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 第八章 奸贼蔡京 (2)

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 第八章 奸贼蔡京 (2)

作者:卷毛狗狗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2-16 08:11:59 来源:转码展示1

话说蔡京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非是他道德高尚,是非分明,而是为了投机专营,巴结王安石,讨好神宗皇帝,以获得仕途上的升迁。如今,令蔡京想不到的是,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出问题了,在神宗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王安石,说倒就倒了被罢了宰相职务,贬到地方上任职去了。

因为蔡京前期积极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缘故,成了保守党大臣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王安石被贬值,蔡京的靠山就倒了。蔡京原本还想着有神宗皇帝在哩,神宗皇帝知道我蔡京忠心耿耿,支持变法哩,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神宗皇帝身体不适,竟然一病不起,旋即便殁了。

这真是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神宗皇帝殁后,由宣仁皇太后垂帘听政。接任神宗皇位的乃是神宗皇帝第六子赵煦,是为宋哲宗。

哲宗皇帝上位后,尊加宣仁太后为宣仁太皇太后。

宣仁太皇太后姓高,名滔滔,乃英宗皇帝的皇后,神宗皇帝的生母。神宗皇帝驾崩时,继位的哲宗皇帝年仅10岁,故此由宣仁太皇太后实际秉持朝政。

宣仁太皇太后原本就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哭诉给神宗皇帝,要求废除王安石变法。宣仁太皇太后秉持朝政期间,以“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为由,重新启用了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吕公着、文彦博、范纯仁、苏轼等一班大臣,废除了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史称“元枯更化”。

为富民固边,结好四方,宣仁太皇太后又应西夏的要求,将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已夺取西夏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四寨悉数复还给西夏。

那宣仁太皇太后以崇尚节俭,办事公正,特别是注意约束外戚和严守封建妇德而着名。她汲取五代时期封建伦理道德沦丧,权臣武将跋扈横行甚至弑上篡位的教训,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特别注重宣扬儒家的封建礼教伦常观念。

当时,司马光因反对神宗和王安石变法,被贬离朝廷十五年,得以腾出精力,主持编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因此而名声远扬,备受推崇,海内闻名。再加上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因此很合宣仁太皇太后的心意,故此被宣仁太皇太后重新启用了起来,做了当朝宰相。

司马光任相后,在宣仁太皇太后的支持下,命令各地陆续废除所执行的王安石新法,仍然沿用旧制。因此,先前附庸王安石并极力推行王安石新法的人,左右为难,羞愧不安,拖拖拉拉,免不了推诿一番,不肯配合。

几年后,司马光得疾,但因为青苗法和免役法尚未废除,因此心有不甘。

一日,司马光由儿子扶着上朝,在言及尚未废除的新法时,不禁叹息道:“青苗、免役法不得除,吾死不瞑目啊。”说毕,司马光当殿向宣仁太皇太后和哲宗皇帝请求废除青苗、免役两法。

对此,满朝大臣皆无异义,只有章惇力言不可,当殿与司马光辩论起来,说差役法乃朝廷武备虚弱的原因所在,只有免役法方能提振武备,若废除了免役法,无疑是自弱其身,自毁长城。

那章惇长得五大三粗,说起话来粗声大气,全然不把年尊体迈、德高望重、鸿儒大师的司马光放在眼里,大有藐视权威之势,直言免役法是国家根基,绝对动弹不得。

司马光正在重病之中,加之又是个鸿儒大师,为人温良谦恭,面对章惇咄咄逼人之势,半晌而也张不开嘴来。

见此状,直气得宣仁太皇太后大怒,当即命令执殿官,将章惇撵出了大殿,贬到汝州任知府去了。

因为章惇之故,惹得宣仁太皇太后及司马光极不高兴。

司马光作为鸿儒大师,有股子不服输的犟脾气,被章惇惹得一生气,那股子不服输的倔脾气就上来了,当殿宣布道:“所有地方,五日内,悉数废除免役法,不得有误!”

在场的大臣闻言,皆曰不行,说时间紧迫,情势复杂,五日内废除免疫法,没有可行性。

司马光见状,万分无奈。

正在司马光万般不堪情形下,在群臣的一片反对声中,忽然有人大吼一声:“我看行!”

随着吼声,从班列中挺身而出一个人来,高声说道:“事行与不行,全在于做与不做。若做事,事便行;若不做事,事行也是不行!”

