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 > 第10章 收粮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 第10章 收粮

作者:冻颇黎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5-09 19:21:27 来源:文学城

榆宁的耕作指导是贴在城墙上的,整整二十多页,谁都可以去看。

城墙下有穷学生代抄,一份卖十个大钱,若是嫌贵便去城里找石匠,他们刻了石板,拓一份只需七个大钱,不过拓印很考手法,各有利弊罢了。

有人仍不舍得,踌躇道他们不要纸的,木简的就行,反而被穷学生看了一眼说:“现在榆宁的木头比纸贵。”

花了十个或七个钱将耕作方法抄回来,农户大多不识字,又要凑钱去请识字的读书人来给他们讲解,都是大白话,似乎不难理解,可自己动手照做的时候却千难万难。

譬如育肥,璟朝已经有了地力不足要施用肥料的意识,但肥料种类不多,草木灰、畜粪、河泥、城墙土之类。某些地方有了培育绿肥的方法,但数量和营养质量都不足以支持土地轮耕。

榆宁教给他们人粪尿也可用作肥料,然而除了榆宁,其他地方没有公共厕所。有乡人学着榆宁组建了“挑粪队”,可百姓并不乐意让他们清走家中粪便——自己的屎尿,回头还要自己花钱买回来,这叫什么道理。

于是百姓自己挖厕自己沤肥,但全家三口五口的,怎么能供得起田地所需,等他们终于攒够、把握了育肥的关窍,农时已经过去了。

榆宁还教他们施用“饼肥”,比如菜籽饼、芝麻饼、豆饼、乌桕饼,都可以用来补充地力。榆宁外面的百姓却叫苦不迭:这些东西人都吃不上,何谈用来肥地?

又譬如田渠,前朝时便知道农田要开沟排灌,榆宁教他们怎样分析水势地势,怎样正确引水排水、节水储水。然而榆宁外没有农官统一规划,平时上下游的村子能为了抢水打得头破血流,如今更不可能达成一致共同挖沟,多是各自为政,结果就是谁也没有水用。

再有,榆宁的铁农具和神种。榆宁的铁坊每日能出铁农具上百件,与木匠配合,简单拼装便能使用。价格不贵,若仍有买不起的可以跟官府签条子,收获后拿粮来抵。

榆宁的神种是用特殊方法培育的,年年要换新种,否则产量会大减。领取种子要求符合户籍、品行、缴税三个条件,外乡人不行,作奸犯科的不行,满足前两个之后还要缴齐当年赋税。缴税后官府会发给一张印着漂亮花纹的彩纸,上面记录户籍、姓名、家中人口与田地位置大小、实缴粮重等内容,拿着这张凭条去找农官,由农官定量发放新种。领多少种多少,收多少交多少,交多少领多少,如此循环,百姓想倒卖粮种前自然得掂量掂量,一锤子买卖和天长日久的营生哪个重要。

领了铁农具和种子,耕作过程中,榆宁的农官还会每月下乡巡视,各个目如鹰隼,麦苗有个黑点他们都能察觉,及时将病害掐灭。

而这些,都是榆宁之外的百姓做不到的。

如是几番,大家渐渐的明白了,他们缺的不是榆宁的耕作方式,他们缺的是榆宁的官府啊!

可是榆宁的官,怎么能来管新遂的地呢?

——怎么就不能管呢!

于是大家都开始说,宁州是将军府的,县主也是将军府的,那宁州就也该是县主的;县主能管榆宁,当然也能管宁州其他地方。

有宁州官员听闻,气到仰倒: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然而他们能阻挡住榆宁的农官下乡,阻挡不了民心向背。百姓自发为农官与老师、郎中们开路护航,甚至不惜与小吏对抗,官员们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我安慰不是什么坏事,任由他们在田头乡里来去。

可这口子一开,后面的事情,就更由不得他们了。

云桐的集权之路暂且放放,只说今天这起事故。新遂是与榆宁交通最便利,却是最晚启用新式耕作方法的地区,有了其他地方做样板,新遂的百姓对夏收充满期待。

然而农官今天来指导他们夏收的注意事项,以及收粮后该如何缴粮,如何领凭证换种子等等。农官说:“缴粮后,官府以每斤十钱收粮,也在农政官处交易。”

百姓听了大惊:官府缴了税,怎么还要收粮?

农官一时被他们问住,懵道:“不,不,收粮是给钱的。”

百姓不愿意,这世道,钱币哪有实打实的粮食靠谱。当初播种的时候说好了无论增产几何都不加税,怎么如今快要收割了变着法的盘剥?

