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兰陵风流 > 第2章 002:沈清猗

兰陵风流 第2章 002:沈清猗

作者:君朝西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3-08 19:51:01 来源:文学城

内庭是宽阔的三面庑廊房,南面是镂空花窗长廊和外庭相隔,萧琰住在东厢,靴子一蹬跃入东廊,几个箭步就跨入房门,回手将门合锁。外间是讌息室,里面是寝卧,间着一座隔屏和一道横拉的棂格门,萧琰跨入内寝,将槅门也拉上了。

内寝的直棂窗都锁闭着,厚锦窗帷也已经拉上了,遮挡了外间一切光线,但屋角的八曲屏风上已斜支着一盏点亮的琉璃灯,将屏风内的浴间照得明亮,高七尺的香柏木浴桶内已经备好了滚热的药汤。

萧琰从三岁起扎马习武,绮娘就给配她药汤浴身,没有一日间断。

这是锻体活血的药汤,世家子弟只要习武就会配置。在大唐统一南北之前,中原经历了两百多年的离乱动荡,门阀倾覆也是寻常,是以武风重起,士族门阀子弟有根骨的都会习文又习武,因大唐帝国尚武习武之风更盛,各个世家都付出了不小代价搜集珍贵的锻体方子,既能完全消除习武的暗伤,又更加促进吸收,不止锻肌,还强健筋骨,越珍贵的效用越强。萧琰泡的药汤是绮娘配的,约摸不是稀罕的方子,不需要什么贵重药材,否则这么多年泡下来,梁国公会舍得么?

萧琰动作熟练极快的除去短褐、内衫、护胸、裆裤、白叠袜,手一撑铜耳落入桶内。

药汤中的肌肤光滑细腻,皮肤下的肌肉坚实,没有一丝赘肉,又柔韧有弹性,这是她八年来风雨无阻习武不辍的成就。

细白如瓷的胸膛上,两处微微鼓起,像绮娘蒸的水晶玲珑包。

萧琰摸了一把,觉得没怎么长。

想起绮娘胸前的波涛汹涌,她眨了下眼睛。

……波澜壮阔什么的,出刀会不会有阻力?

萧琰噗哧一笑。

长吸一口气,闭眼,身一沉,连头顶都没入浴汤之下。

蒸汽腾腾。

她盘膝坐在桶底,运行锻体心法。药力浸入肌肤,被丹田内细小如丝线的内气导引着,一点点淬炼皮、肉、筋、骨。这种万针齐刺的锐痛她早已经习惯了,从开始痛得抽搐,到后面一点点承受,如今感受到的痛楚已经越来越小了。

药浴两刻钟后,水变得温凉,药力已吸收殆尽,也恰是她内呼吸循环的极限。

她“哗”一声冒出半个身,被滚开的药汤烫红的身体已经肤如白玉,倒似洗了个凉水浴。

萧琰出了浴桶,用大巾拭干身体,换上干净护胸、内衫和中衣,外穿天青小窠圆领窄袖袍,着袜趿了木屐,带着一身浅淡的药香走出讌息室,沿回廊往上房走去。

内庭很宽阔,北面却只三间上房,每间都阔逾三丈,中为会客的堂厅,东间是母亲的起居室,西间即她要去的书房。

书房的白檀拉门半开着,廊上光线照在素绢障屏上,薄透明亮,屏上小楷墨字的《清静经》,白透底上更显清劲秀雅,很有钟氏的功力,但母亲说她的楷书少了钟太傅的简静。

萧琰心想不计较才可静,但有些事必须计较。不较如何与命争。她萧琰脱木屐入门,经过绢屏时心道下次用柳少师的字写,心正而直行,这才合她的意。

一过屏风,豁然开阔,正对面的北墙上悬着七尺山水,横阔的画幅却一副寥寥几笔勾勒的淡墨山水,笔清而意韵悠然;墙下是两列高低乐架,搁着笛、箫、缶、埙之类的乐器;墙角的古朴高几上置了一座沉水香香山子。屋中间一张白檀木书案,案左一只越窑青瓷大插瓶,斜插着几十幅卷轴,右侧一张琴台,上置一张桐木琴。东面是书架阁子,一槅一槅的书,有雕版活字印刷的纸书,也有绢套的竹木简古书。

