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 > 第17章 17:唐瑾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易经》中说:明夷利艰贞。

易经诂中说,明夷卦象征晦暗,利于在艰难苦困之中守持正道。

诂,一般称训诂。训是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诂是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训诂一起成书。这个学起来是最轻松的,像在看现代的课文,不费脑子,唐瑾最是喜欢。

他如今已经学完了《易经传》《易经注》《易经章句》《易经训诂》。

五经都有传、笺jiān、注、疏、训诂、章句、解这种帮助学习的书。训诂一般简称训,章句、传、注、训,这四种唐老爷子是必教的,和本经一起教。其它的,恩,先没有学那么深那么细,让唐瑾来看,以后要是考了秀才,还得继续学。

分篇为章,析章为句,章句就是分篇数段落和语句的。

传呢,直白一点理解,就是解释经文,相当于文言翻译成白话,侧重于思想的引发。

注呢,是文字和思想内容的解释,侧重于文字的解释。

笺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

疏是在注的基础上对经传进一步的说明。

解是集解,包集注集传等这一类的,是一本经书最全面的学习工具。

让唐瑾来说,除过本经之外,这些都相当于翻译和参考书这一类的书籍,对学习帮助很大。

可即使他把最主要的都学过了,他还是真不懂明夷卦!

是的,他把《易经》学完了,背过了,可是学完了背过了不等于学会了。

物理老师一学期期末时把物理课本上的课讲完,学生们一起学完了,可是学完了的人都学会了吗?学完了不代表学会,物理公式都背过了也不代表什么物理题都能会做!

他就是这样的状态。

《易经》要是你把他学完了背过了这么简单,那也不可能成为五经之首。多少人终其一身都在研究《易经》,有几个人又敢说自己懂《易经》会《易经》?

占卜,只是《易经》的一小部分而已,它能成为五经之首是因为它被称为大道之源,内含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并且有着周密严谨的理论构架和系统精辟的哲理智慧以理论深刻的人文思想。(注)

这么一部深刻的经书,不是唐瑾学六个月就能学会的,他现在只是初窥皮毛,整个吃进肚子里,还没消化呢。

所以他对明夷卦也只是一知半解,从中并不能看出与十一丫的病有什么联系,只能从“晦暗”两字里感觉到透出来的负面信息。

老爷子不说,《易经》他以后还得继续学,等到了时候他自然就会了懂了。

唐瑾并不急,急也没有办法。

《易经》学完了以后,第二天整体复习了一遍。吃晚饭之前,唐瑾坐在堂屋唐老爷子身边,伸出手在火炉上烤着火,问他:“下来学《尚书》吗?”

冬天里,堂屋烧了火炉,比别的房间都要暖和,里边坐满了人,都是唐老爷子的“学生”,有的在复习功课,有的在玩。柴氏唐二婆她们六个正在厨房里准备一家子的饭。

听了唐瑾的问话,很多人的目光都转到了唐老爷子面前,唐三叔也热切的望着唐老爷子。

从学习《论语》之后,家里学生的水平一下子就显了出来,有的学的快有的学的慢,水平一下分出三六九等来。

像唐瑾和唐三叔唐二叔唐五叔都属于学的又快又好的人属于第一等;唐爹爹唐转和唐四叔唐二哥属于第二等,他们学的也很好,悟性勤奋都有,相对来说比起唐瑾他们也就差了那么一些。这两等都是属于特有悟性又特别踏实勤奋的人。

像唐六姑就是第三种,属于有悟性也踏实的人。

像唐四叔,唐五姑,唐大哥,唐三哥,唐六叔,唐大姐,唐五丫这种,就属于悟性也有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踏实肯学的那种中,勤奋上要差一些,结果就比起唐瑾来差的有点远。唐老爷子说这种是第四等。

第五等就是唐二丫唐三丫唐四丫这种就是很有悟性但是特别好动,勤奋起来很勤奋,偷懒起来很偷懒,又不踏实的人。这种人,运气好了考试比第三种人都厉害,运气不好那成绩就不敢看。

唐家的人念书还都是很勤奋的,说不勤奋也只是相对于勤奋的人来说。

第六等,不是没悟性的就是不勤奋的,不是不踏实的就是年龄还小的,或者几者皆有,全被归到了这一类。

所以,一年多以前的时候,他们就分开来教了。

前边三种一起上课,后边三种一起上,唐瑾惊讶的发现给跟不上唐老爷子进度的人授课的竟然不是他娘,而是他爷爷与他二爷。

刚开始上课时他爷与他二爷都不说话,只听着,老爷子也不提问他们。

后来家里有些事必须得男人去干,比如交粮啊,雇佣长工啊,磨面啊,带着家里女人去赶集啊这一类的事,都要有人,他们慢慢的就来的少了,只有闲时了才听。

唐瑾这才发现,他爷爷与他二爷的学识可是比他娘高多了!

