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猎猎红袍掉汸河 > 第140章 不恃天公重抖擞

猎猎红袍掉汸河 第140章 不恃天公重抖擞

作者:春灯吹吹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5-12 19:04:04 来源:文学城

当时地面突然震动,殷漱免不得踉跄,阿孽轻轻一扶,到空地。

周遭房屋,塌轰塌隆。

“阿孽,你留在这里,我出去看看,”她望一眼阿孽,立时向村子去。

转入村里看时,土房塌大半,尘土扬扬,村民亦不奔逃,却是二三百颗泪珠前通绿阴,后靠屋角。

先不管还泪咒,救人要紧。

周遭塌房里惊呼救声。

她移步聚术,塌屋似羽毛被轻轻抬起,拉出满脸血污的男子。

见一缕清灵渗额,那男子挺了碗大的泪珠,伤口结了痂,颤颤:“神…神仙...”

再救起一个衣衫褴褛,满身螺丝钉的白发少年,却不发一声跑了。

穿梭废墟,救出二十多村民。

被救者都有同样的症状,满脸泪珠难计数,却没有惊叫,习以为常。

替他们暂时缓解,但治标不治本。

正午时分,稍作休息。

救出村民聚在空地,泪珠此起彼伏。

“姑娘医术高明,老朽佩服,”沙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殷漱回头看时,只个佝着背的老人,老人眼窝深陷,最引她注目的是他只剩下三根手指。

“略通医术。老伯是?”

“村里人都叫我杜老伯,”老人咳嗽两声,“我经营那间棺材铺五十年了,”他指了指西边塌屋子。

殷漱还想问地震的事,杜老伯却突然凑近,压低声音道:“姑娘,你救完人就快走吧,樟木村不是你该久留的地方。”

“为何这么说?”

“爷爷!”清脆的童声断来,棺材铺出个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头绾两只角辫,身穿一襟青衣,腰间绦结个布娃,脚下麻布鞋

“这是我孙女小书朵。”

小书朵蹦到殷漱面前慢慢仰脸:“姐姐,你救了大家,好厉害呀!”她笑起时出对虎牙,眼睛弯得慢。

殷漱正要回应,望小书朵眼里冒出灰泪珠,看来她亦深受“还泪咒。”

“姐姐,你怎么了?”小书朵歪着头奇问,泪珠似果慢慢坠地。

“没什么,只是有些累了,”殷漱对妖气极为敏感,这小女孩身上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感。

“姐姐,这个给你,”小书朵踮脚将布偶塞她手中,圆脸挂着甜笑,“这里里好多地震,它能保佑你平安。"

“姑娘,天快黑了,村东头吴婆婆家还有空房,你去那儿借宿吧!”

小书朵挣脱爷爷的手,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竹筒裹的糖果:“与姐姐吃糖,我自己做的哦!”

“谢谢你。”

杜老伯牵着小书朵往前走去,小书朵回头对殷漱露个甜笑。

殷漱擦汗时,身后“扑通”,转身一看,几十村民齐跪。

只个滑跪冲来抓她的手:“神仙娘娘啊!您这救人的方式比我腌了三十年的老坛酸菜的动作还快!”

“……我不是神仙......”

旁边大婶捧着她的衣角擦泪:“您就别谦虚了!我家大爷的关节炎三十年都没好,您一抬手,将他从废墟里拖出来,现在他高兴地追着我家母鸡满村跑呢!”

“神仙!您救了我媳妇,要不...要不我给您打口锅?毕竟这年头敢明目张胆挑衅急脚新郎的人不多了!”他打了个嗝,“虽然我的铺子塌了...但情怀还在...”

最离谱的是卖樟脑丸的村民,边哭边往殷漱手里塞樟脑丸道:“您收下吧,这是我家保存了七十年的樟脑丸...”

殷漱被围得连连后退,差点踩到捡萝卜干的老婆婆,老婆婆抹着泪花:“没事儿,神仙娘娘,踩吧踩吧,踩过的萝卜干更入味,神仙脚底是仙气啊!”

在一片混乱中,阿孽悠闲坐在凳子上转着树叶。

两三个村姑红着眼瞄着他,有个胆大的抽抽搭搭问:“神仙娘娘…那位公子可曾...…”

“不知道!没问过!不清楚!”