书房西面临窗的位置,搁着一张白檀木的宽榻。

榻上斜倚着一位执卷而读的素裳女子。

房间内萦绕着淡而幽的沉水香,令人宁静。

萧琰不由放轻脚步,眉眼已漾出笑容,轻轻的叫了声:“阿母。”

榻上女子抬起头来,一头乌发只用缎带系着,周身无一物佩饰,耳环、玉佩、香囊均无。素面无妆色,却肌肤如雪,眸清眉远,天然好颜色。

她微微一笑,冲散了眉间那份淡远,“萧琤来过了?”

萧琰笑嘻嘻上前去,挨着母亲坐下,双手抱上她腰,在她胸前蹭了下,“不碍事。”

“哪处伤了?”

萧琰笑着抬起右手,衣袖落下几寸,露出细白的手腕,那片青黑已经完全消去了,说道:“腕上被木刀戳了一下,泡药汤后已经去瘀了。”

商清打量了一眼,抬手拍了下她披散着湿发的头,“又诓骗萧琤招数了。”

萧琰哼哼,“谁让他这么蠢,欺负人总要付出些代价。”

“谁欺负谁!”商清戳她额。

“他先欺负我的!”萧琰控诉,哼,小时候她吃了多少亏啊。嘟了下嘴,额头在母亲肩头蹭着,声音轻柔却坚定,“阿母,总有一天,我会让世人知道,您是最高贵的!”她可以容忍萧琤骂她,但绝不容忍他轻鄙母亲,人心有执,这是她坚守的执。

商清不为所动,淡淡瞥了她一眼,“憎恶嗔痴,烦扰根由。尘世浮华泡影,不过转瞬即逝。荣华声名皆外物,不及心中方寸。心自在,即大自在。旁人眼光不过浮云,何须在意。”

萧琰心道,怎能不在意?

母亲说她心有念,则不静,但若放下心中坚守才是清静,她宁可不得这个清静。

似惊鸿掠波的细眉挑起便如刀,“父亲嫌弃我就罢了,但是……”

这景苑再清美雅致,也只是个牢笼。

山高水远,清风林下,悠然若浮云,这才是母亲应该的。总有一天,她会让母亲挣脱这个藩篱,从此山高水长,悠然自在。这才是“大自在”。

商清一掌拍上她头,“妄动无名。去,将《玉清经》默一遍。”

“啊又是抄经。”萧琰心中憋着事,倒没像平常罚抄经时在书榻上打滚耍赖,只嘟嚷一句就起身。

她从书架底下取出两个沉沉的铁镯子套手腕上,走到书案前蹲马步,研墨铺纸,悬腕而书。

《太上玉清经》在她脑中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从四岁时起,每回做错事,母亲都罚她抄这部经,说让她清心,澹泊,宁静致远。

宁、静她没有学着,但自认清心得了,纯心一念,心净无杂。母亲说心中要有方寸,她就是坚守这个方寸,嗯心定以致远……还有,书法也练出来了。

初习钟太傅楷书三年,母亲说她得清劲不得简静;又习王右军楷书三年,母亲说得其优美而逊飘逸,旷达少了两分,说她心念不通达,再习也枉然;遂今年又习柳少师的字,铁镯子就是这时戴上的。

大唐柳少师的字正气浩然,骨力遒劲,萧琰觉得比之钟王,更合自己的意,心正浩然,直道而行。这是她的清静。萧琰一边写一边默念:

“……太上清静,不役於心,不劳於身。心不烦而能灵,身不劳而能生。生灵合并,无种不成。所谓不作而成,不为自生。道常无为,无所不为。……”

