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可怜地球被玩弄股掌中 > 第11章 基建狂魔——水利很重要!

凤婆婆是坐不住了,立刻准备去买羊。此时江南并不养羊,要往南,到贵州的地界,那里会养山羊。

从南边托人送羊来不是易事,再不赶紧联系,就要误了时辰。

听凤婆婆说贵州养羊,安厦一愣,然后大喜,和凤婆婆说不必着急,“有人会带着羊来的。”

安厦在朝时,就曾屡次上奏称听闻云贵地区有一种作物,亩产颇高,可以全国推广。

但无奈,他是世家贵族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此策并未被听从。

于是私下里,安厦和唐洲组建了商队,去往云贵,找红薯。

去年,商队来了消息,他们找到了安厦口中的红薯,并在当地试种了一年,亩产足足有三千斤只多,令人咂舌。

要知道,当今最好的水稻良种,占城稻,也不过亩产四百斤不到,三千斤一亩的红薯,简直是神迹。

今年,商队在那里培育了更多红薯。云贵比江南暖,此时已经到了种红薯的季节。商队会往安厦这里,送足够栽一百亩地的幼苗来。

当时建商队时,安厦还没发这十万两的横财,一穷二白的拿不出钱来。倒是唐洲,他家再怎么破败还占着个国公府的名头,底子还是有的。

于是两人合计,唐洲出钱,安厦出智。在云贵种出的东西归唐洲,但秧苗和商队,随安厦怎么用。

再过十天,就是约定的商队往江南送红薯苗的季节。

一只飞鸽,再怎么飞五天也足够给商队送信,此事商队就能办到。至于钱,等商队带着东西来,茶叶就都卖出去了,钱自然就好说了。

毕竟算是自己的商队,□□也没什么。

凤婆婆算了算,城北和城西田地附近的荒山大约能有个四五十来万亩地,养些牲畜是完全不在话下的,毕竟羊需要的耕地有限,十只羊一亩地已经是足够了。哪怕是考量到草地的持续发展,经常更换草地,都不在话下。

荒山不比河道,需要买卖,本朝延续前朝制度,这些荒地居民可以随意圈下来使用,谁利用,地就归谁,但不能随意抛弃田地,违者重罚。

毕竟荒地如果开垦成农田,要花的时间,钱财也不比买上一亩地少多少。古代人少,工具落后,大片的荒地空在那里,比不上现代一地难求的局面,所以为了鼓励荒地利用,扩大全国上下耕地总数,朝廷出了这么个主意。

