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3/13东京
完结后的这几天,一直想写垃圾的后记,可是子了所暂居的日本发生了特大地震,心思就收不回来了。由于居住的楼层不高,家里没有出现一片狼籍,被晃的在房间里惊慌失措的傻掉了,过后才夺门而出。东京几乎没有房屋倒塌的现象,因为地铁暂停很多人不得不滞留在外,但大家依旧井然有序的“慢慢”回家。但是晚上余震不断,无法入睡。第二天又发生核电站爆炸危机事件,至今危机四伏......(子了现场报道)
如果近日无须“逃亡”,把后记完成后贴上来。
2011/3/18旧金山
还是没有存留一份淡定的额,撒腿跑了。
地震海啸核辐射......让日本陷入极度的灾难和麻烦之中,然而世界却被日本人的“冷静”震慑住了。
其实如果居住的地理环境从来都是这么“动荡”,人自然而然会被培训的能坦然处之。
就拿这次子了的经历来说,因为之前已经在此体验过数次轻微地震,所以当大震动开始时并没意识到严重性。后来有东西掉下来,才明白是震大发了。逃出房间后虽然心跳加速感觉恐慌外,也没想到再怎么着的惧怕。
接着余震不断,开始时还往外跑,后来觉的太累,实在懒的动,干脆随它的便吧。每回震完之后,接着是该干吗干吗。但是“核事件”却越演越烈,人为的灾难比自然灾难更令人恐怖,所以这次经亲友的一再催促,子了逃之夭夭了......
至于什么时候完成“后记”,因为不在状态,再推推吧。
注:后记不是故事的再续,完全和“垃圾”没有任何情节关联,只是子了为做此长篇的“前因后果”和总结。大家看不看的没所谓哟^_^
2011/5/10 东京 (本章正文)
这章“地久”真是叫对了。本来以为会很快完成这篇“杂谈”的,没想一拖再拖,拖了这么久......(也就两个来月吧)
容子了抱怨一下,飘在外面改改字修修句还行,要想定下心来专情文章真的很难。况且子了是出去避难的,心情更是复杂难平。
又读了一遍“树”和“沉睡的猪”两位网友的所有长评,希望你们的文字刺激子了重新进入状态,将曾经沉醉在其中的激情调出来。
言归正传,“垃圾”历时一年零一个月终于用三十一万余字完成(每次听到某些亲一天就读完了额就不忿),这是子了的第一部“长篇”。之前并没有计划要写这么多,到底多少字还真是个未知数来着。现在“尘埃”落定,一切都已经成定局,对我来说还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根据终回的留言反馈,大家对这个故事基本满意,“感觉幸福”的占多数,也是子了想要的以“治愈”目的为主的“初衷”(同时自我疗伤)。
构思之初,故事除了想以暗恋为主,其他都没有完整的设定好。大致的意向就是要写一段平淡无奇的感情,插一句,毛毛雨能做饭做家务就是为了营造家常生活的平实感。对于这段感情的萌动滋生到成长成熟最终结果,希望能“慢条斯理”向大家描述出来。
不是不喜欢节奏紧凑的剧情文,而是额看多了看累了看腻了,想慢下心境观赏从眼前流过的“往常”风景。(其实子了根本不会写激荡人情文字)
“垃圾”就是一篇“悠闲小说”,无须考究真实与否,纠结现实对错,随口而发的言论和观点,得到启示也好,不与苟同也罢,反正它只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感情故事而已。
之前完成的两篇文写的很焦躁,是那种急于求成的“赶场”作品,本人缺少“满足感”。开这篇文前就做好决定,说什么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来写,无论有没有读者都要按计划行进(额的读者一直都不多,嘿嘿),就是为了还自己一个心愿吧。
想这篇文用来更多的表达一些自我主张,这大概造成了某种“腔调”的产生,或者说口语矫情和罗嗦的现象。至于被说成的“文艺腔”嘛,想必子了还没有那样的造诣,对于一文不收的写作者来说,的确不应负此责哈。
子了不是一个出色的写作者,更不是个有耐心做事的人,而这篇文却令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并赋予值得体会和留恋的情感。有亲说能读出子了是在用心写这篇“淡淡的文”,这就足够了。
