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青春校园 > 离婚后我在乡下种田 > 第11章 新路争议

离婚后我在乡下种田 第11章 新路争议

作者:清尊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0-09-27 10:41:38 来源:文学城

有村长帮忙,苏凌的秧苗终于有着落了,今天趁着天气好,他花钱雇了十来个村民帮忙插秧。

一开始,他站在田边小路上观看,看了十多分钟,觉得插秧很有趣,便跃跃欲试了。

不过,让苏凌直接赤脚下田,踩进泥里,那是万万受不住的。他的洁癖不允许皮肤长时间与泥土进行过度亲密的接触。

李大海帮他想了个招,从家里拿了一双父亲以前用的劳保雨靴借他穿。

于是,苏凌头带斗笠,挽高运动服的裤腿,穿着一双黑色长筒的劳保雨靴,踩进泥泞的水田里,手中拿着一把秧苗,学着李大海的插秧姿势,笨拙地把一小撮秧插进泥里。

人家的秧苗插得直挺整齐,他插得东倒西歪,惨不忍睹。他东张西望,瞧不出自己的手法和别人的有啥区别,为啥效果差那么多?

“苏哥哥,秧苗不能插得太浅,也不能插.得太.深,要保持在1-2厘米之间。”李大海拿着秧苗教他技巧,“像我这样用食指和中指钳住秧苗的根部,然后顺着它的根朝下,顺势插进泥里。”

苏凌试了试,仍然有点歪,皱着秀眉问:“没有尺子,怎么能知道插.得有多.深呢?”

李大海咧嘴笑:“靠手感,插得多了,就学会了。”

他十三岁跟爷爷下地干活,第一次插秧也和苏哥哥一样,七零八乱,遭到爷爷的各种嫌弃,后来连着插了三四天的秧,就熟能生巧了。

“靠手感吗?”苏凌拿着秧苗,慢慢地插进泥里,“这样?”

秧苗成功地立住了,苏凌露出欣喜的笑容,下一秒,秧苗又歪了。

得,还得再接再励。

这边苏凌跟在李大海后头慢吞吞地插秧,那边他雇来的村民,速度飞快,转眼已经插完一亩田了,苏凌佩服不已。

果然是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啊!

插了三行秧苗,苏凌腰酸都快直不起来了,被李大海扶着艰难地从田里出来,一屁股坐在田边的草地上。

“大海,你也坐。”苏凌见李大海要继续插秧,出声喊他,拍了拍身边的草地。

“没事,苏哥哥,我不累。”李大海摇头。

“你还未成年,我雇你算不算雇童工呀?”苏凌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手,从搁置在边上的箱子里取了一瓶矿泉水,递给李大海。

雇人干活,除了给工钱外,还要提供水和午饭。

水是他从小卖铺里买的矿泉水,午饭请张婶帮忙,用土灶的大铁锅,炒了米粉,米粉里加了肉片、虾仁、煎蛋、香菇、鱿鱼干,满满一碗,几位干活的村民们吃得津津有味,翘着拇指说苏凌大方,竟然加了这么多好吃的料。要知道,石溪村贫穷,大部份人舍不得吃猪肉,更不用说是虾仁、鱿鱼了。

李大海一脸感激地接过矿泉水,说:“在我们村里,十五岁是大人了,西村的阿章他妈都急着要给他找媳妇了。”

苏凌给自己也拿了瓶矿泉水,拧着盖子,诧异地问:“阿章?也只有十五岁吗?”

十五岁娶妻,会不会太早了点?女方呢?难道也是未成年?没有达到法定年龄结婚的,属于违法行为吧?

李大海说:“他初中缀学,十三岁跟他叔在镇子上给餐馆洗盘子端菜,一个月能赚两千元。”

苏凌蹙眉:“九年义务教育不用学费,为什么不读完初中?”

李大海揪着身边的草说:“初中在镇子上,我们村去镇子来返不方便,他爸舍不得花钱在镇上租房子,就不让他读了。加上他成绩差,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就想早点打工赚钱养家。等赚了钱,盖了新房子,娶个媳妇,生个儿子,给家里传宗接代。”

这样的事是偏远贫困农村的普遍现象,对自小生活在发达城市里的苏凌而言,匪夷所思。听了李大海的话,他心情沉重。这些少年本该意气风发,志存高远,却因为贫困早早地背负起家庭的重担,他们像折了翅膀的鸟,被限制在笼子里,无法高飞。

还都是孩子,却承受这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力。

见苏凌沉默,李大海丢下草,起身拍了拍屁股。“苏哥哥,我继续干活了。”

苏凌开口问:“如果我资助学费,你愿意继续念书吗?”

