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昆仑一黍 > 第186章 恍惚珠入宫

昆仑一黍 第186章 恍惚珠入宫

作者:无色定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2-10-01 11:27:27 来源:转码展示1

凤鸣谷传承以琴乐入道,重在调心养性、制伏诸情,追求与天地万籁和鸣共响,立意颇高。

赵黍不通乐理,但他发现鹭忘机每每抚弦鸣琴,能理顺神思、调和真气,相比起结阵杀伐之功,这才是凤鸣谷传承精髓所在。

当初在蒹葭关外郊野听鹭忘机抚琴,赵黍曾体悟到一丝玄妙意蕴,感觉如漂荡于汪洋之上,随波逐流,却能保持真灵清明不昧。

后来回想,这恰恰是仙道与神道分野所在。

玄门仙道视天地世间如无垠汪洋,凡人置身其中,沉沦流俗、羁锁尘业,承负日积、诸情争竞,深受戕害而不自觉。因而下手修仙,务求自觉自省,方是证入逍遥之途。

所谓仙道逍遥,绝非放情纵欲、恣意作为,而是内凝真一、外任物化,随波逐流不改道心,同尘混俗不掩澄明。

赵黍曾在鹭忘机的琴音调和下,极为短暂地体会到这种境界。舍弃顽固定见,敞露身心,常怀无欲以观万物生发演化。

当进入此等境界,便能感受到自我身心内藏有无穷无尽的造化之功,这就是仙道长生的发端处、落脚点。如此无欲观物,方能萌发出最纯朴本真的勃勃生机。

但要长久进入此等境界,绝非刻意强为能成。若是有欲有求,对万物便有利害是非之分,会给无穷无尽的造化之功设下种种界限。

灵箫亦曾言:“物成器则舍大用,人成器便失道心。”

不过赵黍也明白,这种看法世俗常人难以理解。物不成器如何可用?人不成器岂不自废?

可对于一心修仙之人来说,成才成器恰恰是约束自我身心那无尽造化,被世俗规条框定限死,纵有万金之富、万乘之尊,也无逍遥可言。

因此仙道长生一事,往往要人超凡脱俗,如此不求成才成器之论,凡俗大众难解其中真意,反倒容易生出误解谬论。

与无欲观物相对,有欲成器之论,反倒是神道根基所在。

对于神道中人而言,天生万物各有其分、各有其用,就是有利害是非之分,为万物万类明定界限、划分次序,可谓是理所当然。

可正如灵箫所言,天地广大、造化无尽,以有涯随无涯,终不能成。

因此神道设教、订立法度,并非是求囊括一切,而是区分法度内外,合乎法度者为正、犯逆法度者为邪。

而神道法度往往与国家社稷有异曲同工之妙,神道与人道可谓是互为表里。因此天夏朝要设赞礼官,以纲纪法度分定人鬼阴阳,一个国家没有这些,便难以周转维持了。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以赞礼官来看,一个国家法度如何,便要看其国所祭为何。

如果祭祀不合礼、不如法,说明国家政令不周、治理不明。

若所祭鬼神贪占血食、勒索供奉,恐怕国家主政之人亦是剥掠百姓、奴役大众。

要是供奉邪祟奸佞,那这个国家可谓是立国不正,亡国有日。

若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真正做到神不受食、清约奉法,那国家社稷方能步入太平之世。

梁韬欲开创人间道国,无论是治国理民的律令规条,还是经天纬地的纲纪法度,皆不可少。只是他野心极大,未来人间道国将以他为主,既是洞天仙君、也是尘世神王,试图兼通仙神两道。

如果是在以前,赵黍也许会觉得梁韬的宏图远望有那么一点道理,无非是其人未必适合。

但亲身经历过惨痛教训,赵黍渐渐明白,即便高明如历代赞礼官,所追求的终究是既有法度之下的短暂安稳,甚至要代代人穷思竭虑、魂飞魄散去维系纲纪法度。

妄图在变化无穷的天地之间,设下纲纪法度唯我独尊,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梁韬或许是尝试在对立的两端,找到能够中正恒久的诀要,可赵黍也不敢肯定他是否找到了。

“好,这样就好。”

鹭忘机的声音打断了赵黍深思,他回过神来,发现那块渌水阴沉杉已经不知不觉被自己斫成琴器。

低头打量,琴器槽腹之内并不平整,而是曲折迂回、凹凸起伏,峰岸零乱、池沼幽深,木料纹路栩栩如生,宛如俯瞰一片重峦叠嶂、深谷幽壑。

赵黍在鹭忘机的指点下,徒手凝金煞,削木斫琴。到后来赵黍心神遁入玄妙境界,有了方才一番思考,手上仍旧动作,无意间斫成琴器。

“奇怪。”赵黍喃喃自语:“我这样算是无欲观物还是有欲成器?”

