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 > 兰若蝉声 > 第二章 九龙绕柱夸命数 三犊出世闹江湖

兰若蝉声 第二章 九龙绕柱夸命数 三犊出世闹江湖

作者:扫叶僧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02-26 15:03:38 来源:转码展示1

“千乘之国,其地千成,计积九十亿步。mengyuanshucheng问其方几何?”

这是一道《九章算术》的例题,只有简单的单位换算和十亿级数位的开方,自然难不倒暅之,他轻松作答,“三百一十六里六十八步。直接开方计算可得。”

“空桑有神树。初岁生一丈,次岁增半丈,每岁其增半之。问,千载之后,其高几何?”

暅之不假思索,随口应道,“两丈。”

庆云吐了吐舌头,继续提问,“今有圆廪,下周六尺,上周七尺,高六尺。委以新米,尖高一尺。问,米积几何?”

听罢这道题,暅之忽然面色凝重,转头对陈文赞问道,“令尊确实嘱咐陈兄必须解完这些题目方能离家?”

陈文赞点了点头,“家父特意嘱咐,要经由先生批阅。否则还需先生督学,不能远行。”

暅之叹了口气,扫视三人,最后把目光停在了瓠采亭身上。

只见后者笑颜如花,一脸天真,完全不像藏得住心事的模样。

但愿是我多虑了,暅之心中暗自嘀咕着,“这道题我解不了,文赞兄还需多向家父请教。今日之事,我也是有心无力,北上之行,文赞兄怕是要无缘了。”

计算锥与柱的容积,原本是难不倒暅之。

但是放眼天下,可精算求解,粒米不差者,不过十指之数,其中恐怕有一半都落在了祖家。

陈道巨怕是有些不便言明的原因,知道此番拦不住庆云,却想把儿子文赞留在家中。

祖暅之常随父亲外出测绘,随师父采药炼丹,没少在外走动,不似庆云还是个不知江湖世故的雏儿。

他心下暗想,当年檀宫之变,归根究底,是一场门派内斗。

所以此去魏地吉凶难卜,那个师承不明的瓠采亭也不可尽信。

也许陈叔和父亲对今天的情形早就有所察觉,陈叔在留下算经的时候已经猜到庆云会来找自己,而父亲又“恰好”又为自己计划了北魏之行,这便是一种嘱托。

念既及此,暅之的脸上露出了歉然的笑容,仿佛还在为无法破题之事介怀。

不料陈文赞却很洒脱,“嘿。我本来就不会剑术,你们带着也是累赘。我还是多向祖先生请教请教,先把这脑子补补。家父还希望他日我可以籍此谋个功名,讨个生计。”

瓠采亭嘟起小嘴,在陈文赞的脑袋上重重拍了一下,“你这个脑子啊,是要补补!多读点书,说不定还能做皇帝呐!”

陈文赞拨楞着脑袋,没好气地呛声,“切,上次暅之的老师给我算过一卦。说我命相暗合九五之尊,后福绵绵,离龙椅应该也差不太远。华阳先生的卦一向都是很准的,暅弟你说是不是?”

祖暅之对他这乐天的心性也很是无奈,摊了摊手,嘴角略带戏谑地微微上扬,“但愿这次也准!师父还说我能娶个公主呢。说实话,除了命理,我样样都服先生。”

采亭用肩膀在庆云臂上轻蹭了一下,神秘兮兮地问道,“那个华阳先生有没有给你推算过命相?”

庆云微微摇了摇头,“陈叔叔说易学是处世之道,非趋吉避凶之术,所以……”

陈文赞冷哼一声,“又把我爹抬出来了,我爹还说华阳先生并非凡人,闻他一席话,胜过枯读十年。”

然后他便挤着眼睛对采亭道,“他是怕自己的命相太过怪诞,吓着你。华阳先生说庆兄弟是‘九龙绕柱’之相。他就是那根柱,是天下栋梁,他一生会碰到很多真龙命相的贵人绕着他走。呶,我就是第一个。哈哈~”

与真龙天命的羁绊,遇到一个,对常人来说那都是三生有幸。

九龙绕柱?这家伙究竟是什么妖孽啊?

