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晓光吃着兔肉, 想着小婵。xiashucom
这手艺是越来越好了。
每次林叔叔家宰兔子, 都会送过来一些,味道好得不得了。他和晓刚养的兔子早就吃光了, 后来一忙也顾不上再养了。
这些日子,他一见到小婵就紧张,怎么都管不住自己。
这思想发岔越来越严重了?
部队上是不允许谈恋爱的,体育大院管得就更严了。因为思想一发叉, 成绩就会跟着往下滑, 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员们年龄偏小, 大部分都属于战士,只有提了干才有级别, 在这之前是不能谈对象的。
篮球队就专门告诫过,小队员们思想要端正,一旦发现问题要写检查, 严重的还要被退回去。
杨晓光自然明白, 他和小婵才十六岁, 属于标标准准的小队员,距离提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
那就慢慢熬吧,熬到提干就好了。
杨晓光怀揣着梦想, 盼望着每一个星期天。
他知道小婵会去菜园子,还会去果树园子。
只要守在那里,就能碰面。
即便不说话,瞄一眼也是好的。
*
对杨晓光,林小婵也不是没感觉。
她不过是小心地隐藏起来, 不让人察觉而已。
宿舍里的队友们,正值青春年华。对异性虽然不敢大张旗鼓地流露好感,可谈论的对象还是有的。
其中,杨晓光就被提到过好多次。
林小婵从来不接腔,怕露出了马脚。
睡在她下铺的江兰,就跟她打听过,还说:“小婵,你跟杨晓光都是大院里出来的,给我们讲讲呗……”
“唔,我对杨晓光不了解……”
林小婵心说,想套话?门儿都没有。
体育大院里,杨晓光的同学多着呢,又不是她一个,干嘛跟她打听啊?她知道女孩子的心思,一旦发现真相,立马就会把她孤立起来,弄不好还会告密呢。
她可不想冒这个险。
部队上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察觉到了,也瞒不过教练员的眼睛。
*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一九六八年,各行各业都稳定下来了。
工人们上班,农民们种地,军人们守护边防,保卫国家。作为运动员要为国争光,从精神上加以感召。
今年的“春节”来得早,到月底就过年了。
运动开始后,“春节”就不放假了,号召全国人民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这对农村影响不大,对城里影响就大了,各个单位都不放假,加班加点地工作着。
部队上本来就要值班,就更不会放假了。
林小婵打听到体育大院放两天假。
时间太紧,车队一个星期送一次补养,赶不上车,也就顾不上回老家了。林小婵就给家里写了信,还把发的津贴寄回去一半,另外一半给了爸爸妈妈。
钱虽然不多,却是一点心意。
李秀竹收到汇款,高兴了好半天。
这是小婵挣的第一笔钱,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爹娘。
林知山也呵呵笑着,说:“小婵是咱家最孝顺的,真是个好闺女啊!”
逢到赶集,李秀竹去代销点买了一顶帽子,一块蓝头巾,送给了爷爷奶奶,说是用小婵的津贴买的。
林世风高兴坏了。
小婵过年回不来,却专门备了礼物。
姜氏也觉得小婵是个好闺女。
虽然她嘴上不说,可心里明白着呢。
*
“小年”过后,林大根赶了回来。
他当了三年兵,终于有了探亲假。
路过省城时,他跟小婵联系了。小婵把他请到家里,好好吃了一顿,还把给家里备的礼物让他捎回去,有围脖、帽子、纱巾、解放鞋、糖果等等,每个人都有份儿。
杨晓光听说大根来了,就拉着大根去打篮球。
大根今非昔比,虽然不能跟专业运动员相比,可也差不了多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对“山猴子”还有印象,不过人家现在长成大人了,不再是过去那个黑黑瘦瘦的山娃子了。
在城里呆了一天,林大根就回到了山里。
他有二十天假期,在家里好好地过个年。
林知山和李秀竹有三年没见到儿子了,恨不得把家里的存货都拿出来,给儿子补补。
林大根就笑着说:“爹,娘,部队上吃得不赖,我在运输队,还能缺吃的?”
说是这么说,李秀竹还是把肉啊、笋啊、菌啊做出来,让娃娃们敞开肚子吃。
逢到吃饭,李秀竹就想起了小婵。
“要是小婵回来,就好了!”
“是啊,部队上哪那么自由啊?”
