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开局阻止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 > 第三百八十八章 依山而建

北固山下的平原不算少,但是一方面用来建造京口城,一方面用来百姓们耕种,因此剩下的空地并不多。

董良不得不把自己的书院沿着山峰的起伏而修建。

董良本人也是学习过古建筑赏析以及一些园林规划设计的,但莫要说他这成绩平平,即便是后世的精英设计师来到这个时期,也不能说他比古人更了解古建筑吧?

所以董良就乖乖的将这设计工作交了出来。

不过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修园子的人才,大概要到千年后,文人才开始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园林修建之中。

不过相比于后世的精美,汉朝的建筑显得更加的古朴大气。

董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寻找了诸葛亮,让诸葛亮在百忙之中给自己出一幅设计图。

没想到诸葛亮居然还真的会搞建筑。

向董良要了北固山的勘查结果,照着山峰的起初错落,就给董良画了一大片区域,在山峰前后安置房屋、院落。

不仅融入山林之中,有天人合一的感觉,其建筑的古拙刚好与这秀丽的山水对应,于高处俯瞰滔滔江水,在这样地方学习,实在是人生幸事。

不过将那么大一片建筑群修建起来并不容易。虽然董良和诸葛亮做出了全盘的计划,但是刘备依然抱着时代局限,害怕劳民,因此只拨了几千人慢慢去修建。

对于董良来说,官府征发徭役有的时候也可以是好事,毕竟在灾荒年间,尚且有以工代赈的说法,那么这平常的时候,只要给人发工钱,不要过度的剥削,那也是替百姓增收的手段。

对于完成农业劳动的百姓,以及城中一些脱离农业生产的人来说,让他们上山修建筑算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工作岗位。

即便是董良生活的那个年代,保就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也是当地政府发展的重中之重。

而众所周知,给政府工作是最稳定的。

当然前提是没有中间的那只手到处捞。

别的地方董良不敢保证,但眼前这一片学院的修建,由自己亲自盯着,派出管理的都是自己的直属手下,马良一旁辅助,自然可以杜绝中间的贪腐问题,以及过度苛责工匠的问题。

如此一来,算是提供了几千个工作岗位。等这些百姓干这几个月,发了工钱,到了年底手头也富裕,也能过一个好年。

这几千个壮劳力代表的是几千户人家,在这京口附近算是相当大数量的一部分百姓了。如此一来,他们开开心心的过年,就相当于整个京口过年时都能一片欢腾。

这样也显得刘备来了之后治理的比较好,不是吗?

董良到了工地,转了一圈,揣着手和马良边走边聊。

一路上不停的有工人和他打招呼,董良也每每点头微笑示意。

仅仅只是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理所应当的东西,这些工匠们却还觉得上官是个好人,心里的满足劲儿那可别提了。

董良的目的地是前峰的半山腰,山腰处有一大片空地。优先修建的就是这一处的大平院。

这处大平院没什么稀奇的地方,就是大,宽敞!

董良这样修建就是为了同时能给更多的人传播知识,要靠自己一点点从无到有的小班教学,带那五六个人将他们教出师,然后继续传播,那可得废多少时间?

董良首先要搞一批大学堂,几百上千的学生听完他的课,对董良要教的东西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分成小组,按照董良给予的启示,深入的去研究、探讨、记录。

有不懂的再来找董良问,看董良自己知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给予他们启示。

如果遇到什么重大的关卡,来找董良点拨一下,董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你要让董良系统的将整个研究的过程带着他们走,董良自己也不会呀。

所以董良搞小班教学恐怕效果都不佳,一辈子未必能出多少成果。

就好像在数学上,董良知道某个公式可以怎么用,用来干什么,可你要让他将原理讲出来,再从头推导一遍,那恐怕他干个几年都未必能干好。

不过天底下聪明人很多,董良就是要这样大范围的撒下种子,让这些聪明人去研究,还是以数学为例,总有那么些人对于数学是有兴趣和敏感的。

董良只要稍稍的一指,给他们点明一个方向,以这些人的聪慧,说不定直接可以跨越几十几百年的跨度。

在这山脚下其他的几个小工地转完一圈后,董良就和马良一起来到了半山腰的建造场地。

一个衣着稍微显得干净一些的,头发花白的老人走了过来,冲着董良和马良就作揖行礼。

“王总管不必多礼,你说说这院子什么时候能造好?”

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工地,已经初见规模的建筑,董良问道。

董良要做的这个大院,是找诸葛亮专门设计过的,一半是露天的,一半是房屋。

两个场地前面都有一个小高台,站在高台上说话,四周保持特殊角度的墙壁会有扩音的效果,这样就可以解决董良说话让更多人听到的问题。

古代是有这种建筑技术的,但是这些技术都是不成系统的,靠的往往都是工匠的经验以及手艺。

董良提的这个要求,让诸葛亮也是颇费了一番功夫。诸葛亮涉猎甚广,对此当然知道一些,但是毕竟这个时代没有董良后世那样对于回声之类的研究非常深入。

想要精妙的测算设计出效果最好的建筑,诸葛亮还找了许多名老工匠一起探讨。

“先生千万不要那么客气,叫小人老王就行了。”老王带着一股劳动人民特有的谦卑笑道。

“这院子大体框架已经搭建好了,所以说要求是精细一点儿,但在咱们老工匠手里,这都不是事儿。”

“咱们都主要是紧着这处屋子修建的。因此进程也比其他地方快的很多。约么着再有十来天就可以大功告成了。”

听老王这样说,董良满意的点头。

老王是工匠中德高望重的一位,听他说话,也听得出来这个人读过几天书,如此大规模的工程建造,也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总工,所以董良就任命老王为总管。

