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蓝色长廊之谜 > 第04章 第十堰

蓝色长廊之谜 第04章 第十堰

作者:内田康夫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0-05-20 01:49:25 来源:转码展示1

1

在“花卉姬馆”玻璃暖房入口处的正对面,有一处沙龙风格的接待客人的地方。xiaoxiaocom山原道男将浅见和今尾芙美引入那里,吩咐正在整理支票的女子上茶。

四周都装饰了几乎高达天棚的兰花,红茶的浓香完全淹没在兰花的清香中,给人种雅致脱俗的氛围。

“浅见先生大概不知道吧,山原先生拥有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占有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

芙美像夸耀自己的事业一样赞许道。山原害羞似的笑着,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个稳重的人。

这座建筑是商品陈列室兼现场出售处,生产工厂离这里不远。即使这样,日本第一的洋兰生产厂在小小的乡间小镇、乃至于德岛县形成了不小的文化冲击。

“采访蓝色长廊,不从第十堰开始不行吗?”

啜了一口茶后,浅见回到刚才的话题,率直地问道。

“哈哈哈,没有说不行!”山原尴尬地笑着,“可是,现在吉野河的话题全集中在第十堰上。”

“啊……”浅见模棱两可地应道,“那还不十分清楚,实际上方才在图书馆看了建设省出版的《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书中介绍了第十堰的情况。”

“呀,你看了那本书?”

“嗯,看是看了,但总觉得写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知为何目的要发行那本书?真是捉摸不透。据说第十堰建于江户时代,明治时代曾经要拆除它。”

“是那样!”

“那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呢?”

“是这样的。总之,现在再次提出拆除问题,本地舆论分成两派,引起激烈争论。这么说,浅见先生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才说来采访蓝色长廊的吧?”

山原仿佛说“你是个满不在乎的家伙”——用异样的目光凝视着浅见。

“不,我并不是来采访那样的社会问题。我此行的目的是采访以德岛县旅游为主题的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这样,偶尔碰到县里发布‘蓝色长廊’构想,所以我想我很幸运,并想以此为主题进行采访。”

“那么是采访观光呢?还是采访蓝色长廊呢?”山原的脸部渐渐浮现绝望的表情。

“噢,当初是那么打算的,可是爬朝山道,过祖谷溪,一路遭遇奇怪的事情:遇见女儿被过路妖魔杀死的一对夫妇,听说一对男女乘坐的车子坠落深谷的事件,在有罗汉的寺庙被一位女子欺骗……总之,是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奇遇。”

“呵,遭诈骗了?有没有损失……”

“不,损失倒没有什么,只是付了一顿午饭钱,羞得她面红耳赤就过去了。”

“那真是对不起啦!”

“为此,不管喜欢不喜欢,观光采访一事只好扔在一边,不得已将工作转移到自己不擅长的事件报道上来。也可以说是顺便。遇到第十堰这个吉野河的焦点问题是不能回避了,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务必谈谈好吗?”

“嗯,是顺便吗?……”山原一副试探的样子。

“不,我那是委婉的说法……正如你所说,那是相当深刻的社会问题。”

“深刻是深刻,对于我们世代居住在吉野河流域的人们来说,的的确确是二者必择其一的紧迫而深刻的问题。这不仅是吉野河,而且是全国所有地方必须面对的问题。”

“那么说,是保护自然环境还是开发……”

“诚如所言,特别是最近,从长良川河口堰和有明海泄水闸工程的经验来看,大规模开发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是有目共睹的,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照这么说,吉野河也有河口堰计划了?”

“是呀!连浅见先生这样的记者都不知道,可见中央的人们是何等不关心地方呵。说起吉野河的河口堰——严格地说,是在入海口逆流而上十三公里的地方,在那里筑起活动坝,拆除原来的第十堰,这就是建设省的计划,目的是采取防洪对策。”

“啊!是那样呀,确实如书上所说,就是为了抵御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胁町也会受害吗?”

“哈哈哈,是那样写的吧!”

“总感到是随心所欲的写法,也就是说,是为了推进项目建设的自私行为!”

