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女尊王朝 > 丽人末路(原名黔之驴之美女老板) > 第187章 群

丽人末路(原名黔之驴之美女老板) 第187章 群

作者:黑白污点 分类:女尊王朝 更新时间:2020-03-29 12:54:14 来源:文学城

187 群

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尽管三江省一把手武富华后来也因为受贿等罪行进了班房,但他在台上还是狠狠抓了下级的反腐。

副厅级官员王达被人举报的同时,三江省还有大量的副厅级、厅级官员被人举报。经办人员发现不少的被举报人好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有在老雾昌地区工作的经历,有的长,有的短。这些人平日的交往比较多,他们与雾昌的官员形成了一种既是家乡人,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的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加友情的关系。

这批人的升迁道路是一路坦途。这批疑似**官员身后的“伯乐”是谁,伯乐又收没有收过这些人的贿赂,伯乐自己有没有卖官鬻爵?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原则下,三江省高层开始盯上这一批人了。

王达常务、副主任和蓝玛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好友,蓝玛瓶的干爹米专员有在意西县主政和长期在雾昌市工作的经历。这批人当中的不少人在多年前在雾昌市档、政、仁大、正协、司法等部门担任过好些个领导的秘书,他们是典型的“秘书档”他们都与米专员有过交集。

由于事涉厅级高官,有关部门组织了专门人员,决定先暗中查查这些人之间是否有关系网存在。

……

说到关系网,就不得不说说三江省的雾昌群。

在z国的中部,有一大盆地,古代分属东国和西国,两国尽管在同一盆地内,西国基本是平地,西国水系遍布,耕地众多,主要出产粮食和菜蔬。

东国由西往东,依次是平原、小丘陵、丘陵、山地、大山脉,但发源于西国的两条大江都流入了东国。东国还有发源于前州省的雾江汇入昌江。这样西国发展和交通的命脉就掌握在了东国的手里。直到近代出现铁路交通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盆地内西国气候相对温和,东国普遍冬天冷,夏季热。但由于地势变化多,气候更加多样,物种相对丰富。由于地理、气候和交通的这些差异,东国、西国两国的民风、饮食和习俗存在很大的差异。

农耕文明时,西国相对富庶。而在近现代,由于东国与外界交通更便利,在大江大河边的一些城市由于水运的发达,城市和近现代工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两条大江交汇的陪督市在近现代发生了巨变,它门类齐全的工业放在全国进行对比,都算是实力雄厚,财力不俗。

1950年东、西国改朝换代后,初定盆地里面有六省。他们是盆东省、盆西省、盆南省、盆北省、陪督省和呛省。后六省合一省,名盆迪省,省会设在辰都市。陪督省降格成了盆迪省的一个地区。只是这个地区的实力太强,一般都是省里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主政。

陪督地区合并到了盆迪省后,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上缴到了省府。城市进步空间受到严重掣肘,后劲乏力。

陪督地区本身也需要发展,希望多留一点财政收入或者多返还一些建设经费,这些想法,被省府一句“钱都发给大家了,哪有钱返给你”就打发回去了。可陪督的人清楚,陪督地区上缴的大部分财政收入都留在了省会辰都市里了。

盆迪省的确太大,人也太多了,成立多年,贫穷的地方不见减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

陪督地区与盆迪省、特别是与省会辰都市的矛盾也日益加深,陪督属老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吃的是老本,投入十分稀少。要想马儿跑,还不让马吃饱。全省电力一盘棋,陪督市还经常受到拉闸限电,省府的这些行为严重制约了陪督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老百姓大部分都是产业大军,早出晚归,还要忍受长时间的堵车和居住在短期无望改善的老旧、破败的住房里,都对盆迪省省会城市辰都市快速耸立的座座新楼房、带专用自行车道的条条大道、永不中断的电力和不断新增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大中小学校等市政设施羡慕不已。

在羡慕的同时,他们也不断地咒骂省会辰都市是一只吸在陪督市动脉上吮血的大蚂蝗。原冬国地盘上的人斗志不一般,1960年代武打期间,穿军服、戴红箍的人在全国闹得最凶,以钢钎、苗杆为刃,以滕帽、冤兜为盾。打打杀杀、文攻武卫。陪督官民对省城拿着陪督银子快速发展起来的省城文化、悠闲文化、茶馆文化、麻将文化、假打文化更是深恶痛决、嗤之以鼻。雾昌地区,奎县地区,对省会城市也是羡慕嫉妒恨,感情十分复杂。因为这两层是,都是沿江城市,在没有铁路交通以前,都算是盆地内比较牛逼的城市。在辰都市的治理下,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尽管陪督地区的一二把手都是省府里的重量人物,无奈人数太少,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拍板机制中,他们的声音反而成了乐队中不和谐的音符。

