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六零空间美滋滋 > 第53章 晋江独家

六零空间美滋滋 第53章 晋江独家

作者:拾玖景观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0-06-17 01:33:28 来源:转码展示1

*

杨晓光在营区见习一年。xinghuozuowen

那里地处山区, 戒备很严。为了保守秘密, 通信往来有严格要求,任何人不得违犯。

杨晓光明白, 这是为了保护某基地。

在大山腹地,有一处秘密研究所,不为人所知。可外界的窥探却免不了,那些敌对势力总是想法设法打探情报。

这天, 杨晓光所在的通信营截获了一组电码。

这组电码经过加密处理, 很难破解。

杨晓光带着小组苦战三日, 终于破解出来了。这跟他非凡的记忆力有关,虽然他的异能消失了, 可记忆力异于常人,尤其是分析挖掘方面,有着敏锐的直觉。

借着这条线索, 安全人员把视线转向了山区。

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 挨家挨户逐一排查, 最后锁定了目标。

这是某山民家的远房亲戚,三十多岁,挑着担子走村串户, 贩卖一点针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跟山民一家熟络后,就经常在山里落脚。后来,又说想收一些山货,就在村里安顿下来。

特务落网后,安全人员又顺藤摸瓜, 一举破获了敌人的情报网,抓住了潜伏到山区的几名特务。

杨晓光立了功。

这份喜悦却无法分享,只好埋藏在心里。

这是部队上的纪律,跟任何人都不能说,也包括小婵在内。

*

这年秋天,秋粮获得了大丰收。

林小婵看着报纸,喜笑颜开。

这是省农科所集中力量,培育出的第一批杂交水稻,并在全省推广开来。今年秋季,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1200斤,比过去提高了200多斤。

可别小看着这200斤稻谷啊,能养活好些人呢。

林小婵查阅过资料,解放前农业生产还很落后,水稻亩产不过600来斤;解放后,全国各地兴建起了水库、大坝、池塘、沟渠,水浇地增加了,一改过去“靠天吃饭”的历史,粮食生产有了保障,平均亩产提高到了800斤。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大力推广高杆水稻矮化技术,解决了传统高杆水稻易倒伏、易霉变的弊端,亩产提高到了1000斤。七十年代杂交水稻的推出,更是解决了吃饭问题,国内粮食生产基本上做到自给自足,再也未出现一九六零年那样的困难。

这种成就,在世界上很了不起。

看看周边国家,水稻亩产不过250斤左右,直到二十一世纪也未得到改观,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除了杂交水稻,“稻田鱼”养殖技术也推广开来。

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雨水充沛,在稻田里养鱼是再合适不过了。江南一带俗称“鱼米之乡”,也莫过于此吧。

林小婵很欣慰。

这两年,她跟省农科所那边一直保持着联系。还写了几篇摘要,把粮食种子、经济作物、科学养殖等知识加以提炼,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林小婵经历过困难时期,对七十年代的变化感同身受

靠着大集体的力量,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那些困难终将成为历史,老一辈打下的坚实基础,将造福于子孙后代。

*

“国庆节”过后,林大根传来了好消息。

他转正后,就找了个对象,是部队上的大姐介绍的。

姑娘叫许建华,在机关单位做文职工作。林大根对许建华是一见钟情,许建华对林大根也很满意。

要说,林大根个子高高的,脸虽然黑了点,但英俊挺拔,很有吸引力。

接触了一段之后,林大根才晓得许建华的父母都是部队上的干部,家庭条件很不错。他第一次上门,紧张得手脚都没地方搁,许伯伯和王阿姨很热情,对他这个山里娃子一点也不嫌弃,他才安了心。

关系明确之后,林大根给家里写了信,寄了照片。

许建华五官端正,眼睛大大的,看着很不错。

林知山和李秀竹有些惶恐。

人家一家都是首长,这儿媳妇可伺候不起啊?好在,大根离得远,不照面就行。

林小婵听说后,呲牙笑了笑。

亏得现在打破了门第观念,不然,大根还不被当成“凤凰男”啦?要说,大根心底宽厚,是个有担待的,只要女方家里没意见,一定会幸福的。

大根的“个人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了。

林小婵想着杨晓光,心里甜蜜蜜的。

虽然不能见面,甚至无法写信,可心却连在了一起。

*

这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一九七三年的“元旦”来临了,林大根和许建华举办了婚礼。

婚礼是在部队上办的,不请客不喝酒,很简朴,也很热闹。现在就时兴这个,新人戴着大红花,冲着伟人像鞠躬行礼,领导上台讲讲话,新人们把瓜子糖果一发,婚礼就结束了。

因为离得远,林知山和李秀竹也没赶过去。

说等到“春节”,大根和建华回来,再补办一场。家里都准备好了,有房子、有被褥、有成套的家具,还有吃的喝的。

林知山打算请客,好好热闹一下。

宰一口猪,杀几只鸡,再备一些山货,风风光光的摆几桌。林大根不想爹娘太麻烦,就写信说:“爹,娘,现在不兴请客送礼,我看就免了吧?”

