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流放世子科举日常 > 第14章 第 14 章

流放世子科举日常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二月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3 23:13:41 来源:文学城

关秋屿打开包裹看,里面的镰刀断成两截,断口有明显的锈痕。像这样的破损,最好的修补办法是先烧熔再拼接,过程中来不得一点马虎,是妥妥的技术活儿。

但对关秋屿来讲,他前世在研究所经常做这件事,倒是难不住他。

他放下肩上的铁料布袋,提起断镰刀进了打铁房,六子见了他,对他友好地笑,麻溜给他挪个空位。

关秋屿动作娴熟,引得六子和小徒弟看呆,大约没料到,像关秋屿这样的京城世子少爷,居然有打铁、烧炉子的手艺!

忙碌中的关秋屿完全没察觉到时间流逝,等抡完最后一锤子,他把敲打成型的镰刀丢进冷水,发出“呲”一声,这才发现外头已天黑。他怕自己晚了,进水里试了温度,便拿起镰刀冲到院子里。

全铁匠正在劈柴,诧异地接住关秋屿的作品,翻来颠去地检查,甚至拿粗麻绳试了试刀锋。“看起来是修好了。”

“那我现在给您钱,明天就开工?”

关秋屿完全领悟趁热打铁的道理,掏出随身带的五十两都交了出去。

全铁匠只留了十两,说明自己的安排,“这间打铁房,白天要干我的活儿,晚上才能租给你用。”

关秋屿没意见,向全铁匠拱礼告辞,便跑出篱笆,跑进回村的山林。

入了夜,郑远刚收工,从林子里出来,一眼就认出关秋屿远远跑过身边,纳闷道:“这小子现在才回村,也不知干了什么。”

同伴忙凑近,“郑大哥有所不知,他小子今天去找全铁匠,在铁铺打了一天铁。”

郑远想了想,觉出不对,跑着赶到村东的全家铁铺,他在篱笆外招手,把小徒弟喊到跟前打听。谁知,小徒弟给郑远肯定了传言,“师父考验过关秋屿的手艺,已经同意把打铁房借给他。”

“什么?”

郑远诧异,愣愣看着全家铁铺的招牌旗,“我早上跟你们讲的,你们都没记住!我去问问全师傅,到底咋想的——”

话未说完,同伴拉住郑远,提醒道:“哥哥你惹不起全铁匠啊!他有手艺,大家都靠他做农具修农具,连县太爷都得看他脸色。”

郑远听言冷静了点,只能先作罢。

可他被关秋屿和王营羞辱,许多人都看到,不止郑远自己,但凡是义县的人,一想起来都会觉得恼。

“郑大哥,你别气。关秋屿虽然懂工程,嘴皮子厉害,可打铁那档子事,要下苦力。就关秋屿那身板,他坚持得了几天?咱等着看他笑话就行。”一个同伴道。

另一个也跟着附和。

很快,郑远恢复平时的笑脸,满意地离开。

此后,郑远一直等着关秋屿自己放弃,等了半个月,关秋屿不仅每天坚持在铁匠铺,近来,为了节省两县奔忙的时间,直接搬进全铁匠家里住下,白天做免费劳力,晚上赶制博县农户的镰刀。

这日清晨,小徒弟做了早饭来请关秋屿,见地上堆了好些新镰刀,蹲下仔细数起来。

“哇,这么短时间,你做了三百把镰刀!”

关秋屿抻了抻胳膊,只笑笑没多说。若不是夜里做工太困,打铁又必须集中精神,他这段时间能给镰刀配齐铁镐子。

全铁匠闻声,也走进打铁房,随手捡起一把镰刀,试着挥了几下,忍不住夸道:“比我做的那些轻便不少!如果耐用,是既省力又省铁料。”

关秋屿听言,抚了卷曲的袖口,给全铁匠作揖,“如果没有全师傅的成全,我根本做不出这些镰刀。”

屋内有说有笑,谁都没注意篱笆外躲着的郑远。他听人说,关秋屿自从来了全家铁铺,就没日没夜地赶制镰刀。

先前是谁说,关秋屿这个京城世子,吃不了苦的?

