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 > 留守青年 > 21 酒里的岁月愁

留守青年 21 酒里的岁月愁

作者:程小程1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0-06-11 11:22:16 来源:转码展示1

老战友加好朋友,半辈子的交情,庄有成有好东西总会想到路长顺。xinghuozuowen

茅台可真香,一打开盖满屋子诱人的醇香,勾得路长顺酒虫子在喉咙眼里蠢蠢欲动。

庄有成给他倒了一杯,说:“一斤酒抵四百多斤小麦,你品品值哪儿啦!”

那时候小麦五毛多钱一斤,朵山的地薄,一亩地顶多打五六百斤小麦。

“乖乖,一瓶酒得喝掉庄稼人亩把地的收成,喝不起,我戒了。”路长顺说。

“尝尝嘛,尝尝好酒是啥滋味,人才有奔头。”

“咋的,我就奔着天天喝茅台去活人?你还有希望,我这辈子一眼看到头,没那个福分了。”

“这叫什么话?你有儿有女,他们有朝一日发达了,让你顿顿不离茅台,不是福分?”

兰花第一次创业失败,不仅未退缩,还要贷款扩大规模接着干,庄有成很佩服她的勇气,开始留意起养殖业。他请教畜牧专家,考察市场,经过一番研究,认为兰花的路子是对的,所以先斩后奏瞒着路长顺帮了她一把。

如今新养殖场已经建起来了,可是路长顺心里的疙瘩还没解开,庄有成便借酒做文章,拿茅台给路长顺通经络呢。

“老庄,你想说什么?”

“朵山这地方穷山恶水,光靠种地永远富不起来,要想富得发展副业,兰花的路子走得对,你要支持……”

“我的孩子我管,你的孩子你管,各念各的经。你要喝酒便喝酒,扯别的我不听。”

“咱俩是好兄弟,从来不分彼此,讲什么你的我的?”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怎不分你的我的?你拿枣儿把兰花换走成不成?”

“这是当爹的说的话?兰花哪儿不好?撇开她是你女儿不提,单说你作为村支书,该不该支持她创业?”

“我辞职不干这个支书了,你另选能人吧。”

庄有成不和他急,他和谁都不急。

庄有成咂了一口酒,捂住嘴,脸上现出陶醉的神情,半晌才慢慢咽下去,“好酒,好酒!‘女人活在一盒粉,男人活在一口酒’,只有喝过了茅台才知道老话从来不落空。”

路长顺吸了一下鼻子,干咽了一口唾沫,将头转向电视机。

“辛辛苦苦种一年的庄稼,刨去种子化肥农药浇水,人工就不算了,你算过一亩地能撇多少钱吗?”庄有成问。

“撇个屁,不赔就是好的。”

“为什么还要种地呢?”

“不种地你们城里人吃屎去!”

“你要有个干部样,别一张嘴不是屁就是屎的,来,喝一口酒香香嘴。”

庄有成端起酒杯凑到路长顺唇边。

路长顺躲开,“一边去,拿别人喝剩的酒来打发我,不稀罕。”

庄有成笑,“要想不吃别人剩下的东西,只有自己比别人强,而不是死守活受。等兰花的养殖场办成了,我宁愿喝你的剩酒。”

“我求你啦,别祸害兰花啦成不成,你想要政绩,朵山人多的是,为什么不去鼓动别人搞副业?”

“谁干事创业我支持谁,兰花有这个勇气,我作为乡镇干部当然要全力支持,我这样做可不是为了政绩,是真心想让你过上好日子……”

“一个女孩子天天和鸡屎鸟粪混在一起,换成枣儿你忍心?”

“儿大不由爷,她若愿意干我绝不拦着。”

“你说痛快话呢,枣儿是你的掌上明珠,你给她铺好路往外走呢。”

没错,枣儿是庄有成的掌上明珠,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哪个女孩不是父亲的宝贝。

庄有成见路长顺死活不开窍,索性不再劝,端起酒杯慢饮浅酌,然后专捡路长顺喜欢听的话题聊,话一投机,路长顺就不好意思干聊了,终于端起了酒杯。

两人推杯换盏,开怀畅饮,半瓶茅台喝完,庄有成再去车上拿来两瓶磊山特曲,天亮时两人就都醉了。

路长顺开始哭,边哭边念叨一句话:“大仓,你去了哪儿啊,我去找你……”

从此,他一喝醉便哭,一哭便念叨着要去找满大仓。

…………

白菊知道丈夫心里苦,她又何尝不苦。

如果不出满家店那档子事,路家是多么好的日子,儿女双全,儿子是县医院的一把刀,兰花顺利考上大学,毕业也能有一份吃公家饭的好工作,儿不操心女不愁,老俩口清等翘着腿享清福。