瓠采亭心中暗自嘀咕着,也罢,如今的洛京虎踞龙蟠,暗潮涌动,也许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就是破局的命星?

那自己的命运呢?族人的命运呢?

哎?九龙绕柱,就算把南北两朝帝王都算上还远不够数,难道中土之外,四夷五胡,未来帝王都会与他命运交织?那么……

“嘿,想什么呢?难道真被吓着了?”

望着三人投来的诧异目光,瓠采亭知道自己方才有些失态,便强颜敷衍道,“想是有些累了,奔走了一天,也没个歇息。明天还要赶路呢。”

暅之会意一笑,便将瓠采亭安置在院后的卧室歇息。

这观星阁并非会客之所,未设客房,三个大男人只能在阁中将就了一夜。

次日一早,瓠采亭被一阵急促的金鸣声闹醒,朦胧中只见室内华光大盛,七色璀然,几道光柱聚向山墙内侧的一根金属柱,反射出炽白的光芒,教人无法直视。

采亭又惊又奇,顿时清醒,而那几道光柱忽又消失不见,代之的是晨曦里柔和的自然光晕。

阁中的三人昨夜扯了不少闲话,此时还在梦中,但瓠采亭却像打了鸡血一样一路叫嚷着冲了进来。

三人不情愿地揉着睡眼,一脸苦笑。

暅之打着哈欠说道,“怎样,我说她一大早就会来把我们弄醒,让你们昨晚早点睡的。”

庆云大笑,“她这个样子,比我第一次看见你那些见鬼的东西时,要紧张多了。”

“合着你们是纯心看我笑话,才不提醒我提防那些古怪机关?”瓠采亭面带愠色,两道柳眉挑起,恰如一对弯刀,仿佛一言不合就会斩下一般,显然是被激怒了。

暅之摆了摆手,“可不敢看姑娘笑话,不过预先提醒的话,就不会有那种神秘感了,岂不少了很多乐趣?那只是天气晴好的时候催我起床舞剑的小机关,说白了就不值一哂。”

瓠采亭知道对方并没有什么恶意,加之好奇心上涌,怒气便冲淡了,“那是怎么做到的?那些光幕,还是……蛮漂亮的。此时太阳初升,难道它能自动感知太阳?”

“算是吧。

在做那个穹天镜的时候,家父和我取了一些边角料磨成了八面聚光镜,挂在东窗外檐下。

若是晴天日出的时候,这几面镜便会将日光聚焦在山墙的铅棒上。

那铅棒其实有两根,另一根在隔壁的机关房。

两根铅棒基本等高,架着一端开口的木槽,槽里盛有铜珠。

平时这个木槽略微地向闭口端倾斜,铜珠是滚不出去的。

但是聚光能生热,而铅棒遇热会伸长些许。

这样阳光射进来后就会抬高木槽闭口的一端,铜珠就会从另一侧的开口滚落,砸击下面的铜盘,发出声响。

当铜珠尽数落入铜盘,会压动机关将聚光镜收起,停止加热,两根铅棒的温度就会逐渐恢复平衡。

而每晚子时,大欹器泄流复位的时候,又会触发机关放落聚光镜,并在木槽中充填回收的铜珠,等待下一个日出。”

聚光生热,铅随热涨,这些原理对瓠采亭来说实在太过陌生。

虽说只听了个云里雾里,但她也更认定这阁中玄妙如神工鬼斧,唯有敬畏。“我,我们还是早点离开这鬼地方吧。这里步步都是机关,走错一步就是一场惊吓。走廊的灯火会自熄自灭,香会自燃,茶会自烹,连马桶都会自己清洗……”

“这些都不难,其实只要找对我们习惯的动作去触发,比如门的开合,坐立行止……”