心、意、神、志,随着经文的每一个字融于笔端,又顺着腕脉流动全身。

那些郁愤憋闷的心绪都平息下去,归为一片澄空的清静。

……

青庐内,新人正行婚礼。

青庐是帐庐,按大唐士族的婚俗,必须在宅内西南角择吉地建庐帐,新婚夫妇交拜、行同牢合巹礼都是在庐帐内,称“青庐”就是寓天地为庐、夫妻情义长青之意。此时庐内观礼的亲戚宾朋超过三百多人,却一点不逼仄,因搭庐之地是在国公府的马球场,莫说容纳三百人的帐篷,就是再搭一座三百人的帐篷也容得下。

新人行过同牢礼,左右并坐在庐内北面的榻上。

新郎坐的“榻”却不是榻,而是一辆华丽精致的轮椅,穿着爵弁婚服,年方及冠,容貌俊美,气质清贵,只容色苍白,显得有些羸弱。不过,一些大唐贵女就喜欢这种清雅文弱的美男子,宾席上就有好几个腰佩华丽仪刀的贵女盯着新郎错不开目。

新妇穿着绯色钗钿重缘礼衣,坐在新郎右边的锦幔榻上。行同牢礼之前,新郎吟了三首却扇诗,新妇遮面的琏幕已经取下,现出她的朱唇玉额,容色清艳如霜,即使大婚中一双眸子也寒冽如初雪。

新人吃过盛肉的同牢盘,就要受踏贺礼。先是新郎已婚的兄长和堂兄踏歌一曲《贺新郎》,表达对兄弟成家的祝贺;然后是新郎的姊妹嫂嫂堂嫂们踏歌一曲《喜人心》,表达对新妇加入大家庭的欢迎。

萧琤远远的听见青庐里奏响《贺新郎》的开调,心道一声“糟”,这会进去已经晚了,反而招惹众人注目。心念一转,掉头便往另一头奔去,胜飞苦着眉跟上。

一曲《喜人心》毕,踏歌进入高.潮,来自河西各族——铁勒、吐谷浑、回纥、鲜卑、粟特、龟兹的贵人,以及西南相邻的吐蕃王朝的贵人都热情起身,下场踏歌,表达对新人的祝贺。青庐内不时响起宾客们轰然的喝彩声,热闹欢腾之极。

萧琤这时才带着僮仆从帐角悄然进入,果然没引起多少人注意。

跪坐在国公夫人身后的侍女却一直注意着帐庐门口,见十四郎君闪身进来,便倾身附前低语禀了一句。

一身华贵仪态雍容的安平公主脸上笑容不变,只眼角一道余光睇过去:萧十四,看老娘怎么收拾你!

萧琤正猫着腰往帐庐前面挪,忽然心中一抖,抬首便见母亲一道目光扫过来,吓得缩了下脖子,心道:惨了惨了,被发现了,明日铁定又要跪佛堂抄经了!顿时觉得膝盖骨作疼,脑门发昏,手发麻,心中大骂混蛋萧十七,将这笔账又记萧琰头上。

萧琤坐到自己的席位上,大哥萧璋回头朝他笑了一笑,萧琤只傲着脸;小弟萧玳横眉朝他冷笑,萧琤下巴一抬,瞪了过去:敢讥笑你阿兄,皮痒了!