两个大城市之间矛盾慢慢的从民间发展到了官方。在各级仁大和正协二会上,陪督市委员对要求增加财政返还甚至分家单干的议案不断。

国家高层经过调研,看到两个大市的确尿不到一壶,就先把盆迪省拆分成了两省,即原来的陪督地区变更为陪督省,盆迪省名称保留。

盆迪省要求陪督地区不能吃独头蒜,好处占尽,还是要带动一个小兄弟共奔前程,就把邻近陪督地区的云溪地区划给了陪督省。

这个时候,辰都市借盆迪省名义,把不少的大、中等院校、研究所、军工企业、三线企业搬迁到了盆迪省的省会辰都市,以期壮大自己的实力,增加将来与陪督省竞争的砝码,削弱陪督省的锐气。

到了1990年代末期,全国电力缺乏,昌江水患严重,国家决定在昌江上狭长的江峡地区修建特大型江峡水利工程,为了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的需要,国家高层决定对盆迪省再一次进行了拆分。

商议中,小陪督省想的是把原来古代东国的地盘全部划归自己管理,陪督省看中东国地盘上尽管有贫困的山地地区,但是里面还有几个粮食丰产县,希望粮食能自给自足。

盆迪省说什么也不同意,只同意江峡工程流域里的两个相对贫困的雾昌地区、奎县地区和一个少数民簇集中的震湖地区划出。

国家高层综合意见后,决定昌江江峡流域内的原属盆迪省的雾昌地区一市四县、震湖地区少数民簇五县和奎县地区一市九县并入陪督省,新省名为三江省,省会陪督市。三江省的地盘与古代的东国很相似。变小不少的盆迪省的省会还是继续设在辰都市。

原来雾昌地区和奎县地区的沿江市县那是人文荟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的较发达地区,由于江峡工程投资巨大,久议不决,水库蓄水水位争论不休,Z国决定江峡工程库区范围内的一切投资暂时停止、人员流动暂时刹车。盆迪尚早有准备,那更没在这几个地方花一分钱。这种情况一拖就是几十年,雾昌和奎县的沿江地区由于没有任何投入,还限制其自身的发展,逐渐沦为盆迪省的落后地区。

江峡工程的上马和三江省的成立让三江省的百姓和官员看到了希望。在三江省官场,官员都进行了大调整,各部门来了不少的新面孔,官员们自然形成了朋友圈,俗称陪督群、云溪群、雾昌群、奎县群、震湖群和情节群。

由于陪督群、云溪群合并成为陪督省的时间不短了,所以有时也把这两群统称为陪督群。震湖群原本是从雾昌群里面分出来的,而且时间也不长,有的直接把这两群的官员都统称为雾昌群。

陪督群老早就有独立自主,自立门户的想法。

有人形容:一个壮硕的斗士进入奴隶主家后,由于吃得越来越孬,干得越来越多,体质越来越差,突然有人说,你不归奴隶主管了,可以自己单干了,斗士什么心情,陪督群的官员们就是什么心情。

新合并入陪督地区的官员心理却比较复杂,他们或许被盆迪省特别是省会辰都市的大官管久了,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都算是盆迪省提拔起来的官员,对盆迪省的官场也十分熟悉。

突然他们听到消息,自己要与老东家分家了,他们对盆迪省会辰都市还有些依依不舍、甚至还有老想做点投桃报李的想法。

因此在分家时,对辰都市的要求,几乎是来者不拒,这时管理几个省的一些大区机构也由陪督市搬往了盆迪省会辰都市。

而情节群是陪督群对原归盆迪省管辖的奎县地区、雾昌地区和震湖地区对省会还心存仰望官员的统称。

不少百姓还把这样的一些官员称为土火或代码TH,也就是他们的思想就像装备一样,这些人装备的是精度不高、威力不足的自制土火/药/枪的意思。暗喻他们突然升职与盆迪省平起平坐是严重的不适应,在老东家盆迪省面前因紧张而言语卑躬、缩手缩脚和易被忽悠、缺乏新省应有气质。也暗喻外地空降的官员和陪督省原有官员是见多识广、具有现代城市气质,他们的大脑中装备的是精良的“洋/枪”。

