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聊斋炼丹师 > 第293章 新知府,新气象(祝大家2022新年快乐!!)

梅山一脉的法坛就像是一个社团,每一个法坛相应独立,也相互联系。不同的派别供奉不同的法坛。

在法坛中,他们供养祖先、先辈法师、还有就是猖兵。这猖兵也是阴兵。

如此的系统,当然有异于城隍系统。这梅山一脉,也是除了几个正统的道门之外最强的修行一脉了。

主要是这梅山一脉虽然是道人打扮,但是信仰和行事都不是道门作风。道门要收集香火,然后供奉神仙祖师。

而梅山一脉不求长生,不走神道,也不需要香火。他们是直接供奉血食给法坛的众祖先、先辈和猖兵的。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青桐道人和张巍逐渐熟识起来。

青桐道人擅长符水,他的符水叫梅山水术,和道人们的符水虽然类似,但实际上是两码事。

如此过了元宵节,张巍也要回天门县履职了。

正月十六,张巍去接陈枝蕊,陈恭老爷子抱病不出,实际上是眼不见为净。老岳父和女婿的矛盾就此有了!这估计不是几顿大酒能解决的。

接上陈枝蕊,众人坐上狐车,开始前往天门县。

随行的还有青桐道人和一群狗崽。青桐道人想要去天门县看看,张巍自然是欢迎的。

在路上行了七八天,张巍他们就回到了天门县。去的时候是多少人,回来的时候人更多。有一些金华府的客商也跟着一起过来看看。

他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没有官府的行商准许,他们是走不了这条商路的。他们是来看看这里的纺织机械的。

在张巍的强力推动下,天门县的匠人们对纺织机的更新速度很快。这主要也是工坊主不留余力的资助造成的。

天门县棉花产量暴增,现在的机器保有量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工坊主需要更多的人手,更好更有效率的机械!

在资本的推动下,工匠们殚精竭虑,研发出很多机器,虽然有些机器看起来很无厘头,但是这也大大促进了纺织机的发展。

绵纺机改进一下就能用在蚕丝纺织机上的,这些金华府的商人是来引进设备的。

低级的发展是商业互通,高级的发展,则是技术互通。商业上的互通,也只是钱滚钱的把戏,而技术上的互通,则是社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这件事是张巍想要看到和努力促成的。技术才是第一发展力!

金华的商人们自然有人招呼,张巍则是将小狗仔带到了田庄,开始发狗。

软软小小的家乡土狗,总是能引起一丝乡愁,但也总是能缓解一丝乡愁。这里的张家人抱着这些小奶狗,脸上的喜悦洋溢于表。

这些小狗,以后不仅仅他们的帮手,也是他们的家人,是他们缓解思念家乡的伙伴。

同时,张巍也将梅山训犬术传给了大家。并开出兑换犬神丹的条件。

白送的东西总是让人不珍惜,但是要代价去换的东西,就会让人珍惜。张巍在张家人这里,有他们自己一套的兑换清单。

兑换各种丹药,兑换各种功法,兑换各种资源都是有数的。而这种兑换,则是靠他们的修为、劳动和功绩来换。

跟着黄豆或者其他人出勤,是有功绩获得的。功绩就能兑换这些。还有就是劳动和修为增长,这些是奖励性的功绩。

在一个集体中,最重要的就是归属感,然后是荣誉感。归属感是天生的,因为他们天生就张家人,是同名同姓的,有血缘关系的人。

而荣誉感,就需要奖励和区别。如果同一个工作,大家不论做的好坏,得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份工作一定是一潭死水。大锅饭是吃不得的。

做工作的时候,奖励做得好的,就是荣誉的体现。但是不能惩罚坏的,因为这是剥削坏的去奖励好的,这会引起团队撕裂。

做得好,才有额外的奖励,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最后就是标志,一个好的标志,就是凝聚力的体现。为什么宗教、团体都需要一个称号和标志。

就是因为这是凝聚力的表现。有这么一个东西,会让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提升非常多。

现在张家的人,都以黄豆的形象作为标志,这就是凝聚力。看到了这个标志,就表示看到了组织!

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张巍一手提出,陈枝蕊一手操办的。所以,陈枝蕊才会对张巍有如此大的崇拜。

因为这些东西,都成功了!

………………………………………………………………………………

京城。

大理寺卿王传的家中,此时正有一个人前来拜访。

“王大人,这‘雾海云升’是由上好的泰山石雕琢而成的,经过大师的手,还有尊神的开光,可是难得一见的珍宝啊。”

一个富态的中年人恭敬的对着前方的王传说道。

王传看着面前这块石头雕琢的石雕,此石雕类似于一座小泰山,在山的半山腰,有淡淡的云雾从石中飘出,形成一条淡淡的云带,端是神奇。

王传非常喜欢奇石,看到这石头,当然是心中大喜。他收起自己的目光,说道:“你家大人的事情我明白了,只是我不明白的是,这天下州县那么多,为何他就考虑肃州府?”