等村民们终于散去时,殷漱的茭白斋前堆座山。

有带着牙印的烧饼、缺了口的腌肉坛子、甚至还有半碗长寿面,最绝的是王婶贡献的“全村最后一块猪肉渣”。

这算治疗费还是饮食费…...殷漱望着破墙想道,弯腰收拾废墟时,阿孽不知何时晃到身边。

殷漱将碎片扫进筐里:“按常理,这种地震,吓都吓晕了,村民却平静非常,想来经常发生,却没把我这个外乡人当骗子赶出去。"

“因你救得不错。”他顺手把歪倒的杆子扶正,“特别是治哭包那招,再晚点他们能把村子淹了。”

殷漱笑了笑道:“我现在相信了,定是沾了阿孽的福气吧!”

阿孽嘀了一句,轻不可觉的话:“若我的福气能帮上你的忙,你尽管拿去。”

“什么?”殷漱侧头问。

“没什么。”

殷漱正去清理碎裂的陶罐和散落的衣物。

“你要整俢房子,我帮你,”阿孽将尚完好的木料堆放在东侧,断裂的木料劈成柴火。

“那太麻烦你了,”殷漱扭头问他。

“漱漱,你肯收留我,我怎么能白吃白住,”阿孽道。

殷漱点了点头。

阿孽在不远处翻找着倒塌的茅草堆,试图抢出还能使用的物件。

殷漱弯腰拾起一根断木,抚过粗糙的断面,抬头望空,日头像随时会来刁难。

阿孽直起腰,拍了拍沾满泥土的手。

殷漱的一缕黑发从她松散的发髻中滑落,“我们先弄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晚上可能会下雨。”

阿孽点了点,走向倒塌最严重的地方:“木头还能用一些,”他踢了踢半埋在土里的横梁,“但草都烂了。”

殷漱蹲身,掀开一层潮湿的茅草,下方还算干燥,“能救一点是一点,”她抬头望向阿孽,"我记得山脚那片湿地旁边长着很好的茅草。"

阿孽道:“要走两个时辰,你...”

“啊?我能行,”殷漱起身,跺了跺脚。

两人踏上湿滑的山路。殷漱走在前面,手里拿着一根长棍探路。

地震改变地貌,原来的小道现在布满裂缝和落石。

"小心!"阿孽突然拉住殷漱的手臂,她脚前不到半步的地方,地面裂开一道近尺宽的缝隙,黑洞洞看不到底。

殷漱稳住身形后感激地望了阿孽一眼。

他们改道绕行,见片黄草在摇。

殷漱抬手遮额,顶着日头道:“看,多好的草,"殷漱过去,抚把细长的草叶,“长得又密。”

当时阿孽从腰间取下镰刀,熟练收割。

殷漱用布条将割下的茅草捆成束。

他们配合默契,不多言语,只有镰刀划过草茎的沙沙声。

过了会儿,天空连暗。

阿孽抬头看了看:“快下雨了,我们先回去。"

“好,”殷漱道。

他们背着茅草捆踏上归途。

刚走到半路,大雨砸来,殷漱的头发湿透,茅草捆也越来越沉。

阿孽不时回头看她,脚步放得很慢:“我来。”

“啊?”殷漱抬头。

只见阿孽拿过她的数捆茅草背了。

回来时,两人淋得透湿。

殷漱顾不得换衣服,先忙着把茅草搬到还未倒塌的灶棚下避雨。

阿孽生起一小堆火,煮了姜汤。

“喝点,别着凉,”他将粗陶碗递给殷漱,看着她小口啜饮。

雨下了一会儿就停了,日头探头。

他们抢出来的部分茅草还是受了潮,殷漱将它们摊开在日光下晾晒,意欲俢斋。

殷漱按照阿孽的指点,将较粗的木材削成柱子和横梁,再用藤条编织固定用的绳索,默默接过他编好的绳索,看见他手腕的伤口:“这是……”

