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乱世栋梁 > 第十四章 余波

乱世栋梁 第十四章 余波

作者:米糕羊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06-17 13:07:50 来源:转码展示1

新年伊始,本该喜气洋洋的白石村,今日却颇为萧瑟,新年前夕发生的村民逃亡事件,让村里其他人忧心忡忡。kanshushen

虽然天气不错,阳光穿过云缝洒在大地上,晒得人身上颇为暖和,但村民的心情却有些冰凉。

此刻,许多村民聚集在湖边码头上空地,听官府来人宣布一些事情。

空地周围有许多兵丁,岸边又靠泊着一些打着各色旗号的官船。

一名身着戎服的中年男子,站在场地中心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向村民们大声说着话。

说一些陈腔滥调,无非说逃亡后过的是猪狗不如的日子,哪里有给官府当良民好云云。

人群之中,李笠定定站着,听台上这位姓张的中年人发表长篇大论,觉得很无聊,却又不能不听,因为他想知道官府会不会对白石村实行连坐,以此作为惩罚。

那晚,梁森和家人出逃,里吏追捕,抓不到人。

梁森后来如何,李笠不知道,但村里有几户人家逃亡,这件事让全村人过年时心中都有些许不安。

这不,刚过完年,官府就派人来安抚民心,来人的职务还不小,是郡游军尉。

郡游军尉,统领郡内诸游军,属于郡吏,当然,是上佐那一个层次,其职责是“遏防奸盗”,也就是对付郡内的贼寇。

李笠无法将游军尉这一职务和后世政府具体职务联系起来,琢磨着应该类似于“治安联防队总队长”一类职务。

游军行使类似后世警察的治安职责,手下队伍却如同军队编制,对付的目标不是寻常蟊贼,而是有组织犯罪势力集团。

那么,不断收纳逃亡民户的那些“山湖人”贼寇,就是郡游军尉要对付的目标。

与此同时,潜伏在各地的“山湖人”贼寇同党,也是游军尉要清剿的目标。

所以,那些有钱却没靠山的人家,若不想被游军尉判定为贼寇同党,就得花钱免灾,如果不识抬举,旦夕之间破家可不只是说笑而已。

李笠去年年底放假回家前听刘德才说过,年末,天子还专门下诏痛斥“游军之弊”,说多有游军以缉拿贼寇为名,勒索、敲诈富户,肆意鱼肉百姓。

甚至某些游军假扮贼寇,横行乡里、抢劫村落,本来应该保境安民的守户之犬,却成了破家灭门的吃人恶犬。

由此可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仅仅是郡吏上佐一级的游军尉,已然是“一言定生死”的人物,如今这人物在长篇大论,又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质疑。

其实李笠就一肚子质疑想说出来,但他可不会作死,所以老老实实的听着,结果发现是浪费时间。

梁森等几户人逃了,他们该承担的赋税、杂役,必然分摊到别家,而为了惩罚逃亡实行的“连坐”,其具体实行措施有哪些,譬如要抓人坐牢什么的,游军尉都没说。

抓不抓人,或者对白石村惩罚性征收赋税,这是村民最关心的。

当然,游军尉可能做不了主,也不可能越俎代庖提前表态,所以今日的长篇大论,没意思。

游军尉讲话完毕,村民渐渐散去,李笠正要回家,却被兵丁叫住。

李笠和逃亡的梁森关系不错,所以李笠以为自己被那游军尉盯上了,要把他当做梁森的同党,心中暗道不妙。

结果却是一名游军主找他问话。

游军主,就是游军的主官,如果说游军尉是连长,那么游军主就是排长。

叫他去问话的游军主姓彭,是为“彭游军”,所部驻防鄱口,所以白石村是其辖区。

这位彭游军看上去颇为年轻,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个子挺高,样貌端正,态度和蔼,笑眯眯的。

见着李笠来了,得旁人说了名字,开口就问:“你和梁森是好友?”

李笠回答:“是,小人和梁森是同村好友。”

“大过年的,出这种事,唉你也莫要多想,官府做事,想来讲究凭据,你与梁森是好友,但不代表你就一定会是梁森同伙嘛。”

“若村里有风言风语,你莫要往心里去,游军尉方才也说了,若无真凭实据,官府绝不会胡乱抓人。”

李笠不住点头称是,又听对方说:“里吏为你作保,说你李笠绝不会哎呀,里吏、李笠,同音啊这是,说得我舌头都打结了。”

说话这么风趣,让周围几个兵丁都笑起来,李笠也干笑着,看向对方,觉得这位游军主平易近人,给人的感觉,就像邻家阳光青年那样。

但专门找他过来说话,可不是为了说笑话,李笠不敢掉以轻心,只听对方继续说:

“你是鱼梁吏,终日打渔,将来可能在哪个湖汊碰到一些‘山湖人’我是说可能,若真有那时,你遇到了熟人,好好和对方说”

“就说寄宿山湖,总不如编户齐民,当今天子仁德,连年大赦,做错事的百姓,总是有机会回头的”

同样是说话,这位的说话水平明显高过那姓张的游军尉,简单明了,虽然也是泛泛而谈,但好歹平易近人,李笠点头称是。

趁着对方说话停顿,李笠试探:“不知小人不知,这件事,是否要抓人坐牢,还是要向村里加征赋税?”

