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科举平步青云路 > 第10章 第 10 章

科举平步青云路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胖子家的学渣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3-02-01 12:27:12 来源:文学城

两个小萝卜头,一个努力想交代清楚自家姐姐的任务,又不想丢了自家面子;一个想深入了解对方家属性格脾性,乐的装疯卖傻,拉着新见面的小伙伴满院子晃,带着人读书写字。在大人眼里那是两个孩子一见如故,对这门亲事也多了几分看好,直到徐掌柜要回去了,两小只都还依依不舍。

徐立诚:男方家小孩不聪明,但受宠,姐只要好好笼络就能过得不错,是个好姻缘。

沈锦:这小孩有意思,逗起来好玩,希望未来二嫂也是个好性儿的,家里再遭不起如李氏那样的搅家精了。

怀着各异的心思,两个小伙伴依依不舍的互相送别。

沈家这边一别两宽,长辈们已经各有默契,就等着迎新媳妇进门,李家那边却是一团糟。

李氏在沈家原本也不是不干活,只是少,毕竟住在镇上,除了一片小菜地和几只鸡需要照顾,其余就是洒扫做饭给男人孩子缝补衣服,买菜啥的有婆婆去做,吃水后院有水井,李氏一天有大半时间都是闲着的。

而被休回娘家的李氏就没有那么好福气了。李家人多,光是李氏她娘老张氏就生了六个儿子,三个女儿。女儿如今都嫁了不在家住,几个儿子也陆陆续续娶上了媳妇,李氏闺中时和姐姐们合住的房间现在早就被四哥一家住了。

虽然李家这几年为了娶媳妇方便住开也起了几间房,但当初并没有想过会有外嫁女被休回来的时候,根本没给女儿们再建房间。李氏回来,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将就着把柴房收拾出来半间,里面放上一张木板床,一床铺盖,这就算给李氏安了个家。

至于说把李氏赶出去到村尾破茅屋住,且不说李氏是休回来不是丧夫寡妇,村里要脸不可能允许李氏多占一块宅基地,就说李家自己也丢不起这个脸。所以就算媳妇们不乐意家里要多分一口入吃饭,也还是把李氏暂时安置在家。

沈家对自家人大方,吃穿用度在镇上普通人家里也是数得着的。当初为了给大儿子娶亲,房中被褥都是做的新的,被面是纯棉布的,软和还保暖。哪像现在,床是拿不知道哪里找来的破木板和木条随便钉一钉就行的,被褥只有一床,还是不知用了多久的陈棉被,里面的棉花都结成板块了,根本不保暖。

年味还没散呢,天还是比较冷的,李氏每天都能从睡梦中冻醒,天天冷的瑟瑟发抖。

这也就算了,李家地不算多但人口多,吃的也不怎么样。

北方冬天冷,只要附近有大江大河的地方到处是冻土,为了有个好收成往往还没翻过正月就已经开始翻地,之后还得隔几天翻一次,冻死地里的害虫,直到种下庄稼为止,算是农忙。

李家伙食粗陋,早上一顿稀糊糊加掺了玉米面的饼子,中午男人一人三个拳头大的窝头和一个煮熟的土豆,女人一人一个窝头和土豆,小孩就只有土豆没有窝头,晚上为了省点粮食,往往只喝一顿稀饭,加点咸菜果腹,农闲时晚饭这一顿是要省掉的。

李氏在家里没有地,却还要跟着下地干活,回来后嫂子们还会把大半家务都丢给她做,吃的却根本不能饱腹。正月还剩个尾巴呢,李氏就受不住了,天天嚎着要回沈家去。

可惜,已经在镇上丢了面子的李家人最近赶集都不去清水镇了,宁愿多跑点路去隔壁兴水县,也怕沈家人再看到他们想起要回当年娶李氏的聘礼。自然更不会多理会李氏的嚎哭,只等着闲下来后赶紧找个没媳妇的老光棍或是鳏夫,把李氏再嫁出去就是。

别的不说,李氏这些年养的不错,皮肤白皙手指纤长,比农户家很多大姑娘看着都细嫩,就是不会生孩子。许多老鳏夫不在乎这个,他们自己有儿子,甚至可能还有儿媳妇帮着管家,只求有个女人暖被窝,体贴照顾他们,会不会生孩子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么一想,没准还能把李氏再要个一笔不错的聘礼钱呢!

而跟李家同村,住的也不远的刘家,几个丫头兴致勃勃的扒着窗户,看李家门口的李氏一边抹泪后悔,一边寒冬腊月的找河水洗衣服,兴奋的待会吃饭好像都能多喝两碗。

刘家跟李家构成差不多,刘老爷子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却架不住儿子们能耐,孙辈六个男孩五个女孩,四个儿媳里有三个又怀上了,算起来比李家还多点。

两家都是本地人,刘家还有个大孙女婿是镇上的衙役,土地也多些,按理说日子比刘家好过。但李氏爱慕虚荣,一直得意当初沈家选择了她而不是刘家比她小一岁的大孙女,有事没事就拿着沈恪给钱买的首饰点心在刘家姐妹面前炫耀。直到大孙女嫁了衙役,新夫妇接待邻里时沈家才得知李氏所作所为,为此不知帮李氏擦了多少回屁股。

如今可好,李氏被赶回了娘家休了,不能生和搅家精的名声传出去,且看她以后还能嫁个什么好人呢?