在王传炯炯的目光下,这人微微低头,说道:“这不仅仅是我家大人的意思,还是尊神的意思。”

听见这话,王传不再言语,然后说道:“我会安排好的。”

这富商连忙行礼,然后离开王传府上。

过了两天,原肃州知府因为贪赃枉法,被监察院弹劾,因为证据确凿,很快就被拿下马。

新的知府人选很快就提上日程。

肃州是一个边境穷州府,这样的州府感兴趣的人不多,很快,一个叫郭淳的人通过角逐,成了肃州知府最大人选。

吏部尚书曹彬看着这个人的履历,心中有些拿捏不定。这人的履历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

在泰州府任同知十年,没有什么大错,也没有什么亮点。但是官场就是这样的,没有大错不要紧,只要熬时间熬到资历够了,该升还是要升的。

而且这次他的升迁,隐隐约约有人推动。

在朝堂中,有两个派别,一方是以工部侍郎狄栗为首的革新派。一方就是以大理寺卿王传为首的保守派。

几个阁老虽然明面上是中立派,但是其实都有各自的想法。曹彬是支持革新派的。

如果是正常的升迁,曹彬这吏部尚书的大印就印下去了。但是这件事中隐隐约约有王传的影子,他就有点疑惑。

这王传也没有必要连一个肃州知府也争吧?

于是乎,曹彬就压下这份任命。

但是这个时候,又有人弹劾长白府知府行事极端,激起民愤!这长白知府正是改革派的人。

改革必定会触犯一些人的利益,所谓的激起民变,这些‘民’正是被改革对象,动了他们的利益,必定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这个时候,就需要来自高层的支持。

没多久,曹彬就将郭淳的任命书加印。而长白知府的弹劾也很快不了了之。

二月初二,新任肃州知府郭淳低调的走马上任。

同日,一份密信也通过阴府传到了陈枝蕊手中。

她拿着这份密信看了看,然后交给张巍说:“这是姑父传来的密信,我们的顶头上司换人了。”

张巍接过密信,然后说:“换人就换人吧,这种事情不是很正常吗?”

陈枝蕊皱着眉头说道:“老冯其实干得还不错的,说他贪赃枉法,其实也不对。”

这老冯,就是原肃州知府冯泙。这是一个干吏,肃州一直很穷,它下辖的几个县,都是以人少地大着称的。

这个年头,地多并不代表富裕,因为没有地产经济这种说法,府衙的收入其实靠的是商税和田赋。在以前,这破地方鸟不拉屎,想要收商税,也没有商队过来给他收啊。

而田赋就更加扯淡了,这人口那么少,能收多少田赋?

肃州府的经济行为是畜牧业,但是畜牧业也非常不好收税。主要是牛羊卖不出去就不能换钱,而且如果不是大规模的牛羊交易,那些私下零散的交易,也收不到税。

没钱的时候,肃州知府就是个苦哈哈,根本一点事情都干不了。

然后张巍来了。

然后棉花种起来了!

然后五湖四海的商队就朝着天门县来了!这一下,肃州府收税收到手软!这一年光是行商的税,就比得过十年所有税收的总和!

可怜的老冯,也是这一年用天门棉布(张巍送的)做了一身新的官服,将原来穿了十年的官服换下去。

有钱了,有的地方是发钱,大吃大喝,可劲的造。而老冯不是这样的人,他穷怕了。他用这些钱开始兴修水利,准备大规模的种植棉花。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依托产业优势,发展周边经济,带动盘活周边劳动力生产力。

肃州不贴紧天山,没有天山的雪水灌溉,但是只要挖井、修建暗渠,也是能改造出大量适合种植棉花的田地的。

而在这个过程,必须要征发徭役,而这个世界征发徭役是要付钱的,这就需要大量的钱。以前肃州府没钱,一切都没辙。

现在肃州府一年暴富,有了大量的财政结余,于是老冯就要大干特干。

但是大家也知道,这种大型的水利工程,这种大型的基建设施,必然催生**。老冯不贪不拿,但是他的手下、官吏也是穷怕的了。

在这个过程中,多拿多占是必定的。而他作为一把手,你要说没有责任,这绝对不现实。

老冯就是这样被赶下去的。

二月初三,老冯收拾包袱,准备上京接受审讯。张巍也带着陈枝蕊来了。

二月的天,寒峭未消,冷风扑面。肃州城的百姓自发来到城门,无声的送别自己的老爷。

他们的心此时很复杂,穷,大家是一起穷过来的。最穷的时候,他们能看见这位老爷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和老妻一起去市场买菜。因为他们穷到雇佣仆人的钱都没有。

