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 > 第4章 虫病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 第4章 虫病

作者:冻颇黎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09 19:21:27 来源:文学城

谢玉言下车时,望见一匹红马如烈火奔腾消失在视线尽头。

“那是?”

冯季以手搭棚,眯眼望了望:“啊,那是县主的马。”

寻乡人一问,果然是县主刚刚离开。

谢玉言得知不免有些遗憾。

“郎中们没走,”冯季说,“就在前面。”

谢玉言让仆妇将谢九娘抱来,林茂之欲言又止,微微叹了口气:“罢,去看看吧。”

他是不信这些乡野大夫能治好谢九娘的。

但世事无常,又谁能说得准呢。

谢玉言为了妹妹的病,不惜前途跋涉前来新遂,如今这般,也不算什么了。

祝桥在西屋坐诊。

他是这批郎中里的“学长”,按照县主的学制规定,他明年便可毕业了。

他原是宁州一个小村子的人,大约是五年前,县主第一次带人来他们村子做义诊,救了他和他的弟弟。

照顾他们的那个郎中给他们讲故事,说自己也是贫苦出身,全家以采药为生。有天他进城去卖草药,正好遇见榆宁县在张贴公告,征召“医学生”,只要通过考试就可入学。入学不仅包食宿,还包“就业分配”。他凭借辨识草药的本事侥幸入学,没想到能得县主亲自传授。学成之后县主赠金支持他们开馆行医,不过他不愿意,他更愿意做一名游医,广播县主恩德。

病愈后,祝桥便问:“我也能成为医学生吗。”

郎中含笑道:“当然可以,不过你要先识字。”

祝桥便跟着每月来村一次的先生读书,两年后先生说他考试合格,给他开了一份证明。他便带着证明和干粮前往榆宁,考进了县主开办的学堂,修读医术。

去年,他的弟弟也考试合格,同样进了学堂,学习匠艺。

没有县主,就没有他和弟弟、许多同窗的今天。

可惜他们入学的时候,县主已经不亲自授课了。

祝桥与一众同窗深以为憾,然后更加努力地读书实习——如果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可以在毕业典礼上演讲,并得县主亲自授书。

祝桥翻开笔记补充中暑的症状,头也不抬对外叫道:“十二号进来。”

门外一下子进来好几个人,将屋内的光线都遮暗了,祝桥抬头:“患者自己进来就好了,剩下人在外面等着。”

冯季咧嘴笑道:“呀,今天是小祝大夫来啊。”

大夫这个称呼宁州并不多见,是县主喜欢这么叫,大家就纷纷跟着学。祝桥无奈道:“冯叔,你怎么才回来,汪先生找你半天了。”

“嗨,我都这把岁数了,还让我跟娃娃们一起考试,”冯季讪笑道:“我也就数数能拿得出手,别去拉低了庄上的平均分。”

“刚刚听县主和汪先生说,庄上的平均分好像排第三,仅次于榆宁和新遂。”祝桥看向冯季身后,“这几位不是本地人吧,来看病?”

“哎,是,这几位是从京城来的。”冯季对祝桥挤眉弄眼,“这位公子的妹妹不大舒服,你们帮忙看看。”

祝桥视线划过谢玉言戴的帷帽,落到仆妇抱在怀里的谢九娘脸上,观她脸色蜡黄神情憔悴,眉心微蹙。

祝桥再看了眼谢玉言,问:“贵人家中可有什么忌讳?需我隔帘问诊否?”

“并无,”谢玉言温声回道,“是我不便露面,与旁人没有干系,吾妹尚年幼,无需隔帘,先生自便。”

祝桥又问:“病人年幼,可能自行表述病症?”

“吾妹虽年幼,但早慧,言语无碍的。”

祝桥点点头,站起身示意仆妇把谢九娘抱到胡凳上,胡凳颇高,九娘惶惶坐在上面,听祝桥问:“不要紧张,你叫什么名字?”

“……谢舒。”

“很好听的名字,你今年多大了?”

“十岁。”

谢九娘渐渐放松下来,祝桥却蹙起了眉头,“你已经十岁了?”

看身形,着实看不出谢九娘是个十岁的孩子,冯季看到她的第一眼也觉得她才七八岁,比同车的谢十三年纪小。

谢九娘怯怯点头,祝桥问她:“平时不喜欢吃饭吗。”

谢九娘先是点头,后又摇头:“吃不下。”

“是天热的时候吃不下,还是一年四季都吃不下?”

“都吃不下。”

“会头晕头痛、胸闷呕吐吗。”

“偶、偶尔。”

“最近有摔倒或是撞到脑袋吗。”

“没有。”

“患过伤寒或是其他疫症吗。”

“没有。”

祝桥让她张嘴,见舌苔薄腻,舌尖红尖,祝桥皱眉问:“你平时会肚子痛吗。”

谢玉言微微一震。

他转头看向林茂之,林茂之恰也看向他,虽因帷纱阻隔看不清彼此的神色,但他们都清楚对方想说什么。

谢玉言有意没有描述谢九娘的症状,祝桥却能一语道破,足见他确有几分本事。

谢九娘说是,祝桥又问:“平时如厕有没有观察过,粪便是否有异?”