“小时候摔的,刺了个东西盖了,”阿孽道。

于是,两人柱子扎地,调整横梁,铺设屋顶,将干草分成小束,底部对齐,然后一层压一层铺在屋顶骨架上。

不移时,终于完工了。

它比先前的草屋小一些,结构更牢。

殷漱站在门前。

“试试看,"阿孽递给她一瓢水。

殷漱明白他的意思,接过水瓢,爬上梯子将水倒在屋顶上,水流顺着茅草层迅速滑落,毫无渗入的迹象。

她望向阿孽笑了笑,他也在笑。

片刻后,殷漱在里间的墙角铺设草垫坐着:“你以前盖过房子?你会的东西真多,这般造诣,必是家传绝艺。”

阿孽走过来,递与她一杯茶,留在她的身侧坐了:“自己乱刻,图个乐子。”

“谢谢,”殷漱双手接过茶,“没有你,我一个人做不到,”啜了一口茶。

殷漱起身又端来两三碗水果,见阿孽挽起的手腕上绣着着精致的“袖扣”,“袖扣”上刻着奇异花纹,隐隐透出神秘。

阿孽察觉她的目光,随手将袖子放下,笑道:“随手刻的。”

见他无意多提“袖扣”之事,殷漱亦不便强问。

只是,她抬眼看了看边上的香膏盒子,随口探问:“阿孽,你这雕工与香道皆通,想必是书香门第的熏陶?”

阿孽摇了摇头,笑了笑道:“无人指点,不过闲来无事,自己瞎捣鼓。”

殷漱用木叉子叉起一块苹果,漫不经心递过去问:“那你连东荒汸水节的场景也会刻?莫非你去过东荒?”

阿孽轻笑,语气淡然,接过她的一叉苹果:“你不是说我无所不知吗?那自然也知道如何刻了。”

他神色坦荡,似全然不惧殷漱起疑,也不怕她追问。

殷漱听了,笑了笑:“十分在理,” 咬了口苹果。

“那当然,”阿孽望着她的侧脸。

殷漱琢磨着给桌上添镜子,从袖子里掏出一面镜子来。

那镜子挂着金链子,链子上还坠着个紫面儿,上头雕着“驱祟”二字,是息隙灵渊里带回来的。

阿孽洗杯盘回来:“漱漱,在做什么?”

“刚找到了一面镜子,摆这里怎么样?”她把这镜子往石头一摆,退后几步,左瞧右看,忽见阿孽亦站在镜子前不动弹,望见阿孽的眼睛盯着镜子,一副琢磨事的样。

殷漱顺着他的眼神一瞅,原来他在看镜子上的“三十六天罡星”。

这“三十六天罡星”是灵渊里卖镜子的老头随手敲的,这纹路就是为了驱邪避灾,镇魔护安。

这镜子到底不是殷漱的手艺,保不齐里头还带着点儿“罪息”也说不定。

不过话说回来,这地方确实透着点儿古怪,挂上这么一面镜子,心里头反倒踏实些。

殷漱见阿孽在这镜子前站定了脚,双手环臂,殷漱的灵台不由一动,轻声唤道:“阿孽?”

难不成这镜子一挂,竟能照出他的本相,瞒不住来头了?

“这是?”阿孽回头瞧她一眼。

“这是“驱祟镜”,不光能驱邪避灾,还能对镜梳妆,”殷漱道。

阿孽嘴一扬,笑了笑,道:“我出去一趟,稍后就回来。”

殷漱见阿孽悠悠撂下一句话,转身去了。

殷漱心中顿生一股难以言喻的怪感,只觉得这后生心事难以揣测。

不过,他既已言明,想必自会归来,何须多言纠缠?