许建华对乡里的习俗不适应,也表示赞同。

林知山和李秀竹商量了一下,就把大操大办的想法搁下了。

他跟秀竹说:“等到大根和建华回来,把亲戚请过来,摆一桌意思一下就行了……”

“唔,这样也好,还省钱了……”

李秀竹心说,只要小两口好好过日子,怎么着都行。

要说,娶个城里媳妇就是省心,大根是个有福气的。

*

转眼“春节”到了。

虽说是革命化“春节”,可对老百姓来说,该咋过还是咋过。

林知山和李秀竹早早准备好了,有鸡有鱼有肉,都是山里的风味儿,让城里的娃娃好好尝尝。

到了腊月二十八,林大根带着许建华回来探亲。

路过省城,跟小婵见了一面,就住在招待所里。第二天,林骏山帮着联系了卡车,把二人送到杨平坝。

许建华跟林大根进了山。

一路上,很是好奇。

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就像世外桃源一般。

林大根的话匣子也打开了,就指着远处那片山峦说:“建华,那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花熊和金丝猴,还有雪豹出没呢!”

许建华看着那片竹海,一下子就爱上了大山。

这跟城里很不一样,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令人陶醉不已。

进了村,许建华更是惊讶。

家家户户有吃的有喝的,那腊肉、腊肠挂在院子里,就像炫耀似的,跟她印象中的山村很不一样。

到了院门口,看到一位穿着蓝印花布褂子、系着围裙的娟秀女子,冲她笑着。

“娘,我回来了!”

大根拉着许建华做了介绍。

“娘,这就是建华……”

“妈……”

许建华按照自己的习惯,喊着妈妈。

李秀竹一连声地应着。

她知道城里都是这么称呼的,洋气着呢。

许建华一见到婆婆,就倍感亲切。

婆婆比她想象得要年轻,看着就像三十出头,一点也不显年龄。

李秀竹对许建华也很满意。

姑娘个子很高,落落大方,有一股麻利劲儿,很招人喜欢。

“大哥,大嫂……”

林小根也出来打了个招呼。

他放寒假就回来了,见了大哥和大嫂,腼腆地笑着。他这个年龄,不擅于跟年轻女子打交道,也没什么话说。

林知山下班回来。

大根和建华就迎上去,热情地招呼着。

“爸,您回来了!”

“唔,大根,这是建华啊……”

林知山觉得大根媳妇不错,是个过日子的。

晚上,林知山跟秀竹一说。

李秀竹也笑道:“建华还挺勤快的,知道帮着干活儿,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

二人总算放了心。

还是小婵说得对,部队上能锻炼人,瞧人家姑娘一点架子都没有,也没那些娇生惯养的习气。

*

“春节”期间,研究所不放假。

林小婵趁着星期天赶回山里。

吃了午饭,就要赶车走。

李秀竹拉着小婵的手,说:“小婵,以后不要赶这么紧,路上注意安全……”

“娘,我会注意的……”

林小婵笑嘻嘻的。

本来不打算回来的,可想着大根和大嫂难得回来一趟,就凑个热闹吧。

跟家人话别之后,林小婵要上路了。

小根去送姐姐。

一路走着,一路说着,一直送到了杨平坝。

“姐,等我毕业了,就留在城里,把爹娘都接过去,过年就不用跑来跑去了……”

“嗯,到时候咱们在省城过年……”

林小婵也考虑过这事。

研究所住房条件还可以,如果打结婚申请就能分到单间,甚至套房。等她成家了,爹娘就可以搬过来住。

说到成家,林小婵就想到了杨晓光。

那家伙远在营区,“春节”不回来,不晓得这会儿在做什么?

*

这会儿,杨晓光正爬上树屋,朝远方眺望着。

这树屋是野营拉练时做的,后来,变成了流动哨所。

这个思路来自于末世,那时为了安全起见,人类要么钻到地下城堡里,要么爬上树屋,远离地面,总之避开一切不安全因素。

山区昼夜温差大,夜间巡逻很冷。

有了树屋,战士们也能避避寒。那树屋建在高处,很隐蔽,不易被外界察觉,也便于瞭望观察。

杨晓光望着远方,想着小婵。

见习期间没有假期,再见面得到夏天了。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