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 > 第2章 传言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 第2章 传言

作者:冻颇黎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09 19:21:27 来源:文学城

冯季坐在树荫下,为钟鸣鼎食之家的排场咂舌。

两位公子走远之后,又有一个穿袍的男子到树下来,不像主家,像是客人。冯季听人称他“蔡先生”,兴许是府上的西席或是门客。

除了那位娇惯的小公子,后面马车又下来一个瘦小女郎,大约七八岁,不知害了什么病,面黄形瘦,可怜极了。

两个孩子身边都有十几个婢仆前前后后伺候,但就算如此,谢十三犹不满意。眩晕的症状缓解后,又对婢女百般挑剔。婢女辩解出行在外多有不便,男孩大怒,指使管事的老媪去掌她的嘴。

一旁女孩对他颇为嫌恶:“暑热本就难耐,你且消停些吧。”

男孩当即暴跳如雷,与女孩吵了起来。

冯季听着两个孩子的口角,起因的婢女已经怕得匍匐在地,十几个婢仆竟没有一个能劝住的。饶是与他无关,随着两个孩子声音越来越高,冯季也开始坐立难安。他不由看向树下唯一一个能管这事的大人,却见那位蔡先生支颐乐吟吟地,颇像看戏似的,一点要管的意思也没有。

谢玉言与林茂之回来时,谢十三郎正叉腰站在女孩面前,尖刻道:“说的就是你!你就是个怪物!吃虫子的怪物!”

谢玉言面色骤沉,厉声喝道:“谢十三!”

谢十三郎不知兄长回来,惊得一哆嗦,却仍不服,小声嘟囔道:“我又没说错。”

“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非礼勿言,”谢玉言冷声喝道:“给九娘道歉,自己回车上去反省。”

谢十三撇撇嘴,不肯道歉,含怨剜了一眼谢九娘,不等谢玉言发火,拔腿跑回车上。

这时蔡雄才开口笑道:“不过是孩子斗气,六郎何必大动肝火。”

谢玉言看他一眼,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嘴上仍客气道:“小二顽劣,蔡兄见笑了。”

林茂之看向蔡雄的目光与谢玉言如出一辙,语气不复真挚,有些冷淡道:“玉言处理家事,我们就不便旁听了。蔡兄要了解新遂的情况,何不趁此时亲自去走走看看?”

话中驱赶的意味太过明显,容不得他无视。蔡雄尚不想与他们闹得太僵,懒洋洋站起身,扑了扑衣衫的浮灰,哼笑道:“这穷乡僻壤有甚可看的。”

话是这么说,他还是带着侍从顺着乡路慢悠悠晃远了。

谢玉言深吸一口气,看向啪嗒啪嗒掉眼泪的谢九娘,压下心火。

林茂之轻声道:“我去说十三。”

顾不上那边,女孩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稚声哽咽道:“我不是怪物,我真的没有吃虫子。”

谢玉言从仆妇手里拿过巾绢轻轻替她拭泪,温声道:“别听十三胡言乱语,待会六哥就去教训他。九娘只是染了病,我们后天就能到新遂府,那有最好的郎中,一定能治好的。”

谢九娘忽得捂住肚子,脸色发白,谢玉言皱眉:“又疼了?”

不多时,阵痛过去,谢九娘啜泣道:“若是新遂的郎中也治不好呢?”

“不会的,”谢玉言柔声道,“茂之的朋友被京城郎中诊断为肺痨,药石无医,都被新遂的郎中治好了,何况是九娘这点小病。你信茂之吗,他是端方君子,不会撒谎的。”

安慰一番,小姑娘总算止住了哭,摸摸谢玉言头戴的帷帽,破涕为笑:“哥哥你为什么要戴这个,好奇怪啊。”

谢玉言无奈,为了哄她,只好将面前的帷纱撩开。

冯季终于见到了这位谢公子的真面目,一时竟看呆了。

鸢肩公子约有二十,声如玉,气如竹,如圭如璧,如莹如星。

茂才人秀,峥嵘气度。

他似是从雕梁画堂飞出的一片行云,低眼朝谢九娘温温一笑,无须百宝妆,艳更胜霞光。

车夫见惯了这副呆愣的神情,冯季直勾勾地盯着半天不知收敛,车夫在旁幽幽道:“看够了吗。”

冯季急忙回神,强让自己收回视线,赔笑道:“郎君才貌无双,是小人唐突了。”

谢玉言无意怪他,这样的目光他早已习惯,只是觉得又惹了麻烦,心中平添几分无奈。

冯季更加殷勤:“郎君去新遂,是为求医?”

“正是。”

谢玉言望过来,被他温和的目光注视着,冯季竟觉得目眩,晕乎乎飘飘然,嘴上没了把门:“郎君何必舍近求远,想找郎中,小胡庄便有。”

“何意?”

“新遂的郎中月月跟着城里的大人们到村上来做义诊,”冯季说,“算算脚程,明天就该到小胡庄了。”

“城里的大人们?”谢玉言有些意外,“都是什么人?”

“叫不上名字,每回来的都不一样,”冯季挠了挠脸,不好意思说,“有管农事的,有教我们养鸡养鸭的,有给我们修农具,还有教娃娃识字的。”

“教识字?”

