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六零海边生存日常 > 第22章 第 22 章

六零海边生存日常 第22章 第 22 章

作者:枝柚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2-02-12 18:25:24 来源:文学城

第二十二章

在他们海岛外的镇子上,有着周围最大的码头,来往的船只不少,一踏进镇上,热闹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赵大哥划船的技术不错,但是船太小了,海浪又大,几个人下船的时候都觉得身子轻飘飘的,腿发软。

赵大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那啥大妹子,你们就去转转吧,我就在这码头这里等着你们。”

赵大哥这么做是为了避嫌,陆秋也不想让他跟着,于是就笑了笑:“那行,一会儿中午我们来找赵大哥。”

“不用着急,你们换完东西再过来,我带了干粮了。”

现在在外面吃饭十分不方便,国营饭店里倒是有吃的,但价格很贵,还要粮票肉票。

他们都没有。

陆秋就没再多劝,领着几个孩子往镇上走,路边的房子看起来个个都是用红砖砌的,还有不少小两层。

几个人眼睛都不够看,陆冬去突然指着前方轰隆隆的声音说:“那是什么?”

一辆红旗牌军用汽车开过,引得路过的行人纷纷侧目,像陆冬去这样大惊小怪的有不少。

陆秋拉着他们避让到一边,汽车的车速并不快,在这样几乎没有其他车子的道路上,开的十分气派,直到车子消失在街尾,大家都还没有收回目光。

时不时地有人骑着自行车路过,个个也都很威风招摇,车子铃按的叮当响,但大部分人都是像他们一样,步行在马路上。

原主来过供销社,对这一路并不陌生,带着他们走了半个小时,终于走到一家挂着绿色牌子的房子前,墙上写满了各种标语。

“同志,为人民服务。”里面的服务员穿着时兴地列宁装,胸前是两条编好的麻花辫,白皙的皮肤给这个灰色的时代增添了不少亮色。

这年代最好的工作之一啊。

“同志你好,向毛|主|席学习!”

售货员打量了他们几眼,供销社总是很热闹,像陆秋这样的穿装打扮的不少,身上的补丁都是落了一层又一曾。

她见陆秋冲她笑了笑,没接话,任由他们四下打量。

三个孩子开始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怕售货员姐姐赶人,发现人家只是继续在桂台上发呆之后,胆子也大了起来。

他们从陆秋身后伸出头,看着三层柜台上放着满满当当的东西,从贴着红喜字的洗脸盆,到红色暖壶,另一个柜台则放了几匹的确良布,还有各种生活用品。

陆冬去在看到另一个柜台的时候,眼睛亮了起来,拉着陆秋让她看:“大姐,你看有小人书!”

陆秋凑过去看了看,第一层有玻璃的台面上放着几只钢笔,下面不起眼的地方放着几本小人书,封面上勾着几笔简笔画。

售货员刚给一大娘换好鸡蛋,见他们在这里嘀嘀咕咕的,从柜台后面绕了过来:“这小人书四毛钱。”

陆立春和陆冬去的嘴巴都张大了,“四,四毛钱?”

现在的物价和后来完全不一样,一般农村结婚上礼金,也才五毛钱,更不用说其他物价了,像白面每斤也才一毛八,粗粮每斤是一毛的价格。

蓉蓉像是为了让自己死心,跑到点心转柜,指着那汽水问:“这个呢?”

“一毛五一瓶。”

售货员姐姐已经有点不耐烦,“那东西都是特供的。”

陆立春也问了桃酥的价格,得到一个三毛八分的价格,同样是特供的,东西还不多。

售货员指了指旁边的点心:“要是想送人,这个便宜,两毛钱一斤。”

陆秋看过去,见成色差不多和之前赵婆婆给几个孩子拿的差不多,味道也还可以。

她点了头,谢了谢售货员,站在了一旁,看着其他人买东西。

像红糖就比白糖下得快,同样都是一斤两毛钱,和那点心的价格差不多。

再来就是快结婚的男女,拿着工业券过来换暖瓶和洗脸盆,拿到手里之后脸上都是兴高采烈的,小心翼翼地捧着。

看了一会儿,陆秋把价格都摸得差不多了,才带着孩子出来。

“赵婆婆说在供销社外面就有人来换东西,咱们就在这里等等看。”

陆秋找了个阴凉的地方,自己先坐下,问他们:“饿不饿?”

“不饿。”几个孩子都摇头,眼睛还盯着供销社看,还没从里面那么多东西中回过神来。

像陆秋这样随地而坐的人不再少数,大家都是步行过来,走累了找个地方休息再正常不过了,有那喜欢拉家常的,随便坐坐就能结实很多人。

没多大会儿,陆秋就看着一男的从供销社出来,边走路边把几盒火柴放到上衣口袋里。

一盒火柴两分钱,加上他那鼓鼓的裤子口袋,约莫着是香烟之类的。

她麻利地站了起来,提着篮子过去,脸上挂着笑:“同志你好,主席万岁!我这里有糖葫芦果子,您看需要吗?”

那男的见陆秋上前的时候,本能地往后退了几步,捂住了自己的口袋,见陆秋掀开篮子上的花布,才松了口气。

“不要,快走开。”

陆立春身子僵硬了一下,陆秋却依然带着笑,“您这是去媳妇家吧,有这果子不就能哄媳妇娘家人高兴,我这儿还有点红糖冰糖。”

那人诧异了一下,想赶他们走的手挥了一下,在听到红糖冰糖之后,停下了脚步。

“我可没糖票。”

陆秋把他带到僻静的地方,小声说:“不要票,五毛一斤。”

“太贵了。”

那男人一听不要票就心动了,却又不想要掏那么多钱,看着陆秋就一个女人,眼神闪了闪。

陆秋当然不会放过他的神情,把花布放下,篮子重新挎好,“不要就算了。”

那男人想压价格,走了两步回头又看了看,“三毛钱?”