李大海转头,不敢置信地睁大眼睛,一脸茫然。“念书?我可以继续念书吗?”

苏凌温和地道:“只要你想读书,我就资助你,高中、大学、研究生……直到你工作为止。”

李大海墨黑的大眼里充满了希望,张了张嘴,几乎要应下了,忽然想到什么,他失落地低头,一脸黯然。“我爷爷不会同意。”

如果他去读书了,谁来照顾爷爷奶奶呢?爷爷去年中风后,手脚不利索,行动不便,奶奶年纪大了,家务活也干不动,爸妈一年到头不回来,除了他,还有谁能撑起这个家?

苏凌看他为难,劝道:“你爷爷那边,我去做思想工作。”

李大海内心挣扎,犹豫地说:“还是……算了,谢谢苏哥哥。”

吸吸鼻子,他对苏凌一笑,提起一捆秧苗,踩进田里。

苏凌望着他瘦弱的背影,若有所思。这孩子分明喜欢读书,却因为某些顾虑,放弃了自己的未来,太可惜了。

人多力量大,十几个人一起干活,七亩水田一天就插完秧了。

傍晚,夕阳将整片田野照得通红,归巢的鸟儿在天空飞过,凤凰山被染成了橘红色,领到工钱的村民喜气洋洋地回家。

苏凌的衣服和裤子上都沾满了泥,手里提着运动鞋,赤脚走在石子小路上。

刚才在田边摔了一跤,雨靴进了泥水,衣服沾了泥,他欲哭无泪,破罐子破摔,脱了靴子,赤脚踩进泥里,硬着头皮坚持了几分钟,好像也没想象中恶心。

人一旦打破原则,就肆无忌惮了。

最后一点秧,他跟着插完,看着一大片绿油油的田地,充满了成就感,身上的泥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进了院门,他走到池塘边,用池水洗了洗脚上的泥,脱掉运动衣,扔在草地上,正要脱裤子时,King从屋里“汪汪汪”地跑出来。

“哎哎,别扑,全是泥!”苏凌眼疾手快地捡起地上的外套,以防小东西趴上去。

“汪,汪呜!”小奶狗围着他团团转。

苏凌无奈,匆匆地洗了洗,往屋里走去。“等我洗完澡再和你玩,好不好?”

“汪!”小奶狗摇晃尾巴。

苏凌弯腰,挠挠它的下巴。

二十分钟后,他把自己洗刷干净,散着一头半湿的自然卷发,穿一身宽松的衬衫和牛仔裤,从楼上下来,抱起蹲在地上的小奶狗,上下其手,揉得小家伙开心地露出肚皮。

玩了好一会儿,他放下小奶狗,准备做晚餐。

“小苏,小苏,你在家吗?”院外,传来张婶的大嗓门。

苏凌走过去开门,疑惑地问:“张婶,有事吗?”

张婶说:“你快去趟村委会吧,老许家为了造路田地的补偿款,和村长吵起来了。”

苏凌一头雾水:“补偿款不是说好了吗?为什么要吵?”

张婶啧了一声:“人心不足,蛇吞象哟!”

苏凌秒懂。无非是有人起了贪财之心,想拿到更多的补偿款。俗称,坐地起价。

给小奶狗的狗盆里放了狗粮,苏凌穿上外套,和张婶一起去村委会。

到了村委办公室,只见四五个人围着村长,七嘴八舌地说着话,村长拉长了脸,面无表情。

“哎,让让,让让,小苏来了!”张婶胖胖的身体往前一撞,硬是给苏凌开出一条道。

大伙看苏凌来了,安静下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苏凌猛瞧,仿佛他是一块移动的金元宝。

苏凌一脸淡定,走到村长面前,低头看办公桌上的工程地图,不解地问:“村长,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金村长瞪向角落里那对头发花白的夫妻,冷哼道:“既然小苏来了,那你们就自己和小苏说说,究竟想怎么解决问题。”

老许一脸褶子,眼神闪烁,被身边的老婆子扯了下衣摆,连忙道:“呃……是这么回事……造新路是大好事,全村的人都同意,可是赔偿金方面……是不是少了点?”