“对,教识字,还教数数。”说起这些,冯季露出真诚的笑意,“那些先生们说现在人手不够,只能一个月来一次,教完慢慢消化,就看各自的悟性。”

谢玉言微微蹙了下眉头,被一直观察他神情的冯季发现。想起什么,冯季的笑容僵了僵,有些尴尬地支吾道:“嗨,我们这些人命贱,脑子也笨,本不配登大雅之堂,就是想让娃娃识几个数,以后能给贵人府上做个账房就是坟头冒青烟……”

“这是什么话,”谢玉言轻斥道:“书无贵贱,人皆可读,岂有不配的。”

冯季微愣:“我见您似有不喜……”

“我并非为此不喜,教人向学本是大善,”谢玉言扣着帷帽边缘,轻叹道,“只是这样的教习,无异蜻蜓点水,徒有形式而已,又有什么用呢。”

“可我又想,善行终究是不分大小的,若要过分挑剔,以后还有什么人愿意行善呢。”

冯季怔了一会儿才想明白他的意思,嘴唇嗫嚅几下,感慨道:“京城果然是钟灵毓秀之地。”

谢玉言不知他怎么拐到了这上面,失笑道:“此话怎讲?”

“唯有凝聚了天地灵气之地,才能养育出您这样的人,”不同于之前的阿谀逢迎,冯季此时的语气真诚无比,“您和我们这里的贵人一点也不一样。”

“我们这里的贵人不让我们读书,”冯季微微失落道,“说我们是贱民,天生愚笨,知道侍弄庄稼就够了,用我们挖土挑粪的手去触碰纸笔,是对圣贤的亵渎。”

谢玉言耐心听完,疑问:“那后来为什么又让你们读书了?”

冯季摇头:“不是那些贵人,是县主让先生们来的。那些先生原本也是普通百姓,有幸得县主亲自教导,学成之后被县主派来教我们读书识字。”

明明是贵胄之后,却被他区别于“贵人”之列,谢玉言微微扬眉,“县主?”

冯季眉眼带笑,崇敬道:“对,我们的县主。”

宁州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榆宁县主。

这个大名,未必是美名。

榆宁县主楚云桐是镇西将军楚戈之长女。

楚云桐出生在楚家军风头正盛之时,楚戈战功彪炳,封无可封赏无可赏,溢出的功劳便便宜了路都还不会走的小云桐。

楚云桐周岁便受封乡君,从小到大恩赏无数,与皇子订有娃娃亲,不到十岁便从乡君加封榆宁县主。

虽说璟国勋爵混乱,皇帝一高兴就赐封,京城的世家女儿十个里至少有六个是乡君两个是县主,还有一个是郡主。数量过多导致头衔不断贬值,但楚云桐这个榆宁县主还是要比其他人多一点含金量的。

因为她不是以吉祥词语为封,而是以地名为封号,相当于皇帝将榆宁县分封给了她,楚云桐对榆宁享有食税。

不过榆宁县隶属新遂,宁州知府早在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如今并不管事,宁州上下诸郡县受楚家军庇护同时也受楚戈管控。楚戈因粮饷问题与朝廷不睦,每年税赋仅象征性送进京城些许,剩下都被留作军饷。

将榆宁县封给楚云桐,实则还是让肉烂在锅里,钱粮从楚戈的口袋里流到他女儿的口袋里,皇帝除了一道黄绸和些不值钱的鎏金摆件什么也没损失。

然而宁州的富庶,正是从榆宁而起。传闻中,新遂的种种变化与新奇事物,都与这位榆宁县主有脱不开的干系。

楚云桐本就身份贵重,有了这些功绩,如今在宁州更是横行无忌。

传闻她性情乖戾,连楚戈都管束不了。

谢玉言在京城对楚云桐的事迹略有耳闻。听说她不尊礼教,不敬孔孟老庄,不仅自己放浪形骸,还带着许多男女一起离经叛道。

世家男女对其颇为鄙夷,甚至将她与屠户女相提并论,有了“宁娶屠户女,不纳楚丽姝”的说法。

然而在谢玉言看来,说这些话的世家男女吃着新遂米,穿着新遂布,书着新遂纸,以新遂瓷为攀比对象。

恐怕在楚氏女眼中,他们的形象未必比砧板上的肥肉好到哪去。

传言毕竟是传言,大多是夸大其词、以讹传讹罢了。

甚至谢玉言还揣测其中未尝没有“柿子挑软的捏”的心态:京城与新遂的矛盾几乎要摆到台面上,但边境又确实离不开楚家军。这些传谣的人不敢直接抹黑楚戈,那就从他的家眷下手,说些污言秽语,以满足他们卑鄙的阴暗心理。

谢玉言鲜少参与这种话题,奈何世家间关系复杂,他不能与这等小人割席,只能含笑敷衍,在心里记下少与他们往来。

眼见为实。

他为人如此,所以如今冯季提及楚云桐时露出真诚的敬仰之色,他竟有些高兴:能得乡民如此爱戴,楚云桐怎会是恶人呢。

楚云桐也算虎门将女,想来颇有其父之风。大约只是喜欢舞刀弄枪,性子直爽、不拘小节了一些,不似当下的女郎,因此被人视为异类。

纵是行事有荒唐之处,可一个小小女郎,如何就能成了传闻里那堪比洪水猛兽的大凶大恶之辈呢。

必当是谣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传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