那游军主笑道:“这事情可不是我们说了算,不过为了稳定人心,我听说上官不打算加征赋税,或者抓人连坐蹲牢狱,毕竟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

总算听到了一点有用的消息,李笠见对方没什么要说的,告辞,往家里走去。

走着走着,想到了梁森,想到了那晚对方说的话,李笠心情瞬间滑落。

唉,本来能依靠的人就少,如今走了一个,仿佛一双手臂,断了一边

院子里,李笠向母亲和嫂子讲起方才游军尉在码头说的话,虽然官府来人说的都是场面话,但既然说的不是狠话,那么有理由相信,官府不打算过多追究什么。

若要抓人、追罚,恐怕又有家庭承担不住,索性举家逃亡,如此下去,只会让白石村逃亡的家庭越来越多。

李笠觉得官府可能怕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态度才比较缓和,不过梁森等几户人家的赋税和杂役,不可避免的要分摊到村里。

逃亡的家庭之中,有吏家,所以,身为吏家的李家,今年必然被分摊一些赋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他的服役期会延长。

这就是现实,冰冷,不讲什么人情。

相对于李笠,吴氏和林氏对这种事已经见怪不怪,尤其年长的吴氏,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在她看来,吏家总比兵家要好。

因为捕鱼再辛苦,也比上战场送死好。

三人一边说话,一边制备钓鱼用具“鱼卡子”,为即将开始的劳作准备工具。

鱼卡子是一种捕鱼机关,制作简单,成本很低,其结构在李笠看来,和后世的别针差不多。

用刀将竹子削成一指长的大号竹签,最好带竹节并且两头略微翘起,此时竹签是一个“一”字。

然后在中间位置帮上麻线,接着将其弯曲成“几”字,套上一截芦管,作为束缚。

芦管事先煮过,有韧性,再将泡过的谷子(最好发芽)放到芦管之中,于是一个类似于别针的机关就做好了。

这样的鱼卡子放到水中,鱼儿会过来吃芦管里的谷子,吃的时候必然会嚼烂芦管,于是原本是“几”字形的竹签没了拘束就瞬间弹开,变成‘一’字形,将鱼嘴卡住。

嘴被卡住的鱼儿挣脱不了,最后被人提起来。

鱼卡子结构简单有效,制作成本低,所以渔家大量制作,把几十、上百个鱼卡子做成“排钩”,大规模钓鱼。

所谓排钩,就是用一根较粗的麻线“纲线”,长数丈甚至十余丈,然后在这条纲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绑一根子线,子线末端都有一个鱼钩或者鱼卡子。

这样的组合,使得鱼钩(鱼卡子)成排,所以称为“排钩”。

傍晚,渔民将排钩放入近岸水中,一头系在岸上并做好标记,然后在纲线上适当绑着石块让其没入水里,沿着水流布设。

到了次日清晨来收排钩,就能钓上许多鱼儿,形同用渔网捕鱼。

这样的钓鱼方式十分方便,渔民白日捕鱼,只需傍晚布设排钩,然后回家睡觉,次日就能收获不少鱼儿,省时省力。

所以,白石村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制作鱼卡子,然后以此捕鱼,并且戏称被排钩吊起来的鱼儿们为“连坐”。

吴氏和林氏现在制作的鱼卡子,就是给李笠准备的,如今新年已过,李笠就要进城继续服吏役,为官府捕鱼,有了鱼卡子制作成的排钩,能多捕一些鱼。

李笠看着一个个成形的鱼卡子,思考起来。

鱼卡子结构简单,取材很方便,一个人一日都能制作上数十个,所以彭蠡湖区各渔村家家户户都会做,都会用。

鱼卡子的结构,决定了钓不上太大的鱼,因为大鱼的力量大,鱼卡子的绷力卡不住大鱼。

鱼卡子的诱饵可以是谷子,也可以是蚯蚓,但是以谷子为主,所以决定了“咬钩”的鱼儿基本上都是鲤鱼、鲫鱼一类杂食性鱼类为主。

诸如乌鳢这样的肉食性鱼类基本很难上钩。

所以,鱼卡子排钩钓鱼这个“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各厂家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鱼卡子钓上来的鱼多以鲤鱼、鲫鱼为主,平均来说个体重量小但数量多、产出大,所以在鱼市卖不上价钱。

家家户户都在用鱼卡子钓鱼,但无法通过鱼卡子钓鱼获得多少收入。

李笠认为,这就是技术门槛低、同质化竞争的结果,等同于养鱼人都在养鲤鱼的同质化问题。

大伙终日忙碌,所获收入却依旧微薄,不过勉强糊口而已。

渔民想要做到收入明显增加,得另外想办法。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鱼卡子换成鱼钩,最好用有倒刺的鱼钩,诱饵改用蚯蚓或者小鱼虾,那么排钩钓上来的鱼,其种类就会比较丰富,个体重量也大些。

但鱼钩的使用成本不低,对于手头拮据的渔民来说难以负担,非不想,实不能也。

想发家,摆在面前的困难都是实实在在的,但这难不倒李笠。

因为他有‘挂’,有见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