陆秋没再开口,只摇摇头,那男人干脆走了,想着他已经买了烟,还是凑了不少香烟票,欠了不少人情才买下来的,按现在的礼来算,其实已经不薄了。

“大姐。”

陆立春有些不安,“咱要不回家吧?”

陆秋摇头:“没事,还早呢,我们再等等。”

“你们一人拿着吃点。”

半上午了,陆秋把篮子掀开,给几个孩子一人塞了点,“家里还有,别舍不得ii,快吃吧。”

“大姐,我们要是换不着东西怎么办?”

“那也没什么啊,就当来城里见见世面。”

陆秋心里其实也有点焦躁,偏偏她还不能表现出来,这边的空气也不如海边流通,哪怕在阴凉的地方坐着,也热的她浑身出汗。

几个孩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陆秋给他们一没扇风一边催着他们吃,蓉蓉却非要陆秋也吃了,她再吃。

“乖。”

陆秋揉了揉她的头,拿了一个放进嘴里,“要是冰冰凉凉的,就更好吃了。”

“现在就很好吃。”

这么热的天气,其实糖葫芦已经有点化了,糖在盆里沾的哪里也是,拿出来化的更快。

陆冬去怕糖给化没了,就伸着脖子够着吃,把果子上的糖渣舔的干干净净的。

“娘,他们在吃什么?”

这时候,一个路过的小女孩咽了咽口水,她娘往他们这边扫了过来,神情很不愉快:“吃吃吃,就知道吃。快点走,要不再也不带你过来了。”

那女孩似乎已经习惯了她娘这个样子,顺从地低下头,跟着进了供销社。

陆秋却眼睛一亮,专门盯着那过往的孩子,有了第一个,很快就有第二个。

“娘,我也想吃。”

说这话的是一个男孩,在这个年代已经算得上比较胖的体形了,那女人也不像第一个女人那样眼神带着疲惫。

“我们进去供销社里看看有没有卖的,你不是还想吃桃酥吗?”

那男孩一听乖乖跟着娘进去了,陆秋眼里的失望遮也遮不住。

一上午的时间,他们就干坐在这供销社这里,连来问的人都没有。

陆秋看了看四周,突然意识到,真有人来供销社这里换东西吗?

能买的起点心的,自然就去供销社买了。

意识到这个,陆秋立刻站了起来,几个孩子茫然地抬头,“大姐,你要上厕所吗?”

“不是。”一上午都没有喝水,光汗水就够蒸发的了。

“我们去那边看看。”

就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远处传来一个声音,“大妹子!”

刚才和他们搞价的那男人又回来了,他头上都是汗,说话气喘嘘嘘,“东西还有吗?”

“有。”她重新把东西露出来,“要多少?”

“都要了。”

这男人回去之后和自己老娘说了说,他在汽修厂上班,是正式工人,要结婚的对象也是厂里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就有三十块钱。

他一说有不要票的红糖冰糖,他娘就着急了:“你咋没要呢?钱不够了?”

“够,我就想着不买了烟了。”

那男人没说两句就被老娘赶了出来,让他赶紧找找。

陆秋一直拉着蓉蓉的手不放,她对这男人的警惕还没放松,刚才陆立春就建议他们换个地方,她没敢动。

供销社门口人最热闹,那男人就是想动手也不敢,要是换了人少的地方,她一个带着三个孩子的女人,才真是叫天天不灵。

在现代,拐卖人口都还很猖狂,何况是这时候,真要把几个孩子带走,她连哭的地方都没有,指不定村里人还得编排她是故意的,就为了好嫁人什么的。

那男人也怕被人发现了,动作很隐秘地把钱递给了她,陆秋也很快把糖递了出去。

这红糖冰糖都是她昨天晚上放好的,为了怕人发现,她总共拿了五斤。

“这果子给我添几个吧。”

陆秋看了看已经快要化的糖葫芦,给他拿了三串。

那男人看着紫红色的果子,忍不住放进嘴里一个,酸甜的香味瞬间蔓延开来。

“好吃。”

他尝出来,这糖和那种粗糖不一样,是和他手里的细糖一样,都是特供货。

“这怎么换?”

“一毛五串。”陆秋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陆立春赶紧又让他看了看,“都是自己熬的。”

“来五毛的吧。”

陆秋一共收了三块钱,小心放起来,看着那男人走远了,才和几个孩子相视而笑。

“娘!”

蓉蓉想着刚才换到的钱,“早知道我就不吃了。”

“嘿嘿,刚才我吃了好几毛呢!”

陆秋任由他们在那里高兴,正打算换个地方,怕刚才换东西的行为落了有心人的眼中。

一个和蔼的老太太上前拦住了他们,“闺女啊,这是啥?糖吗?”

她刚才已经看了一会儿,那男的动作虽然隐秘,她还是给看了个大概。

“没了。”

陆秋让她看了看篮子,“还有这果子。”

“老了,吃不了硬东西。估计要这个的也不多,你得去小红楼那边碰运气。”老太太正要收回目光,又看到了放在最底下的酸辣粉,问:“这是啥。”

“自家做的酸辣粉。”陆秋顺势打听起来,“这换东西都去哪里换啊?我在这半天,都不见个人影。”

老太太看她几眼,拉着她往前走,小声地说:“都去革命路那边了,这里人多眼杂,早就没人来了。闺女你不是本地人吧?”

“住在那边岛上。”

陆秋跟着老太太,一手拉着蓉蓉,老太太还是掂记那粉条,问道:“得用什么换?”

“粮票,粮食或者钱都行。”

老太太一听乐了,“你等我会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