看过前两部作品的读者应该不难发现,故事中的角色都有些海外背景,所谓创作源自于生活,子了也算是在周边环境中找题材吧。一直想讲个关于留学生的故事,但决不是和战胜种种生活困难和语言障碍,取得显著成就的“励志文”(怯怯的:额还没有那样的生**验)。
而“垃圾堆”这帮人进入视线是N年前了,出国前就认识过的一些类似的朋友,后来住华盛顿时在一家西餐厅用餐,巧遇过这么一帮留学生小群体。因为他们曾经很不被人待见,于是就动了想了解和理解他们的念头。
当时在网上常看到抨击他们的文章,暗暗不屑某些人的酸葡萄心理,很不地道的说话。现在时隔七八年,突然就想起这拨人的曾经存在,在当时他们不是绝大多数,现如今可能和大家差不多了(有钱银比比皆是了)。
有了更为狂妄的“富二代”们做接班人,他们也就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描述这类人的留学生活和状态的想法便冒了出来,这些就是这个故事的起源和背景了。
小说的最初名字叫“轻语微风”,一听就是“很爱情”的名字。“语”是雨和予的谐音字(你们懂得),“轻语”自然是小声说话的意思。“微风”有微不足道云淡风轻的含义,以此推意,可延伸为“一个小男孩絮絮叨叨的暗恋情怀”。所以小说依旧是感情故事为主线的,垃圾堆成员什么的都是“浮云”(窃笑)。
故事进行到一半时,子了决定更改名字,原因如下:(摘早期文案里的解释)
“一时兴起改了名字,不是不喜欢原来的〈轻语微风〉,事实上原名很扣题鄙人也很舍不得。但人人都道题名很重要很重要得“通俗易懂”得叫的响亮高昂得......哪怕它是个句子!于是乎咱就心虚手欠不自量力自甘堕落的又瞎掰了个名够不够俗响不响亮成不成句亲们垂弃吧......”
另外文中的垃圾堆成员也的确占了许多字数和段落,每个人的来去也有交代,“症候群”不属离题吧。
缪雨的设定就是个普通的小男生,有点自卑有点害羞,有点墨迹有点小资,还有点小爱好。在团体里是默默无闻的存在,但是并不影响他也能熠熠生辉。
关于缪雨,从外貌上说,皮肤黝黑是子了放的最大的“烟雾弹”。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人第一眼看到绝对没引起你注意,甚至第二眼第三眼......,直到有一时刻猛然发现,他(或她)其实真的很美丽。
我们总是被白肤色的人“刺激”的眼前一亮,而对黑肤色的人本能的产生忽略倾向,尤其他不是有着高佻健美身形和“麦色”皮肤的男子。另外缪雨在外形上不占一点优势的另一原因,垃圾堆是个美人聚集的团体,“逊色”也是有环境映衬着的。但是缪雨依旧是“出色”的,夺人心的,他被忽视的姣好容貌隐藏在黑皮肤里,就象上镜的演员在现场视觉中并不亮丽,而超级美人不见得上镜的道理是一样的。
证明缪雨也是个“美人”这一点,子了文中有过描摹,比如缪家父母曾想让缪雨学戏的念头,就是因为他是个上镜美人啊(哈喇子流吧)。
缪雨的容貌那叫耐看,只有专业形象师才能一眼辩出真伪,大家的眼睛虽然雪亮,却不是谁都能看的见这般“内秀”的。魏鸣予也没能一眼看出来,好在他还是个有心人。
“性格决定人生”这话不假,首先缪雨很善良,但不是没有原则的善忍。他之所以为大家做饭,仅仅是因为那是他的爱好。他有自己与人保持安全距离的办法,例如沉默。旁观者的个性虽然让他有点象个“受气包”,然那是他想要的效果,谁说被瞩目的人就过的快乐?会默默一旁欣赏他人的才是真正享受愉悦的人。
从一个转文的地方看到一则留言,说缪雨是她(或他)读到过的最不小白和不娘的小受。这是子了看到的对缪雨最高的评价!缪雨的确“不白”,爱做家务却不娘气,虽然他身处垃圾堆中的“弱势”,但并非是个好“顾影自怜伤怀悲秋”的人,甚至他的自卑也是毫无伤感可言的。缪雨清醒且理性,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做力所能及的选择,这也是他独具一格的聪慧。
因为是主角,对缪雨的设想很多,所以前面大部分都是围着缪雨进行的刻画。而魏鸣予除了英俊漂亮以外真没什么可爱的地方。就象他慢慢对缪雨有了好感,子了也是渐渐对魏鸣予产生感觉的,尤其后半部分,在细细描述这个完美的帅哥时才不至于流于表面化。
相对于缪雨的平凡,魏鸣予自然是要与其相反的玩命“非凡”了。不是每一个团体都有这般出色的人物,但绝对是有象魏鸣予这样的“绝色”男子。