群在一般群众的叫法中,也有时变成了派、帮。就有了所谓的陪督帮、雾昌帮、奎县帮等叫法。

新进入三江省的官员中,能到地厅级的官员,老雾昌群十县市算2的话,奎县群十县市只有1.云溪群十县市可能只能算0.5。而且从人均经济实力来讲,新雾昌市也是最强的。

三江省的任务很明确,一是为了江峡工程和移民迁建;二是为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和少数民簇地区发展;三是让其成为盆地甚至西南地区的中心,引领其他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带着这些任务,所以三江省及地方各级官员中,都得按比例适当配备一些新并入地区的官员,相对来讲,陪督群的官员就被新进入地区的官员和空降的官员所稀释。

奎县群尽管厅官人数少,但是处级以下的那就是多如牛毛,原来管辖之地多是穷乡僻壤,人口众多,民风比较彪悍。

由于奎县地区离江峡工程的大坝距离近,淹没损失是新并入地区中最大的。淹没地区的迁建也使大量厂矿企业合并甚至关闭。提前退休后精力充沛、无所事事和围绕在企业旁边分得一杯羹的、非公有的如餐饮、服务业没了生意,一下子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

奎县地区并入三江省后,形势比较复杂。行政体制的改变,使其遗留下来的官员太多,甚至某个小小的局级单位就有10来个副局长,根本就没有办事员,官员轮流上班,群众恨之如骨。不得已,对奎县地区都配备了最强的领导班子,一把手必须由省委常委担纲。

省里看到奎县地区官场的复杂,想到原著民治原著民办法可能多些。就把原来雾昌市的一把手魏匡提为常委、省副书计并兼奎县市一把手。

魏匡在工厂出生,长期在企业基层工作,再有他在处理雾昌市国企关停并转破产改制、股份制改革和清算国企遗留问题上有丰富的经验。

尽管这样,奎县市还是整出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奎县事/件,震动了三江官场。事件很简单,一挑夫的工具,也就是一根棒棒不慎把一女人碰了一下,女人的丈夫出言不逊,称其是公务员,还暴打挑夫,大路不平旁人铲,围观人和前来处置的警察可能起了些言语冲突,导致吃瓜群众越聚越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众人成虎,这个事/件就莫名其妙地暴发了。

暴戾的大量市民向市政厅移动,有人喊了一嗓子,人们就开始冲击市政厅,然后是一阵乱打,他们破坏公物,损坏文件,占领了部分楼层,还从附近工地上捡来了砖头瓦块,准备与警方来个巷战对决。外围人群还打砸烧毁了不少驰援的警察用车和军警用车。

事/件后来平息了,但当大官的最怕一哭二闹三上吊,其他几个群认为这是奎县群官员整体水平差和不负责任的表现,有的甚至认为是个别奎县群官员不作为甚至唆使之下造成的。

由于事/件平息得快,魏匡和空降来的奎县二把手,不但未受任何影响,反而获得了升迁。这让奎县群的官员万万没有想到。

会哭的娃二吃奶多,为完全平息奎县事/件,为此三江省在新政策上对奎县地区的老百姓优待不少,还提出了把奎县市建成三江省二城的口号,高铁、铁路、高速公路、码头等大型基础设施都往奎县倾斜,奎县地区的一把手必须要由省委常委兼任。在财政返还和转移支付方面,奎县市所获颇丰,外省对口支援的钱财也最多。

但是暗地里,三江省的其他各群只要有机会,就对这帮奎县群进行打压和不受待见。这样一来,相对低调的老雾昌群在三江省里,是如鱼得水,官星闪耀,这个群很快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省直管市、县改革一时在全省实施不了。作为过渡,把雾昌地区管辖的其他县进行直管,原来的地区所在地雾昌小市的地盘上一下子分成了三个市区县,用于安排原来积存下来的干部。奎县地区也一样,它管辖的其他县归省里直管,地区所在地奎县市的地盘上一下子分四个县区,用于安排原来地区积存下来的干部。

先前合并到陪督省的云溪地区,干部全部由原来的陪督市级官员混编,适当增加省级编制,裁减下不少的官员。后来又有盆迪省三个地区并入,官员太多,职位短缺,极难安排。

除了新合并三个地区的一些卿点的负责人和表现特别突出的人进入省级班子外,其余的都在原来地区呆着,等候进一步的改革。没有几年,奎县市四市区再一次合并,雾昌三市区再一次合并,又下来不少的官员。

一时间,三江省的官位是一位难求。大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搬出十八般武艺,意图谋得个一官半职。送钱升官,升官捞钱,成了三江省一大怪相。

提醒:待审中好像APP中可以打开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7章 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