“停!本姑娘现在只想走。”于是她便走,头也不回地窜了出去。

“你们去吧,我帮先生看着观星阁。”陈文赞对二人摆摆手,仿佛是做了一个很愉快的决定。

“如此便有劳了。”有学弟帮忙记录星图,暅之自然也是求之不得,也终于放下了最后一桩心事,与庆云一齐告辞。

话说三个年轻人一路同行,自是断不了口舌。

尤其是初知身世的庆云,更是把本门的情况及江湖大势问个不停。采亭和暅之也各凭所知,不厌其烦地讲解。

关于天下五剑宗,上古已有此说。

相传五帝以武立国,各传其秘,

黄帝轩辕剑,

赤帝雌雄剑,

青帝谪星剑,

黑帝玄武剑,

白帝灵猿剑,

并为上古五宗。

黄帝轩辕剑一度失传,至楚汉争霸时,项王得其残章,以霸王剑傲世。

三国孙坚又习霸王残篇,至其子孙策,孙翊殁,轩辕剑神髓已失。

西凉马家马孟起之出手法因霸道刚猛,神似轩辕,补为五剑宗之一,是为西宗。

但自马超殁,习此法者鲜有大器,在五宗之中,日渐式微。

赤帝剑传于刘氏,自刘邦斩蛇立威至刘先主顾应法成型,大汉五百年,此宗均为国术,声望益隆,俨然五宗之首。

南朝前朝刘宋奉迎其术,宋亡国之后,九王子刘昶北逃至魏,受封宋王。

这宋王虽是虚衔,但刘昶另建斩蛇山庄,自居刘氏当主,比之当年帝王世家,江湖地位有增无减,故能以剑宗正宗自居。

青帝剑有义士卞随得之,卞随本是夏朝末年第一战将。

汤攻夏桀,先媾和于卞随,故商王得天下,欲让天下于卞随,随以死拒之。

商汤感其高义,以卞氏剑为国技。

此支自纣亡而衰,再兴于卞庄子,号纷击法。

春秋卫人多习之,所传支派众多,统称东宗,其中又以聂氏,萧氏为翘楚。

黑帝化真武,秘传于道家。

自汉马明生创闪电法开宗,又传阴长生,旺于武当、青城。

而今的宗主正是祖暅之的老师——华阳先生陶弘景。

虽然道宗的声势比不过斩蛇山庄,但陶弘景本人剑术冠绝天下,乃是江湖共识。

且先生兼通古今万象,对奇门术数,丹石岐黄,锻铸冶炼,无所不精。因此江湖也少不得让三分薄面与道宗。

至于白帝一脉,因昔白帝遭驱逐,本无传人,仅留有壁画解其剑意。

恰有通灵猿公,观画演习竟使其重见天日。

灵猿传越女,越女曾为越国师教。

越国被楚国灭后,一些族人北逃至齐鲁,越女剑因此北传,齐将檀子凭之拒楚,煊赫一时。

齐威王置稷下学宫授礼,大获成功,于是仿其制式授剑,拜檀子为天君,乃有檀宫。

结果不负威王所期,檀宫桃李天下,极盛之时天下习剑者半出此脉,始有天下剑术出越女之说。

檀宫第二任天君王聚创起落法,凝炼越女剑意精华,仅供齐国王族內传。

王聚为彰檀子之功,以檀君自称。

其后檀宫之主皆从此俗,而檀君之号也只可由齐国王族诸支脉继承。

其中檀,王两姓又占其大半。

诸檀君中,又以曾任箕子国国师的四代檀君王俭,曹魏国术师范二十七代檀君王越,以及南宋名将三十六代檀君檀道济最为出名。

齐亡后便无檀宫,但传人仍以檀宗自称。

及檀道济因事获罪,宋文帝恶其“养寇自资”,在南朝对檀宗进行了大规模清洗。

索性有庆云的父亲,也就是第三十八代檀君庆易寒,带领门人在北朝重新凝聚成势力。

北朝拓跋氏是鲜卑胡人,庆易寒不愿见江山为胡虏所僭,遂效先祖之志,行刺魏王,可惜功亏一篑,招致灭门。

自此檀宗在南北两朝都沦为逆党。

十余年前南遁的门人,也都只能如陈道巨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

而今世人虽然仍尊东宗纷击法,檀宗起落法,剑宗顾应法,道宗闪电法,西宗出手法为天下五宗。

但檀宗,西宗两脉已沉寂多时,若非近年也没有什么优秀剑派后起,两派仅靠传说中的威名,保全宗派的地位已是非常勉强。

“父辈当年亦曾笑傲江湖,岂能眼睁睁看着本门七百年的辉煌堕于我辈!我要完成乃父遗志,刺胡王,复河山,壮我檀宗!”