萧玳毫不示弱瞪了回来,右手在鞓带仪刀上拍了一记,挑衅的呲了下牙。

兄弟俩互相瞪眼挑衅,便听满堂喝彩。

踏歌结束了。

傧相上前,为一对新人剖分匏瓜,行合卺酒之礼。

饮过合巹酒,新郎新妇被迎出青庐,至青庐左侧的帷帐前行拜堂礼。

拜堂礼毕,一对新人被送入帷帐。

宾客们进入青庐右边的婚宴帐,先向梁国公和安平公主夫妇敬酒祝贺,之后饮酒用食观赏乐舞,时不时有宾客下场,跳胡旋、胡腾、柘枝舞,饮乐欢庆要一直进行到晚上亥时,婚宴才算结束。

新人帷帐内,清俊文弱的新郎和清艳冷冽的新妇并肩坐在“百子帐”榻上。

男女侍仆为新人除服解缨,摘掉冠帽,去掉外面的礼服,再梳头结发,最后放下百子帐帐帘,齐声吟唱“玉女白纤纤,娘子恒娥潜”的歌声,躬身退出帷帐,闭合帷门。

洞房寂静。

一对新人仅着白罗中衣并坐在榻上,帐内隐约有药香,系新郎身上透出,十分浅淡。

但沈清猗的嗅觉却比常人灵敏。

刚到及笄之年的少女身量纤细,如一枝细柳,坐在榻上的单薄脊背却直而不弯,清艳如霜梅的脸庞上,一双眸子寒冽如初雪,侧眸看着新婚丈夫,从容淡漠。

萧琮轻笑着叹了叹,说道:“真人风骨,犹胜画中。”笑容温润,又带着几分歉意,捂唇咳了一声,道,“委屈你了。”

沈清猗寒眸平静。

右手倏然伸出,食中二指搭上萧琮左手腕脉。

萧琮目光温润,任她这番举动,没有丝毫讶异。

良久,沈清猗清冷的声音响起,“郎君胎中带了寒气,这咳疾要治,却也不难。只是,要想根治,却是不易。”

“咳疾要治,却也不难”,多少医家不敢说这句话。

萧琮笑了笑,道:“父亲说你师承孙先生,果然不假。”

药王孙先生,可不仅仅是医家。

“清猗有幸,曾得孙先生指点一二,却未被收列门墙之下,算不得孙先生的弟子。”

萧琮又笑,“师徒只是个名份而已。父亲甚少赞人,却对你多有赞许,可见你定是得了孙先生真传……”捂唇咳了几声,待咳喘微平,方又叹道,“孙先生也说过,我这咳疾要根治不易,须得治养齐下,不可劳心竭力……呵呵,只怕要劳累你了……咳咳咳……”

他一通急咳止不住。

“郎君?”

帷帐外传来担忧的低沉声音。

“无妨。”

沈清猗冷冽的声音传出帐外,伸指按揉萧琮肺经上的几个穴位。

便听里面咳声渐缓。

萧承忠伸向帐门的手就收了回去,退后几步,沉默的侍立在帷帐外。

“劳烦你了!”萧琮喘息平止,伸手轻轻握住新婚妻子的手,清雅眉眼间有着歉意,“只怕以后还有得劳累。”

沈清猗反手握住萧琮,声音清澈平静,“今夜一过,你我便是夫妻,‘劳烦劳累’之语休再提起。我沈清猗不是只图安乐荣华的浅薄女子,既然决意嫁你,自是甘愿为你劳心劳力——荣辱休戚,共一体。”

明亮的烛光下,她脸上清华流溢。

萧琮捂着胸口低咳一声,牵出一分隐隐的疼。

【注】:青庐。

从东汉至唐初,都是在青布搭成的帐篷里举行婚礼,“青庐”一般设在住宅西南角的“吉地”上,下车轿的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走过,最后进入青庐。

“洞房”在唐代以前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它是指宫廷中豪华而又幽深的居室。

由于唐代的文人骚客多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时间久了,便把“洞房”一词专门指代新婚用的卧房了。

再注:从第一章大家应该看出来了,本文是架空的大唐,所以以唐朝的礼俗为基础,尽量贴合,但有些礼俗不一定相同,譬如文中的兰陵萧氏,迁到河西后,就是中原礼仪与河西胡族风俗的结合。

关于河西的地域:可以想象是在贺兰山以西、天山以南,不过不要特别去应对,有些地方是没有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002:沈清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