一当了老师,感觉他们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唐瑾奇怪自己以前怎么半点都没有看出来他们的不同。再一想,其实整个唐家与村子里的人都不一样,他觉得唐家人正常,怕是在村子人眼里,他爷爷二爷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他明白,其实真的不一样。现代的人说话经常用成词,大家都能听懂,他与家里长辈交流无障碍,没意识到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学识的体现。放了在村子里,有时候说话大家听不明白,因为他下意识的用了成语,别人听不懂成语什么意思,也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了。

唐老爷子一发话,大人们想知道接下来学什么,孩子们只是纯粹的好奇。

“接下来要学的就多了。《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一起学。”

唐老爷子还没有说完,唐四丫在一旁吃惊的叫:“哦~!这么难!”

唐二叔狠狠瞪了女儿一眼,唐四丫就不出声了。

唐瑾对于这一点很理解。

反正字都识的差不多了,意思也懂,基础打好了,现在上“初中”的课程了,当然会比“小学”的课程难很多。

其他人也没有反对的意见。等年后的时候,八个人一起上课,也只有唐六姑一个女孩。

虽然年纪不一辈份各不同,不过大家一起读书有竞争,家里学习的气氛很好。

四门课一起上,虽然每节课讲的没有以前那么多,唐瑾还是明显的感觉到了压力。

他每天早晚各背一个时辰的书,也开始正式练字,早中晚加起来至少要练一个时辰,除过吃饭睡觉那真是天天时时的都在学。

学的快了,很多地方不理解,他就能与一起念书的他爹他三叔他姑他们讨论,讨论出来了也好,讨论不出来了一起去问唐老爷子,气氛还挺好的。

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天气已暖,棉衣换春衫,这一日唐瑾没听唐老爷子的话早睡,而是问了他几个问题,结果第二天早上到自然醒的时候没有睡醒,不想起来。

唐老爷子叫他,唐瑾钻在被窝里,两手拉着被子道:“哎呀,老爷,能不能再睡一会儿,我昨天没有睡好。”

唐老爷子严厉的拒绝了他:“每天按时起,不可养成坏习惯。”

“可每天都上课上课,我都上烦了,就不能休息一下,休息一下也没什么问题嘛!”唐瑾开始耍小孩子脾气。

“一下也不行,有了这次,以后就有下次下下次,不能给你开一个坏的头。”唐老爷子拉了拉唐瑾的被子,没拉动,说:“我去茅厕,快起啊,一会儿我要是回来了你还没有起……”

大手在被子上拍了拍,唐老爷子话也没说,就走了,未表明的后果其实更让人担心。

道理唐瑾都明白,可身体都不听他的话呀!

平时也不是没假,现在每上四天课,第五天就只上半天课。可就算上半天课,也不代表他可以闲下来不用温书习字了啊。

正闭着眼呢,突然听到外边唐三叔念书的声音。

唐瑾脑子里不自觉的跟着念,清醒了很多,一想起他三叔的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明明不能科举却如此勤奋,唐瑾就有些羞愧。有种他得到了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却不知珍惜的惭愧感。

于是他一翻身,马上从炕上爬起来,找衣服来穿。

正穿着,唐瑾突然停下了动作。

春日里的日光刚亮起,屋里点着一盏灯,虽然是舍得用油用了粗的灯芯儿,是家里最亮的一盏灯了,不过跟现代的灯没法比,屋子里的光线还是有些昏黄的。

在这昏黄的光线里,他察觉他似乎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对于他爹这一辈人只学会了三百千学会了识一般的字和一般的算术他从来不抱有任何的怀疑,因为他爷爷与他二爷的前车之鉴,所以老爷子才不教孙子,怕学识大了,拥有的与得到的不能成正比,会让人痛苦。

这样看起来没有问题,有的人就固执一点偏激一点,不是所有人的做法想法都一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有一点的因噎废食。

联想到如今的情况,联想到唐老爷子的睿智,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老爷子故意不教孙子读书,为的就是对比好让他珍惜,为的就是将来一起教时能让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孩子好饭吃久了吃起来就不香也不珍惜,两个孩子一起吃饭会有意或无意的比谁吃的快吃起来就会变的很香,三个孩子一起吃就会抢,热闹欢乐,可比一个人吃好多了。

那么对于唐老爷子来说,念书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

以唐老爷子的为人处事,似乎可以做的出来。唐瑾一瞬间心里有些发凉。

为了他,不,应该说是为了他爹爹的长子,老爷子对于自己的孙子能这般心硬吗?

“咋了?发什么愣,快起。”唐老爷子这时回来了,看到唐瑾坐着不动,就催促他。

唐瑾转过头去,想要将心里的疑惑问出来:“老爷……”

注:本段来改自网络上的对于易经的评价。

还有另外哦,上章占卜的方法和卦象都是易经里的,但是大家要理智对待不要迷信啊,要沐浴在社会主义爱的光环下呐。

谢谢下边的小开使灌溉的营养液哦,哈哈,开心,谢谢亲们啦~

小天使“”,灌溉营养液 2

小天使“∫木卯”,灌溉营养液 1

小天使“苏越”,灌溉营养液 2

小天使“兵长一米六”,灌溉营养液 5

小天使“菲飞”,灌溉营养液 1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17:唐瑾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