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年,地球。
距离那位不速之客进入人们的视线,已经过去整整快一年了,地球防御局的飞船,去了一艘又一艘,别说摧毁和拦截了,两艘最先进的飞船,就像是泥牛入海一般,一去就杳无音信,甚至连点有价值的信息都没有送回多少点。
地球上的人们,从最开始的满怀激动与希望,到现在已经开始变得只剩下绝望和恐惧。继而,各种骚乱与冲突频繁爆发,世界陷入到末日般的一片混乱之中。
时代广场上,一阵萧瑟的风卷起片片垃圾,在空中上下翻飞,随处可见的都是残败景象,高大的建筑像是孤魂野鬼一般在阴冷中矗立凝视……
偶尔能有一半个推着残破手推车的流浪汉四下张望与找寻,在未有人及的角落搜寻那一星半点的食物残渣。
这座城市在数日前基本已经空了,在得知小行星的撞击已经无法避免之时,人们绝望与惶恐地逃离了这座沿海城市,广场上,高大的建筑表面,巨大的虚拟现实影像,此时投射出联合国秘书长南宫华的身影,他表情肃穆而又带着些许沉重,背后的虚拟演播墙上,播放着卫星监控中的小行星奔赴地球的画面,南宫华有些空旷的声音在这座清冷的城市里回荡……
亲爱的同胞们,此刻……我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通过屏幕与你们相见。过去一年,我们共同目睹了一幕幕令人揪心的场景,那颗蓝色的类球体小行星,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两艘最先进的飞船前仆后继,却如泥牛入海,音信杳无,这期间,所有可以尝试的手段,我们都已经不遗余力进行了尝试,全人类的所有志士们在这场灾难面前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
但如今,情况已然是十分严峻,据我们的全球联合应急处置团队夜以继日地观测与评估,这颗直径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我们飞来,预计两天后的正午,它将撞击在太平洋的中心位置,届时,我们将在近地轨道通过核打击进行最后的拦截和尝试。
我对这次近地轨道核打击拦截行动充满必胜的信念,我们集结了全球顶尖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虽然此前尝试未能成功,但这也让我们积累了经验,更有把握迎接此次挑战。我们仍会严谨做好各方面应对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
东京的街头异常冷清,似乎繁华已成昔日回忆。霓虹灯在夜空中孤独地闪烁,却无法驱散笼罩在城市上的阴霾。偶尔有几辆自动驾驶的电动车缓缓驶过,留下清冷的车轮痕迹卷起一片片萧瑟的落叶。街角的便利店早已关闭,门口堆满了被遗弃的购物车。稀少的行人脸上也都写满了焦虑与不安,匆匆地赶路,仿佛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后的时刻。
黄昏时刻,基督山上的雕像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山脚下,成百上千的信众聚集在此,手持蜡烛,虔诚地跪在湿漉漉的地面上。他们仰望基督展开的双臂,仿佛在寻求最后的庇护。天空中偶尔掠过几辆飞行汽车,孩子们紧抓大人的手,眼中闪烁着不安的光芒,而大人们则努力保持着镇定,低声祈祷,希望奇迹能够降临。
上海,通往内陆的高速干道口挤满了车辆,空中,公务飞车闪着刺眼的警灯往回巡逻,低沉而坚定的扩音喇叭声在空中回荡:“请大家保持秩序,不要慌张!有序撤离!”身穿制服,手持喇叭的交通警察和志愿者在指挥着人群向指定的疏散点移动,地面的车辆缓慢前行,引擎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司机们不时从驾驶室伸出头焦急地望向前方,南宫华的声音从车内广播中不断传出来……
……
然而,秉持着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即便成功的概率极大,我们仍需对极小概率的撞击可能性有所考量。一旦撞击不幸发生,海啸将在短时间内侵袭太平洋沿岸,许多沿海城市将面临严重威胁,大量建筑可能受损,交通中断。同时,地震余波将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对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后续气候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带来一系列生存挑战。但我们必须相信,凭借我们此前精心筹备的应对措施以及全人类的团结一心,我们有能力去应对这些艰难局面。
然而,亲爱的同胞们,即便面对如此绝境,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人类自古以来,便在艰难困苦中顽强生存、不懈奋斗。我们的祖先曾无数次战胜自然灾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明奇迹。如今,我们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与智慧,我们也绝不能被恐惧所压垮。
……
在拉萨布达拉宫内,喇嘛们围坐在佛像前,手持念珠,低声颂唱经文。他们的声音在巨大的神像前回荡,宫外,信徒们排着长队,等待进入宫内祈福。转经长廊上,那一只只被拨动的经筒,仿佛在与转经者一起同命运抗争。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虔诚与笃定,仿佛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洛杉矶出城的道路上早已堵满了车辆,路边道沿外随处可见被人们掀翻的车辆,有的正在向外冒出浓烟,道路上的人们在车内焦躁地等待着,一口唾沫被一名探出头来的司机用力砸在地上,他瞪着天空中几辆快速掠过的飞行汽车,狠狠地为它们的背影亮出他的中指,飞车里张徨的特权阶层却并没有瞧见这一幕。不耐烦的司机们在不停地按着喇叭,咒骂着前方缓慢的车流。孩子们在车后座上哭闹,抱怨为什么不能早点到达安全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满,每个人的心情都因为焦虑而显得异常沉重。
埃菲尔铁塔前的广场上,聚集着来自各地的人们。他们围坐在临时搭建的篝火旁,分享着最后的时光。有的人讲述着过去的回忆,有的人则在沉默中思考着未来。夜空中,偶尔有飞车划过,投下短暂的光影。尽管面临末日的威胁,人们依然努力保持着一丝温情与希望。
……
在这最后的时刻,我号召全球的科学家们,继续竭尽全力,寻找哪怕一丝可能的解决方案。每一个微小的尝试,都可能是拯救人类的关键。我也呼吁各国政府,全力调配资源,做好应急准备,保护好每一个生命,确保在灾难来临时,我们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与安置。
对于每一个普通地球公民,我希望大家保持冷静,团结一心。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相互扶持,才能共渡难关。请按照政府的指引,做好个人防护,储备必要的物资,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同时,也请相信,我们绝不会坐以待毙,我们会战斗到最后一刻,为我们的家园而战,为我们的未来而战。
同胞们,黑暗来临则曙光必至。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这场灾难中展现出人类的勇气与坚韧。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将无愧于心,因为我们曾为了保护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拼尽全力!