农官被百姓围住,七嘴八舌的问题让他左右为难,他本就有些口拙,加上有人故意煽风点火,场面顿时失去控制,继而演变到了击鼓鸣冤的地步。

情况大致明了,云桐站起身,翻手往下轻轻一压。

似是有无形的水波荡开,所到之处不绝于耳的瓮声私语都被吞没,场面顿时安静下来。

她身量不高,没有华服盛装,裤腿上甚至还沾着湿润的黄泥,但她站在那里,就有一种无言自明的威严。村人们都没再说话,静静地望着她。

楚霆为他们眼中流露出的信任感到震撼。

徙木立信,千金买骨——这些云桐都没有做过。但她背后如天上城的榆宁县,是最有力的信用背书。

“各位乡亲,情况我大致明白了,”她声音和缓,不高不低,沉而稳重,“今年夏收之后,官府确实会以每斤十钱的价格收粮,但并非强制,各位不必担心。”

“大家平时靠耕种便能自给自足了吗,这大片麦田乡亲们都是看在眼里的,能留多少心里都有数。”云桐笑问,“余粮放着只会发霉,填饱肚子之后,是不是也想躺下歇歇?请砖瓦匠来砌炕,冬天想烧把屋子得暖融融的,是不是得买柴薪?还有我看这里这么多青壮,娶妻生子过日子,总要卖些粮食,换钱作家用吧。”

有人举手示意,在云桐的鼓励下大胆说道:“可我们若需钱使,大可以把粮食卖给粮商,他们收粮的价格还比官府高,一斤能卖十三四个钱呢。”

“确实卖给粮商会更划算,不过年后宁州会对粮食交易进行管制,十斤二十斤的小宗交易不会受影响,更多的就不允许了。”云桐说,“天下纷乱,如果我们的粮食大量外流,外面的兵贼就会吃着我们的粮食来攻打我们,而我们就会只剩一堆无用的钱币,无粮可食。”

这个解释大家都能接受,并对云桐假设的情况心有戚戚,没什么人对这条政策提出异议。继而有人说:“那就只不许粮商往外卖粮就好了。”

云桐笑笑,问他:“所有人都把粮食卖给粮商,不许他们往外卖,那粮商要与谁做生意去呢?”

“粮商的粮食卖不出去,就会减少买粮的数量,收粮的价格也会随之下降。”云桐耐心道,“你们手里粮食的价值就会从十三钱每斤降到十钱、八钱、甚至五钱。若是遇到灾年,粮商囤货居奇,你们五钱卖出去的粮食,他们会涨到十五钱、甚至三十钱再卖给你们,到那时又当如何?”

有人气骂道:“商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云桐失笑:“非是商人无良,只是无良的商人多了些而已。因此,官府总结过今年的预计收成和市场上的物价,将今年的收粮价定在十钱每斤。若是乡亲们有人大量蓄养家禽家畜、开铺设厂等需要购置大批粮食,备齐手续后可以按十三钱每斤向官府购买。”

“为何还要涨钱?”

“运输、仓储还有人力,都是要花费的啊。”云桐温声道,“官府收购这些粮食并非为了牟利,若遇灾年,官府必会开仓放粮;若有兵灾,不必向大家征粮便有军饷。这些粮食,也是大家的保障。”

众人听着,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楚霆想得更深些,他在一旁梳理这笔粮食账,后面云桐又回复了一些农户关心的零零碎碎的问题,他都没怎么听。

直到农户们都散了,楚霆牵马跟在云桐后面回城,云桐慢悠悠地走着,楚霆犹豫一二,快步追上她:“阿姐。”

“嗯?”云桐瞥他一眼,“没听懂?”

“不……听懂了。”就是因为听懂了,才觉得心惊胆战,楚霆艰难地吞咽下晚风,轻轻道:“广聚天下之粮,阿姐所图为何?”

云桐偏头打量他,轻笑一声:“小小一个宁州,如何成了天下之粮了?”

“宁州的货物卖出去,换天下的粮回宁州,”没有被她敷衍到,楚霆十分认真说道,“只要宁州的货物够多,天下的粮食就会源源不断地集聚而来。”

“错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云桐朝楚霆招手:“过来。”

楚霆乖乖附耳过去听从教导,哪知云桐推开他的脑门,双手搭在他肩头,猛地发力,撑着他翻身上马。

楚霆:?

她丢下一句:“跟上。”便策马而去。

楚霆连忙上马去追,云桐红马是名驹,楚霆的也不差。他们速度极快,楚霆望着前面云桐迎着夕阳而去的潇洒身影,恍若觉得这世上没有什么能够束缚住她的。

天高海阔,长风万里。

如有醍醐灌顶,楚霆只觉耳目一新,眼中的天地都开阔了。

其实云桐只是饿了。

进了城,途经闹市,两人放慢速度,云桐在街头买了块饼,三两口吃完,这才有心情瞥向便宜弟弟:“说吧,来找我什么事。”

全然把收粮的意图带了过去。

她不说,楚霆不敢往下问,驱马与她并行,说起今日的来意:“谢十三郎今天发了烧热,我请了郎中去看他。”

“唔。”

“我在母亲那里听说,谢家小郎发病是昨日受了惊吓。”

“哦?”

“听说是被阿姐送的礼物吓到的,”左右看了看人潮,楚霆压下声音,小心翼翼道:“长姐怎么会把……那个东西送出去。”

云桐没有回答,而是漫不经心问:“小孩被吓到了,大人呢?”

“阿姐是说谢世兄?”楚霆说,“谢世兄也许有些生气吧……阿姐的礼物确实不大妥当,母亲想让阿姐去给谢世兄陪个不是。”

云桐想听的反应不是这个。

天使此行来意尚未试探出来,但必然不善,不过天使的意图,这位谢公子,到底知不知情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章 收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