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都市现言 > 灵魂厨房 > 第1章 第一个故事

灵魂厨房 第1章 第一个故事

作者:十三弦声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0-09-02 14:06:27 来源:文学城

城南深巷有小肆,烹以灵魂,佐以岁月,凡所愿,无不得。

腊月,天寒地冻。

冬季的日头短,才过午后,那阴冷透骨的寒意便驱散了日光带来的一点点暖意,天空中云层也厚了起来。

衣衫单薄的年轻人搓着手,在冻土路上来来回回地走,试图抵挡住那无处不在的寒风。

走了许久,他猛然一抬头,透过城南破落的建筑物,他看见太阳终于隐去了最后一丝光亮,黄昏用她温柔的色泽笼罩了天地间。

年轻人欣喜地转过头,不出所料,“吱呀”一声,木板门被从里面推开,一个看不出年纪的姑娘抬头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又笑了笑: “先生何所需?”

“一碗茶汤而已。”

“何所求?”

“救人。”

姓孙的姑娘燃起炉火,一壶茶汤,七碗水,小火慢烧。

“先生可知我这的规矩?”

“我知。”年轻人搓了搓手,扯出一抹笑意,顿了顿,又补充道,“无妨的,只要能救她。”

孙姑娘拨了拨炉火,半晌没有说话。

灵魂小肆,一家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的小肆。

店主姓孙,人称孙姑娘,不知从何而来,只知她与灵魂小肆一道,已经在金陵城南存在了不知多久。

人们口耳相传,在这小肆之中,只要你愿以灵魂做交换,孙姑娘便会为你做上一道吃食,从此,这一世所有的记忆和因果都将随着那一道吃食消弭于世间,你将无知无觉,回归茫茫混沌,在下一个轮回里,成为一个全新的生命。

传说,灵魂小肆,是为滞留凡间的执念而存在。

孙姑娘与年轻男人相对而坐,两相沉默,直至茶汤渐沸,有鱼眼小泡成串浮出。

孙姑娘的声音带着水汽的湿润:“说出你的故事吧!”

那一年,书生带着一个庄子的乡亲为他凑的盘缠进京赶考,还未进得城门就遭遇了蟊贼,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书生哪里是一群身强力壮的蟊贼的对手,几个推搡之间,书生就被人狠狠惯在地上,盘缠被洗劫一空,徒留下一筐被书生拼死护在怀里的诗书。

蟊贼走了,书生没钱住客栈,只得去城外破庙与一群流浪汉同宿,书生蜷在角落里,努力忽略其他流浪汉分食晚餐的香味,肚子饿得咕咕叫。

有一个人扔了半块烧饼过来:“喂,书生,吃点东西吧!”

书生抬起头,看了看对方,垂下眼睑,摇了摇头。

他十年寒窗,所学所行皆是君子作风,岂能食这嗟来之食?

众人哄笑,不再搭理他。

一个清亮的女声忽然传过来:“你这书生好不知好歹,都沦落到这般田地了,是命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书生抬头看过去,是一个粗布衣衫的姑娘。

姑娘眉眼含笑,挎着个小小的竹篮,篮子里正是刚才那些流浪汉分食的烧饼。

姑娘见他看过来,含笑带嗔:“看什么看?这烧饼可是我一个个烘出来的,可香了。”

流浪汉们乱糟糟地笑着,书生听了个大概,原来这姑娘是附近山里的乡民,常来庙中送些吃食。

书生站起身来,将衣角的褶皱抹平,认真地施了一礼,却不发一言,而后再次盘膝而坐,闭目养神。

“这书生,还挺倔。”姑娘跺了跺脚,放下竹篮离开了。

后半夜的时候,忽然起风了,气温骤降,破庙里四面漏风,纵使七八个流浪汉挤在一起互相取暖,也被冻醒了,书生独自一个人蜷在角落里,微微发抖。

干草用完了,柴枝有些泛潮,火折子点了半天没能引燃,众人四处看了看,最后目光落在书生身旁的书籍上。

“嘿,书生,商量个事,兄弟们冷得慌,不如借本书来引个火?”

书生一声不吭,众人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一个小个子的男人上前准备拿书。

砰——

刚才还一声不吭的书生突然扑了过来,死死将那堆书捂在身下。

小个子男人后退了一步:“有话好说嘛!”