浅见往杯里加了水,山原一个劲地笑。

“山原先生是反对河口堰吗?”浅见的提问击中要害。

“啊,怎么说好呢?”他疑惑地歪着头。

“不赞成吗?”

“呀,我只是一个花匠,被风一吹就可怜地摇摆起来!”山原支支吾吾地说着俏皮话,“正在酝酿反对吧!”

芙美焦急地说道:“喂喂!你还未决定啊!”

“那么说,今尾小姐是反对派啦?”浅见问道。

“当然啰!”芙美耸了耸肩膀,“我家里祖父、姐姐都是强硬的反对派!”

两位亲人是怎么回事?浅见刚想问,山原就抢先说:“她的爷爷……”与先前慢声细语的口吻不同,说话快得像“机关枪”,浅见感觉自己的提问被他封住了。

“说起今尾武治老人,他是知晓胁町‘蓝’昌盛时代的最后一个人了。不但胁町,而且他还知道吉野河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你爷爷今年多大岁数了?”

“八十七岁。”芙美即刻回答。

“你要调查吉野河的事情,我算什么,带你到她爷爷那里去不是很好吗?”

“行啊……”

没有带浅见去,大概有什么理由吧!在芙美低下头的瞬间,脸上掠过一丝为难的神色。

2

最后,在山原的强烈劝导下,芙美把浅见带到祖父居住的地方。

“爷爷比较任性,也许会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请别生气!”芙美絮絮叨叨地叮嘱一番。今尾的家系胁町的古老家族,使人感到更具历史的沧桑感,不用说房梁上有棁。

在房后的空地上停了车,沿院外走半圈甬道才能到达院子大门,然后通过内院才能进入正房。但芙美似乎不想走正门,她打开光亮精致的格子窗,一只脚刚迈进去,一股醋酸的气味扑鼻而来。浅见心想,这恐怕就是染蓝的味道吧?

浅见从三合土铺地的宽敞的大门进去,穿过约有二十张榻榻米铺席大小的铺着地板的厢房,只见左右两侧房间成u字形排列,从三面环抱整个庭院,一看便知是个大户人家。

芙美打开与厢房右侧相连的房门,招呼浅见进去。原本是屏障,经过改装,砌了一堵墙,墙上开了一道门。这种设计风格有点与家庭不相称,里面是一间极普通的客厅,只有到了这里,才会忘记这是一户有棁的人家。

上了茶稍等片刻,芙美带着祖父武治老人进入房间,随着咳嗽声出现的武治,怎么看都不像八十七岁的老人。身高大约有一百七十厘米,在他那个年代属大个子了。头发雪白,脸上皱纹像刀刻一般,但步履稳健,眼光敏锐,具有堂堂古代武士的风范。

“听说你想听听第十堰的事情?”

原以为说出地道的阿波话,需要芙美翻译,可出乎意外他竞说出几乎与东京话一样的普通话来,浅见吃了一惊。芙美马上察觉,说:“爷爷年轻的时候一直呆在东京。”

“闲话少说!”

武治老人一脸苦相,催促着浅见赶快答话的样子。

“我看了建设省出版的一本书,书上讲,提起吉野河治水,第十堰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浅见像小学生一样紧张地提出疑问。

“啊,说什么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那简直是恫吓!”武治直截了当地说道。

“一开始,那个计划出笼的时候,说它八十年一遇,什么时候变成一百五十年一遇啦,如还嫌不够的话,可以说三百年一遇,甚至可以说千载难逢,尽提这些毫无道理的邪说。总之,最初提出活动坝,制订方案,取决于设定的参数,目的是要增强说服力。实际上,即使遇到了一百五十年一次的大洪水,现在的第十堰不仅可以足够抵挡,而且……总而言之,这种说法就是为了造成沿河两岸居民的恐慌,使他们认同这种必要性。这可以说是行政或建设推进派的惯用伎俩,实在可恶!”

真厉害!浅见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但论理严谨,而且言语中透着一股年轻人的锐气。

“啊,现在能够经得住一百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是事实吗?”

