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快穿之如花美眷 > 第5章 销售代理

快穿之如花美眷 第5章 销售代理

作者:胡六月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3-17 16:02:19 来源:文学城

穿越第三天。

一大早,柯氏早起蒸了两个馍馍带上,苏珍珠小心地将《荆钗记》的手稿放入一个布袋之中,两人锁上门便出门了。

珍珠终于可以感受一下古代县城的风采了。

昌平县是江城郡较大的县城,与安平县邻近,整个县城东面临江,为贯穿整个江城郡的青江。沿青江北起为一渡口,上书“月落秋江”四个大字。

此渡口名为前朝丞相李庭木归乡省亲时路过所题,时近中秋,夜间一轮明月升起,江水微波,美景如画,触动李庭木一番思乡之情,于是唤人取来笔墨,题下“月落秋江”四个大字,昌平知县欣喜若狂,当下便使匠人做了匾额,立了石碑,渡口自此闻名。

昌平县南面一座高山如葫芦,按其形取名葫芦山,上建文昌塔,含“福䘵双全”之意。文昌塔下是县中最大的书院:昌平书院。书院清静悠远,山间晨雾升起,伴着学子朗朗读书声,县中虽有私塾数间,但只要是读书人,都想进入昌平学院读书深造。

昌平县的富贵人家皆住在县城南面的葫芦山下,“东富西贵”讲的就是府衙、书院皆在东南,富豪之家皆在西南。近渡口之处东北面临江多为匠人所居,有裱糊铺子、铁匠铺子、木匠铺子等。西北面则是穷苦人家居住,街坊深房子小,王家就长居西北街巷,旁边多为白丁、贩夫走卒之流。

王清岭的同窗陈良胜,家中经商多年,在城南开了家酒楼“荷风楼”,因酒楼旁侧有一荷塘,常有风雅之人来此赏荷,即使是冬日,坐在酒楼中看着残荷败叶,也能吟出几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来,于是索性请书院夫子题词,取名“荷风楼”。

陈家家主陈东盛还将家中二子陈良胜送进书院,希望能够沾点文人之气,若能读得出来,陈家也能升入清贵一流。没想到陈良胜与书无缘,只性格豪爽,结识了不少同窗好友,闲时呼朋引伴吟诗作画,也算是酒楼一景。

柯氏平日听儿子说过,和陈良胜有些交情,因此这次第一时间便想到了他。

从王家所居桃花巷出发,走到荷风楼,从北至南要穿过大半个县城。一路走来,先从巷道走出,往东而行,小巷两边是破旧而古朴的长满青苔的院墙,有些院墙上还铺陈着密密麻麻或绿或黄的爬山虎藤蔓,在狭长的阴影下走得久了,竟生出种怪异的怆然泪下的感觉来。

走上平安大街,这条街道向南北两边延伸,街上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察两边店铺的。远处可看见青山隐隐,文昌塔矗立其上。街道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作坊等等。

苏珍珠一开始见识到古代繁华,内心欢呼雀跃,四下张望,被巷陌纵横、行人如织所吸引,到后来却开始力不从心起来。走了一个半时辰,才走到县城正中位置。

时近午时,柯氏平日做粗活惯了,还能坚持,可怜苏珍珠身形清瘦,纤纤弱质一娇小姐,虽已是深秋,竟汗透衣衫,气喘吁吁。

两人找了家茶水铺子坐下,花了两个铜钱,要了两碗茶水,就着带来的馍馍,吃了起来。苏珍珠一边啃馍,一边看这商铺如云,行人如过江之鲫,心里想着这盛世遍地是黄金,若是不能挣钱养家,当真是愧对穿越一场。

歇得半个时辰,婆媳二人觉得渐渐恢复体力,于是起身离开。

终于寻到荷风楼,见楼高三层,雕檐映日,画栋飞云,屋顶斗拱之下悬着一个描金的匾额,上书“荷风楼”三个大字,字体笔走龙蛇,铁划银钩,虬劲有力,是当今大儒石敏所提。

柯氏和苏珍珠驻足不前,引来门口小二的注意,他忙上前招呼道:“两位可是要用餐?我们荷风楼大厨非凡,各种珍馐美食、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若是不用餐,也可以来二楼听听琴赏赏荷喝喝茶。”

柯氏倒是见过世面的,对小二道:“我们想找你们东家的二少爷陈良胜,你只说是他同窗王清岭的母亲来寻。”

店小二一听,竟是东家少爷的相熟,忙点头道:“二少爷正在店中,我带您二位进去。”