林知山也感叹道。
本来,他想趁着大根回来,带着娃娃们去拍张“全家福”。
可小婵不在,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镇子上变化很大,自从通了电,照相馆就开张了。这可是个稀罕事儿,以前拍照片得跑到县里去,现在去坝上就行了。从山里迁出的那几十户人家可拽了,说家里装了电灯,还有广播,每天都能听新闻、关心国家大事。
说到这里,林知山想起小婵提到的,说要给家里买一台收音机,用干电池就行,可以收听好些台呢,有电影、戏剧、小说连续广播,可有意思了。
林大根也觉得家乡变化很大。
当然,跟外面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他想起小婵跟他说的,走出大山,眼界才能更加开阔。
他把这个话送给了二根和小根。
“二根,你在县里要好好念书,毕业了就去当兵,考军校的大门是敞开的,只要努力就行!”
“哥,你放心吧,我现在成绩稳定着呢!”
林二根比以前用心多了。县里教学质量好,虽然学习风气不如以前,可老师的水平在那里摆着呢。
林大根也在复习,打算今年报考军校。
这是部队内部选拔,他想学技术,跟机械有关的。队里也很支持,说:“从运输队出去的,都是好样的!”
二根和小根也很好奇,逮着哥哥问长问短。
兄弟三个住一间屋,熄灯了还在说话。
山里的日子很平静,林大根只觉得过得飞快。
临走前,他去学校找黎秋生。
从小学到高中,他们一直是同学。以前不是很熟悉,后来却越走越近,成了好朋友。
黎秋生不动声色,问了很多小婵的事儿。他给小婵写信,小婵一直没有回信,他也不抱什么希望,对他来说,这只是心里的一点念想。
返程时路过省城,林大根又去了部队驻地。。
他把山里的特产捎了过去,有干菌、酸笋和腊肉,都是自家做的。小婵在体育大院不好请假,林大根就攀上院墙,跟小婵说了几句。
他在驻地休息了一下,就搭乘晚上的火车离开了。
*
到了春天,部队联赛开始了。
军区篮球队和排球队去打比赛,预备队员们还轮不上,就在大院里训练着。
林小婵心说,要是能跟着出去转一圈就好了。可经费紧张,没有条件去现场观摩,只能通过收音机听听实况转播,感受一下比赛气氛。
林小婵抽了个时间,去商店里买了一台无线电收音机。
这是给老家的,只要配上干电池就能听广播了。想着秀竹妈妈一边干活儿,一边听戏,就觉得很开心。
吃的有了,精神生活也要跟上啊。
对城里来说,这些不稀罕,可对山里来说,却是格外珍贵。林小婵把津贴都攒了下来,一半留给家里,另一半买了收音机。
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初夏时节,杨晓光迎来了十七岁生日。
他是在大院里过的。
徐春芳还专门送了鸡蛋过来,说:“晓光,中午要吃一碗面条哦!”
杨晓光笑着答应下来。
过生日吃面条,是老家的习俗。虽然他从未回去过,可听爸爸讲过很多回,对家乡的记忆朦朦胧胧的,却又感到很亲切。
生日过后,杨晓光发现自己有了变化。
那天早晨醒来后,他就像被唤醒了,脑子里多出了一份记忆。
他想起了末世,想起了“三号基地”,想起了肩负的使命,也想起了林小婵。一切都很清楚了,小婵妹妹那么聪明,是不是跟末世的她有关?
杨晓光把眼前的林小婵,跟末世的林小婵联系在了一起。
赶在星期天,杨晓光在菜园子里碰到了林小婵。
俩人都穿着白衬衣,绿军裤,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气息。
杨晓光看着林小婵,不禁问道:“小婵,你就是小婵?”
林小婵有些意外,杨晓光这是怎么了?
她不是小婵,还能是别人?
杨晓光很激动,不知该如何表述?
他掰了一片白菜叶子,遮住了脸,只露出了一双黑色的眼睛。
林小婵看着,一下子想起来了。
杨晓光就是那个年轻领队,就是009。
书中所提到的那个四处寻找他的人,就是杨晓光。书里写的得模糊,没有提到具体名字,只说那个人跟她来自同一个地方,一直在找她。
林小婵看着杨晓光,那双黑色的眼睛跟记忆中的重叠起来。
“你是009?”
“嗯,我是009……”
暗号对上了,二人相视而笑。
末世是那么遥远,可这会儿一下子拉近了。
林小婵第一次提到空间,还打开来,让杨晓光看了看。杨晓光这才晓得,他和小婵一起穿过来的,是空间保护了他们,给了他们二次生命。
杨晓光不禁问道:“小婵,既然能穿过来,那空间是不是一个通道?”
“嗯,有这个可能……”
林小婵点了点头。
她曾经有过猜测,却不敢多想。
她喜欢这里,不想回去,可基地那边需要种子。如果能把植物种子输送回去就好了,她的空间里有两千多个物种,只要输送回去一部分,就足够基地使用了。
杨晓光听着,眼前一亮。
可惜,他和小婵没有这个能力。
小婵是木系异能,他是力量速度型的,无法传输这些东西。
---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