话刚出口,就被书生的模样吓了一跳。

借着淡淡的天光,书生面色潮红,喘着粗气,连一双眼睛都烧得通红,显然是受寒发烧了。

他就这么睁着烧红的双眼,死死盯着小个子男人,护着书本的身体在风里微微发抖。

小个子男人被吓得后退一步,觉得落了面子,不由得怒从心起,上前一把抓住一本书:“穷酸书生,都快病死了还把几本破书当命根子,爷今儿就要烧了你的书,看你能奈我何?”

说着手上加力,想要将书扯走。

书生烧得神志不清,却死死拽着书,喉咙里发出含糊不清的嘶吼声,小个子男人听得心烦,一脚蹬在书生心口,夺了书就想去引火。

“喂!你们干什么呢?”

熟悉的声音再次传来,书生迷迷瞪瞪地睁大眼睛,也不知道看没看清来人,浑身却一瞬间松懈了下来,先前夺书的那股子劲儿一点不剩,趴在地上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书生只觉得口鼻之间的气息烫得令人心烦意燥,冷不丁一股子淡香袭来,像是闻过千百遍一般,不自觉地就向着香味的来源靠了靠。

姑娘将干草扔给流浪汉们,将书重新捡回来塞进书生手里:“真是个呆子,是命重要还是书重要啊?”

书生的声音有些含混不清,姑娘还是听清了:“书重要。”

姑娘照顾了书生一个月,一个月后,风寒初愈的书生重新站在了城门口。

十年寒窗,书卷上的汗,手指上的茧,还有远方的父母乡邻,都在等着这一天。书生心中豪情万丈,大步迈进了城门,却又下意识地停下了脚步。

他回过头,荆钗布衣的姑娘站在远处,柔柔地望着他笑。

书生心中一暖,只蓦然觉得京城深处那座雄伟的宫殿也不再遥不可及,少年意气,诗书襟怀,他的心里燃着一团火,一直烧到了帝阙。

放榜那日,他在客栈里倚窗独坐,面前是一方罗帕,没绣什么花样,只有一缕熟悉的淡香。

报喜的刚走,丞相府的管家就来了。

新科进士人人招揽,但舍得嫁出自己独女的,也只丞相一人。

书生沉默许久,最终沉默下跪,婉言谢绝。

纵横朝堂结党无数的一代权臣微微挑眉:“哦?”

只一个字,书生便知道了自己的下场。

书生不后悔,收拾了自己不多的行李,黯然离开京城,却没想到刚出城门就遭遇了截杀。歹人的刀刺进胸膛的感觉有点凉凉的,倒不是很疼,被鲜血糊住的视线里隐隐可见一人青丝青衣,谪仙一般飘然而至。

醒来是熟悉的茅屋,姑娘在他身边拧着帕子。

姑娘皱着眉头:“傻不傻?前途重要还是那点读书人的气节重要?”

书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你重要。”

“你——”姑娘豁然站起,神情复杂,却不是书生想象当中的欣喜。

茶汤袅袅,似有微芒闪烁。

“后来呢?”孙姑娘是个合格的听众。

书生神色落寞,眼里有茫然之色。

那一年,他带着姑娘还乡,却没想到因作弊被取消进士身份的消息先他一步传到了家中。父母见到他的第一句话是:“你还回来作甚?”

所有的委屈和不甘如山呼海啸一般席卷而来,书生浑身发抖,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剧变。

书生一把火烧掉了那一筐曾经视为生命的诗书礼易,在乡民们失望的目光中背井离乡,他在陌生的山里抱着姑娘失声痛哭。

开垦荒地,种地狩猎,书生和姑娘隐居深山,也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有一天,听说外面烽烟四起,戎狄入侵。

书生一夜未眠,胸腔里沉寂多年的一颗雄心砰砰跳动,他将妻子有些粗糙的双手握在掌心摩挲了许久,最终下了决心。

书生从军去了,多年的耕种狩猎给了他健壮的身躯,曾经握书的手如今毅然握住刀戟,书生将姑娘圈在怀中,声音透过胸腔传至姑娘心底:“等我。”

爬冰卧雪,横槊关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书生忽然沉默了,孙姑娘搅弄着汤壶,一语不发。

茶汤早已沸沸汤汤,有浓郁的香气沁心入脾,书生的身形在浓郁的白色水汽中显得有些飘忽,他把脸深深地埋进掌心,宽阔却瘦削的肩膀剧烈颤抖起来。

孙姑娘将汤勺放在一旁的架子上,盖上壶盖,将炉火拨得更小,慢慢熬煮。

“后来,我回去了,但是……我没有找到她。”书生泪痕晶莹,脸上现出茫然之色。

“那你为何现在来我这里?”