于是,她独自进了里间,整理衣物。

再去厨房的灶台旁东翻西找,寻出一口铁盘,又取块长砧板并把削皮刀。

随后,她挑了几样水果,手起刀落,不一会儿,砧板上便整整齐齐摆出了六种水果,取个“六六大顺”的好兆头。

还有一盘奇形怪状的苹果,苹果里挖了一个坑,坑里晃着液体,更有几只苹果被削成天马的模样,活灵活现。

不多时,殷漱动耳一听,茭白斋外果然传来一阵脚声。

那脚声轻盈中带着沉稳,每一步既不匆忙,也不拖沓。她一听就知,这步调里带着后生独有的从容,像世事都握在他手心似的。

那步子像山间的风,轻轻巧巧吹过,又像淌石溪水,自顾自往前流,没有半分刻意,亦没有半分勉强。

走得那样自然,像天地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却又像一切都在他的节奏里。

当时,殷漱已端出两只浅腹的漆碗,她捏着碗耳,对着碗中的水果左瞧右看,又转身回到厨房,撒了些甜酱,拿了叉子,尝了一口,味道竟是不错。

接着,她轻轻推门出去一瞧,却见阿孽半蹲在花圃,兴许是方才淋了雨,再加日光晒得他有些受不住。

他起身随手把蓝衫一摘,往腰间一系,上身只穿件杏衫,他挽起袖子,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半分拖泥带水,露出结实的小臂,线条分明,透着些干练与力量。

那袖口叠在肘上,既不松垮,也不紧绷,恰到好处地显出一股子利索劲儿,像随时准备大干一场,却又从容不迫,带着不经意的潇洒。

他握着一把镰刀,镰刀像从邻家借来,又钝又沉,镰刀在他手里似活了一般,轻轻一挥,如水顺畅。刀刃划过瓦片,发出轻微的“嚓嚓”声,像毫不费力切豆腐。他手腕灵活,动作轻巧,那镰刀在他手中变得轻如羽毛,每一次挥动都精准而从容,不带一丝拖沓。

旁人看着,只觉得那镰刀像与他融为一体,挥洒自如,游刃有余。他抬眼一瞥,瞧见殷漱出来了,随口道:“我劈个东西。”

那后生看着年纪轻轻,却并非那种游手好闲、不辨菽麦、四体不勤的纨绔子弟。他手脚麻利,做事干脆,举手投足间透着几分干练与从容。无论是搬瓦片、修屋顶,还是挂门窗,他都能一气呵成,毫不拖沓。

殷漱端来杯水:“多谢你了,阿孽。”

阿孽微微一笑,继续低头劈木。

只见他一手按着木板,一手握着刨刀,手腕一沉,木屑便簌簌飞落,露出光滑的断面。

接着,他从木料堆里拣出一根方木,抹上胶,对准榫口稳稳嵌入,再用锤子轻敲几下,接缝处便严丝合缝。

他退后半步,眯眼打量,又抄起砂石沿着桌沿细细打磨,木纹泛起润光。

过了片刻,他随手放下镰刀,桌边那里取镜子,敲了敲镜子,对殷漱道:“安装镜子,摆新桌上,岂不更好?”

话落,他若无其事照了照镜子,进了里间。

看来,那镜子对他压根儿没起效力,阿孽根本不在意。

殷漱敲了敲桌子,忍不住又敲了一敲,再翻背面,又敲了敲桌子,心里暗觉这桌子做得真好。

来回几次,她倏然回神,意识到自己竟在做如此无意义的事。

阿孽已在里间坐定了。

殷漱不睬桌子,去厨房端两碗水果来,忽见墙里一道道隙,意欲出去买砖来补缝。

行不多时,见一铺面,数个老板正忙进忙出,搬东搬西。

“老板,叨扰了,”殷漱上前与店家打个问讯。

那老板抬眼一瞧,粗声道:“你二人来此作甚?”

殷漱道:“欲买些砖头,修葺房屋。”

老板冷笑道:“我这铺子不做外乡人的买卖,快走快走,莫要在此碍事!”

殷漱赔笑道:“不拘新旧,胡乱卖些废砖便好。”

老板赶她道:“休要啰嗦!休在这里讨骂,再不走,休怪我骂人!”

阿孽从怀中摸出银子,淡淡道:“一砖也不肯卖?”

老板嗤笑一声,道:“哪儿来的,哪儿行去,再不滚,便捉了你们做苦力!”