“这也不用那么着急,该干干,该休息休息。这山上不比平地,一天干四个时辰就差不多了。这里人多,大伙吃的饭你可得盯好了,可不能让人饿着肚子干活。”

老王点头连连,像个磕头虫一样。

“嗯嗯,您就放心吧,有我老王在这里,绝对不会出什么岔子。俺们几个管事儿的也知道刘皇叔和先生们都仁义,自然不会苛责百姓。”

老王又憨厚一笑。

“再说了,在这里干活有的吃,有钱拿,活还不累,莫说是四个时辰,六个时辰大家都自愿的愿意给干。根本不用俺们去催促。”

老王带着董良在这山腰上走了一走,四处看了看。

董良看了看已经搭好骨架的建筑群,有长的山腰,向下俯瞰了一下清翠的大地。

虽然即将进入深秋,但在这长江两岸,仍然是一片青翠。

却只在这里,只看了不多时,有一人从山下急匆匆跑上来。

喘着粗气,探头探脑的左右看。在人群中搜索一圈,找到了董良,又赶紧跑了过来。

“哎哟先生啊,你怎么还在这儿呢?到这边来得一个多时辰吧。快回去吧,阚泽那家伙快催疯了。”

丁奉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董良听了这话,脸上就是一黑,阚泽快疯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之后,须臾不肯让董良离开。

就是想随时看见董良,心里才安心,免得浩瀚的知识海洋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关键是阚泽那些工作董良并不能帮上什么忙,而阚泽时不时延伸出来的疑问,都可以搁置在一旁,董良挑个时间统一的告诉他就行了。

可是阚泽的家伙,一刻也不愿意等有了问题就想尽快得到解答,否则就好像是百爪挠心一般,坐立不安。

董良也是被他折磨的狠了,这两天天天找着由头往外跑。

“他让你来,你就来了,我不是让你看着屋里的香吗?”

董良没好气的说道。

丁奉只能苦着一张脸。

“我也没办法呀,那家伙太烦了。我一边读书,一边看着香,可他没几个呼吸就跑过来问一遍,你回来了没有?没几个呼吸就跑过来问一遍。”

“他也是等着烦了,说我跑的比他快,逼我来找你,他帮我看着香。”

“那不成,我没时间,你回去告诉他,让他等着,我今天一天都没时间。”

“别呀,先生。你不回去他在旁边叨叨的像念经一样。咱们那里最近人也少了一多半,他就逮着我一个人烦。你要真是忙的厉害,还有时间跑到山上来看风景啊?”

丁奉哭丧着脸,拽着董良的衣袖不撒手。

董良也感到很无奈,阚泽这个家伙,怎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按理来说在古代社会能对数学和天文搞出来成就的人,一般都能静下心,耐得住寂寞。

尤其是天文,他们只能原始的在高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盯着天空的星辰运转。想要做出一番成就,必须由做到二十年年三十年年,甚至四十年冷板凳的毅力。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有毅力,又对天文和数学感兴趣,这就说明阚泽是充满好奇心的。

而那对于天文研究的毅力,也正是他求知的渴望,能够让他忍受数十年寂寞的渴望,可以想象那是多大的一股**。

当他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只能用呆板的方式,在那里用时间来磨,来死磕。

可在董良这肚子里,那知识的奇妙火花时不时的迸现,近在咫尺,近在眼前,唾手可得,这让阚泽还怎么忍得住心中的**。

“我今天是真有事儿,再说我到山上来也不是看风景,是来视察工地,懂不懂这处工地有多重要啊!”

董良用力的甩着袖子。

“撒手,撒手!”

这丁奉死拽着不撒,董良虽然力气不小一时半会,真奈何不了丁奉。

“得得得,你也别回去了。我今天是真有正事儿,你跟我一起来,去华佗那里逛一逛,昨天他就通知我过去一趟了。”

“那香怎么办?”

“不去管它,交给阚泽了,反正都是他自己造的孽。”

丁奉这才欣喜的跳跃起来,在空中狠狠地挥了挥拳。

丁奉不是没有能力摆脱阚泽,只是他有命令在身,需要看着那点燃的香头,所以他才不得不忍受着阚泽的骚扰。

董良告别了王总管,三人一起下山。

回了京口城内,就冲着华佗的院子走去。

才一进门,就有人通知华佗,董良三人就看华佗提溜着一手血,把刚摘下来的心肝递给一旁的学徒就冲着董良走了过来。

丁奉也算是在战场上历练过的,军帐之中也载有二十一颗人头的军功,只是董良觉得他可以成大器,让他继续学习,厚积薄发,所以才没在军中任命官职。

可即便如此,丁奉看见华佗那温柔的解剖动作也让他忍不住浑身发寒。

华佗的解剖一般都是放在院子里,让更多人看到,并不保密。虽然乱世之中并不缺少大体老师,但是对于死者的尊重,让他们还是不愿意糟践这些尸体。

因此每一次解剖都要让更多的人有所收获。

不过虽然看着血腥野蛮,但华佗每一步其实都有特定的卫生条例。

虽然是露天的,但华佗还是站在一旁,在助手的帮助下完成了三道洗漱工序,才冲着站在地上的石灰界线外的董良走过来。

“徐州有旧人辗转送来了一封书信,可因为一时找不到我在哪儿,走了些冤路,现在应该过去几个月了。按照他们信上描述的病情等待我诊治的病人若是没有神仙下凡解救,此刻应该早已经下葬完毕了。”

“只是听说这个人当年和主公有过一番交往,所以我叫你来看一看这个消息,有没有必要告诉主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