店小二将柯氏和苏珍珠引进大门,他先将二位带到一楼内堂一间安静小室坐定,道:“请二位稍坐,小的去问过二少爷。”

柯氏应下,待小二走远,她四下张望,见这个雅间甚是安静,一套八仙桌椅,屋角一方红木花架上摆放着一盆金桔,正是硕果累累之时,金灿灿的小果子挂满枝头,看着倒是喜气热闹。

门外一阵脚步声,一个身着深蓝暗花锦袍的男子走了进来。他个子不高,身形微胖,一张国字脸上笑容满面,迎上来拱手,态度十分恭谨,道:“原来是同窗家人远道而来,良胜相迎来迟,勿怪勿怪。”

柯氏站了起来,陈良胜再次拱手,弯下身道:“这位定是王兄弟尊堂,早闻您有孟母之名,今日方才有幸得见。”

苏珍珠躲在柯氏身后,微露身形,眼睑低垂,只微微躬身下蹲,见了个礼,没有说话。陈良胜连忙还礼,道:“弟妹有礼。”

双方见礼之后,寒暄片刻。陈良胜心知王清岭家长寻来,必有要事,但亦不敢主动相问,他心道:“莫非是家中贫穷,欲找他相助,打秋风来了?”他已经做好了出几两银子的准备。

柯氏在家早已和苏珍珠商量好了说词,她示意苏珍珠从书袋中拿出那十几页戏本,道:“你是我儿好友,他进城赶考之前留下了这些文字,说是友人所赠。若是家中无米下锅,可以拿着这个来找你。”说完,将这两出戏本递了上来。

陈良胜连忙接过,边道:“王兄弟有大才。”

他心中虽疑惑,但也认真接过,展将开来,第一页便是三个字《荆钗记》,下署“白岗山人”,心道:“青岭、白岗,倒是工整对仗。莫非这是王兄弟所写,假托友人所赠?没想到整日里埋头苦读的王兄还有此闲情,写这些杂文散记?”

他忙对身后的随从吩俯道:“还不赶紧端上香茶?让两位贵客坐下歇歇?”随从和店小二连忙轻手轻脚上前,端茶倒水,又安排双方坐下。待得陈良胜看完,他竟是痴了,叹道:“心随轻舟去,情伴荆钗在。遥望青云路,未别先问归。才子佳人,竟要面对如此艰难选择。”

苏珍珠看他的反应,心下大安,知道这事成了一半。

陈良胜叹息半晌,忽然回过神来,道:“这个戏词唱本的内容甚是勾人,不知道其他的部分是否完成?”柯氏偷眼看了一下苏珍珠伸出来扯她袖口的小手,道:“我亦不知,我儿没有对我说明,我这次只拿了一小部分过来。我想着先给你看看,也不知这文字可否换些银两?”

陈良胜抚掌笑道:“这戏本写得好!若是已经完稿,不知尊堂有何想法,是要整个卖出吗?”

柯氏肯定地说:“我儿嘱咐过,这个戏本交给你处理,我听我儿的。”

苏珍珠心道:“高!以退为进,将定价权将给对方,想来依他目前还计划长线投资的想法,也不至于坑了我们。”

陈良胜顿生被兄弟尊重看中的自豪感来,他道:“西园大戏楼的主人唐敬之是我世伯,这部《荆钗记》且交给我吧,我定能卖出个好价钱!”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绣花荷包,递给柯氏,道:“这是十两纹银,算是戏本的定金。我等下就找姑父!您几时可以将全本送来?”

柯氏前一阵还在为赶考费用发愁,今日竟然只用十几页纸就换来十两纹银,她心知这只是媳妇两天所书,不由得欢喜万分。她接过荷包,道:“近日家中有事,五日之后定能将我儿留下的戏本子送过来。”

陈良胜看了眼老人,贴心地问了一句:“若是您过来太麻烦,我可以差人前去取。”

柯氏摇头道:“不必了,五日之后我再送来吧,我儿留下的东西,我不放心交给别人。”

陈良胜连连点头,道:“这戏本构思奇巧,字字珠玑,是难得一见的好作品,是要小心才好。”

柯氏和苏珍珠和陈良胜别过,走出荷风楼。虽然不是饭点,但楼内楼外依旧喧闹嘈杂,身处热闹街市之中。

身边的人群来来往往,婆媳二人亦是内心火热无比,对视一眼,柯氏笑开了花。

将定价权交给代理商,这是柯氏聪明的地方

这一段关于县城的描写,参照了潮州古城的格局。

PS:

秋江渡口的故事,荷风楼的典故,都是我杜撰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销售代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