庆云此前隐居一隅,不知烦恼,此时初知江湖旧事,不免锐气上涌,胸中波涛起伏。

要是没有人拉一拉缰绳,这小子怕是要闯祸,祖暅之心下已是这般盘算,“庆弟,凡是不可意气用事。

令尊在世时,檀宗气势方盛,此事尚不可为。

而今门人群龙无首,百废待兴。

而魏宫冯太后已殁,拓跋宏独握权柄,清迂去腐,大举改革,国力中兴,声望益隆。

此消彼长,希望更是渺茫。

如若失败,个人性命到还是小,

可檀宗余脉难免又要承受一番暴风骤雨,届时更难再起于江湖,庆兄弟岂不成了罪人?”

庆云双眉紧蹙,心知暅之所说在理,但此前从未遇过如此重大决断,不知该如何权衡。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庆兄弟,我挺你!”

采亭勾住庆云的肩头,轻轻拍了几下,双眉上弯如弦月,如花般的笑颜就绽开在庆云眼前。

吐出的兰香仿佛已绕进他的喉头,直接渗到了心底。

庆云心中本就是一团烈火,此时更是有一股热流自腹底喷出。

什么豪言壮语,赌咒发誓,仿佛原本就是嚼碎了噙在口中一般,一股脑地涌了出来。

门派,华虏,江山,大义,不过都是障眼的飞灰。

而背后那道真正的激流,还是被庆云硬生生憋在了小腹,没有随铿铿言语吐露出来。

祖暅之见状,也只能摇头。

檀宗之事,他本是外人,此时再劝,并不合时宜。

更何况其中夹杂了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方刚血气,若是再劝,恐怕连兄弟的位置都坐不住了。

而今时局动荡,响马猖獗,几人为求稳妥,先是选择了水路。

但船做得久了,不接地气,难免无聊。

采亭首先是坐不住了,定要在徐州买马改走官道。

“我可不是新出道的雏,”

瓠采亭有意无意地瞄了庆云一眼,而后者也只能故作不知,“我自小随父母跑生意。到了魏国,有我在,无需担心。徐州有一家商号,和我父母多有往来。我可以托他帮我们买几匹带印记的魏**马,那些江湖肖小见了,不敢乱打主意。”

暅之见她说得认真,便也默许了。

“庆师弟,这徐州可是龙穴。昔彭祖建国,楚汉争霸,孙曹刘天下三分,到而今南朝宋齐世家,其间帝王均与徐州不无干系。你那九龙绕柱之相,在此地多盘桓些,说不定便能捉到几条真龙。”