殷漱摇头:此村之人,何其无礼。我二人并无恶言,却遭如此辱骂。

正说话间,忽见一年近七旬老妪提篮蹒跚而来,头裹布巾,背驼如弓,颤声道:“莫要吵了,吵得老身不得安生。”

老板忙道:“吴婆婆,震势刚过,忙都忙烦了,可奈这些年少不知的要来犯我们,这两个外乡人不知好歹非要买砖,扰了我的出货时辰。”

殷漱拱手道:“婆婆,我住处破损,特来买砖修屋。”

吴婆婆点头道:“既是外乡客人,便随老身来吧,砖头总是有的。”

二人随吴婆婆行至一间旧铺,坐下叙话。

吴婆婆道:“你们莫怪他们,村里近日有事,外乡人来了,难免多心。此地唤做樟木村,邻人叫我吴婆婆,今日在此相遇,敢问二人唤做什么称呼?”

殷漱道:“这是我的弟弟,唤作阿孽。”

吴婆婆道:“你们请吃些晚饭,不知肯吃祭过祖宗的贡品否?”

殷漱道:“有吃无忌,清食白酒,牛肉狗肉,都不拣选。”

吴婆婆道:“既然你们不忌解秽酒,我先叫家童取清肉来。”

没多时,只见家童掇张桌子,放下鱼鲊、五味脯、鳢鱼脯、跳丸炙三四样荤菜,三四双筷子,放在两人面前。

那吴婆婆旋了一壶果酒,拿两三只盏子,筛下酒与两人吃。

殷漱和阿孽也不谦让,也不推辞,无一时,几盘肉,都吃了。

吴婆婆吩咐道:“你们回去歇宵时,夜间外有喧哗,不可出来窥探。”

殷漱问:“敢问婆婆,贵村今夜有何事?”

吴婆婆道:“今夜非是你们能管的事。”

殷漱问:“看来我们不讨婆婆的喜欢,莫非怪我辈年少打扰您么?”

吴婆婆道:“我家时常解囊布施,非短视你们两个的喜欢,因是我村今夜有授灵会,才不能留客。”

殷漱与阿孽对视:“授灵会?”

吴婆婆道:“此事说来话长。我们樟木村,本以贩樟木为生。可如今,时不时地震,时不时做偶祭河,弄得我们日子难过。远处火焰沙海有个深目洲,养个小国,有个急脚新郎,有称‘急脚鬼’,有叫绿翅新郎,常常聚众数百,霸占樟木,村长奈何不得,村中青年多有去无回化为孤魂野鬼,今夜正是‘授灵会’,祈愿亡魂归来。”

殷漱听了,惊道:“竟有此事!婆婆的亲人可曾遭难?”

吴婆婆黯然点头:“老身的老伴,早已不知所踪。这‘授灵会’,不过是无奈之举。这些‘授灵会’都不是情愿做的,你们见了反而害怕。咱们村啊,这些年啊,人越来越少,年轻人都往外跑,剩下我们这些老骨头,守着这破屋子过日子。”

吴婆婆问:“再要饭吃么?”

殷漱道:“婆婆,我们便不吃饭了,将些茶来吃,茶有吗?”

吴婆婆忙道:“有,有。”遂取茶壶茶杯,斟上热茶。

叫两人尽意吃了两三碗,殷漱订了一些砖头。

吃过茶后,二人安在房里休息。

殷漱坐在油灯旁看了半晌,轻抚桌上旧布偶,同小书朵执意送她的布偶一样,捏了捏布偶关节处,这触感缝得不对。她小心捏诀开一道缝,循光望到里面破绽,填充了樟木屑,还有几缕...头发?

当时地面突然微晃,烛火摇晃,怎么这村子就一直处于这种不稳定的状态?

殷漱抚了桌,稳住身形。

望见布偶的眼睛像两颗微缩的人牙,涂成黑色。

“吴婆婆,村里人是不是都有这种布偶?”

“这是小书朵所制护身符,那丫头素日最爱抱着布偶自语,她姥姥原是村里最善笑忙的巧手人,这些布偶手艺都是她姥姥做的。小书朵生得伶俐可人,偏生逢着这兵荒马乱的年景......姑娘啊,趁天明速速离去罢,这村子地动未歇,终非久留之地!”