至少,肯定不能和沈家郎君相提并论的。

刘家也有寡居在家的姑娘,就是二姑娘,比李氏小三岁,今年刚二十。人模样长得倒是不差,人品也是有口皆碑,温温柔柔的性子,就是命不好,前一个嫁过去没一年,丈夫去服徭役死了,婆家不想养闲人,本打算以无所出之名休了人姑娘好拿回聘礼,架不住刘家团结,主动去给自家闺女出头,把人接回来养在家里好生安慰,为此不惜专门给二姑娘在后院二老住处隔壁起了个小屋,就怕孩子会被人指指点点,想着等人走出那段不幸后再谈及婚嫁。

李家倒霉,刘家人高兴的不行,这些年李家靠着亲家名头,在村里没少捞好处,话里话外打压刘家,如今可算熬出头了。一高兴,刘家老爷子就让大儿媳妇叫回了家里在外干活的男人孩子们,包括儿媳孙女,去割了两块肉,一家人好好的吃了一顿。

二姑娘刘桃儿也在爷奶关照下少有的出了房门,屋里安静了一瞬。

刘家未嫁的姑娘不多,老三已经被邻村一家定下了,再有几天就成婚,老小身子骨弱,也还不到找亲事的年纪,唯一还没着落的是刘家老二的二女儿,也是刘家四闺女刘杏儿,如今也十七了。

不过这闺女从来不急自己的婚事,反而自从上次发烧痊愈醒来后,就有事没事打听李家的事,尤其对嫁入沈家的李氏尤其关注。刘家闺女多,刘杏儿不是最好看的也不是最会来事的,反而性子有点阴沉不讨喜,在家里如今越发有点隐形人的味道,还不如寡居在家的刘桃儿受老爷子老太太喜爱,连她亲娘都不怎么待见这个女儿,其他人自然也不会多加关注。

反正刘家不家暴不打女儿,到了年纪找门亲事两床铺盖两件衣服当嫁妆送出门子就成了,别的再多也没有了。

跟当年有着几两压箱底银子的大闺女二闺女待遇截然不同。

刘杏儿早年还嫉妒过,如今却根本不在乎,一天到晚就盯着二姐的一举一动,生怕二姐出门走了前世的老路,当上贵太太,搅合了她好容易想出的出路。

要知道,那可是她重生回来后,好不容易想到的,能打破前世悲惨命运的唯一路径啊!

没错,刘杏儿是重生的。

前世的刘杏儿性子也很泼辣,样样拔尖要强。和沈蓉的泼辣不一样,刘杏儿只顾着自己过得好,当初因为嫉妒大姐二姐嫁得好,没少惹事,还险些抢了三姐亲事成功,为此还挨了亲爹娘一顿毒打。

二姐虽然半路丧夫,但架不住得了老太太老爷子的喜爱,后面还被送进沈家,接替了李氏做了后娘。等沈家幼子沈锦高中进士当了官,沈烈和沈恪合伙的药材田也早已有了起色,沈家一下子从差点住不开的二进小院扩充成了三进带花园的大院子,还在县里府城买了铺面出租,家里买了丫鬟伺候,刘桃儿成了有丫鬟伺候,穿金戴银的大少奶奶,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

刘杏儿嫉妒啊,大房的两个姐姐嫁得好,带动的她自己的亲姐也找了临村一个挺富裕的小地主。轮到刘杏儿时,她长得不够出众,因为心气儿高看不上泥腿子,硬是拖到自己快二十了还没嫁出去,硬生生拖成了老姑娘。为了不连累刘家名声和小闺女小儿子的嫁娶,他爹很是强硬的给刘杏儿找了个几十里外的村里的小伙子嫁了。

要说那家人其实也不错了,家里十五亩地,就兄弟俩加一对老父母。房子是新盖的土胚瓦房,为了成亲还专门重新粉刷过,家里老太太还养了十几只鸡和两头大肥猪。

小哥俩都有手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闲时跟着村民去山上打猎或是下河捉鱼,都能给桌子上添个菜,还能靠着一把子力气去镇上或是码头做短工赚钱,加上地里的出息,日子怎么也不会难过。

可差距太大啊,刘杏儿就觉得自己苦啊,日子苦的跟熬苦水儿似的。在她的认知里,三个姐姐都嫁了好人家,顿顿有鱼有肉还不用干活,身边有人伺候,男人嘘寒问暖,公婆重视小叔子和睦有出息,那才叫过日子。