魏鸣予的外貌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在缪雨的眼里他美的没边没檐的......。个性特点吗,明确的讲很有些“ABC”的味道,因为他十五岁出国,再者他的血统和家教已经非常西化了。所以他的教养及生活习惯和后来接受白太太教导的缪雨“不谋而合”,俩人由此很般配很谐调很默契,这是及其重要的一点,所谓“门当户对”。
他开始欣赏缪雨的时候是他“参观”过他们的公寓以后,“家装”的细节表现缪雨的审美趣味,这令他对缪雨刮目相看。后面对魏鸣予家居的详尽描述,大家就会有相应成趣的体会,这两只终会走到一起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垃圾堆们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只有生活品味相近的人才可以真正生活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大家觉的他们很配的主要原因吧。
不知道各位在阅读这两个人互动的时候,注没注意到,其实是两个人共通点的确认?而那些共通点就是他们的共同感受。比如没有醉酒的感觉,对运动的体会,专注于事物的方式,自我空间的维护,与他人关系的排斥反应......,另外他们从根本上都是很纯净的人。尤其缪雨,干净的有点“傻”,而魏鸣予虽然有一位初恋情人,然他依旧是明晰的清澈的,是一个“博爱”且专注的爱人。
整部小说是由几个聚会,暑假旅游,翻船事故,寒假旅游串成的,时间从四月间到第二年二月情人节,还不到一年。而“雨予”却在这十个月里走在了一起,也就是说缪雨暗恋了才半年多,感情就得到了反馈,可以说是及其幸运的幸运儿,这和他的命运纰文瞒对应的吧(嘻嘻)。
然而生活中很多的暗恋是很长时间的,不仅如此还没有结果,真正的“石沉大海”。或许子了描写的太细腻了,让大家误以为缪雨的暗恋很长时,一百多章的时候有人抱怨他们怎么还没搞到一起。哈哈,那时侯可由不得我说了算,就好象是被这两只控制着“走笔”,所有的行为都是随着他们的“意愿”在发展(走火入魔了)......
从魏鸣予受伤后,他和缪雨的“磨擦走火”,完全出离了我的预计,或者说子了事先根本没设计那些情节,到现在还对后面的那些文字感到茫然,那是我写下来的吗?嗳......就这样吧!
反正最终他们是相爱了,而我们大家都感到了幸福的存在(微笑)。
垃圾堆的其他成员就象我们身边的人,只管随意抓来套用即可。很多人不喜欢王雪妮,因为她不幸的被安排在缪雨的“对立面”,其实那只是性格上的不和睦。要单独的来分析王雪妮,她还是个很不错的女孩子的。现实生活中我挺欣赏这样女子,自我自信也自强,因此她对“懦弱”的男子会不屑一顾吧。
马瑶瑶是个大众美人,符合男人口味,她的自我表现和挣扎要弱很多,最终安排她和欧阳征再续姻缘似乎是一个象征符号(金钱和权利的结盟)。
欧阳征对大家来说,可能很“亲切”,官家子弟的特征明显,不过欧阳在文里被表现的,是更多的“可爱行事”。可惜最终要回归他的阶级里,并代表他们的意愿生存下去。
郑蓉是个“表里不一”的女孩子,她世故练达善处人际,与她邻家小女孩的外貌完全两极,也因此她会在事业上成功,感情路却走不平坦。她和缪雨较其他人亲近些,并非看得起或同情毛毛雨,而是她天性的爱好并善于平衡人际关系而已。郑蓉的结局是成功的女强人,相貌的意外却是“情理”之中。
写作的过程既快乐又头疼,既兴奋又无奈,更是有激情又有落寞。看到许多作者喜欢形容说,作品就象是自己生的孩子,可见是多么用心的去爱过它。我们这些“当娘”的无论做的好做的坏都是付出“心血”了,读者爱不爱看喜不喜欢,有的时候真的是无能为力的事。只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自己的孩子自己最喜爱了。
这里要再念叨一下:阅读完本小说的亲,看在额花了一年多时间完成它的份上,不留言也打个分表示下支持吧。虽然这是自娱自乐文,既不收费又不要积分上榜,只想要你们的“小反馈”,不算奢望哦(脸蛋子红红的小声絮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7章 后记(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