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临安美食英雄 > 第1章 那种生意

临安美食英雄 第1章 那种生意

作者:闻笛解酒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11-05 19:14:59 来源:文学城

清晨,天色将亮未亮。尚未完全升起的日头半明半暗隐映在云间,淡淡的橙红,像一块流心奶黄月饼。

流心奶黄月饼,用大量软化黄油加糖粉搅打,做出来的月饼皮子浓郁酥香,中间的奶黄馅儿更是口感带沙、绵密细腻,要是在微波炉里叮一下,蛋黄热乎乎地流出来,味道更佳。

可惜这里没有微波炉,甚至也没有月饼。

林稚微微叹口气,掂了掂肩上的包袱,继续沿着十里天街一路向南。

一路上,临安城花天锦地的风貌尽收眼底。

青墙黛瓦的民居分布在州桥两侧,鳞次栉比,商家店铺也多了起来。

大街东侧接连有鱼市、肉市、金银铺、彩帛铺、漆器铺,琳琅满目;西侧则有羹店、酒店、香药铺、珠子铺、果子行等,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磨剪子哟——”

卖剪子的货郎摩挲着手上的两块铁板子,“当当”敲得起劲,配上一把好嗓子可劲儿吆喝,声音传到深宅大院,很快就来了生意。

同样的道理,卖百货的,摇着拨浪鼓,唱着货郎歌;卖糖果的,箫声为记;卖酒的,吹着玉笙,拨着管弦;卖鱼的,卖肉的,卖油的,补锅的……吆喝之外,各有相配的乐器声。①真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过这些暂时都和林稚没什么关系。

当务之急,他需要找到一处价格实惠的住处暂作歇脚——关键是价格实惠。

不知走了多久,他在街道尽头的一座客舍前停住脚步,“吱呀”一声推开了门,待看清舍内景色时,不由得一愣。

无论是墙壁还是褪了色的廊柱,甚至是稍平整些的假山石头,到处都写满了长长短短的诗句。

五言、七言、词、百字令,还有几句用来凑数、不讲究平仄对仗的打油诗。

反应过来,林稚哑然失笑——这可能就是宋朝独有的人文风情吧。说不定,上面还有某位他前世久仰已久的名家亲自题写的真迹。

念头刚转到这里,便听到有人问话:“客官,是打尖儿还是住店?”

林稚那抹没来得及散去的笑容还挂在嘴边,扭头答道:“住店。”

捕捉到这缕甜丝丝的笑意,老板娘居然有几分感动:好久没见过如此标致的小郎君了!

不得不说,林稚生了副十分讨喜的长相。

白净小巧的脸上,长长的睫毛宛如鸦羽,一双大眼睛黑白分明,很容易让人心生好感。

漂亮的小伙子谁不喜欢?四十来岁的老板娘把扫帚搁置一旁,笑盈盈地迎上来,“小郎君打算住几天?咱家店多住多优惠的。”

想了想包裹里为数不多的银钱,林稚道:“先住半月。若是要续住的话……我再提前告诉您。”他现在身上所有的钱,加起来最多只够他住二十天。

“好说好说!”半月小住对见多识广的老板娘来说实在不是一笔大生意,但她丝毫不在意,笑着说:“小郎君莫要如此客气,我啊,姓赵,家中排二,你便叫我二娘吧。”

林稚从善如流:“赵二娘。”说着便把一样物什推过去,“这是我的公凭,请您过目。”

宋朝的公凭类似于后世的身份证,行走江湖,没了它可不行。

赵二娘原本没想细究这个,没想到林稚如此懂事明理,又看他身上衣着虽不华贵却也干净讲究,估摸是个来体验生活的小公子,越发对他心生喜爱,接过公凭随手一翻——然后脸上的表情就僵住了。

白纸黑字,“慈幼局”那三个大字实在有些显眼。

临安城内,朝廷创办了许多专门收养弃婴的儿童福利院,名叫慈幼局。政府出钱雇奶妈哺育,每月发放粮食和衣服,直到将这些可怜的孩子养大成人,然后让其自觅生路。②

赵二娘前几年曾路过慈幼局一次,对那扇略微掉漆的朱红色大门很有印象。

“才二十岁,这小郎君真是可怜……“联想到自己在外做工的儿子,她心中感慨,继续往下看,在看到林稚的名字时突然顿住。

姓林,又是在慈幼局长大……只怕多半和那位有点关系。心中的叹息更甚:“多知事明理的孩子,可惜这辈子就这么毁了。”

赵二娘收回目光,装作自己没看出端倪,不动声色笑道:“‘韶颜稚齿’,小郎君的名字起得好啊。”

林稚也笑:“谢谢二娘。”

这句夸奖他确实受得起。前世他在毕业典礼上喝多了,再一睁眼,就成了一千多年前与自己同名同姓的罪臣之子。

原身的父亲林政威是前任太傅,位高权重,因意图谋反而被抄家,官家感念幼子年岁尚小,便放其一条生路,安置于慈幼局。

可惜原身身娇肉贵,受不住清贫生活的磋磨,十岁那年便撒手人寰,换成了林稚这个倒霉蛋。

这具身体太弱,在他的有意调养下才好了不少,但还是在慈幼局多养了一年多才出来谋生。

距离他初到异朝,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

“林小郎君,跟你介绍一下,咱家店里的客舍分为两种,一种带小厨房,一种不带,相应的价钱嘛也有所不同,带小厨房的要稍贵一些。你打算住哪个?”