“师姐,你又拿我说笑。”庆云口中虽然推搪,但面上毫无不虞之色。

“前面像是有什么大事,那么热闹。这阵仗在广陵可不多见。”若非暅之提醒,两人都未注意街口密密麻麻的人群。

暅之寻路人问得究竟,原来是小龙王元法僧在招聘武术师教。

小龙王的父亲江阳王拓跋钟馗号称拓跋氏第一勇士,当年为平定盖吴叛乱,只身入终南,再无音信,但盖吴乱党也从此销声匿迹。

江阳王留下的一对幼子被收养在皇宫,所遇甚厚,但不知为何冠礼后都不得分封。

元法僧仅受封龙骧将军,因而自称小龙王。

皇族私用王号本是重罪,但家谱上小龙王的辈分颇尊,高了今上两辈,拓跋钟馗又是族中数一数二的勇士。

故而今上对元法僧格外对待,并不不以为忤,甚至自己也在非正式的场合用过这一称呼,这小龙王的名号便算是坐实了。

小龙王自幼便有乃父之风,嗜武入魔。

魏帝拓跋宏推广汉姓,易拓跋为元姓,元法僧第一个支持,只因用汉姓更易亲近江湖人士。

这些年他高薪聘用武术师教,若是没有本事想混饭吃或者有藏私之心,下场自然是极惨。

但即便是倾心相授,以这小怪物的悟性,不出几年便能青出于蓝,反把老师打得非死即伤。

大家都知道这差事是烫手的山芋,纵然报酬再高,没些斤两的人物都不敢来应,所以每次招师都会引来猎奇的人群,反成了盛事,倒是便宜了一干商贾。

“这小龙王如此蛮横,还有谁会来应征?”庆云奇道。

“嘿,这位小兄弟就有所不知了。

当今的徐州刺史正是斩蛇山庄主人宋王刘昶,那元法僧本来就是冲他来的。

而宋王自然不想收这个刺头,所以称病推脱。

但虽说推脱,又哪儿敢置若罔闻,只能作势动用江湖关系,寻些奇人异士,选拔能者以供小龙王挑选。

这次选拔的裁判是代表江湖发起人的斩蛇山庄少庄主宋王世子刘承武,代表大魏宗室的广陵王元羽,和小王爷自己。”

“广陵王,你爹的地头已经被魏帝封出去了。”庆云用肘轻轻推了推祖暅之,小声说道。

“少见多怪,现在魏国控制的州郡属地,在南朝被分封遥领的也不在少数。继续看你的热闹吧!”

庆云三人都是习武之人,便寻了处较高的楼宇,攀缘而上。

楼顶似是已经聚了不少同道,大家相互莞尔,便又将注意力投向了场中。

庆云伸着脖子仔细打量,眼见未被淘汰的还有四人,各个看上去都是莫测高深。

其中一个铁塔般的壮汉先走了出来,朗声唱名,“大开碑手裴独寂,向小王爷现丑!”

》》》》》敲黑板时间《《《《《

自五十年代金梁古风尘三侠开创的新派武侠盛世以来,对于剑法的描述,创造不知凡几。有的古朴肃杀,有的天马行空,引无数读者心向往之。

在本作当中,关于剑法描述有意走了些更复古的味道,斗胆为剑道溯源。

所谓剑道,最早出自《吴越春秋》。吴越之地好剑击,产名剑,越女剑法天下传。

剑击和剑舞已经是席间常见的佐餐节目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鸿门宴》就是当时剑术技击风气的写照。

自汉代开始,陆续有一些剑术名家见诸正史,比如虫达,王越。

大约到了宋代,套路武术开始盛行。套路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部分,主要是训练植物神经反应,类似我们现代对于驾驶打字的训练。在高速对抗的胜负之间,绝大多数的反应不是经大脑思考后做出的。所以套路武术并非糟粕,只不过在实际技击对抗当中,是无法摆脱力量,速度,耐击打等身体素质的牵制,而身体素质正是现代竞技武术体育所研究的核心。

同样是在宋代,大海彼岸的岛国剑道才开始萌芽,刚刚出现以锻炼劈砍方式为主的“一刀流”。

日本剑术的全面开花是在中国的明代。在我国明代军事小品《阵纪》中曾经记载:剑用则有术也。法有剑经,术有剑侠,故不可测。识者数十氏焉,惟卞庄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剑,庸或有传。此在学者悉心求之,自得其秘也。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剑法也已经有数十种之多,而五祖为大。而在这数十种“小剑种”中,还包含了诸如武当剑,太极剑,达摩剑等等大成于明代的剑术武学。我们现在吹得神乎其技的武道经典,都要敬五祖为大,那么这五祖剑的风范该是何等的令人高山仰止呢?

因此本作中关于剑道门派的基本设定,便是根据这剑宗五祖而来的。

ps在本作第一章中曾提及机械升降梯的使用,有读者留言质疑机械式升降梯的可行性。其实基于两层楼的高度机械驱动升降梯是绝对可以达到的。只需要用机关切断建立升降梯与重物的连系。上楼靠重物落地做功,下楼倚靠重物在轨道中运动的摩擦阻尼减速。当然出于能量守恒,下楼时带起的重物重量会少于上楼所需。但是没关系,观星阁有水力装置,在升降机下落触及地板时可以触发机关以水力填充。

大家所见到的大多数写手都是文心墨胆,在工业设计上进行考究,实在是为难他们。好在笔者是理工科出身,二十年制造业经验认证,你敢说古人技术有限高级装置做不出来?不存在的!不靠穿越,上天入地,黑科技无所不在。凡是本作提及的黑科技,要么有出处,要么有合理的可行性分析,话先搁这儿,欢迎踢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