有人带头,另外几人立即跟风。

“是啊,是啊,我听说隔壁的柳河村造路,一亩地赔十万元呢!咱们村才赔六万元,是不是差得有点多呀?”

“为什么不在原来的那条道上修路?新规划的路不经过我们家的田地,我们家不就没有赔偿金了?”

“凭啥有些人赔得多,有些人赔得少?”

“这太不公平了,我们觉得不合理。”

都是些没什么文化,年纪超过五十岁的中老年人,个个觉得自己吃亏,争先恐后地想得到更多的赔偿金,说出来的话,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苏凌对他们的话充耳不闻,拿起桌上的工程地图,仔细查看。

前几天他和村长去了趟S市,找到一家造路的工程队,谈妥价格后,工程师给他们规划了一条新路。

原来出村的那条泥路弯弯延延,拉长了路程,不仅浪费材料还浪费田地,所以工程师给他们找出一条最短路线,从村口走直线到达柳候停,全程只有一千三百米,比原来的两千一百米少了八百米,既缩了路程,还为苏凌省了大半的钱。苏凌和村长自然双手赞成,可一些村民不这么想,他们只觉得自己拿到的赔偿款少了,而那些没被征用田地的村民,更是感到自己吃亏了。

造路本是一件善事,但被某些贪婪的人一搅和,就变味了。

“大伙静静,静静——”李月娥出声打圆场,“小苏是城里来的贵人,愿意捐钱给咱们村造路,大善大德,你们嚷着要赔偿金,不觉得令人寒心吗?”

村民被她这么一说,安静了下来。

“李姐说得对。”另一个村委干部赞同地道。这么多年了,终于有人肯出钱修路,他们感谢还来不及呢,竟然有人自私自利地想从牟利?

村长严肃地拍桌道:“柳河村是柳河村,石溪村是石溪村,他们村怎么赔款我管不着,咱们村的价格是大伙开会商量的结果,当初大家都按手印同意了,没道理临时变卦。老许,你们家的田地征用了半亩不到,按三万赔款,已经优待了。”

他们村的征地赔款,完全符合当地政策的标准,他作为村长,不能让村民赔了,但也不能让一个捐款造路的好人当冤大头。

老许欲言又止,他老婆张秋脸上堆起笑容。“别人家征用的是水田,我家的是菜田,我听人说,水田和菜田的赔款费不一样,所以过来为自己争取点利益,这没错吧?”

苏凌放下工程地图,看向老许,温和地问:“许伯伯觉得赔多少合适?”

老许轻咳了几声,比了比手指。“八万。”

“八万?”李月娥惊呼,“半亩地还是一亩地?”

张秋立即接话:“当然是半亩地了!菜田比水田值钱呐!”

“八万,半亩——”苏凌的手指在工程地图上轻轻地敲着。如果换成刚到乡下的自己,面对这样的场面,只怕束手无策,甚至可能会出于同情,心软地同意赔付八万元。不过,如今在乡下住了一个月,对村民有一定的了解,尤其上周发工资时,发生李月娥中饱私囊的事,苏凌懂得了做好事不能一厢情愿,否则有些人会得寸进尺,毫无底线。

老许满脸期盼地望着苏凌。

苏凌的手指在地图上一划,问村长:“这块就是许伯伯家的菜地吗?”

村长道:“对,这一大片都是他们家的地。”

李月娥凑过来看着地图,肯定地说:“新路走直线,必须穿过老许家的地。”

苏凌笑了笑。“其实也不是必须走直线。”

他话一路,其他人愣怔。

啥意思?啥叫不是必须走直线?

老许的心更是提到了嗓子眼,紧张地抓住李秋的手,李秋也有点慌了,眼睛下意识地瞟向李月娥。

村长捋着山羊胡子,看着苏凌修长的手指在工程地图上划出一条新线路,惊讶地蹙眉。

“你要绕过老许家的田?”

老许不敢置信地瞪眼。

苏凌:我看起来真的那么像一个移动的金元宝吗?

李大海:像!

————————————

PS:再次申明,本文架空,请勿过于联系实际,么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新路争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