从纷繁往事回过神来,林稚眼睛一亮,半点没犹豫:“要一间带小厨房的。”

带小厨房的屋子租金稍贵,但可以自己买食材生火做饭,总算账下来,还是比一日三餐在外买吃食要划算不少。

付过银钱,赵二娘带他去看房间。

屋子不大,拾掇得很干净,再加上那间解决了眼前燃眉之急的小厨房,林稚觉得很满意。

赵二娘走后,他卸下肩膀上的包袱,简单收拾一番过后,出门买些东西。

正值中午,小小的旅店迎来了今日第一波客流高峰,店内没有其他小厮,赵二娘前头排起了不长不短的队伍,她正握着笔,挨个给客人们登记入住。冲她略一点头,林稚转身走出去。

正午的临安城更是热闹非凡,不说别的,光是小吃摊就多了起来,熬肉、干脯、鳝鱼包子,还有旋煎羊白肠、抹脏红丝、盘兔、辣脚子、姜辣萝卜……

听慈幼局的李局长说,若是在夏天,还能吃到清凉的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等等。

林稚成功地把自己看饿了。

正好路过一个卖羊肉馒头的小贩,他斥五文巨资买下一个,拿在手里边吃边转悠。

本朝人的饮食概念自成一派,把馒头称作“炊饼”,把烧饼称作“胡饼”,把饺子称作“馄饨”,他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个,其实就是后世的包子。

林稚刚穿过来时在称呼上闹了不少笑话,害得他好长一段时间不敢随意开口,生怕又说错什么,叫人看出壳子里面已经换了人。

好在和他一起生活的人,都是一些比年仅十岁的他还要小的小豆丁,和他们的童言无忌相比,他那些口误就算不得什么了。

转转悠悠,来到一处猪肉摊,林稚问:“请问猪肉怎么卖?”

卖猪肉的是个皮肤黝黑的年轻小伙儿,正聚精会神地翻看手中的话本,那副专注的模样,让林稚联想到前世随处可见玩手机的低头族们。

小贩头也不抬地道:“三十文一斤。”

在本朝,一斤算十六两。如此平摊下来,一两猪肉还不到两文钱。林稚想了想:“麻烦给我来半斤。”

本朝人并不爱吃猪肉,就连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先生都曾言:“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再加上朝廷严令禁止宰杀耕牛的政策,羊肉成为本朝的肉类至尊,成为招待宾客的上乘之物,猪肉却是无人问津。

林稚倒是不挑,猪肉牛肉羊肉都可入口,来买猪肉不过是因为价格便宜。

一听他只买半斤,小贩漫不经心放下手中话本,抬起头时却愣了一愣,好几秒后才拿刀切起猪肉。

他边切猪肉边寻思:“这人长得挺好看,却啃着馒头,又买了最便宜的肉,还只买半斤,估计家境不是太好,不如……”

切完猪肉,拿出一截细绳扎紧捆好,小贩将肉推过去,半是好心半是轻佻地建议:“这位小郎君,有没有想过做那种生意?来钱快。”

林稚正专心致志学习他庖丁解牛的手法,冷不防被这么一问,一时没反应过来,眼睛里透露出迷茫:“什么生意?”

①《活在大宋》

②参考百度百科

关于年龄问题的一个补丁:受十岁穿来,私设十八岁成年可出局(没查到确切资料慈幼局养到成年是多大,但宋朝福利制度相当完善,以及jj未成年不能谈恋爱),受多养了一年多,四舍五入是二十岁。

感谢投出营养液的小天使:黑与法与权 120瓶

下本种田美食文预收《和前男友一起种田》,欢迎小天使们收藏~

分手当天,许青禾穿越了,穿到了一个历史中从未出现过的村镇。

他穿过去时原身正在大婚,结婚对象十分眼熟,正是刚分手不久的前男友。

互相确认身份之后,两人相顾无言。

许青禾:这婚得离。

陆晚亭:不行。

为防镇民看出端倪,许青禾只能硬着头皮,和前男友搭伙把日子过下去。

春日赏花,夏日观荷,秋日赏枫,冬日踏雪。

许青禾把小日子过得悠闲又自在,连带着看前男友都顺眼不少。

某天,他看着正在做饭的前男友清俊的侧颜,忽然心中一动,“要不,我们和好吧?”

陆晚亭看了他一眼,“和好?”

“我们不是早就成亲了吗?”

有点娇气的小少爷受x沉默内敛超能干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那种生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