现一对母子有问题,那俩个年轻人,对疑似其母的老妪,根本就没有任何关怀之亲,更像是押解犯人的白直。

祖珽见其演技拙劣,加上十分无聊,索性出去热了热身,现在回想新税制实行以来,那些魑魅魍魉的伎俩,真是觉得无趣。

他不认为建康的权贵、豪商、大户就这点抗税伎俩,所以接下来,也该出人命了。

若这帮人不敢闹出人命,那,真是无趣得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