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乱世栋梁 > 第一百零九章 心里话

乱世栋梁 第一百零九章 心里话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9-09 13:43:01 来源:转码展示1

砀县,远郊,野地里一片喧嚣,人的呼喊声、狗叫声响成一片,沸沸扬扬如同滚水一般,几乎要将严寒驱散。kanshushen

然而一声呼啸,瞬间让所有声音黯然失色。

草丛之中,一头老虎倒在地上,身上插着许多箭,鲜血淋漓。

手持猎叉、长矛的兵卒围上来,老虎挣扎着要反抗,被蜂拥而来的长矛捅了个透心凉。

后边,骑马赶来的彭均,见老虎被捅得千疮百孔,有些懊恼,不过也没喝骂这些兵卒。

毕竟比起虎皮完整与否,兵的命更重要。

同时骑马赶到的李笠,见老虎被乱矛捅死,觉得有些遗憾,因为他想起一个场景。

碰见老虎怎么办?

不要慌,握紧手中小刀,等老虎扑过来,猛地弯腰,然后一个滑铲,从老虎肚子底下滑过去。

与此同时,举刀过头,用刀划破老虎肚子,让它内脏掉一地。

这就是滑铲杀虎,一招致命!

没有刀,有棍子也行。

等老虎扑过来,只需要后仰,与此同时把棍子一头顶住地面、一头对准老虎,噗嗤一声,落下来的老虎就被直接戳死了!

这种理论上的杀虎神技,李笠想着想着真想笑,见兵卒们已经把死老虎捆起来,再用几根长矛一抬,便和彭均调转马头,往营地走去。

他来砀县巡视,顺便和坐镇砀县的彭均打猎,未曾料碰到一头老虎。

老虎一咆哮,坐骑吓得浑身发颤,李笠想骑马追老虎,哪里追得上,结果老虎被猎场外围兵卒给围杀了。

回头看着那被猎杀的老虎,李笠感慨:“这地方不错啊,居然有老虎。”

彭均笑道:“不止有老虎,据说还有野象。”

这说法,李笠相信,因为听说将近二十多年前,砀郡地界捕获野象,当时砀郡是魏国治下,野象送入都城后被视作祥瑞,便改元‘元象’。”

今日打猎所见,他对这个时代的淮北生态环境有些刮目相看。

在这个时代,淮北地区还有野象,虽然罕见,但确实是有。

不仅如此,老虎也很多。

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区域不算大,还没把大型野兽逼到绝境,所以两淮地区,还有很多荒郊野外是没有人烟的。

而这时代,中原人口肯定没有明清时多,所以不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无非是大片荒野、水泽尚未开垦为农田,所以人类的活动区域并未挤占野生动物的生活空间。

许多村庄,都有老虎出没的记录,不仅如此,各种走兽也很多。

下地干活的农民,极有可能遇到突然冒出来的野兽,至于这野兽是鹿还是狼,就看运气了。

所以,若天下太平,官府组织军人、百姓开荒,淮北还能开垦出大量农田,出现更多的村庄、城池。

毕竟这个时代的中原人口,远远没到明清之际那种人口爆发、人多地少的程度。

只是,这‘天下太平’能否在有生之年实现,未曾可知。

只要南北对峙的局势存在一天,两淮这南北分界线地带就不得消停,屯田的成果朝不保夕。

譬如现在的徐州,本地出产的粮食,根本就养不活徐州驻军。

驻军所需粮草,部分得靠淮南输送,部分得李笠的各种经营来解决。

“朝廷一旦乱起来,恐怕总有一天,我们也无法置身事外。”李笠和彭均聊着聊着,聊到当前时局。

“中枢的权力斗争一旦变得激烈,主角们开始拉帮结派后,坐镇要地的第三方不存在旁观的可能。”

“因为不站队这一态度,本身就有‘不支持’的意味在里面,对于胜利者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哪怕旁观者的本意是明哲保身,但胜利者要犒劳自己的部下,也会优先把旁观者的职位腾出来,作为奖赏。”

“所以,我迟早会因为各种原因,率军南下,如此一来,齐国必然趁虚而入。”

“砀县首当其冲,到时候你应付起来,会很吃力,却一定要扛住。”

彭均知道时局发展的方向有些微妙,点点头:“放心,砀县防御已经加强,能扛得住。”

李笠也不是一味报忧:“放心,江南若是出事,传到邺城,齐帝再调兵遣将,恐怕半年就过去了,真要有什么事,我们完全来得及应对。”

“你和部下依托坚城,以及充足的粮草、军需储备,守砀县守个一年半载,足够我转回来解围了。”

彭均见无旁人,问:“李郎,万一,万一朝廷里的权臣,对你不善,如何是好?”

李笠笑起来:“那就跟他决胜负呗,走投无路之下,我还能跪着乞活?”,

“我这七八年,为朝廷四处征战,镇守徐州,所作所为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先帝。”

他的回答如此之直截了当,让彭均连接下来想说的一些担心都烟消云散了:痛快!决一胜负!

“好,有你这句话,我放心了。”

“当然要放心,但事情不至于到那个地步。”李笠依旧笑眯眯,他来砀县巡视,就是要给彭均交个底。

让对方知道,自己可不是愚忠的蠢货。

李笠认为自己七八年来四处征战的功劳,和回报相比,肯定不会出现负数,所以自己不欠朝廷什么。

他立下的功劳,对得起自己的待遇,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只是基于这个时代的君臣观,皇帝萧纲对他的知遇之恩,是他唯一的亏欠。

李笠说出心里话:“我奉先帝之命镇守徐州,就不会让徐州被北边夺了去,这是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将来,朝廷要换人守徐州,可以,接任的人,至少要像样,若是无能之辈来占位置,免谈。”

彭均反问:“拒绝朝廷调令,道理上说不过去吧?”

李笠回答:“说得过去,要是让无能之辈来徐州当刺史,我当然服从调令,带着部曲、僮仆离开,步骑数万人,到新地方上任。”

战功赫赫的李三郎带着步骑数万人南下,这等同于直接恐吓,彭均明白李笠的意思,心中大定。

李笠态度强硬,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寒山是他们的根本,他们几个养精锐部曲,靠的就是寒山各种产业挣来的钱粮撑着,不然光靠鄱阳的产业,彭均可养不起部曲之中的数百骑兵。

要知道,养一匹战马的消耗,抵得上五户人家。

一人双马的配置,耗费翻倍。

该说的说了,李笠不忘交代:“你抓紧时间囤积粮草,说不定,江南若是乱起来,给徐州的供给会骤减,到时候,我们必须有库存粮。”

“你自己也要提防细作、刺客,毕竟齐国来明的行不通,极有可能来阴的。”

李笠不厌其烦的交代着,不是他不放心彭均的办事能力,是为了让彭均重视起来,及早为渡过‘寒冬’做准备。

建康城里的权力斗争,他没能力掺和,守住徐州、挡住齐国南下之路,为第一要务。

若建康城里的权力斗争引发内战,徐州就只能独自抵御卷土重来的齐国大军。

但徐州决不能丢,因为守住徐州,是对国家负责,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团队’负责。

毕竟寒山城里,有许多人大量的产业,不容有失。

若朝中围绕权力的争夺,决出了胜利者,按时代的惯例,这个胜利者迟早会走向那一步。

那么他发兵干掉篡位者,或者干掉屠戮先帝子孙的权臣,也算是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