“不错,是事实,听说专家进行了模拟试验。其结果,即使一百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来袭,堤坝还有两米高的余地。”

“可是,我觉得,行政方面有责任确保万无一失,所以他们想建活动坝也是可以理解的。”

“胡说!”老人呵斥道。浅见缩头挠腮,芙美慌忙规劝爷爷:

“活动坝不行吗?”浅见诚惶诚恐地探问。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武治老人断然否定,“第一他们计划的着重点之一是治水问题,如刚才所言,模拟的结果,明白无误地得出了无需建活动坝的结论。第二,是所谓水利问题,自泡沫经济以来,不会去建许多的工厂,没有水资源的需求,今后也不会有新的需求。第三,建设省涉及到改善环境问题,这简直是一派胡言,如果修筑了活动坝,自然环境就变好的希望等于零。综上所述,在吉野河修建活动坝啦、河口堰啦,全然没有必要!”

“尽管如此,想要推进计划付诸实施,仍然是公共投资吗?”

“是的,反正想要投钱是他们的目的,建设费该是一千亿日元,假如工程开工,恐怕还打不住,或许要一千三百亿或一千五百亿。对于承包商和政治家来说,好比是从喉咙里掏钱。当然,地方上也会有利益分成,这些都是事实。虽说是暂时的,但以土建行业为主,带动经济的效果也许是巨大的。可是,之所以这样说,毁坏了第十堰这个德岛县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就如同将灵魂出卖给了恶魔。如果不看准这一点,就会遗恨千载。”

武治老人一口气说完,喘了一口粗气,肩膀上下起伏,到底是岁数不饶人。可以不必那样费尽心血讲嘛——浅见真为老人捏了一把汗。

“第十堰为何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呢?”言外之意,大概是说堤坝的高度吧。

“嗯?什么为什么?难道你还没有看过第十堰?”

“没有!还没有看过!”

“蠢货!”老人又骂道,“没有看过第十堰,就没有发言权。不要把这样的人带到我这里来。”呵责芙美后,老人气呼呼地站了起来。

3

不亲眼看看成为问题焦点的第十堰,就无从谈起——遵照老人的意见,浅见在芙美的陪同下前往现场。

“咳,我说的吧,惹你生气了,是不是?”

芙美从副驾驶座窥视浅见说道。怎么看她也不像惭愧的样子,而是一副觉得挺有趣的表情。

“生气的是你爷爷,而不是我,他不是说,没有看到至关紧要的第十堰,还是用酱汤洗洗脸再来吧!”

车不是走主干道,而是选择了沿吉野河的道路行驶。吉野河两岸堤坝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一公里,是一条河床宽阔、水面壮观的大河。实际的主流沿河中心线忽而偏右忽而偏左,形成百米宽的急流,奔腾而下,两边河床的滩涂上水草繁茂,到处都是葱郁的竹林。

“听说急流向两岸的堤坝渗透扩张,不过我还没有见过。”

“那是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与那不一样吧,洪水超过这么高的堤坝真是无法想象。”

的确看过之后的感觉是,这么宽阔的河面,如此高的堤坝,要涨满水流量是不可想象的。上游有闻名的早明浦水库,一百五十年一遇的洪水是荒唐的无稽之谈。武治老人称之为“恫吓”是可以理解的。

下了县道“西条一北岛线”,在一个叫上板町的地方渡过了河。芙美解释说,那个方向是最适合观看第十堰的地方。

驶过了六条大桥,向左拐不久就停了车。站在堤岸上可以看到第十堰,极其壮观!称之为堰,浅见想象就是普通的拦河坝。但那种印象完全错了。一个长约一百米,像“魔鬼的搓衣板”一样的大坝横卧在整个河而上,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拦河大埙。湛蓝色的水已经蓄到坝的上部,离略微倾斜的“搓衣板”顶部还有七八级,形成清澈的急流,一面扬起白色的飞沫,一面飞流直下。在堰的四周,到处伫立着白鹭,似乎瞄准了水中的鱼儿。远远望去,这是一幅多么恬静而壮美的图画!