一旁侍弄香炉茶茗的姜茹不明就里,鹭忘机沉吟片刻,言道:“应属有欲无欲之间,如此琴器浑然天成,道一句鬼斧神工也不为过。”

赵黍怔在原处毫无动作,灵箫说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闻听此言,赵黍忽觉天灵一震,真气不由自主透体而出,吹散周遭木屑,玄珠滚滚入泥丸,一举拔升毫无阻碍。

体内真气涌动并不激烈,但势头深远绵长,如大江奔流,一发不可收拾。

玄珠升入泥丸,赵黍眼前先是一白,天地万物消失不存,周遭一切顿化乌有。可随即天地复归,万籁霎时共震于周身穴窍,手边琴器无弦自鸣,琤琮之音回荡山林,亭外溪流与之和声,山间林木悉索作贺。

顷刻间,赵黍只觉得天地万物如画卷般在眼前展开,方圆之地枝摇叶落、虫走蚁行、风吹水流、尘飞埃游,纤毫毕现、触手可及。

可即便万物万象一齐涌入眼中脑内,赵黍丝毫不觉得纷乱错杂,此刻他心境虚寂、超然大观,其功不可思议。

“恭喜。”鹭忘机最先察觉到赵黍修为进境。

赵黍凝神调息,散出体外真气时而化为水火风雷,绕亭而飞,时而化作各种分身,形貌不一。

轻轻抬手,真气结成蟠曲符篆,如鸟还林,飞落赵黍掌上,五色氤氲于内、紫气交织于外,灿然放光。

赵黍端详符篆片刻,反手一掌,将其印落眉心,直入脑宫之中,与玄珠融为一体,成为本命灵文。原本枯槁之貌立刻容光焕发、面生玉泽。

如此一气呵成,赵黍几乎是不假思索,更无半点刻意造作。

“直到今日,你才算是迈入仙道门径。”灵箫出言道。

赵黍暗中问道:“我还以为玄珠升泥丸这一关会很艰难,之前你不是说我要勘破幻象才能有所突破么?”

“不历大幻,如何得真?”灵箫直言:“而且你以为这一关很容易么?古往今来多少人玄珠久久不得上升泥丸,难道他们经历的磨练和苦修会比你少么?若无过去数月面壁苦修,今日斫琴焉能一气破关?”

赵黍暗中称是,不知不觉来到石溪福地也有三四个月了,这段日子里他不闻外事,除了跟鹭忘机参习琴曲乐理,便是闭关面壁,对幻象扰神几乎麻木。

灵箫继续说:“你其实欠缺的就是一丝机缘,今日你动手斫琴,才算是修悟圆满。琴器浑然天成,可见你功夫倒是下足了。”

如果是过去的赵黍,听到灵箫如此赞许,估计早就得意忘形了,但他如今只是淡淡一笑。

“看来我们的贞明侯又有精进了。”姜茹识趣地端来一杯玉盏香茗:“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几个人,不能聚众山呼庆贺之语。”

赵黍笑道:“栖山隐修,本就不欲为人所知。何况我辈修仙,又不是为了以此卖弄显耀。”

修仙贵己重私,并非是常人以为的自私,许多普通人以为的自私之举,比如卖弄显耀、贪求无度,反而是被世俗名利之欲裹挟,本心不得清静,在修仙之人看来,反倒是不够“自私”。

所谓私,无非我身我心而已,其余皆不足论。

赵黍忽然发现,修为境界突破,连看待事物的眼界心思也不同于以往了。一些过去想破脑袋也不明白的事情,此刻不言自明、一点就透。

譬如梁韬,或许到了他那种境界,身心广大可容天地,便反过来生出篡变天地、独掌造化的愿心来。仅以此念而论,并无褒贬,但他的所作所为落到实处,牵连芸芸众生,便不能不论是非对错了。