安厦也算是钻了漏洞,朝廷只说利用荒地,也没说一定是要开垦种地式的利用,他拿来养殖,再划算不过。

安厦心里算盘打得飞快,山上只养殖也太亏了,果树,药材,花木,等他有些资金了,这些都能种,都是赚钱的好东西。

这么算着,安厦默默把心中预计要圈下来养羊的荒地面积扩大了好几倍。先把地都圈上再说,到自己手里才踏实。至于什么时候种这些,到时候再说。

安厦承认,他有些急,虽然心里知道,这么都年都没人圈下那些荒地,一时半下不会有人来和他抢,但他总担心不先把地占着,地就会长腿跑了。

雇点人来造个篱笆圈下地,用不了多少钱,安厦把银子又给了凤婆婆些,让她挑出离茶山和地近的,植被多的好地来,圈上个一万亩先。

城北的田地从城北流向城西的多宝河,城北的茶山,荒地,城西的田地,城西的荒山,安厦想把城北城西的产业都连起来,造成一个巨大的属于他的农业王国。

送走了凤婆婆,安厦开始给云贵的商队写信。要能占下这一万亩地,他养得羊数量要明面上过得去,不能羊只要一千亩地,他却占了一万亩的份额。

这就是彻彻底底和朝廷律法对着干了。

至少要养个五千亩地的羊,才能糊弄的了检查。毕竟可以说是按着足数的羊买的,但路上遇了瘟,羊死了大半,总不能为此把篱笆给扒了,改小吧。

五千亩草场的羊,也就是五万头羊。一头羊羔要近四百钱,加上路上的开销,一头羊羔运到这里,怎么也得五百钱一只。

也就是说,买五万头羊,他要备上至少两万五千两银子。

这倒是可以接受。

提笔,安厦在纸上写上自己的需求,不仅是这五万头羊,还有一些牧羊犬,一些熟练的牧民。写完,安厦打开窗户,吹响了哨子。

一声人耳听不到的低频声波传到鸽子耳中,比安厦更早一步在棠城安家的信鸽闻声飞起,朝着安厦的位置飞来。

这些事唐洲的手笔。当时唐洲把这哨子交到安厦手中,安厦还感叹过古人的智慧,竟然能造出只会发出低频声音的哨子。

但安厦清楚,他和唐洲是朋友,可朋友并不是该是全无保留。唐洲把这哨子交给安厦,可以说只要安厦想,唐洲绝大部分信息来往,都逃不过安厦的眼睛。

这不是朋友的范畴,他和唐洲,谁都不是这么对朋友交付信任的人。

唐洲想拉着他图谋什么大事,安厦清楚,但他还在犹豫,甚至,唐洲也还在犹豫。

看着鸽子远去,安厦问自己,这天大的决定,我真的能做吗?

——

无论如何,不管安厦心中如何百转千回,时间还是照常流逝,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离开昭月楼,安厦搬到了康姐那里。说实话,许家的屋子配不上他曾今地主的身份,格外简陋一些。

但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赵家园子还不能住人。原本安厦只想着时不时来这里住两天,看看产业。在赵家园子可以住前,先找个相对价格合适的房子租着。

但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安厦大把的钱花出去,眼下显出几分拙荆见肘来。

安厦也是无奈。穷,说到底还是因为穷。

许家二房见安厦直接彻底搬进来了,脸上的欣喜完全藏不住。

安厦实在是不想见这两人的脸,找了个借口就匆匆出了门。

凤婆婆动作很快,已经找好了第一波因为各种原因还没找到雇主的劳工。安厦带着劳工,干脆早早去修水利。

都江堰的核心是什么,安厦觉得就两个方面,一是河道两侧的堆积和侵蚀,二就是控制水位。

都江堰的工程,在河道中间建了江心洲一样的分水工程。鱼嘴将汹涌的江河分成内外河。

配上飞沙堰,宝瓶口,人字堤,几道措施合力,让内河部分的水流平缓,让泥沙堆积在合适的位置,方便疏浚,防止河道堵塞。同时平衡内外江水位,让汹涌的江河息怒。

工头曾是渔夫,刚上岸耕种没几年,也没个家底,才来当的劳工。正式看中他通水性,才被点成工头。

接过安厦的图纸,工头仔仔细细看了,又照着河道比划了两下,就招呼身后的劳工们动手。

安厦看得出,这些劳工们根本不清楚这水利是怎么运行的,但他们不在乎。佃户和长工的区别就在这里,长工拿主家的工资,他们不在乎主家怎么折腾,给钱就行。你越折腾,长工越高兴,这意味着他们的钱拿的更多。

而佃户就不一样了,佃户是租地,产量和他们息息相关。

今天早上,康姐说家里的佃户昨个就闹过了,谁都不同意地被拿出来做实验田,来种那从没见过的作物。

此刻看着长工这得令就听话的架势,安厦心里不由觉得,长工当正是比佃户好啊。

这水利不难建,石材管够,饭和工钱管够,就没有任何阻碍。

留在这里看了半个时辰,发现这些长工干的是有模有样的,安厦也就放心了,嘱咐凤婆婆时不时要来盯着,一定不能有疏漏和偷工减料的地方,安厦就走了。

那些不配合的佃户,才是安厦今天工作的重点。

今天是土豆要下地的日子。种土豆,要先将土豆埋进地里,等它长出芽来,再按照芽的位置将土豆切成几块,分开种到地里。

一块土豆差不都能切三四个。赵瘸子的土豆能种五十亩地,现在要先抽出二十亩不到的地来培育新芽,但每个佃户,都表示了拒绝。

不知道是哪里听说今年一共要有近两百亩的旱地被拿来种新奇东西,所有租了旱地的佃户都聚到许家门前,大有逼宫,一定要安厦松口不种的架势。

其实安厦能理解,关系到自己一年的生计,这些佃户这样的态度很正常。

但面上,安厦沉着一张脸,缓步走进门。

前两天的立威还算有效果,这些手里拿着农具的佃户给他让开了路。

康姐给安厦从堂屋搬了把太师椅,往院子里一放。

安厦坐在上面,康姐站在他身后。两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安厦沉着脸不说话,康姐招呼人都进院子来。

康姐说:“呀,这大家都是邻里乡亲,有什么不能好好说,都闹成这样做什么。这样,你看,做主的也回来了,大家都闹些什么,一个一个,好好说。”

一个青年人率先向前走了一步。安厦对他有印象,是那天看热闹的人里,心思活络的那几个中的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