殷漱微微颔首,忽忆起那时震动间散落的偶人残肢,榫卯精巧却透着森然,像似专为提线牵丝所制。

吴婆婆道:“你们且休息,待我去看看“授灵会”,不忙时,但歇不妨。”

殷漱道:“婆婆方便。”

吴婆婆入去多时,窗外传来“咔嗒”声。

殷漱推开窗,见得众村民行向祠堂,人人手里牵着一个木偶。

殷漱望一眼阿孽道:“你坐一坐,我去看看。”

阿孽看着殷漱出了门,倒没有悄悄跟着她的意思。

殷漱在窗边见得“授灵会”,百千木偶摆成环形,中央一口樟木棺材。

村民将木偶置棺中,安排碗来,没多时,就碗里划破开手指,血滴在木偶关节处。

“姐姐,可要来赴这祭仪?”小书朵声音突然在她耳边响了。

殷漱猛地转身,小书朵捧个尚未完工的布偶,像照着殷漱的样子雕刻。

“啊…是啊…你怎么会在这里?”

小书朵歪着头,嘴角咧开到不可思议的弧度:“我是樟木村的女儿呀,我当然在这里,”她举起布偶,“姐姐,你的身体好生馨香,我做的布偶要是像你一般的香就好了…...”

“抱歉,我不太适应这类玩笑。”

小书朵还想说什么,被杜老伯叫走了。

殷漱隔窗望了出门的吴婆婆,置下二十两禚子为砖头费,选着近路回去了。

殷漱道:“急脚鬼倒是个有趣的名号。”

阿孽笑道:“走路带风,过路不留痕。”

这才走了几步,只听得前方有人猛地奔来:“救命啊,救救我啊,救命啊!”

殷漱抬头一看,一人倒在路边,连忙上去察看。

那是个满手老茧的匠人,衣衫破旧,背着一只沉重的工具箱,箱中工具锈迹斑斑。他倒在路边,面色枯黄,似是历经漂泊,终因饥寒交迫昏倒了。

殷漱俯下身来在这匠人的额心点了两三下。

这时,匠人的工具箱翻倒出来,如鲁班尺、锯子、凿子、挖铲、剪刀、篾针等掉出来,看来是个普通匠人。

匠人这一声呼救,惊动了四邻八舍。

不多时,村中男女老少纷纷围拢过来,将吴婆婆的家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这匠人不就是王大壮,原来是吴家的造砖师傅。

王大壮躺在草席上,忽地喉头滚动,猛地睁眼,一把攥住殷漱手腕,嘶声道:"这……这莫不是阎罗殿?"

殷漱见他指缝里还嵌着木屑,便知是个手艺人,道:“这里是樟木村地界。”话音未落,那王大壮竟滚下来,冲着西北方砰砰磕头,额头见了血:“苍天有眼!到底教我逃出那活地狱!"

婆婆忙搀他起来,却见这王大壮两腿发抖,破裤管下露出道道血痕,分明是叫铁链磨的。

灶头爷递来碗热汤,王大壮捧碗的手抖得泼了半碗,哑着嗓子哭道:"那深目洲里住的是群剥皮吃骨的恶鬼!"

众人听得这话,好似晴空里炸了雷。

卖炊饼的张愣子颤声道:“王叔,你总算从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深目洲回来了。"

王大壮忽地扯开衣襟,露出胸口三道爪痕,众人倒吸凉气,那伤痕黑紫发胀,竟似活物般蠕动。

王大壮捶着心口:"那急脚鬼专抓匠人,白日里逼我们雕木头,夜里拿铁钩穿了琵琶骨吊在树上,随我们同去的李铁匠……"

说到此处,他竟噎住气,吴婆婆忙与了口水与他。

“李铁匠不过失手雕坏个木偶,那恶鬼便活剥了他皮囊!"

王大壮猛灌,赤着眼道:"我是趁他们饮人血宴时,钻了运尸车的空子。三百里火焰沙海,白日里藏在骆驼尸山里,夜里啃火焰掌充饥……"

外面忽起阴风,油灯“噗”地灭了。

吴婆婆颤摸蜡烛,却见王大壮突然指向窗外:“来了!他们追来了!”