郑远现在想着这话,恨不得狠狠扇自己一耳光,但再看关秋屿,他也不禁佩服起来。

“就算博县是他爹的老家,他还真敢豁出命帮那些农户……那村里不还有许多流放的罪民么?他到底图什么?”

郑远始终咽不下气,犹豫片刻,忽然就明白了他现在该去找谁。

到了博县县衙门前,他对那看守的衙役耳语,衙役一惊,急匆匆进了大门。

这些暗中发生的大事,并不是关秋屿能料到的。他在全家铁铺替全铁匠干活,到了夜里才有空做自己需要的铁镐子。有了镰刀和镐子,博县的荒地都能很快开垦出来,赶在明年春播种下稻米,等明年九月会迎来第一次丰收……

就在这时,只听“砰”地一声。

全家的篱笆院子被什么人一脚踹开,接着,脚步朝打铁房跑来。

关秋屿放下手里的铁锤,还没来得及看清,被人反扣住胳膊,生疼生疼的。

“关秋屿,你好大胆。”

衙役的喊话声,是关秋屿熟悉的。

关秋屿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挣扎起来,混乱中,熔铁的火炉子被撞翻,燃烧的炭块滚了一地。

“你们松开他!”

全铁匠从睡梦中惊醒,拦在屋门前不让走。他到底年纪大,斗不过年轻衙役,只能眼睁睁看关秋屿被带走。

山路上,秋凉钻心。

关秋屿被绳子捆得结实,走在队伍最前,风一吹,冻得直哆嗦。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犯了什么罪?王大人来了么?我要见王大人!”

衙役没回话,却原地停下。

关秋屿只能也停下,看见对面走来个人,正是他念叨的王大人王营。

“给他松绑吧。”

王营示意衙役,又亲自给关秋屿解了绳子。

关秋屿看着王营,实在有点看不透,“这算怎么回事?我听大人的,帮大人建了水车,可大人不守信,不肯归还农具,我也认了,现在就想自己造,大人还是不许,是不是欺人太甚?”

王营笑了声,给关秋屿做了个请,“不是我不许你造,是另外的人不许。”

言尽于此,关秋屿已经猜到,是京城的刘列对他伸手了。

他也笑了声,“我不明白,难道王大人今年京察的通关条件,就是打压博县农户,拖延开荒进度?苛待咱们,不让咱们拿到农具,对王大人有什么好处?”

王营不急不缓,“好处肯定有,能保我一家的命。”

关秋屿停住脚步,惊讶道:“为了保命,你连延误开荒都不在乎?”

王营笑得更大声,“开荒种地,那是国家大事。我一个七品流官,能推着你们开荒,自然好。可要是实在推不动,只要上面有人替我说话,我就不会出问题。”

关秋屿觉得惋惜极了,“时至今日,你还相信刘列能帮你?”

王营走到了关秋屿前头,听了这话,回头来看。“相信?你倒是说说,我不信刘尚书,又能怎么办?”

话不投机半句多。

关秋屿不愿再开口,因为他无法叫醒装睡的人。

一路沉默,关秋屿被王营押到博县村口。

他转头看了眼自己家,尽管身上没捆绳子,却继续往前走去。他的敌人是远在京城的刘尚书,而他还不是刘列的对手。

“你回家去,安安分分呆着。”

王营的话音响起,又说了让关秋屿迷糊的话。

关秋屿眯着眼睛,向王营确认道:“你要放我回家?”

王营站在夜色里,对他点头,“只要你安分待在家里,我就有办法保全你。”

说完转身走远。

关秋屿望着王营的背影,对王营没有一丝感激。

身在官场,王营这样的小吏,之所以愿意铤而走险,愿意护他,仅仅是在搞投机主义。

毕竟,关秋屿才十五,比京城里的户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刘列,年轻三十岁。谁都无法预想,自幼习文的关秋屿,四年后得到大赦,科举回京,能不能扳倒朝中重臣刘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第 14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