朝廷对他们官员的俸禄是不错的,但是老冯的很多钱财都补贴到了府衙之中。

老冯带着老妻一起买菜,这不是新闻。

但是富,大家却是没有一起富过的。府城有钱的时候,税丁吃睡都在城门上,因为过往的行商太多,他们要加班加点的收税。

这大框大框的银钱就这样送进府衙中,这也是百姓看到的。

府衙有钱了,老冯也开始花钱了。他开始组织徭役兴修水利。兴修水利对肃州府的人而言是非常不能理解的。

这就像是一个穷人忽然有钱了,他不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进行再生产再投资,这种行为当然不能理解。

有钱了,就应该置新衣,吃酒肉,每天嗨到三更半夜,将以前没有享受的都享受一遍才对。

哪有老冯这种将钱打水漂的!修水利可是见不到半毛钱的即时利益!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大量肃州府百姓的不满,认为他就是在瞎搞乱搞,直接发钱给他们买衣吃肉不是更好?

但是徭役兴起之后,大家的骂声也少了一些。因为征发大量徭役,去做工的人也得到了工钱。

用这些工钱买新衣,吃酒肉,虽然也达到了预期,但是心中总有一些不舒服,毕竟这修水利很辛苦的。

这种修水利的行为,也引起了肃州府大户的不满。

他们为什么不满?这些大户不是蠢人,仔细想一想就知道,这水利一修,必然催生大量的良田出来。

这田地多了,肃州府人却不会马上变多。这相当于土地贬值了!按照老冯的个性,水利工程完毕,他必然会鼓励垦荒。

然后,大户家的地没人种了,大量的人去垦荒,因为垦荒之后,他们就有了自己的土地。土地增多,土地必然贬值!

加上隔壁天门县的成功案例。这些大户的心,一下就变得哇凉哇凉的。人在家中坐,家产凭空缩水一大半,这心还不凉吗?

土地贬值,又没人给自己种地。大户恨死老冯了!自然就激起‘民愤’。

这一年的时间,老冯不仅仅要组织兴修水利,还要和这些大户斗智斗勇,还要安排农户去天门县学习种植棉花。

这一年,是老冯过的最忙,最累的时候。但是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辛苦并不能击倒他,劳累也丝毫不觉得,和人斗他其乐无穷。为的就是肃州府光明的未来!

但是最终击败老冯的,却是数十年对肃州府不闻不问的朝廷。

肃州府穷的时候,朝廷没有管过他。这种地方不发生内乱,不发生暴行就好了。

但是肃州府有钱之后,开始大刀阔斧改变的时候,朝廷下了他的官帽子,派来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空降知府!

这是让他心寒的地方。十年啊,他辛苦维持了十年,现在看到机会,就要崛起,就这样被召回了京城,还是以‘贪赃枉法’的罪名。

辛苦、劳累和大户没有将他斗倒,而这一纸问罪,却将他一夜白头。

他心中气愤,对他不公平的气愤,但是更多的是无奈和揪心。他打下的这盘子,他的接任者,会不会继续做下去?

如果不继续做下去,肃州府还会和以前一样穷。

押送他的兵丁站在城门口等着他,他带着妻子,和仅有的一个包裹,回头和送他的数千百姓对视起来。

这数千人,竟被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得低下了头。他们不敢和他对视,因为他们都心中有愧。

这种愧疚非常复杂,从骤然听闻冯大人丢官问罪,他们当时的心中是一阵快意。

“好!抓得好!让你贪赃枉法!”

其实他们知道,这冯大人是不可能贪赃枉法的。但是他有钱了不和大家分享,硬是要去做什么水利工程,他就没有将大家放在心上!这样的官,不要也罢!

然后,等到京城的士兵亲自去县衙将他抓起来的时候。这里的人又都慌了。

他们只是发泄而已,怎么能真的将冯大人给抓了呢?隔壁的王傻子都会贪赃枉法,但是老冯是真的不会啊!

如果老冯真的被抓了,这水利工程怎么办?他们的徭役怎么办?每天服徭役的工钱怎么办?他承诺的以后人人有田种,人人有钱赚怎么办?

这一下,这些短视的老百姓是真的慌了。但是此时也没有办法了。当初老冯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他们没有站出来。

现在老冯真的走了,他们就后悔了!

冯泙看着这些沉默不语的百姓,很多人他都认识。肃州城不大,而他的记忆真的不错。

他嘴动了动,最终还是说了一句:“天太冷了,你们还是回去吧,要是冻坏了,不值当!”

这句话,真的让周围的百姓破防了。

“冯大人,我们错了!您不要走!”

“冯大人,你不能走啊!”

“拦住大人,不能让他走了!”

终于,肃州百姓爆发了。但是现在的爆发又有什么用?

冯泙对他们摆了摆手说:“行了,大家回去吧。有缘我们还会再见的。”

兵士戒备着百姓,押着冯泙离开城门。城门哭成一片,这是后悔的泪,是失望的泪,是绝望的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