一场无妄之灾毁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往事不堪回首,路长顺好像并不需要回首,他仍陷身于往事里没有出来。

他出不来,白菊便苦着。

如果兰花的养殖场能办得红红火火的,路长顺老两口或许多少能有些安慰,可是偏偏不遂人愿,养殖场不死不活,人也就活得毫无生机,眼看着兰花从一个水灵灵的漂亮女孩变成粗糙的老姑娘,说媒的望而却步,风言风语却由四面八方兜来,老两口有些兜不住。

路长顺便借酒浇愁,便关起门来哭。

白菊什么都不说,默默忍受着,承担着丈夫和兰花的那份苦,也压抑着自己的那份苦。

她便越发地包容,越发地话少。

枣儿的到来,让路长顺想到了当年和庄有成一起喝酒时说过的话,他没想到,庄有成真把女儿送回了农村。

不管是庄有成有什么计划,或者果真是枣儿的意愿,总之一个上了四年大学的女学生,一个有条件留在城市的镇领导的女儿,进了他的村子,这让他的心里稍稍平衡了一些。

你们看,兰花守在山里怎么啦,人家镇领导的女儿不也下村来了吗?!

这是路长顺的心里话,他说给自己听。

最高兴的当然是白菊,兰花有了伴,她就能少操些心。她不是为兰花操心,而是因为兰花的事要路长顺操心,她是替丈夫为兰花操心。

枣儿善解人意,会说话,有她在,兰花和路长顺之间又多了一座桥,她就能两头少跑几趟。

这些年父女俩呕气,好赖事全靠白菊调和,她夹在丈夫和女儿中间,受尽了难为。

她不怕受难为,怕的是传不好话,调和不清爽,丈夫着急。

她怕丈夫着急,怕丈夫难受。

自从嫁到路家,白菊的一双眼睛就全在路长顺身上,哪怕是路长顺掉一根头发她都能发现。

按说有了孩子后,注意力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她不,她的眼里依然是只有丈夫。

她认为丈夫才是她的靠山,孩子早晚会像鸟儿出巣,一个一个飞走,那个守在老窝里由她枕着胳膊睡觉的只能是丈夫。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事,她永远站在丈夫这边。

兰花高中辍学也好,到南方打工也好,开服装店也好,回村办养殖场也好,她都知道,但从来不上心,她管不了,丈夫都管不了的事她怎能管得了。

丈夫不让兰花办养殖场,她就从娘家叫人来帮着劝兰花,丈夫不让启明帮兰花筹钱,她就等在村口不让启明回家。

“走吧,走吧,别惹你爸生气。”

她所做的一切,没有对错,若非要分出对错,那便是站在丈夫这头就是对的,站在孩子那头就是错的。

在白菊眼里,丈夫决定的事永远是对的,他当过兵,现在又干着村支书,他是有见识的人,他怎能错呢。

白菊把自己活成了路长顺的影子,路长顺不在了,他的影子也就不在了。

兰花不常下山,一般都是白菊上山去。

一天一趟到山坡上走一圈,回来向丈夫转达山上的情况。

路长顺静静地听着,从不发表意见,好像在听别人家孩子的事。

如果白菊哪天没上山,路长顺会问:“你在家里呆着干什么呢?”

白菊立刻心领神会,再晚也要赶紧往山上跑,哪怕回来后路长顺已经上了床,她坐在床头自说自话,仍是要把山上的情况讲一遍。

兰花下山来了。

白菊恰好听到杨五的老婆在骂街,便躲到烧饼铺里和杨三对账。

路长顺喜欢吃焦火烧饼。白菊便隔三差五去杨三那里拿烧饼,一次拿两个,正好够路长顺一顿吃的。

路长顺并不是非吃烧饼不可,而是白菊听别人说,喝完酒吃烧饼馒头渗酒,人不容易醉,于是每当路长顺在家里喝酒,便去杨三的铺子里拿两个烧饼回家。有一次路长顺夸了一句,“还是焦火烧饼吃着香。”

白菊从此记在了心里。

当然不能天天去拿烧饼,路长顺会生气的,生气了就骂她不会过日子,“天天吃细粮,你家里有金山银山哪!”

白菊每次拿走烧饼都让杨三记着账,过个十天半月的白菊会去和杨三对一回账,不是怕杨三记错了,而是用这种方式向杨三表明,她没忘了欠着烧饼钱呢。

杨三每回都应付她,“对啥账,我不记账,你给我多少我接多少,我信得过路支书。”

白菊就笑,她最喜欢听村里人讲这句“我信得过路支书。”

路长顺看见兰花从山上下来,冲着白菊喊:“瞎串什么呢,还不快回家做饭去!”

白菊扭头看见兰花站在村委会院门口,赶紧拿了五个热乎乎的烧饼朝家里紧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