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六十年代单亲妈妈 > 第10章 找到人了

六十年代单亲妈妈 第10章 找到人了

作者:是如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2-09 16:11:52 来源:文学城

现在她全身上下六只剩下五分钱了,来回的车费还要四分。

欧荣和欧晓峰说晚上不回去了,让他带晓丽住一晚,自己则是盘算着天黑以后找找黑市。

黑市一般都在那些人少偏僻又空旷的地方,现代很多小说里都会把黑市设置在一个巷子里,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巷子里是方便本地人逃跑,可抓投机倒把的革委会和公安局里的人哪个不是本地人?小贩们占不到太多优势,反而还会因为视线受阻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来抓他们的人,从而错失逃跑良机。

像是欧荣她们市里,黑市的地点就在坟地。

京市当然和欧荣老家的小城市不能比,但在六十年代,就算是京市这种大城市也仍然有很多地方未开发。

厂区和厂区往往都隔着一大片的芦苇丛或者树林子。

骑自行车五六分钟就能找到一片大树林子,走路也就半个多小时。

黑市虽然不方便在居住区,到底也是服务居民们的地方,也不可能离居住区太远,这样的地方很好找。

为了以防万一,还有一个方法也能找到黑市。

守住居民们外出的主干道,晚上十二点左右就等着吧,肯定有不少出来买东西的,跟着他们就对了。

卖东西的人都很小心,不好跟,被抓到就是投机倒把,但买东西的人防备心轻很多,因为他们被抓到也没事,顶多被教育教育就会放他们回家,下次该怎么买还怎么买,不妨事,所以就好跟的多。

打定主意换点钱和票,欧荣特意去淘宝商城买了两个特大号的藤编篮子,本来以为这种篮子会很便宜,她想多了,一个68带盖子,两个136,手续费14,花了150。

欧荣生怕东西卖不出去,往篮子里面放了好几样东西。

毛巾五条,肥皂两块,牛奶两袋,还有奶粉,一袋普通奶粉,一袋羊奶粉,鸡蛋二十个,猪肥油五斤。

菜的话不太好卖,工人门都从食堂打饭回家的,自己家做饭的去粮店买菜就好。

而且这年头,谁家没有几个乡下亲戚,回乡下拿菜或者乡下的亲戚送过来都挺正常的。

粮店只有大城市里才有。

人口少的小地方,供销社就可以解决所有,大城市不行,人太多,供销社负担不过来。

所以把食品这一块儿单独分了出来,就有了粮店。

粮食,肉,菜,蛋,挂面,白糖,油盐酱醋,这类都要去粮店买。

供销社只供应日用品,或者偶尔才有的水果,以及加工食品,比如红糖,水果糖饼干之类的。

京市的工人们每人都有一个粮本,一本刚好够用一年。

他们每个月都能在粮店买到粮本上规定的数量的粮食和肉菜,价格不贵。

超出粮本上的量才需要用粮票去买。

而当月如果谁没有买到粮本上的量,多余的部分就会废掉。不会累计到下个月。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是粮本上有的东西,就百分百一定可以买到,需要用票另外买的部分就不一定了。

有钱有票却买不到东西,在六十年代是常态。

所以蔬菜不一定能卖的出去,就算有人买,也卖不上价格,欧荣就没放。

好吧,她空间也没有。

欧荣空间的大米白面在这个年代属于特等米面,比一等还要好,每样拿两斤。

还有十三只生鸡肉,十五只熏鸡,和十只干熏鸡。

欧荣想了想,把生鸡放了一只进去。

这些东西用一个特大号篮子都能装下。

还有一个篮子,是摆设。

欧荣把熏得干干的干熏鸡拿出来,放进去,白天找人的时候就用手提着。

熏肉是有香味的,尤其是用香木熏得肉,隔老远都能闻到味儿,放个一年半载都不带散的。

刚上车没一会儿就引来了全车人若有若无的围观。

坐在前座的大姐百分百是六十年代社交牛逼症无疑了。

她转过头来问欧荣:

“大妹子,看着面生,你是哪儿的啊?”

欧荣回答:

“我是津林县前进生产队的。”

大姐说:

“没听说过啊?”

欧荣点头:

“挺远的,我坐了七天火车才到的京市。”

大姐一惊一乍的。

“哎呀,那么远啊。”

“那大妹子,你那么老远,来干啥来了?”

有大姐带头,车上的婆婆妈妈全都聊开了。

欧荣回答:

“我找人。”

前座大姐说:

“这趟车的路线全是去各个厂的,小姑娘你要去哪个厂找人啊?找什么人?”