赵黍也明白了,为何灵箫会对世俗凡人如此“冷漠无情”。这种无情,更多是不要自作主张地替他人做决定。

世间万象万事各有其因,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赵黍以前难免一厢情愿地替别人界定对错,一方面固然是好意,可另一方面也多有枉顾事实的心思。

回头再看,自己选择与王庙守类似的手段,害死高平公父子,这件事放在过去,以赵黍的心性是断然不会去做的。而他做了,便是打破积习顽执的开端,如此才有今日过关破境。

修为精进,往往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愉悦,那并非是亢奋激烈的快感,而是豁然开朗、通明透彻。

将琴面与琴底合板,赵黍问道:“是否还要上灰胎和表漆?”

鹭忘机轻轻摇头:“此琴经你之手,骨络筋脉已脱凡胎,何用灰粉生漆?”

言罢,鹭忘机取出七根丝弦,都是她亲自炼化,小心缠绕绑实,再调松紧,然后上手拨弄试音。

琴声清绝,闻者只觉忘形宁息,一时烦恼尽消、百骸舒畅。

“闻此仙乐,竟有耳目一洗而新之感!”赵黍感叹道。

“尚未成调,让你们见笑了。”鹭忘机抚平琴弦,问道:“此琴出自你手,要起什么名字?”

赵黍也不矫情,敲着膝盖说:“凤游碧落,高鸣空歌。就叫‘碧落空歌’,如何?”

“好名字!”姜茹也夸赞道。

鹭忘机则说:“此名立意会不会太高了?”

“琴身纹路如俯瞰山川,此乃凤游碧落所见。”赵黍解释:“得见壮丽景致,有感而发,是谓空歌,我觉得正好。而且此琴所奏并非凡音,乃是天籁隐韵,浮沉清浊、抑扬宛转,错而成歌。”

鹭忘机沉默片刻,低头看着新得瑶琴,说道:“既然是你起的名字,那自然是没有错了。”

姜茹瞧见他们两个一问一答,不由得掩嘴笑道:“你们呀,起个名字都要引经据典一番。”

“难得奇珍,自然应该要好好纪念。”赵黍说:“此等琴器,正巧是我进境修悟而成,机缘难得。”

赵黍很清楚,这种机缘巧合下炼成的法器,几乎不可能再现。这不是水平高低所限,而是融汇了对天地造化的参悟,玄妙难言。

“唉,鹭仙子得了这么一件宝贝瑶琴,我还什么都没有呢。”姜茹撑着下巴,一副吃醋模样。

赵黍苦笑摇头:“伱可是崇玄馆出身,若论傍身法宝何曾少过?”

“贞明侯,看在小女子帮你侍弄花草、整治园林,能不能也给我弄一件像样的法器呀?”

这些日子三人共处一地,彼此相熟了,姜茹似乎难得卸下伪装,言辞开始变得无所顾忌。

赵黍并非不知晓姜茹的情意,只是他过去心怀芥蒂,一直不愿面对。如今心态变了,反而从容许多。

“人家鹭道友以琴入道,一张琴要长伴修炼,好比是本命法宝,自然要多花心思。”赵黍笑道:“我跟你都是手上拿了一堆法器符咒的,用心不专,再额外炼制法器,反倒显得累赘繁冗。”

姜茹撅了撅嘴唇,似有不满。赵黍只得说道:“也罢,你如果真的想要一件法器,那就去寻天材地宝来,我可以试着依照灵材物性略作炼制。”

赵黍倒也不是为了讨好姜茹,而是想要印证自己的修为境界和炼器之功。

仙道修炼以无欲观物,但并非弃绝世间器用。所谓以无为用、借假修真,正因为能无欲观物,方能洞察万物潜藏的物性与变化之机,从而将变化之机发挥出来并加以运用,便是成器之法、炼器之功。

赵黍猜测,老师张端景与石火光之所以精通炼制法器,很可能就是参悟出这无欲观物、以无为用的心境,天材地宝一旦到手,自然生出种种灵思妙想,下手炼器直指关窍,没有各种繁难推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