众大臣闻言,心里皆吃了大大的一惊,定眼去看,却是知开封府的蔡京。

这厮原本是王安石新法的坚定支持者,保守党老臣正欲贬之而后快呢,只是还没顾上,谁知这厮转即又支持起废除新法来了。

其实,目前的情势,蔡京已看得清清楚楚的了。王安石被罢相了,神宗皇帝也驾崩了,现在当权的是宣仁太皇太后和当朝宰相司马光,哲宗皇帝年幼,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不依附司马光的势力不行啊!所以,蔡京才有如此转变。

殿堂上,蔡京继续大义凛然地说道:“国事为上,公心为重;大臣食禄,当为国尽忠。以臣之见,只要是不利国不利民的法律,当废除就废除!丝毫不得含糊,若其他人或其他地方不废除,当由我从开封府辖内地方开始废除!”

蔡京的大义凌然令在场的大臣们吃惊不已。

司马光见状大喜,以前对蔡京的种种不满,顿时云消雾散,以至于当殿中,颤抖着病体,颤巍巍地站起身来,连声对蔡京说道:“假使人人奉法如君,有何不可?!君看行,我看也行。”

司马光为此而深深地感激蔡京的支持。

果然,蔡京在此次殿会后,雷厉风行,五日内便在开封府范围内废除了王安石的免役法。

那时,远贬江宁府的王安石听到新法陆续被废除,倒也没有特别在意,及闻听到废除免役法时,痛心不已,愕然失声道:“竟一变至此么?”

复听到乃是蔡京带头执行免役法废除之事时,王安石更是痛心不已,心中暗道:当初,蔡京是何等的识大体,明事理,在众人皆反对新法的情况下,拍着胸脯道:“凡是推行不开的变法,均从我开封府开始,我就不信这么好的法还能推行不开?!”王安石想不明白,当时带头推行新法的是这个蔡京,怎么现在带头废除新法的又是这个蔡京?!难道这个法不是个好法?!

王安石因此精神上深受打击,由此陷入恍惚之中,嘴里喋喋不休地嘟囔着:“此法不能废!此法不能废啊!”

免役法乃是新法的根基,事关朝廷边防强固之大事,免役法被废除,标志着变革新法的彻底失败。故此,其他新法被废除,王安石并不是很心痛,毕竟影响的仅仅是经济而已;而免役法的被废除,关系到朝廷的安危。

受此打击,王安石病情愈重,没多久便病死了。

其实,蔡京之举,实乃审时度势之后的投机之举。

那司马光乃忠厚待人,哪里晓得蔡京肚子里的弯弯绕?!哪里能识得蔡京见风使舵的高超本领?故此对蔡京还大力使用,刻意培养。

王安石、司马光皆君子也,无奈君子从来斗不过小人,因为君子有敬畏,小人无底线也。

司马光闻听到王安石病死,心里不由地惋惜,长叹了一声,建议“朝廷宜优加厚礼。”

宣仁太皇太后念在王安石乃先朝大臣,追赠太傅,后人称王安石为王荆公。

风水轮流转,正当蔡京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在司马光手下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宣仁太皇太后去世了,哲宗皇帝亲政了。

那哲宗皇帝乃是个勤奋上进之人,图强心切,故此又搬出了王安石的新法来,并罢免了司马光等保守派大臣,将被贬到汝州任知府的章惇重新调入京城,启用为宰相,大力推行已经被废止了的王安石新法。

那章惇也是个大刀阔斧干事业的人,有股子牛劲,特别受哲宗皇帝信任,徒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来,故此便豁上命来干事,尽职尽责地行使着他宰相职权。

章惇一上任,便将司马光等保守派悉数贬遣。

因为蔡京依附司马光,充当了废除免役法的急先锋,章惇对此耿耿于怀,正准备贬遣蔡京那厮哩,谁知蔡京那厮见风使舵,又来了个华丽转身,依附起章惇来,开始在开封府大力恢复王安石时代的新法,且搞得轰轰烈烈,卓有成效。

有如此之人,大力支持新法,且亲历亲行,章惇自然是欢喜;故此,摇身之间,蔡京又成了章惇一派,再度受到哲宗皇帝和宰相章惇宠信。

那蔡京是何等精明之人!他见哲宗皇帝亲政,且大力推行新法,作风雷厉风行,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之势,哪有不依附之理?!

再加上哲宗皇帝才十八岁,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当皇帝呢,自己若不顺从哲宗的意志,不入哲宗皇帝的法眼,何时才能熬出个头来?

故此,蔡京一个华丽转身,又成了哲宗朝的改革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