正好可以在车上打听一波,欧荣没藏着掖着,她说:

“我来找我丈夫。”

“他是早年来我们生产队下乡的知青,六年前突然就不见了,我爸妈说知青能回城了,说他是偷着回城了,他家就是京市的,可是当时孩子还小,我出不来。”

“现在孩子大了,他不回来,只能我来找他了,咋的我也得要个说法。”

车里的妇女全都支持欧荣:

“肯定得要个说法。”

“这样的男人良心被够吃了的,见到他挠死他,别客气。”

“这要是我儿子敢这么干,看我打不死他。”

别看在乡下当年抛夫弃女回城的知青多,但这些才是凤毛麟角。

回城后在各个城市里一分散,水花都看不见。

而大部分在农村结婚的男知青,都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城的。

坐前座的大姐听了欧荣的话脸色一下子变得有点一言难尽,她问:

“大妹子,你那老公叫什么名字?他父母叫什么?在哪个厂上班?”

欧荣摇头:

“我就知道他父母都是厂里的正式职工,家庭条件还不错,我就是想碰碰运气,一个厂一个厂的找总能找到的吧!我老公叫吴振华,你们有听过他的吗?”

“吴振华?”前面的大姐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眼神。

车上的人也都看出来她知道点啥,纷纷问道:

“咋?你认识那个后生仔?”

“可不是吗!你们说巧不巧?就住在我楼上。”大姐回答。

“大妹子,碰上我,算你走运,不然指不定要找到啥时候去。”

车上的人七嘴八舌的问吴振华家是什么情况。

大姐说:

“吴振华他们家条件确实好,吴老婆子早年生吴振华伤了身体,他们家两个正式工人,就一个孩子,房子也大,金钱也宽裕,就是当年下乡的时候他们家和厂长家对上了。”

“红旗生产队你们知道吧?”

“知道,不就是咱们京市下边的生产队吗!”

“对,就是那个生产队,京市孩子下乡的首选,从生产队回家走路两个时辰,坐车半个小时。

去那里下乡,天天回家都不是问题,凡是疼孩子的父母都往那头使劲呢。”

“吴振华他们家和我们厂厂长家也不例外,可红旗生产队就剩一个下乡名额了,两家因为这事儿闹的挺难看的,但人家厂长家的是女孩儿,总不能让一个十六七的女孩离家去几百公里远的地方,让吴振华一个十**的大小伙子去离家近的生产对吧?”

“没有这个理,街道办就做主把吴振华给分出去了,我们就只知道去的地方挺远,但不知道是津林县。”

大姐突然问欧荣:

“你篮子里是啥东西?咋那么香?”

欧荣掀开篮子上面的盖子:

“熏鸡,家里自己养的鸡,自己熏的,出门时爸妈让我带上,说找到振华给他父母尝尝鲜。”

“哎呦!是了,是了。”那大姐直拍手。

“听说你们那个地方虽说是农村,但是生活条件特别好,天天有肉吃,是不是?”

“天啊!”车里的人惊呼:

“天天有肉吃?”

“是不是真的哦?”

欧荣点头:

“我们生产队是全国有名的先进生产队,专门负责畜牧养殖,牲口在我们生产队也长得好,当兵的都是去我们那里拿肉的,我们队确实不缺肉吃。”

“那就对得上号了。”

“都说吴振华去的是好地方,去的头一年他还要靠父母接济,第二年他不但再也没要父母的钱,还开始往家拿东西了。”

欧荣:……

吴振华去的第二年她俩结的婚。

大姐:

“拿的就是你篮子里那种熏肉,鸡肉,鸭肉,兔肉,猪肉,牛羊肉都有,月月都往家寄,一寄就是二三十斤,那段时间别提吴老婆子多嚣张了,下巴都昂到天上去了,就是他寄回来的熏肉没你篮子里这个香。”

那是自然,吴振华寄回家的就是普通养殖鸡加上普通木材熏出来的肉,她这个是空间肉鸡,开水直接煮熟都好吃,再加上特别种植的香木,熏出来的能一样吗?

见欧荣没说话的意思大姐接着说:

“大妹子,姐和你说啊,六年前吴振华回城后,那是提都没提他结了婚的事儿,有人问他,他就说没结婚,这六年他谈了好几个对象,但因为他们家得罪了厂长,工作的事儿一直办不下来,所以最后都没成罢了。”

“吴振华年纪不小了,他家挺急的,他妈老给他安排相亲,听说最近的成了,他和那姑娘就快要领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