“救人。”

“所救何人?”

“她……我找到了她!”男子神色变幻不定,忽然又激动起来,“我找到了她,可是她快要死了,我要救她!我听说,只有你能救!”

男子猛然站起,急切地走来走去,脚步踉跄,脸色因为激动而潮红。

孙姑娘悠悠叹了口气,望着他在水汽中逐渐变得淡薄的身影。

“你何曾回得去?”

窗外暮色褪去,黑暗降临,室内灯火昏暗,青年男子的身影在黑暗深处幽幽发着光。

“你战死沙场而不自知,又以残缺的灵魂跋涉万里,试图回到家乡,却不知道人鬼殊途,沧海桑田,你不过是千年前的一缕残魂,又如何能寻到你的故乡,你的妻子?”

孙姑娘揭开汤壶,幽香更甚,更有莹莹微光闪烁其中,似星海,似洪流。

青年男子猝然醒悟,呆立当场。

孙姑娘眯起眼睛,在她的身后,无数光影一闪而逝,那是眼前的男子所忘却的千年岁月。

岁月如沙,点点汇聚在炉火之上,男子的身影越发淡薄,摇摇欲坠。

茶汤已经熬煮得香浓,沁人心脾。

“你心中,可还有什么疑惑?”

“是。”

“当年你出征,曾有一白狐一路相随,那便是你的妻子。”

“我曾猜想过是她。”青年男子的眼眸中尽是满溢的温柔,“可她为何如今?”

“为何她有仙狐之身如今却垂垂老矣,病入膏肓?”

“是,我不明白。”

孙姑娘沉默片刻,道:“她去寻世外仙草救你,费尽道行,也未能成功。”

男子固执地盯着孙姑娘的眼睛,显然还在期待她说些什么。

良久,孙姑娘才开口:“你放心,我可以救她。”

男子展颜而笑,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身影终于消散。

熄灭炉火,茶汤成。

有人叩门,门未锁。

进来的是一老妪,枯瘦如柴,喉间的咳嗽声撕心裂肺。

孙姑娘倒出茶汤,正好一碗。

“七碗水,便是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烹以灵魂,佐以岁月,最终这一碗,唤作放不下。

放不下是剧毒,亦是解药。”

孙姑娘悠悠抬眼,“千年前你不过是看多了话本子,闲来体验一番书生狐女的爱情,到头来,竟落得道行散尽,要靠一凡人的残魂才能活下去?”

“现在的我,只想活下去而已。”老妪喝下茶汤,浓香入喉,沁心透髓。

千年岁月弹指一挥,在她的身上悠悠回转,她还是面容俏丽的狐女。

“他本有王侯之命,受我之累才落得气运散尽,饮恨沙场,这是我的罪孽,但你既然知道这些真相,又为何允他来救我?还编出一副我痴心不改的谎话来哄骗于他?”

“我说了,这是毒药,亦是解药。”孙姑娘望着狐女的眼睛,“他的解药,你的毒药。”

狐女怔忪半晌,倏地落下泪来。

“不错,毒药。”

狐女本无情,这一碗茶汤,虽救了她的性命,却侵染了她的灵魂,从此这人间便是她的炼狱,在她无尽的余生里,都将挣扎在对书生的爱恋与悔恨之中无力逃脱。

孙姑娘目送着狐女踉跄走远,不知从哪里拿出一卷玉简,玉简流光溢彩,卷首是三个古韵盎然的字:行者录。

打开玉简,孙姑娘沉思片刻,在空白的那一支上落下了一行字:

世间缘法,不过是互相亏欠。

字迹上流光闪过,触之温润非常,隐隐可见当年书生重伤狼狈的模样,他说:“你重要。”

孙姑娘合上玉简,起身看了看窗外,夜已深,炉中灰烬亦凉。

该打烊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