众人顺他手指望去,只见月影树下里飘着堆‘授灵会’用到的偶人,两腮涂着猩红胭脂,腰间别着把木刀。

那匠人言语错乱,神色慌张,似有千般心事压在心头,却难以吐露。

四周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嘈杂不堪。

吴婆婆道:“诸位乡亲,且请回吧,此事不宜多言。”

吴家的家童连忙上前,将那匠人轻轻扶起,引入屋内。

村民中有人高声问道:“他究竟出了何事?若有难处,大家也好帮衬一把!”

有人说道:“是啊!是啊!都是村里的熟人,我们救应救应他吧!”

村长转身对众村民拱手道:“此人或有隐情,诸位在此反添乱,不如暂且散去,待他休息妥当,我查明再作计较。”

不多时,众人散去,院中顿时清静。

殷漱进屋,见阿孽坐在一旁,手中把玩着一只茶杯盖子。

吴婆婆紧紧望着王大壮的伤势,端来一碗热汤,温声道:“你先喝些汤,缓缓神,莫要慌张。”那王大壮坐下,双手颤抖,接过汤碗,却迟迟未饮。

殷漱上前,缓声道:“这位师傅,我等略通擒妖之术,你若有何难处,不妨直言。若有能相助之处,定当尽力。”

吴婆婆叹了口气,道:“大壮,到底是咋了?有啥难处,说出来,别憋在心里。”

王大壮抬头看吴婆婆一眼,眼中满是惶恐,颤声道:“吴婆啊,我……我怕是撞见绿翅新郎了。”

吴婆婆拍了拍他的手背,柔声道:“别怕,别怕,有啥事儿说出来,咱们一起想法子。”

那王大壮喘了几口气,似是人少了些,心神稍定,这才开口道:“你们……可曾听过深目洲?”

殷漱微微颔首,道:“今日方才听吴婆婆说过,说是火焰沙海中的一片绿洲,风景极不美。”

王大壮闻言,点了点头,脸色青得吓人,颤声道:“何止不美啊,那地方如今……如今那里寸草不生却鱼虾满池,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吴婆婆听得一愣,追问道:“这话咋讲?沙漠里咋会有鱼虾?”

殷漱问:“此话怎讲?”

王大壮咬牙切齿道:“那地方邪门得很,明明是沙漠,水却比沙子还多,但凡有人经过,必先被沙掩埋,再沉入水中,化作……化作绿翅新郎!”

殷漱闻言,心中一惊,追问道:“此事你从何得知?莫非你亲眼见过?”

王大壮悲愤道:“非是听人传言,真乃我亲眼所见,我本随李师傅路过那里,想赚些银两,哪知……哪知这一去,五十余人,只剩我一人逃出来了,”他说罢,双手抱头,痛苦不堪。

吴婆婆听得心惊肉跳,伸手轻拍其肩,安抚道:“你们一行共有多少人?”

王大壮哽咽道:“五十余人,皆是精壮的制砖汉子,却无一生还!”

吴婆婆叹了口气,道:“造孽啊,造孽啊!都是那绿翅新郎的害的啊!”

殷漱又问:“那绿翅新郎之事始于何时?”

王大壮思索片刻,道:“约莫五十年前,自那‘急脚鬼’占据绿洲后,便有了这等邪事。”

殷漱正欲再问,心中却隐隐觉得不妥,似有哪里不对劲,眉头微皱,正自思量,忽听阿孽开口问道:“王大壮,你当真是从深目绿洲逃回来的?”

王大壮连连点头,叹道:“正是!幸亏我逃得快啊!”

阿孽“哦”了一声,便不再言语。

殷漱闻言,心中一动,转身温声道:“你一路逃亡,背着工具箱,想必累了吧。”

王大壮一愣,还未答话,殷漱已将一只工具箱放在他面前,淡淡道:“这工具箱,可是你的?”

王大壮脸色微变,眼中闪过慌乱。

殷漱静静立于一旁,似要看透他的心思。

王大壮自进屋后,言语虽多,却从未提及工具箱,甚至连看都未看一眼,这般行径,实不似一个手艺人应有的举动。

吴婆婆端着烛盏过来,问道:“大壮啊,你妻子送你的火镰子呢?你可是一直带在身上,来借把火。”

王大壮支支吾吾,半晌说不出话来。

殷漱心中疑虑更深,暗道:此人言语虽乱,却处处透着蹊跷,须得细细盘问,方能查明真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