谢九娘白了脸,低头不肯吭声,仆妇面面相觑,还是谢玉言沉稳应答:“是。”

食欲不振,脐周阵痛,便见白虫。

因下仆搬弄口舌,谢九娘的病在家中传得离谱,谢十三等孩童说她吃虫子,骂她是怪物;仆妇说她得罪了神仙,要她受虫噬之刑。

他们的生父迷信鬼神,闻之大骇,要将谢九娘送到观里修行,任其生灭。谢玉言不信神鬼之说,执意不肯,不顾生父阻拦,在京城遍访名医。

有一个郎中去查了谢九娘周围仆妇与他们的家人,发现有类似症候,但不如谢九娘严重。于是说这虫子原寄生在他人身上,是被伺候的人带了来,女儿体质阴寒,为此虫所喜,于是传到了谢九娘身上。

虽有了解释,可要拿治疗方法,郎中们便束手无策了。换了几副汤剂,腹痛虽有减缓,但仍不能根治。郎中们便说此虫无药可治,与人相生相存,要杀虫也会杀人,因此无解。

谢九娘把脸埋到仆妇怀里,不敢去看郎中,害怕他们也像谢十三一样露出惊诧、嫌恶的脸色。

谢玉言沉沉看向祝桥,见他沉吟片刻,问一旁围观的医学生:“金凤呢。”

说的是他们之中唯一一位女学生,姓刘,名金凤。去给庄里的女孩上生理卫生课,刚刚下课,便被祝桥派人拽了过来。

等她来的间隔,祝桥招来师弟们,轮流上前看诊。

谢玉言见谢九娘不害怕就并未阻拦,耐心听着这些年轻郎中“会诊”。他们面对谢九娘各个耐心温柔,哄得谢九娘渐渐忘了恐惧和警惕。转过头便将书稿翻得哗哗作响,彼此争论,语速飞快,情绪比他这个兄长还要激动。

祝桥对他们说:“按格式去写病历,初诊和处理意见各写各的,一会儿拿给我看。”

年轻郎中们便四散而去,有人看看谢九娘再看看谢玉言,发出了一声遗憾的叹息。

谢玉言莫名,不知他们在遗憾什么。

谢九娘也听见了他们叹气,惶恐道:“我就快要被虫子吃掉了吗。”

“不会不会,你好着呢,虫子吃不掉你,”祝桥失笑,“他们是在遗憾你是个女孩子。”

谢玉言问:“何意?”

“令妹的病需触诊,”祝桥解释,“就是除去衣衫,触摸皮肤。按规定,即使是小孩子也得由同性医生来看诊。”

“医婆?”

“可以这么说,”祝桥笑道,“但她们不太喜欢这个称呼,跟我们一样,叫医生、郎中、大夫比较好。”

入乡随俗,谢玉言记下,那位女医生气喘吁吁跑来后他便称了她一声:“有劳刘医生。”

刘金凤受宠若惊,对他的好感剧增。

“什么症状?”

祝桥正在看几位学弟写好的病例,他看得很快,将它们分成两摞,左手边是诊断接近的,右手边是诊断有差的。

“疑似小儿蛔虫,”祝桥说,“需要触诊。”

刘金凤重复了一遍望闻问切的流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她让仆妇把谢九娘抱下来,与她去隔间。

谢玉言等在外面,隔间里传出窸窸窣窣的衣袂摩擦声,而后是刘金凤问谢九娘:“平时是哪里疼。”

“我按这里会疼吗。”

谢九娘弱弱说:“会。”

“我按到哪你觉得疼就告诉我。”

“好。”

“这里疼吗。”

谢九娘的声音猛地有了哭腔,可怜兮兮地说:“疼。”

大概叫了四五声疼,刘金凤说可以了,让仆妇帮谢九娘穿衣服,自己先走了出来。从祝桥左手边抽了一张病历写下触诊结论:“腹部柔软,可扪及虫团聚散。”

“有点严重,”她对祝桥说,“发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好在寄生部位在肠内,没有到内脏。”

祝桥蹙眉:“那就有点麻烦了。”

谢玉言提起心:“有法可治否?”

年轻郎中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祝桥与刘金凤对视一眼,犹豫不决:“这个……”

谢玉言上前拱手作拜,恳切道:“二位不妨直言。”

“令妹此病,可治。”祝桥忙让道,“我们之前也见过类似病例,可以根治,且没有副作用。”

刘金凤欲言又止:“只是那起病例……”

谢玉言压抑下激动:“如何?”

“我们只知是痊愈了,但具体用什么药,我们就不知了。”祝桥说,“从那之后,我们只知此病要如何预防,轻症要如何开方驱虫,但若是到了令妹这般的重症,我们就没有办法了。”

林茂之在旁亦听得心神激荡,追问道:“敢问那位病人与开方的郎中都是何方人士,现居何处,我们要如何才能拜访。”

“这便是麻烦所在了,”祝桥苦笑道,“倒不难寻,此二人都在新遂,居于镇西将军府内。”

“病人是将军府的长公子,治疗的医生则是榆宁县主本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虫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