愿上帝保佑我们!愿人类永存!
2082年5月15日,临近正午。
在人类危机应对同盟的指挥下,两波核打击相继实施。第一波核弹在小行星即将进入近地轨道前发射,数十枚核弹头在小行星入轨点前方爆炸,形成了一道炽热的火墙。从地面望去,太空中突然亮起了一道耀眼的白光,仿佛天空中多了一轮太阳,那道白光迅速扩散,接着一个亮蓝点从白光中央显现出来,逐渐变得清晰……
那是那颗被命名为“2082星”的小行星,它仿佛对核打击毫无知觉,依旧保持着原有的轨迹,继续向地球袭来。它就像一颗高强度的太空□□,穿透了核爆形成的火墙,继续朝着太平洋中心进发。
紧接着数十枚升空的核弹头组成的第二波核打击升空,它们前赴后继般在小行星边爆炸,形成了一片炽热的火海。这一次,因为更近,核爆的光芒更加耀眼,仿佛整个天空都被点亮了。人们屏住呼吸,眼睛被刺得睁不开,只能感受到那股强烈的光芒和震动,地面都仿佛在颤抖,时间就像静止一般……
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那颗小行星依旧保持着原有的轨迹,它冲破了第二波打击继续向地球袭来,那风驰电掣般的呼啸仿佛在嘲讽人类的渺小和无力。
终于,撞击的那一刻来临了。2082星以惊人的速度撞向了太平洋中心。
空间站中,宇航员聂时蓉痛苦地短暂闭眼,再次强忍着心痛睁开眼睛透过舷窗,看到那颗小行星一头扎进了太平洋之中。那一瞬间,太平洋中心仿佛坍陷了一块,紧接着整个太平洋仿佛被点燃了,一股巨大的火柱飞腾而起,直冲云霄。腾空而起的火柱将海水瞬间蒸发,又迅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蒸汽柱,快速冲天而起。强大的冲击波从撞击点向外扩散,海水的波动形成涟漪一样从撞击点向四周推开,那情形在太空中都清晰可见,竟不敢猜想那浪有多高……
空间站的舷窗外,几艘飞行器正在从远处靠近,那是“火种计划”最后一批运送来的成员,聂时蓉的丈夫郝明此时就在其中一艘飞船之中,此时的他正安静地将儿子冬儿搂在怀中,一同无声地看着太平洋中央区域末日般的景像。冬儿的眼神清亮,瞳孔中映射出撞击的景像,郝明爱抚地抚摸着他的头,冬儿喃喃地说道:“是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妈妈了?”
郝明默默地点了点头。冬儿接着问:“可是为什么外婆外公、爷爷奶奶不一起来坐飞船?”
郝明再也忍不住,一滴泪水悄悄从眼角滑落。
“爸爸,快看!”冬儿没有等郝明回答这个伤感的问题,却抬直了身体兴奋地用手指着观察窗外。
郝明惊疑地望向窗外,揉了揉眼睛,再度看向那个撞击点,只见一圈湛蓝色的光晕从撞击点迅速扩散开来,从才开始的一小圈,迅速变大并赶超过了正在扩散的海啸涟漪,向四面八方而去,那就像是一道蓝色的光幕,又像是泛着光的水母伞盖,几个呼吸之间,它已几乎铺满了整个太平洋却依然还在向各个方向延展,似乎想要包覆住整个地球一般。
聂时蓉也看到了这一切,对于一名常年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她此时的脑海里跳动着一个和所有看见这情形的人同样的疑问:
——那,是什么?
本章实为【引子】章节,因网站规则不是太熟悉,没有将此进行单独设计,所以后续对应章节都应相应往前提一章,比如此处显示的【第1章】,实为【第0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