“来到这里,可调节一下身心了。”

芙美亲切地说道。

可以看到,被拦河坝挡住的部分上涝水,分流到了旧吉野河。这里在《四国三郎物语》这本书里作了介绍,是将吉野河的主流引向原来的别宫河的分流点。

“真不敢相信,这是二百几十年前建造的。”

浅见发出了感叹。而且在这期间一次也没有决口,真是了不起。老人所说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点也不夸张。

“在离这一公里的下游修建活动坝后,再把这座大坝拆除,这就是建设省的计划。”

“嗨,毁掉?太可惜了!”

想法未免天真,但这确是浅见的感想。这样的景观在日本,不,即使在全世界也难得一见。即使想要重建,用现代科学技术反而难建这样的非功利性水利工程,无论如何也建不起来。

“必须拆除它是急等解决的问题吗?”

“所以说那是一百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可是,你爷爷不是说,不用担心模拟试验的结果吗?”

“推进派说那只是反对派单方面的试验。”

“嗯……可是……只要看一看这里的风最,毁坏这么好的东西,再花一千亿修筑活动坝,是否有这个必要真值得怀疑。我感到,依然是动用公共投资来修建活动坝。”

“是吧!”芙美声音激昂地说道,“我们坚决反对。假如工程开始,土建行业和—部分人会找到工作,也许赚到钱,但那是一时性的。与之相比较,失掉的会更宝贵。或许浅见先生不明白,如果第十堰被拆除,活动坝建起来,这优美的风景就荡然无存;鱼类的回游让人担心,吉野河的丰富物产因此发生变化,这是十分悲惨的。”

芙美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浅见先生可曾见过长良川河口堰?”

“噢,见过!”

“那么,你大概知道吧!请你设想一下,那个奇形怪状的像监狱的监视塔一样的建筑物横卧在那里,那吉野河就不成为吉野河了。吉野河将变成了人类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只会流水的工具。”

或许过于激动伤感,芙美边说边流出了眼泪。

“现在的情形如何?赞成派与反对派的比率?”

浅见提这样的问题未免有点冷酷。

“双方都很少,但看起来推进派的势力正在增强。假若这样的不利局面持续下去,一般市民也一定会泄气的,这可是逆时代的潮流而动啊,如同阿波蓝被化学染料打败而灭亡一样,吉野河或许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不会发生那样的事情的,否则,不是‘蓝色长廊’,而是变成了‘混凝土长廊’。不是要重新认识蓝吗?不是可以刮起重新认识第十堰的好处的风吗?”

浅见仿佛要鼓舞芙美似的,特意轻轻地说道。

“啊,是嘛!假如蓝色长廊消失了,混凝上长廊……不愧是采访记者,说得多好!下次若遇到推进派的人,就那样说。”

芙美来了少许精神。

4

返回与来时相反,沿着南岸的公路行驶。

这边靠近河岸,可充分欣赏吉野河的风景。

浅见第一次见到了一下大雨就沉入水底的“潜水桥”。吉野河别名叫“暴河”。每逢大水流经的桥梁,就会沉入水中,浅见敬佩想出此办法的先人的智慧。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先人们“顺其自然,与自然共生存”的思想。

武治老人照旧板起面孔迎接客人。

脸上一副不屑一顾的神情,似乎在问:愚蠢的城里人学到了多少知识呢?芙美满怀信心地向祖父披露了浅见刚才的“学识”。

“浅见先生说,假如毁坏了第十堰,那就变成了‘混凝土长廊’,而不是‘蓝色长廊’。”

令人吃惊的是,芙美与祖父说话的口音,变成了标准的普通活。

像浅见这样经常旅行的人感到,随着广播和电视的发展及普及,现在方言正在从日本消失,无论去哪个山村,年轻人几乎全都会说普通话。也许这是时代的潮流、民族的进步,但由于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这也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丧失。

‘嗯,不要说好听的!”