她呢?她是嫁长子,进门后就她一个媳妇,全家的活脱不开手的等着做,家里银钱出息甚至粮食却都在老太太那里掌管,她连做饭多舀了一勺米都会被指摘半天。出嫁才不到三年,刘杏儿就觉得自己皮肤糙了,身子瘦了,好不容易生了儿子,还是个没出息的,费心巴力养到十几岁,没想到却是个学好不行学坏一准的流氓头子,险些连媳妇都娶不上。

等刘杏儿带着自己这一肚子委屈和苦水闭上眼再次醒来时,她又重回了十七岁的时候。

原本这时候李氏还没有到被休的时候,真正被休,是在三年后。李氏进门六年还是只有一个女儿,陈氏没少指桑骂槐,李氏也能耐,觉得是丈夫天天不在家,一年有最少将近八个月不在家,没有男人,她一个人能怀得上?偏偏男人是长子,不可能随便放弃自己那么多工钱的差事靠爹娘弟弟养,李氏没辙,就天天跟婆婆对骂。

刘杏儿那时候已经是老姑娘了,正被亲爹逼着骂着要嫁人,具体的事情知道的不多,只知道李氏要儿子不成,竟趁着沈恪外出时在外找了奸夫,打算怀上孩子充当沈家孙子养,稳固自己地位。被考上县学的小叔子发现后捅给了沈恪,李氏成了破鞋被休弃回家,没几天就被自己亲爹淹死在村后池塘里,装作意外死去,不够资格埋入祖坟,丢去了乱葬岗。

而沈恪因为带着一个闺女,本人也是没有其两个弟弟清秀好看,长得体壮如牛,讲究点的黄花大闺女都不愿去当后娘。

这时刘桃儿因为要去绣庄买绣线,跟陈氏碰了个面,被陈氏看上,就拎着儿子找机会和刘桃儿打了个照面,两人一见钟情,第二个月刘桃儿就嫁进了沈家。

刘杏儿看重的就是沈家这条路,她打算提前出手,抢了二姐的机缘,嫁进沈家当少奶奶去。

要说长相,刘桃儿人如其名,是那种偏圆的面相,皮肤白皙透着健康的粉色,看着就是个极健康的姑娘,身姿高挑,长得柳眉杏眼,看着就讨喜,是那种老一辈儿都喜欢的面相。而刘杏儿,虽不及姐姐,但原本也是清秀佳人一个,只是瘦,老二家媳妇女儿多,不如老大家的更看重闺女,除了长女老三,其余都养的面黄肌瘦,看着就没福气。

刘杏儿毕竟多经历过一世,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跟村里那么些当婆婆的交往过,知道当婆婆的喜好什么样的媳妇,男人喜欢什么样的女人,这半年没少往那方向倒腾。

效果倒是不错,皮肤养好了不少,就是一双随了生母的吊梢眼,里面掩不住的想过好日子的贪婪和幻想,看着自家姐妹都像是看敌人,自然越发显得刻薄。

其实按照现在看来,大姐嫁的王家应该比沈家更好些。王家就这么一个独苗,年纪轻轻就做了衙役,算上人脉,估计以后捕头的职位也得是他的。

这年头小吏都是父传子的,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传家宝”。衙门有人,就算做生意心里也不慌。沈家只是有个秀才,还是黄土埋半脖子的七十多老人,就算沈锦聪明也还小,除非不得已,谁会想着把自家黄花大闺女嫁到这里来。

像刘家,不也一样,只是嫁了个寡居在家,还有个无子名头的刘桃儿吗。

但是刘杏儿不一样啊,她知道以后沈家日子有多好的。沈老爷子长寿,等沈锦中进士时还活着,百岁寿宴时还得了皇上亲赐的牌匾奖赏,陈氏也受封诰命,一步步成了整个临廊郡最尊贵的老太太。

二姐刘桃儿进门儿就给沈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母凭子贵,靠着俩儿子在小叔叔那里的颜面,每年逢年过节总能收到京城送来的年礼。儿子也出息,有小叔叔的教导,最后也都考了进士,让刘桃儿成了尊贵的老夫人。

沈烈一家虽然没有走官场,但人家药材生意越做越大,因为也是种地,没有被打成商户,后面有弟弟侄子撑腰,沈家药材远销全郡药材铺,银子赚的能把人活埋。

而大姐呢?小吏之子是不能科举的,只能参加武举。但如今天下太平没有战事,王家没有靠山也没法给儿子找个好出路熬不出头,大姐一辈子只能在这小镇上过日子。

这么好的出路,凭啥让二姐一个寡妇捡了便宜?她虽然没有二姐好看,但还是个黄花大闺女呢,以后沈家发家,谁不得夸她一句慧眼识珠?早早看中一个金龟婿?

至于二姐,反正老爷子老太太那么疼她,总能找到更好的给她的。可是她不一样啊!她选择太少了!

刚把错别字修完,又加了些设定,真是抱歉,影响各位观感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第 10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