武治老人微微歪着嘴唇,似笑非笑的样子。

“我想如此工程浩大的拦河坝,在二百几十年前的古代建成,其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浅见说道,“我们不能忽视,那不仅仅是古玩摆设,在现实中具有很好的功能。我想,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发挥第十堰的作用,而不是首先考虑建活动坝。”

“说得好!”老人满意地点了点头,“我认为,官吏之流是不会去考虑的。为了说明第十堰的陈旧问题,作为其对策,首先把修建活动坝作为前提,再列举许多理由来说明第十堰的陈旧,在这之前,没有认真讨论过第十堰的修缮或改造。至少在活动坝问题之前,在我们面前没有提出不可能整修的问题,突然出笼的就是建造活动坝,需要一千亿日元建设费。”

“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昭和五十九年由建设省提出正式的实施计划并开始立项作业,为制订基础数据而进行的预备调查,由德岛建设事务所和委托调查研究所已于昭和五十五年着手进行。”

“昭和五十九年是几年前?”

浅见屈指算来。日本年号极其烦杂,没有效率。昭和六十四年及平成元年,平成x年相当于昭和z年,一旦核算成公历年就明白了,不知为什么不正式启用公历年。

总之,平成九年换算成昭和年,应是昭和七十一年。可是按照年度计算,三月份应是昭和七十一年。

“十二年前吗?……”

无意中说了那句话,这时浅见的心里却像针扎似的一阵疼痛。

(十二年前——)

同样的一句话,早上在池田警署听说过。

十二年前的昨天,一辆小车坠落祖谷溪,车上一对男女当即死亡。

“官署早在十六年前就开始计划了,我们在数年之后才知道那件事。”

老人说话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很遥远。浅见意识到突然袭上心头的联想。

祖谷溪杀人事件与第十堰问题毫不相干?但整整十二年岁月沧桑的重叠、巧合,这种奇妙令人不安。这种毫无意义的偶然巧合,总是萦绕在浅见腑海里挥之不去……

“我认为建设省是骗子,不,是强盗,可以说有时通过破坏环境来间接杀人。就拿第十堰问题来说,他们不问事实,把适合自己的东西作为学术性证据公布于众,在后台操纵的是承包商和政客。一旦这样决定了,市民不论怎么说,不论怎样反对都要强制执行。预算决定后,社会形势无论发生什么变化,或者工程本身失去了必要性,绝对不会中途停止。因此,才造成了六道湖排水开垦工程这样无用的东西。”

老人不顾浅见的困惑,滔滔不绝地叙说着。什么强盗啦,杀人啦,似乎有些过激,但也反映了老人对吉野河满怀深情。

不过,浅见的耳朵里,不时响起“杀人”的词语、简直像看透自己的心思一样,不由得暗暗吃惊。

“譬如,在推进计划时,官署首先进行的调查是环境影响评估。即调查生物的繁殖状况。调查设施建设如何对环境造成影响。虽说这种做法理所当然,也很好,但这样形成的资料无论如何也不给一般市民看。公开的时候已经做了大幅修改,不符合自己利益的事实完全被掩盖了,如会损害香鱼的繁殖换成了几乎没有影响。这明摆若是蒙骗嘛!如果不把这称之为欺骗,把什么称为欺骗呢?”

武治老人的记忆力和判断力如此准确,令人惊叹。他不断地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甭说他年老昏聩,连年轻的浅见都不如他精力充沛。

“有没有与市民——特别是反对派进行讨论?”

“讨论过,可对那帮家伙来说仅仅是形式,只是手续而已。装装样子听听反面意见,却紧紧抱着用纳税人的钱调查得来的资料,只公布适合他们的部分。把事实隐藏起来,说一些威胁人的话,要问根据在哪,就逃避说根据不能公开,真是毫无道理!”

“可是,我认为,官署的人要么无视市民,要么隐藏环境影响评估的坏结果,不认为那样好!”

“当然,官署里也有正义者,眼看自己的上司与政客、承包商勾结在一起,想要推动计划实施,一定会感到痛心的。可是,即使有这样的人,在政、官、财一体化的压力面前,要么被简单地清除,要么被毁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